肥城魏家坊关帝庙“鹿衔灵芝”壁画文化内涵研究
2023-08-07王一凡
王一凡
摘 要:山东泰安肥城魏家坊村关帝庙内的“鹿衔灵芝”壁画,是一幅极具特色的清代宗教壁画。壁画保存至今已有百年,其保存状况完好,壁画中纹饰、细节勾勒、动物体貌及神态尚能辨别,为研究以“鹿衔灵芝”画面为装饰艺术的系统演变过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文章从壁画主体为着眼点,分析壁画的整体内容、绘制技法、艺术特征,对鹿、灵芝、兰草的文化内涵进行个体和整体分析,并以各类相关文献资料为依托,探讨“鹿衔灵芝”画面在魏家坊关帝庙装饰中的意义和功能,探讨其在区域文化中的意义和文化内涵,由此总结出“鹿衔灵芝”壁画形成的必然性。
关键词:关帝庙;鹿衔灵芝;壁画;文化内涵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11.030
1 魏家坊关帝庙壁画概况
1.1 魏家坊关帝庙整体概述
魏家坊关帝庙(图1)位于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王庄镇魏家坊村东部,目前处于乡村的现代化建筑之中,是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的砖瓦泥墙式房屋。据碑刻记载,关帝庙止于大清光绪六年(1880)共修建四次。关帝庙内壁画按照建筑布局可划分为四个部分,东、西、南、北各一方,其中北墙壁画由于其上部墙体塌落加之风雨侵蚀,壁画主体大部分已与壁画支撑体剥离,仅剩西南角及下部墙体残留有部分壁画,故殿内壁画主要位于东墙、西墙和南墙处。
东墙壁画(图2)按照墙体结构与壁画分布格局划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由东4和东5构成三角形结构,绘有风景人物图;中部由东2、东3、东6构成,东3壁画为仙人乘槎图,东2与东6分别绘有“四君子”中的竹与菊,与西墙相同位置所绘的梅与兰相对应;下部由与关羽相关的故事情节连环画构成,均为小幅长方形壁画,共十幅,画面构图精巧,均定格在故事的高潮部分,不仅有双方交战场景,而且包括彰显关羽重情重义的情节。
西墙壁画(图3)结构与东墙相同。上部同样为三角形结构,同为风景人物图;中部西3画面主体为一老翁身着唐代官服,被祥云纹样所环绕,人物下方还有被溅起的浪花,以达到动态的效果,背后大团的浪花不仅凸显出人物,同时又呈现出乘风破浪的质感;下部壁画同样向人们展示与关羽相关的故事,主要包括八龙桥送行、曹公赐马、怒斩颜良、温酒斩华雄、秉烛达旦、水淹七军、古城相会、腰斩王直、刀挑孔秀、挂印封金。
南墙壁画(图4)结构可分为两个部分。上半部分由南3、南5、南8构成,画面主要内容以祝福、吉祥的形象表达为主,其中南3便是“鹿衔灵芝”壁画;下半部分主要由人物构成,正殿门房左右南2与南9各有两副钟馗画像,做拱手作揖状。
1.2 关帝庙“鹿衔灵芝”壁画概述
“鹿衔灵芝”壁画(图5)位于南墙西窗之上的位置,壁画表面污染物较少,颜料层保存较为完好,仍可清晰辨别壁画线条、颜色。壁画主体为双鹿嬉戏,在壁画右上角位置还绘有山峦和兰草图案。
在“鹿衔灵芝”壁画中,左侧的鹿体型较大,右侧的鹿体型较为娇小,据此推测为母子鹿。母鹿站姿,嘴衔灵芝向后眺望幼鹿,颇具矫健的姿态;幼鹿四腿收缩,面向母亲半跪在草地上,并且头部上仰回应母亲的哺乳养育之恩。一站一跪的鹿跪乳形象,表达了幼鹿的孝行以及母子情深的思想。
整幅画面在鹿形象的刻画细节上下足了功夫,多采用写实的技法,其面部较长,眼大而圆,且有意刻画眼窝,鹿耳自然垂落,鹿鼻微微隆起,在鹿身轮廓上通过短细线条表现其绒毛,鹿身上布满不均匀的斑点,胸部与腹部为白色,四肢修长,身姿优雅。
壁画中物像较为简洁,除了鹿跪乳形象以外,还有画面下方稀疏的草地,上方绘有大量云纹,右上侧有重峦叠嶂起伏,且有点状点缀表现远山的植被覆盖,在两处山峦之间绘有苍劲横生的兰草,兰草线条流畅、粗细分明,是写意与写实的完美结合,凸显出兰草的高洁典雅、坚贞不渝的意蘊。整幅画面虽然简洁、留白较多,但寥寥数笔充满活泼与生机。
2 “鹿衔灵芝”壁画中重要物象的文化内涵
2.1 鹿的文化内涵
