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人文时代运河主题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创新研究

2023-08-07孙心甜黄玉琰周文卓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数字人文

孙心甜 黄玉琰 周文卓

摘 要:运河文化博大精深,古有漕运、水利之用,现有助力城市经济、延续文化脉络之功。文章基于当今运河主题博物馆运用高新科技助力藏品陈列、构建特色专题展览等方面,分析运河主题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新趋向,即高新技术合理化、空间布局多样化、线上“云展览”的建设,并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例展开讨论,让运河主题博物馆发挥其功能性的同时,更好地展示运河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运河主题博物馆;陈列设计;数字人文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11.021

1 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概念

1991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委员会(ICOFOM)瑞士年会的中心议题是“陈列的语言”。此次会议上,陈列语言被定义为:“博物馆工作人员与博物馆观众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方法和途径。”①博物馆陈列设计主要内容有陈列效果展示、专题展览策划、藏品陈列设计。展品展出是在文物陈列的基础上使用光影技术,进行多感官体验的沉浸式设计。藏品陈列设计是将出土的文物进行专业清理、搬运、归类,按照展览策划的方案,精心巧妙地构思后呈现给观众。博物馆如何通过陈列设计生动展示藏品是展览工作的核心内容,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以下简称“中运博”)的陈列设计可作为较好的范例。

2 运河主题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具体体现——以“中运博”为例

“中运博”坐落于扬州三湾古运河畔,还具有极高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是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项目。“中运博”展厅类型丰富、内容多样,各展厅立足于藏品本身特点,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运用独特的展陈设计理念,在增强艺术美感的同时还创新了藏品的呈现模式,再现千年运河的文化魅力。

2.1 借助科技手段,创新藏品呈现模式

2.1.1 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馆:实时呈现运河之美

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馆通过裸眼3D技术,利用5G信号传输和VR+720度全景视角(水平360度和垂直360度环视的效果)实时呈现运河之美、生态之美。其“一镜到底”带领观众沉浸式穿越17座运河城市,经天空—陆地—地下谷仓—水面—水下的沉浸式体验,让千年运河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跃然眼前。这是古代世界遗产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裸眼3D与沉浸式的结合,使千里运河画卷近在咫尺,仿佛置身于船头乘风破浪,一览两岸运河之美、生态之美。

2.1.2 LED屏天幕:“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

LED天幕屏,即安装在相对密闭空间上方的穹顶LED显示屏,是展现梦幻的LED产品,起到渲染、装饰、亮化效果。“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展览是古街商铺原景复现+虚拟现实+文创产品,江南街景区域的LED天幕每20分钟循环一次,模拟现实一天24小时的光影变化。该展区模拟复原了运河沿线的历史文化街区富含运河特征的古建筑、老街、码头、牌坊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传承戏曲、风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型店铺,它们是运河城市的历史记忆,也是运河流域不朽的文化代表。

2.1.3 高科技光影:“运河上的舟楫”体验展

“运河上的舟楫”体验展是以中国大运河舟楫为主题的多媒体互动体验展,以实体体验结合数字多媒体虚拟体验的方式,讲述了运河舟楫的演变等相关知识,以及水运促进南北方文化大融合的作用。该展览主要围绕两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为运河上的百舸千帆,通过船模与多媒体智能交互传播大运河船舶知識体系,传递美好生活。第二部分是沙飞船实体体验和多媒体虚拟体验,借助数字多媒体及360度全域投影营造出最真实的运河风光。观众登上一艘长约20米、桅杆高15米的沙飞船,坐船扬帆远行,身临其境地感受昔日运河沿线美景,后步入江南,于扬州见证一场婚礼,或是途经苏州与文人骚客把酒言欢。展览将现代博物馆展览与沉浸式古代场景相结合,空间错落有致,参观展线丰富有趣,体验方式多元独特,展览不同层面的设计都很好地阐释了展览主题。

2.2 专题展区,展示运河文化魅力

2.2.1 紫禁城与大运河

自隋唐“北通涿郡”伊始,大运河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商贸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元、明、清以来,3000多米长的京杭大运河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动脉,尤其是古代紫禁城所需的各种物资也多是由此而来。“紫禁城与大运河”展区阐释了紫禁城营建与大运河的密切关系,并将北上宫廷的瓷器、漆器、玉器等文物移入专题展厅,以全面呈现清代宫廷的生活景象。在空间上,该展区通透关联、景展融合,巧妙运用了故宫建筑元素,化繁为简,兼顾实用功能与形式美感,为构建展品间的内在联系,搭建了空间中心观景平台,营造出最佳视点,让观众领略紫禁城的盛世风貌。

