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声部民歌传承人与岁月的碰撞

2023-08-07叶静珠穆李建富

文化产业 2023年21期
关键词:藏族声部民歌

叶静珠穆 李建富

在少数民族的漫长发展历史中,多声部民歌在音乐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面临冲击,多声部民歌传承现状不容乐观。鉴于此,为了更好地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通过对藏族多声部民歌传承人的实地调研与访谈,探讨传承人面临的困境,提出一系列可行对策,包括加强对青少年传承人的培养、建立传承人交流平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以期为解决藏族多声部民歌传承人的问题提供有益参考,谨以此文为业内相关学者提供新的思维驻点。

中国多声部民歌是一种独特的民间音乐表现形式,常见于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它不同于传统的单声部民歌,通常由多个歌手分别唱出不同的旋律和歌词,形成一种多声部的和声效果,具有丰富的音乐变化和艺术魅力。一直以来,世界音乐界认为中国没有多声部和声艺术,复调音乐仅存于西方。直到20世纪80年代,侗族大歌登上世界音乐舞台才改变了国际上关于中国没有复调音乐的说法。而松潘藏族多声部民歌同样以复音声部、独特唱腔的“惊天之姿”绽放在青藏高原东部。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位于青藏高原东缘,这里拥有壮丽的山川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藏、羌、回、汉等多个民族杂居于此。自唐以来,松潘就是汉藏贸易、军事文化交流的重镇,也是著名的茶马古道中转站之一,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该地民歌文化提供了独特的背景和丰厚的土壤,其中,热务沟藏族多声部民歌——“则么卡日”尤为出众。“则么卡日”是一组体系丰富的多声部民歌,包括叙事歌、颂词、对歌、赞歌、酒歌、情歌、劳动歌以及小调等。这些民歌不仅在唱腔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而且历史悠久,是热务沟藏族宝贵的民俗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热务沟藏族多声部民歌传承人个例

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承载着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使命。多声部民歌传承人通过口传心授、示范演示等方式,将地方传统民歌传承下来,使其在当代社会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他们不仅是演唱者,更是本土文化的代表和传承者,为保护和传承本地或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则么卡日”的故乡——松潘热务沟,也有一位把一生心血都献给多声部民歌的传承人——达妹。村民们都亲切地称她为“高原百灵鸟”。

我叫达妹,今年57岁,藏族人。我出生在松潘县热务沟红土乡木西寨。我们家有三个老人,我的父母、奶奶都是性格开朗、特别好客的人,都喜欢唱“则么卡日”,即多声部民歌。我记忆中奶奶特别擅长唱“则么卡日”,村里很多老人都会唱。只要有人家里聚会、结婚或开展庆祝活动,大家就会围坐在火塘边,喝咂酒(青稞酒),唱“则么卡日”。一般由男性长辈从“琼且”(祭酒词)开始,然后爷爷们唱“勒”,唱完“勒”,奶奶们唱“拉伊”,最后很多人一起唱“德说”,高高低低地唱。直到现在,我还记得火塘曾照着我们的脸,很温暖,老人们坐在神龛下面互相靠着,有的靠在门边,手搭在耳朵上或喉咙边,眯着眼睛,使劲地唱。这样边喝咂酒边唱,可以唱个通宵。孩子们到处跑着,闹着,非常幸福,所以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从小就种下了热爱“则么卡日”的种子。

我的“则么卡日”最早是从我父母和奶奶那里学的,他们很好客,经常把村民聚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又唱又跳,经常唱到鸡叫天亮。在这里,村民不管是上山、干农活,还是敬神、聚会,都可以唱“则么卡日”,人们也很喜欢对歌。由于从小受长辈们的影响,我也爱上了多声部民歌。

17岁那年,我初中毕业,当时我的三个弟弟都在读书,父亲在牧场放牧,奶奶和妈妈做农活,家里条件太差,没有经济来源供我们四姊妹一起读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开始找工作。当时,木西寨小学老师要调走,没有老师给孩子们上课,而我是本地唯一一个初中毕业生,于是村里安排我在村里的小学任教,由此开始了我的民办教师生涯。只要有机会,我就会跟着奶奶、母亲和其他爱好多声部民歌的歌手们学习,听他们唱“则么卡日”,听他们讲故事。

25岁时,我开始寻找演唱搭档,因为“则么卡日”是多声部民歌,两个声部,必须有两个人唱。搭档很不好找,有的搭档会在一起唱一辈子,搭档去世了,也就不唱了。另外,搭档还需要达到一定的要求。首先,声音条件要好,两个人的声音要和,声部要和谐;其次,要喜欢唱,要愿意和你一起唱多声部民歌;最后,还要性格合得来,配合默契。到后来,我发现我的初中同学朗加妹爱好音乐,性格也活泼开朗,而且我们两家距离也近,练习很方便,所以我便找到她,希望她可以和我一起组成搭档,唱“则么卡日”。那时汪静泉老师每年都会到我们村采访,让我们唱多声部民歌,如果唱得好,就邀请我们到外地演出。自那以后,只要有时间,我俩就一起练习唱“则么卡日”,并让妈妈指导我们。有时,我会把寨子里唱得好的人请到家里来,招待他们,向他们学习,奶奶和妈妈看到我爱唱“则么卡日”,很高兴,并鼓励我好好学习。她们耐心地教我各种唱腔、歌词,比如什么场合唱什么调,用什么词等。除了家人之外,我还拜已故的洪措妹和泽里妹为师,她们俩是我们这里唱得最好的,一直唱到了95岁,音乐人汪老师还给她们录了磁带,把她们俩称为歌王。她们的生活很清苦,都是苦命人,但是我感觉她俩在一起唱多声部时很幸福,听着她们的声音,便会想起她们的过去,我经常泪流满面。