鹿纹在仰韶文化时期便与鸟纹、鱼纹和蛙纹合称为四大图腾形象。在《诗经》中有很多含有“鹿”意象的诗歌,如《小雅·鹿鸣》等。鹿在中华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鹿是婚姻和繁殖的象征。周文王曾建造灵台祭祀母鹿,因为母鹿性情温柔,配偶稳定,象征着生殖崇拜。在《闻一多诗经新义》中有“古人婚礼纳徵,以鹿皮为贽”①,更是直接表明了鹿在古人婚姻中的重要地位。
其次,鹿是仁爱美德的象征。《诗经》里的《小雅·鹿鸣》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②,就是赞美鹿友爱的品格。鹿也是帝王仁德的象征,在儒家文化中,白鹿的隐现经常被视为检验帝王德政的好坏与上天意志的表征。
再次,鹿也是长寿健康和恬淡志趣的象征。民间常有“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其色白”的说法,在许多吉祥图案中也经常有寿星与鹿相伴的形象。在南墙壁画中,与“鹿衔灵芝”相对称的“松鹤延年”壁画(图6)和其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主体为两只白鹤,对应两只鹿,右侧的松树也对应了兰草,完全符合中国传统对称美学法则。“鹿鹤同春”又名“六合同春”,因为“鹿”与“陆”同音,“鹤”与“合”同音,“陆合”即“六合”,指的是天地和东西南北,也就是指天下。“六合同春”有天下万物生机勃勃的意思,故南墙的“松鹤延年”与“鹿衔灵芝”相对称是有迹可循的,凸出了幸福长寿的吉祥祝福主题。
龙与麒麟是中华民族的神兽,龙形象中的龙角是由鹿角所衍生出的,两者的相似度达75%;麒麟形象本身有鹿一半的原型,从“麒麟”的字体构造便可以看出,“鹿”在“麒”与“麟”字体中占据了主要成分。龙与麒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皇权、祥瑞、功勋,鹿在两个神兽形象中占据了重要篇幅,成为权威的帝王象征。
此外,鹿也是中国择吉祈福文化中动物类的重要代表,除了壁画以外,在许多艺术品中也多有体现。“鹿”与“禄”同音,“禄”代表着福气与俸禄,这种福禄思想在清朝特别盛行。此外,鹿还具有辟邪的功能,传说中鹿时而会吃蛇,蛇作为五毒之一,代表着邪恶与祸端,鹿能够镇压毒蛇,起到了压制邪恶的作用。也有传说神鹿可以进食毒草而并不会染上病秽,这既印证了前文鹿长寿健康的象征,也说明鹿具有祥瑞之兆。因此,在艺术品中多借用鹿的图案、纹饰来驱除邪恶,以满足人们祈福禄避灾祸的心理。
2.2 灵芝的文化内涵
灵芝文化起源于先秦,灵芝基本文化内涵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大致可以分为战国后期、秦至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及其以后时期三个阶段。
在战国后期的文献中,《高唐赋》载:“我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台。精魂为草,寡曰灵芝。”③这是国内现存最早出现“灵芝”的文献。《高唐赋》中瑶姬“精魂化芝”的传说流传甚广,既然是帝女精魂化为灵芝,那自然与普通的草不同,这基本确立了灵芝在战国后期“仙草”的文化内涵。《博物志》卷六记载:“帝女化为?草……服者媚于人。”④后半句意思为服食瑶草的人会容颜姣好,受人喜爱。战国后期灵芝被人们服食实践,逐渐发现了灵芝的滋补作用,表现为容颜焕发,后来这种功能也被夸大,逐渐蕴含着“仙草”的文化内涵。
关于不死药的传说在我国早已有之,在战国后期十分普遍,“不死药”思想一直延续至秦朝。秦始皇是十分热衷于求仙问药的帝王,《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卢生说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⑤这表明了卢生寻找的不死“仙药”就是灵芝。汉武帝也是一位热衷于求仙问药的帝王,《史记·孝武本纪》中记载:“遂至东莱,宿留之数日,毋所见,见大人迹。复遣方士求神怪、采芝药以千数。”“采芝药以千数”说明汉武帝时期确实有人采集到了灵芝。在这一历史阶段中,灵芝具有了可以延年益寿的“仙药”文化内涵。
