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时期贵州学术文化地理初探

2023-08-07杨云

今古文创 2023年23期
关键词:分布贵州学术

【摘要】明代设立贵州布政使司,贵州开始建省,为了维护官方统治,朝廷推行儒学教育,贵州学术文化获得了初步发展,学术成果不断涌现,清代进一步迅速发展,呈现学术文化繁荣景象。从学术人才的分布来看,其中贵阳、遵义地区较多;从著作分类来看,以集部最多,其次为史部,经部;从时间来看,清代的学术人才和著作数量,比明代更多。总之,明清时期贵州各府州县的学术人才及其学术成果与当地的教育发展情况呈正比关系。

【关键词】贵州;学术;文化;分布

【中图分类号】K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3-0070-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3.022

历史文化地理的文化内涵,即文化因子大小,学术文化作为其主要文化因子,对于一个区域的文化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1]。自明代为“开一线以通云南”,在贵州建立布政使司,贵州终成一省。随之中央王朝加强对贵州的统治以及经济的日益发展,中原文化传入贵州,明廷以“敷训导民,教化为先”为指导方针,在贵州推行儒学教育,作为巩固边疆的“长治久安”之策,贵州的教育状况大为改观,清代又进一步发展,为贵州学术文化奠定了基础。目前,学术界对于区域学术文化地理多有研究[2],但仍需进一步深入,主要表现在对明清时期贵州的学术文化及时空分布状况缺乏研究。本文试从明清贵州学术文化发展状况及其分布特征、学术成就等方面作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明代贵州学术文化发展和人才分布特征

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建立贵州布政使司,贵州建省,尤其在明王朝统治加强和日益发展的经济基础上,社会风气良好,儒学教育在贵州蓬勃兴起,创办了一批卫学、司学、府州县学、书院[3],同时开科取士,贵州教育获得了初步发展,本省人才兴盛,学术成果也不断地涌现出来。现根据方志文献将明代贵州地区的学术著述分类统计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明代贵州地区的主要学术著述还不是特别多,但是也已经初具规模,在经史子集方面均有涉及。其中集部、史部著述较多,明显多于经部、子部,可看出明代贵州学术文化发展中较好的是文学和史学创作。在各个府州县的著述分布情况中,以贵阳地区的学术成果最多,其次为都匀、兴义、思南等地,再次为平越、安顺、黎平等地。因此可知,明代贵州的主要学术著述分布情况与各地的教育发展情况具有紧密联系。

(一)经学的初步发展及其著作的分布特征

明代贵州推行儒学教育之后,經学取得了初步的发展,尤其以易学研究、春秋类研究发展较快。明朝贵州地区的经学研究著作较为丰富,六个(州)县有经部著述的分布情况,共计18部。其中以易类、四书类、春秋类研究著作最多,其次为群经总义类,具体如下:

第一,对易类进行研究的著作,有贵阳易贵的《易经直指》,清平孙应鳌的《淮海易谈》,思南李渭的《易问》等。第二,对春秋类进行研究的著作为:孙应鳌《春秋节要》,吴淮《麟经独断》,傅尔讷《春秋讲义》等。第三,对四书类进行研究的著作,有高国琦的《学庸讲义》,孙应鳌的《四书近语》,卢腾凤的《四书讲义》等。

通过分析可知,易类、四书类、春秋类等研究在明代贵州经学方面受到了重视,值得一提的是,自王阳明被贬贵州后,讲学于龙冈书院及贵州书院,传播哲学思想,培养了孙应鳌、李渭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贵州理学家[4]。明代贵州地区的经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易学、春秋和四书三方面,根据其学术成果的数量,其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二)史学的初步发展及其著作的分布特征

明代贵州地区的史学也快速发展,史学著作较为丰富。从表1可以看出,史学成果占比明显超过经学,仅次于集部著作。在史学创作中,以地理类著述最为丰富,地理类中以方志的编纂成果最为明显,据表1统计,明代贵州许多州县都有编修史志,就编修史部著作的数量看,以贵阳府、兴义府最多。明代贵州以方志学在西南三省成就最大而著称,据张新民《贵州地方志举要》记载,明代贵州编纂的方志达74部[5],大大多于同时期的云南和四川。