2.2.2 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览采用朴素祥和的背景,展品旁配简练的文字描述,集中展现了非遗项目的观赏性,整体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满足了多样化的展示、展演及体验需求,突出非遗展示和参与互动环节,全方位调动观众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专题展览由“乐韵流淌”“行色天成”“民俗万象”三部分组成。既有高雅别致的扬州清曲、京韵大鼓、苏州评弹、山东琴书、昆曲、京剧、木偶戏,还有匠心传承的非遗技艺,如笔墨纸砚、雕版印刷、苏扇、云锦、蓝印花布,更有极具生活气息的传统民俗,如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年画、庙会庆典、人生礼仪。古人用勤劳的双手和代代相传的工匠精神,创造出了巧夺天工的技艺,装点着淳朴安适的生活,碰撞成精彩绝伦的创意,传递给世界形与色的震撼。这些呈现在观众眼前的藏品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情思,寄托着代代传承的美好。

2.3 个性化设计,增强藏品艺术美感

2.3.1 历经沧桑,碎瓷重生

“中运博”藏品林立,有大型镇水兽、百米卷轴……无一不让人叹为观止,但其对于碎瓷片这类相对小型的出土文物的合理利用,能带给观众细节化的别样感受。“中运博”将无法复原成完整文物的浅色碎瓷片收集起来,放入透明容器中,并将其作为展品和其他展品放置在一起展出,并未区别对待,碎瓷重生让缺憾也成了一种美。该展品除了佐证古人不同时期的制瓷工艺,亦展现了文物工作者对出土文物的珍视,彰显了对藏品陈列展出的个性化创意。

2.3.2 抽刀断水,截面述史

“中运博”馆内的汴河剖面(唐宋至明清时期汴河道堆积剖面),是目前国内揭取的体量最大的土遗址剖面。依据考古现场的台阶状发掘方法,剖面宽1米、高近2米的长方形单元被合理划分,整个剖面被分为180余片且逐一编号揭取。“中运博”的汴河剖面巨型展品有着200平方米的空间尺度、1500年的时间跨度,它是共禹论功、通波千里的通济渠,是隋朝开河、唐宋受益的生命线,它见证了唐朝洛阳和宋时开封的都会繁华,也罹受了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的战争疮痍,它曾经桥高水深、轴轳千里,又于洪水汤汤中归入沉寂。“中运博”的汴河剖面是一部无字书,在用它曾经流动的生命书写着半部运河史。

3 大型运河主题博物馆陈列设计的现状分析

当代以运河为主题的大型博物馆有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洛阳)、北京大运河博物馆(2023年底向公众开放)、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聊城)等。其中建馆较早的是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中运博”和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建馆时间相近,陈列设计及馆内布局多有相似之处。

河南洛阳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的屋顶和室内墙壁覆盖着大量的三彩陶瓷,搭配馆内的青砖及清水混凝土,使藏品和展厅融为一体,其整体性较强。应用三维技术、人机交互等相关科技,作为辅助观众参观的工具,打破了以往传统单一的展览方式,以光影技术为主要展览手段,以参观者为核心,多元化生动展示馆内藏品和该历史时期的真实场景,带给观众全新的沉浸式参观体验,同时还营造出强烈的空间立体感,带给观众视觉的震撼与冲击。建馆相对较早的杭州京杭大运河,其展厅陈列设计更偏向简朴,空间布局中规中矩,其中大运河浙江段专题陈列馆文物藏品与整体展厅的色彩配合度还有待调整。

首先,根据图1中陈列展览情况,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展览均为基本陈列;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聊城)均为常设展览,展览类型单一;而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有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两种类型。相较而言,“中运博”的展陈更为丰富,除上述两种展览类型外,还增设数字化沉浸式体验馆、临时展览、青少年互动体验展,不仅丰富了藏品陈列方式,放大了文物本身的特征,使展览主题更为突出,而且增强了观众体验感,借助数字化产品建设多元化展厅,打造展出效果更佳的运河主题博物馆。

其次,根据图1中四大运河主题博物馆的展览名称所示,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偏向于运河文化的基础知识介绍;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聊城)偏向于依据历史时期进行划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采取主题展览进一步细化的展出方式,比如“国运泱泱—隋唐大运河文化展”下设6个展厅;“中运博”从多个角度进行延伸,将与运河相关的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帝王等分门别类,划分多个展厅进行展出。放眼全国运河主题博物馆,其共性如下:一是以介绍运河各段历史发展为主,有开凿背景、漕运制度、沿线城市经济、文化、政治风貌等,向观众传播运河文化;二是常设展览和基本陈列较为普遍,展厅类型和陈列方式有待创新;三是数字化博物馆建设正有序进行,欲借助各项高新技术展示藏品;四是相继配备智慧导览器,为观众配备“随身导游”,进一步讲解运河文化。