祥瑞思想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创立了“天人感应”学说,这成了后世祥瑞之说的理论来源。汉武帝初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粮食连年丰收,国库殷实,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出现了灵芝产出是一种祥瑞之兆的说法。《汉书·礼乐志》中记载,六月诏曰“甘泉宫内中产芝,九茎连叶。上帝博临,不异下房,赐朕弘休。其赦天下,赐云阳都百户牛酒”⑥。文中的“上帝”指的是“天”,上天赐予如此盛观,汉武帝则宽济天下百姓,展现仁君品德,印证古人把灵芝的出产和帝王的品德联系在了一起,灵芝的祥瑞之意更加凸显。而自从汉武帝得到“仙药”灵芝后,就意味着这种神秘之物的功效将得到验证,随着汉武帝服用灵芝并没有长生不老,这让灵芝“仙药”的文化内涵向“瑞草”转移,但鉴于灵芝确实为珍贵的药材,有一定滋补身体的作用,其“仙药”的文化内涵并没有被抹去。
总之,灵芝的文化内涵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的变化,而如今主要为“仙药”与“瑞草”的文化内涵。魏家坊村关帝庙内的“鹿衔灵芝”壁画中的灵芝主体形状呈现为祥云状的图案,祥云纹饰寓意着祥瑞之云气,表达了吉祥、喜庆、幸福的愿望以及对生命的美好祝愿。在魏家坊关帝庙内的东墙与西墙之上,祥云纹得到大量应用,而又将祥云纹应用于灵芝的线条构成,无疑是减少灵芝作为“仙药”的文化内涵,放大其作为“瑞草”的文化内涵。
2.3 兰草的文化内涵
兰草是“鹿衔灵芝”壁画中另一个重要的植物物象,在壁画中,它在右侧山峦之间苍劲横生,有意表现了兰草强劲的生命力。兰草作为“四君子”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动乱年代与和平年代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在战乱年代兰草经常被文人骚客用来表现自己的气节操守与理想追求,屈原是很喜爱兰草的一位诗人,《离骚》中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将兰草结成索佩挂在身旁,愿兰草永伴自己,时刻提醒自己追求像兰草一样的理想人格与节气操守。在和平年代兰草象征着为官清廉、正义,唐代宰相张九龄就写了很多关于兰草的诗,来表达自己洁身自好、追求高尚品德的精神境界。
“鹿衔灵芝”壁画创作于清初,这一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稳定,兰草在这里的文化意蕴多指的是民众希望為官者清廉、正义,心系百姓,表达了民众的美好愿望追求,同时也借以兰草表现关羽刚正不阿的君子气魄。
3 “鹿衔灵芝”壁画的整体文化内涵
“鹿衔灵芝”壁画的文化内涵与其艺术特征、题材有重要联系,而“鹿衔灵芝”壁画艺术特征的形成与时代背景有关。魏家坊关帝庙兴修于清朝初期,这一时期政治制度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统治者利用宗教加强对民众的思想统治;同时,这一时期的宗教艺术进一步世俗化,寺庙壁画的题材不再是宗教中的神仙、妖魔,而是更世俗化的民间题材。
鹿与灵芝在中华文化中都有祥瑞之兆的内涵。鹿在传说中常与生命树同在,经常会衔来一些珍贵的仙草或灵芝使人长寿,被视为长寿的瑞兽。壁画中的灵芝与我国传统工艺品如意十分相似,且如意的型制在清朝时期多以灵芝为原型,被赋予了吉祥驱邪的涵义,故灵芝在此处充当了如意的祈福功能。动物嘴衔如意的艺术品在明清时期不乏出现,如大象衔如意,意思为“吉祥如意”,狮子衔如意,多寓意辟邪驱崇,羊衔如意,意思为“样样如意”。鹿衔如意中,“鹿”与“禄”同音,有如意百岁和当官之意,代表着平民百姓们对长命百岁以及走上仕途的殷切期望。
在山东区域内,相似题材的济南历城区华阳宫“凤衔灵芝”壁画(图7)创建于明代后期,与魏家坊“鹿衔灵芝”壁画时代背景相仿。壁画内容包括了凤凰纹样、花草纹样,以及空中的云气纹和右下角凤凰所站立的山石,整幅壁画表现了凤凰身居高处,傲视世间的特征。在技法上,“凤衔灵芝”壁画所采用的也是线描手段,凤凰的绘制上,使用勾勒法绘出凤凰轮廓,运用工笔线描技法描绘头部,在兰草上的绘制上同样采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技法,色彩上整体也是以黑灰色为主要色调。