《贵州方舆纪要》载:天下之险,“此非贵州之不足恃也”[6],可见贵州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贵州布政使司的建立,人们对贵州的认识逐渐加深,编修贵州方志的风气日益兴盛,万历年间达到高潮,现存贵州最早的省志是沈庠、赵瓒编纂的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其后有嘉靖《贵州通志》、万历《贵州通志》。在明一代,贵州发生的大事件不少,如“平播之役”“奢安之乱”等,因此反映此类军事战争的著作也有很大比重,如《平播全书》《安龙纪事》《平黔纪略》等。另外,针对贵州的局势,许多官员或黔籍人士多有奏议,如蒋宗鲁《蒋巡抚疏草》、何腾蛟《何忠诚奏疏》、郭子章《黔草》、江东之《黔中疏草》、朱燮元《黔中疏草》等。明代贵州的史学创作以地理类著述占比最多,史部著作达到50%以上,说明贵州方志的编修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

(三)文学的初步发展及其著作的分布特征

根据表1统计,在明代贵州的经史子集著述中,以集部著作最多,可以看出文学的快速发展。明代以来,客籍文人不断地来到贵州,开启了一代文风,有些是在贵州做官的文人,如谢东山、江东之、郭子章等;有些是被贬到贵州的名人,如王守仁、邹元标等,其中杨慎谪戍云南途经贵州也留下诗作,如《罗甸曲》《普定行》《七星关新桥》等[7]。

在受到客籍文人的影响下,加上儒学教育在贵州的推广,贵州人才日渐兴盛,文学著述日渐增多。宣德、正统年间,贵州始有诗作问世,仅有王训《寓庵文集》、宋昂宋昱合著《联芳类稿》、詹英《止庵先生稿》等。景泰、成化以后,贵州文坛诗人涌现,如易贵、田秋、蒋宗鲁、孙应鳌、李渭、马廷锡等,其中以孙应鳌的成就最高,有《学孔精舍汇稿》《督学文集》。隆庆、万历以后,贵州诗坛日渐繁荣,以三位贵阳籍诗人为代表,其诗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谢三秀《雪鸿堂诗集》、杨文骢《洵美堂集》、吴中蕃《断砚草》。明代贵州地区的文学著述较为丰富,主要以诗文集为主。

二、清代贵州学术文化发展和人才分布特征

梁启超认为:“贵州亦自昔骞远朴塞,自道光间程春海为学政,提倡汉学,而独山莫子偲、遵义郑子尹兴焉。咸通小学,善校勘,子尹子伯更亦能传家学,而遵义黎莼斋能为古文,好刻书。”[8]梁所提及的文化名人均为清代,并无明代,一定程度说明清代学术文化比明代更为繁荣,而从清代贵州经史子集的著述分布也可印证,现根据方志文献将清代贵州地区的学术著述分类统计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清代贵州地区的主要学术著述数量大幅增加,其中集部、史部著述较多,明显多于经部、子部,这与明代贵州地区的经史子集分布格局基本相同。清代发展最明显的属集部著作,数量远超经、史、子三部,可以看出清代文学的繁荣发展。

(一)经学的继续发展及其著作的分布特征

贵州学者对于经学的研究开始于明代,发展至清代经学也继续发展,这与清代教育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清初进行思想控制以及大兴“文字狱”,文人大均不论政治,因此形成了钻研经学,注重考证的学术风气。据表2统计来看,有12个府州县都具有经学的研究成果,其中以遵义、贵阳等地数量较多,也取得较为突出的成就。在经学著作分布中,以小学类和易学类成绩最为突出,其数量达到了30多部,相较于明代,已经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如陈法的《易笺》、萧光远的《周易属辞》等都是研究经学的佳作。

关于清代经学,必须提及的还有“西南巨儒”郑珍和经学版本专家莫友芝[9]。郑珍著有《说文逸字》《说文新附考》等,莫友芝著有《韵学源流》《声韵考略》等,其中《韵学源流》堪称一部简明的音韵学史,能够更好地普及音韵知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史学的继续发展及其著作的分布特征

清代贵州地区在史学方面继续发展,史学著作相比于明代更加地丰富。从表2可以看出,在经史子集中,史学研究成果大幅上升,仅次于文学创作。在史学的研究中,主要以地理类著述最多,仍以方志的成就最为明显。据表2统计,从清代编修史部著作的数目来看,以贵阳府、遵义府最多,其数量达到了60部以上,其他地区编修史部著作的数量,尤其是方志的编修,相比明朝都有了明显的增长。清代以来,贵州的府厅州县志书越来越多,并在道光、咸丰间出现了一批名志,最为著名的是(道光)《道义府志》,郑珍、莫友芝纂,记事周到,考证精细,旁征博引,不失为方志中的珍品[10],堪称清代贵州最为优秀的地方志。