在学习多声部民歌的过程中,我既快乐又痛苦,也受过一些讽刺和讥笑。但每次遇到各种挫折时,我就会唱“则么卡日”,用音乐安慰自己。只要唱我们的民歌,所有烦恼就会迅速消失。这么多年来,我最痛苦的是村民的不理解。我组织村里爱好多声部的村民唱民歌,却总有人认为我是为了赚钱才做这件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网络逐渐发达,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流行音乐,对原生态民歌没有兴趣。以前村里举行重大庆祝活动时,全村人载歌载舞,穿着传统服饰,唱着“则么卡日”,特别热闹,现在只有老人们唱原生态民歌,年轻人一般会放现代音乐,他们大多对传统歌曲没有兴趣。由于沒有太多人支持,我很担心“则么卡日”会失传。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则么卡日”多声部民歌,我向松潘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申报了热务沟藏族多声部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过松潘县人民政府审核,2019年12月27日,我成为第五批松潘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为了传承“则么卡日”,我从未放弃过。除了两位已故的老歌王,我还拜俄里寨的热木大叔和木西寨的洪波译里大叔为师,他们都很热心地指导我,除了唱歌,我们还讨论如何把我们的古老民歌传授给下一代,他们鼓励我去找村领导、县领导,通过不断努力让大家关注我们,终于,我们的努力有了回报,后来松潘县举办大型活动时,会让我组织村民去展示。这些年,我多次组织村民参加了乡、县、省级民族文化交流展演活动。我也接受过四川理工大学、四川音乐学院、西南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的采访。此外,我还收了一个徒弟,和她搭档演唱。现在年轻人中没有几个愿意学民歌,求她们来学都不行,一是嫌没收入,二是认为现代社会不需要唱老歌了。

55岁时,我退休了。退休后,我一边照顾77岁的母亲,一边继续组织村民演唱多声部民歌。“则么卡日”作为热务沟藏族流传上千年的多声部民歌,曲调多样,文化内涵丰富,在各种场合有不同的唱法及音调。我经常去拜访会唱多声部民歌的老人,搜集民间的各种多声部素材,由于没有什么其他设备,我都录在了手机里,回来慢慢学习。我没有学过藏文,只能用汉字记录这些歌词,很多音学得并不准,所以必须反复听,反复学。

冬天,我会在成都市郫都区待一段时间。郫都区生活着一些藏族朋友,他们知道我会唱多声部民歌,所以在一些节庆活动期间,会邀请我和母亲唱“则么卡日”。通过这种方法,我也会借机宣传藏族多声部民歌,希望让更多人知道“则么卡日”。多年来,传承多声部民歌的过程十分艰难,没有场地,我就在自己家中组织村民学习;没有资金,我就用自己的工资收入招待学员,还组织大家外出演唱,演唱费用虽然很低,但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我一直在坚持。我经常会在电视里看到其他民族穿着传统服装,唱着自己的歌谣,出现在各种舞台上,有些是国家级舞台,有些是省级舞台。我们热务沟藏族虽然拥有多声部民歌,但目前还在原地踏步,走不出大山,没受到重视,这是我最大的心病。希望在有生之年,我能尽微薄之力,让更多人了解藏族多声部民歌,有更多年轻人可以来学习、传承藏族多声部民歌,也希望“则么卡日”能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

多声部民歌传承现状

达妹对多声部民歌充满了热爱,尽管在学习多声部民歌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最终成为一位出色的多声部民歌传承人。她遇到的困難也是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现代社会面临的困境。在当代,多声部民歌等原生态传统文化正面临着重大挑战,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优秀传统文化面临传承困境,很多民歌已经濒临失传。现代社会对传统音乐的影响和冲击也导致传统音乐在多个领域逐渐边缘化,甚至失传。首先,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趋势使得传统音乐的受众范围不断缩小,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更喜欢听流行音乐、电子音乐等现代音乐,对传统音乐的接受度较低。其次,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音乐的传承带来了冲击,新媒体更加倾向于推广流行音乐,对传统音乐的传播和推广力度不够。最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老龄化问题严重,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危机。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年轻人与传统文化之间日渐疏远。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外来文化的传入,使得大部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程度不断下降,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第二,传承人缺乏经济和社会保障。许多传承人坚持传承往往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或家庭传统,缺乏专业训练和社会保障,无法获得应有的回报和认可,且难以维生。第三,社会认可度低。相较之前,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降低,导致传承人得不到足够的社会认可和支持。第四,受现代文化冲击和文化差异不断增大的影响,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导致传承人的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已经年逾古稀,但是没有其他合适的传承者或继承人,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危机。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消失。

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传承人的角色至关重要,像达妹这样致力于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心人,往往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适应现代市场的变化和需求,才能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生存、发展。面对此类问题,达妹作为藏族多声部民歌传承人带给我们的经验和启示值得我们思考。

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不乏一些积极因素。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其次,随着科技的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更加广泛地传播,新媒体的发展也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渠道。

关于多声部民歌传承的几点对策

首先,要加强对青少年传承人的培养。多声部民歌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需要长期学习和实践,为促进青少年了解和学习多声部民歌,社区可以开设相关培训,引导他们走上传承之路。其次,建立传承人交流平台。传承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非常重要,为此,可以建立线上、线下平台,让传承人可以交流经验,分享技巧,学习知识。此外,也可以组织一些传承人的交流活动和展览,为他们提供更多交流机会。最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支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经济鼓励措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社会也应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广,增进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解,营造良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氛围。

综上所述,多声部民歌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代表性和艺术性,同时,多声部民歌也是民间艺术的核心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传承意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多声部民歌活态传承面临着挑战。因此,有必要采取一系列具有可行性的对策,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藏族声部民歌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