鹿与凤凰同为中国传统图腾崇拜的主体物象,相对于鹿,凤凰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神灵般的存在,在壁画中凤凰以王者之姿立于山石之上,其所体现出的更多是一种不流于世俗的孤傲感与神秘感。凤凰相传在太平盛世中才会现身,因此在壁画中也具有躬逢盛世、吉祥无比的意蕴。此外,凤凰也具有“和美”的文化意蕴,凤凰是古人虚构出的神灵,融入了多种动物元素,体现出“合”的理念,“合”是“和”的基础,凤凰与龙也经常体现出凤龙相配、阴阳交合的文化意蕴,故在山东区域内,这一类型的题材所表现的满足民族心理和美好祝愿、祥瑞择吉的文化内涵是相同的,代表着这一区域百姓的朴素心愿。
4 总结
魏家坊关帝庙“鹿衔灵芝”壁画是现今保存较为完好的以中国传统图腾动物与灵芝联动为题材的壁画,在绘画技法上以线描为主,对物象的描绘采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色彩以黑灰为主要色调;艺术特征的形成与时代背景以及世俗化的宗教教义密切相关,民俗化特点明显,与相似题材的壁画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以及相同的美好祝愿、祥瑞择吉的文化内涵。
中国的祥瑞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有着强烈的祥瑞观念。关帝庙作为清朝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其已经不再是祭祀关羽的简单场所,更是人们寻求与表达祥瑞祝福的心灵之地。“鹿衔灵芝”壁画中,鹿具有仁爱美德的文化内涵,这间接弘扬了关羽的高尚品德。而无论是鹿还是灵芝都有着美好祝福与择吉祥瑞的文化内涵,加之兰草有民众对为官者清廉、正义的愿望,这都表达了古人们祈福避祸、追求高尚品德、希望美好生活到来的朴素心愿。
具有明显世俗化特点的“鹿衔灵芝”壁画对于普通百姓是一种更为直观、更能接受的艺术文化欣赏,使人们更容易感受到其美好祝愿、吉择祥瑞的文化内涵,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
注释
①闻一多.闻一多诗经新义[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②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③宋玉.宋玉集[M].长沙:岳麓书社,2001.
④张华.博物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5.
⑤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6.
⑥班固.汉书[M].长沙:岳麓书社,1997.
参考文献
[1]王文丽.清末关帝庙壁画技法分析:以河北省崇礼县上窝铺村关帝庙为例[J].中国艺术时空,2016(5):12-17.
[2]贾利芳.“鹿”意象的传统文化内涵阐释[J].阴山学刊,2020(1):5-8.
[3]宋胜利,刘国世,宋文辉,等.中国鹿与鹿文化研究(2):鹿角及其文化现象[C]//何新天,杨福合.2013中国鹿业进展.北京:中国畜牧业协会,2013:292-294.
[4]张晓东.中国灵芝文化早期形成考论[J].地域文化研究,2022(1):49-59.
[5]桑丽娜.济南华阳宫凤衔灵芝壁画研究[J].人文天下,2018(23):73-76.
[6]闻一多.闻一多诗经新义[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7]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8]宋玉.宋玉集[M].长沙:岳麓书社,2001.
[9]徐帮学.民间祈福择吉通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10]张华.博物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6.
[12]班固.漢书[M].长沙:岳麓书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