(三)文学的继续发展及其著作的分布特征

清代贵州地区在经学、史学获得较大发展的同时,文学发展最为显著,文学成就突出。具体表现为:

1.诗文集的数量大幅增加。由表2可以看出,清朝时贵州地区的诗文集总计约700多部,将近明代的五倍,促进了贵州文学史的发展。

2.文学著述分布范围广,几乎遍及贵州各府,各地的文学著作数量比明代普遍增加,明朝时贵州地区仅有贵阳、都匀、兴义的文学著述达20部以上,而清代贵州许多府州县均已达20部之上。

清代贵州在文学方面,在文学上有以诗歌驰名京师的诗人周起谓,有剧作家瓮安傅玉书、普安任璇[11],其代表作为:傅玉书《鸳鸯镜传奇》,任璇《梅花缘传奇》等。明清时期貴州的文学正在不断地发展,诗词、诗评、词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都有了新的发展,人才兴盛,文学成就也达到了高峰。

三、明清贵州学术文化及成果分布特征综述

明代时期贵州地区的学术研究取得了初步的发展。清代以来,在明代的学术研究基础之上,学术著述又进一步增多,学术人才兴盛,贵州地区呈现欣欣向荣的学术风貌。通过以上研究,可知明清时期贵州学术文化及成果分布特征:

第一,学术文化成果以集部著作数量较多。即文学的发展及其文学著述较多,其次为史部。明代集部著作占到44%左右,清代达到48%左右。

第二,各地之间学术著述差距趋近减少,但是依旧有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学术研究成果存在明显差异,贵阳、遵义为人才的密集区域,安顺、都匀、大定、黎平等地为次密集区域,其余地区的人才及著作则相对较少。

第三,学术人才以综合型人才居多。有些是经史皆通,还有些在经史子集均有成就。如郑珍、莫友芝在经史部皆通,而且在文学方面也有所贡献,如郑珍的《巢经巢文集》《诗集》等;莫友芝的《郘亭诗钞》《黔诗纪略》《影山词》等。

第四,学术人才倾向于文仕合一。明清时期贵州的许多学术人才,并非仅仅钻研学术,大多是仕途出身,如孙应鳌、李渭等人。著名心学家胡庐山在《孙文恭公祠碑记》上写道:“宇内讲四正学,楚有黄安耿公,蜀有内江起公,黔有清平孙公,吾豫章有南城罗公,皆贤人也”[12],可见对于孙应鳌的赞誉之深,而且大多在仕途结束后请辞返乡,关注地方教育事业,兴修书院以及四处讲学,对地方文化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结语

明清以来,在官方推行儒学教育之下,为贵州的学术文化研究培养了许多的人才,贵州的学术人才及其学术成果不断涌现。从学术人才分布来看,以贵阳、遵义较多;从著作分类来看,以集部最多,其次为史部,经部;从时间来看,清代的学术人才及著作数量比明代更多。总之,明清时期贵州地区的学术人才及其学术成果与当地的教育发展情况呈正比关系。2022年,国务院印发国发2号文件,支持和推动贵州文化事业的发展,以提升贵州的文化软实力。总之,明清时期贵州学术文化不断发展,为当代贵州提供了优秀的贵州学术文化基础,要努力打造知行合一的贵州学术文化。

参考文献:

[1]蓝勇.对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思考[J].学术研究,2002,(01).

[2]蓝勇.西南历史文化地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周晓光.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史继忠.贵州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6;张新民,李发耀等.贵州传统学术思想世界重访[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

[3]何仁仲编.贵州通史第2卷[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337.

[4]黄永堂点校.贵州通志·艺文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907.

[5]张新民.贵州地方志举要[M].长春: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图书馆学会,1988:17.

[6](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贵州方舆叙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5:5231.

[7]何仁仲编.贵州通史第2卷[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398.

[8]梁启超.近代学风之地理的分布[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24,(01).

[9][11]蓝勇.西南历史文化地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74.

[10]史继忠.贵州方志考略[J].贵州民族研究,1979, (01).

[12]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编.续黔南丛书·第1辑中黔记上[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2:1566.

作者简介:

杨云,男,贵州镇远人,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地理学。

猜你喜欢

分布贵州学术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贵州,有多美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大叶千斤拔活性成分分布及积累动态
28例医疗纠纷起诉案件特点分析
学术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