最后,“中运博”作为当代运河主题博物馆的杰出代表,其陈列设计也为其他运河主题博物馆带来了启示:一是丰富展厅类型,馆内设专题展览、常设展览、数字化沉浸式体验展览、临时展览、青少年互动展览;二是借助高新科学技术,如裸眼3D技术、5G信号传输和VR+720度全景视角;三是巧妙设计藏品呈现方式,充分利用空间布局,打造独特视角;四是汇聚运河衍生文化,将运河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等多方面进行延伸,彰显运河文化魅力。

4 当代运河主题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创新路径展望

4.1 高新技术合理化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部分展览在技术上过于求新求异,曲解了数字媒体“沉浸感”和“交互体验”的涵义,浅显地认为将声、光、电技术应用在展览中就能给观众带来多感官的沉浸式体验,过度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和会有诸多不良影响。首先,削减了文物藏品自身的文化及艺术魅力,无形中也增加了维护成本。其次,会使观众产生眩晕问题,Unreal Engine(虚幻引擎)技术的交互设置始终不能完全满足人体运动科学的要求,眼前景象与人体实际动作的冲突或者在立体场景中缺乏参照物,都会使观众产生眩晕感②。

《國际博物馆协会伦理道德规范》在“展览的阐释”中也明确指出博物馆应该合理使用高新技术,确保它们在展示和展览中呈现的信息是藏品本来的光泽、面貌,凸显藏品本身的文化内涵,而非浮于表现形式。首先,博物馆中的数字化展示必须以服务藏品为第一原则,明确藏品的展示角度及真实性;其次,要选择适合的展示手段,而非盲目使用新兴技术;最后,合理借助高新技术的力量,满足参观者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助力于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③。

4.2 空间布局多样化

博物馆陈列设计应该将参观体验感由功能体验转换为空间体验,馆内灯光、空间设计应以有效展示藏品为中心,空间设计布局要契合展览主题和藏品历史背景。即以“物”为核,多维陈列。强调以大型文物为核心、多层展品体系为基础,结合文物特征,打造多个视觉点,形成核心记忆,突出主题内涵,着力于对各类藏品的定制化、精细化、艺术化陈列。多样化布局,突出核心展品,充分利用空间。围绕大型展品可以构建疏密有序、错落有致、通透关联的高大开敞空间,并且依据展品的特性,搭建丰富多维的参观界面,让博物馆展览空间布局迈向国际化。

4.3 云上博物馆的建设

《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大力发展智慧博物馆,以业务需求为核心、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逐步实现智慧服务、智慧保护、智慧管理。”④建设智慧博物馆的关键一步,是将原有的文物资源以数字的、可交互且可分享的形式进行线上存储、展示和传播。通过专业藏品摄影,存储藏品的数据影像,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建构博物馆内各展厅的立体模型,让藏品展示由静态转化为动态,参观者轻点鼠标跟随指示即可完成足不出户的“云游展览”。数字3D可视化通过视觉接触、空间、场景切换可实现平面图像与立体图像的无缝切换,藏品可以360度旋转、放大或缩小。

目前在大型运河主题博物馆中,“中运博”的“云参观”访问次数位居前列,官网平台的虚拟展厅内设12个展厅网址,点击即可进行沉浸式“云参观”。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也建有“云参观”的云上博物馆,足不出户亦可一览隋唐大运河航拍全景图,其中360度高清的文物藏品图像、等比例空间放缩、立体展品呈现模式,也吸引了大量参观者。虚拟信息的便捷化,增强了参观者主动获取文化知识的动力,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养,有利于促进文博事业的可持续性地发展。

5 总结

大运河是兴衰更迭的家国记忆,记录着社会的变迁,传承着流淌千年的运河文脉。“中运博”借助高新科技,创新藏品的呈现模式,设置多种类型的展区,展示了运河文化魅力;巧妙针对藏品特点进行个性化的陈列设计,匠心独运,增强了藏品艺术美感,为运河主题的博物馆陈列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博物馆合理运用高新技术、优化空间布局设计、加快建设云展览的陈列形式,方能进一步满足公众文化需求,更好地传承运河文化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注释

①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46.

②王梅,张皓瑜.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化博物馆展陈设计与用户体验研究[J].河南科技,2020(17):29-31.

③柴秋霞,姜琳馨.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展示的现存问题及对策建议[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2,8(2):40-49.

④李雪钦.智慧博物馆越来越智慧(网上中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07-28(008).

猜你喜欢

数字人文
图书馆未来的技术应用与发展
数据驱动下的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研究
汉传佛教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现状调查与特征分析
数字人文2011—2016年研究综述
数字人文时代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研究
数字人文时代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研究
数字人文目标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数字学术与公众科学:数字图书馆新生态
跨界与融合:全球视野下的数字人文
跨界与融合:全球视野下的数字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