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图书馆+”模式,打造“小而美”城市阅读新空间
2023-08-07徐世芳
徐世芳
在省级、市级、区级三级公共图书馆集于同城的省会城市,建筑物理空间已趋饱和,省级公共图书馆如何破局打造一批新生的“小而美”城市阅读新空间,扩大公共图书馆服务覆盖面,是当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现以四川省图书馆城市阅读新空间“嘤鸣集”为例,探讨在固有的公共图书馆行政体系格局下,四川省图书馆如何打破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现实困境,通过“图书馆+”模式建成多主体参与、多业态融合、多元素聚集的城市阅读新空间,形成“省图+市图+区图+阅读新空间”多主体协同发展的省会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局面,并分析城市阅读空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策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大幅增加,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6年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2018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图书馆专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以及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成立了新的文化和旅游部,这些举措从法律角度强调了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要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打造一批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服务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一系列新型文化业态,营造“小而美”的公共阅读新空间。
打造城市阅读新空间面临的现实困境
我国绝大多数省会城市人口密集,空间用地紧张,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参与主体众多,市场竞争颇为激烈。以成都这座新一线城市为例,在文化消费领域,各类网红书店层出不穷,如西西弗书店、钟书阁、言又几、方所、文轩Books、侘集·本屋、朵云书院等,不一而足。据不完全统计,成都实体书店数量已超过三千,仅次于北京。这些各具特色的高颜值书店遍布成都的街头巷尾,兼具文化体验与休闲娱乐等功能。新兴的实体书店已成为城市文化空间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它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图书销售模式,热衷于多品牌经营,打造多元化的文化消费场景,赋予空间新的内涵和美学属性,激活文化产业潜能,推动居民消费升级。
而在公益性文化产品供给上,我国公共图书馆早已依据行政级别形成了“国家图书馆+省级图书馆+市图书馆+区(县)图书馆+乡镇文化站”自上而下的五级体系,省会城市的实体公共图书馆主要是“省级图书馆+市级图书馆+各区(县)图书馆”三级同城状态。以成都市为例,成都市的图书馆早在2014年就实现了全城22家公共图书馆(21家县级图书馆、1家市级图书馆)的通借通还服务。在2019年的世界读书日,成都图书馆推出了社保卡免注册功能,市民凭借社保卡或电子社保卡可以在全城22家公共图书馆免注册、免押金借还图书。同时,在成渝经济圈建设背景下,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稳步推进。
成都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在为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带来助力的同时,也给入场较晚的四川省图书馆在拓展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本文以四川省图书馆与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打造的“嘤鸣集”悦读新空间为例,探讨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中,省级图书馆如何破局建设城市阅读新空间,寻找新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力点。
四川省图书馆阅读空间建设实践
四川省图书馆阅读空间建设概况
四川省图书馆有110余年馆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经几次搬迁风波,直到2015年12月底搬入天府广场新馆后,其业务工作才逐步走向规范化、体系化和现代化。为充分发挥四川省图书馆的龙头作用,扩大其公共文化服務覆盖面,在搬入新馆不足八年的时间里,四川省图书馆每年平均服务到馆读者140万人次,在2020—2022年,平均每年到馆读者也有80余万人次。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环境下,四川省图书馆、重庆图书馆与成都图书馆三馆联合倡导成立了成渝地区公共图书馆联盟,在联盟框架协议下,四川省图书馆、成都图书馆和重庆图书馆实现了川渝两地三馆的图书通借通还服务。
依托总分馆制,通过城市“图书馆+”和偏远地方文化扶贫双结合模式,四川省图书馆现已建立并运营分馆33个,其中2016—2020年建设分馆31个,此段时间多称呼为分馆;2021年后即“十四五”时期建设分馆2个,自此开始所建分馆都称为“主题+悦读新空间”,2个分馆分别为2021年建立的“飞阅神州”东航悦读新空间和2022年建立的“嘤鸣集”悦读新空间。本文所讨论的是广义的城市阅读新空间,所以传统的分馆和“十四五”时期的悦读新空间是指新增的集免费借阅、知识交流、休闲生活等元素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
“嘤鸣集”悦读新空间的发展与运行
1.“嘤鸣集”悦读新空间简介
“嘤鸣集”悦读新空间是四川省图书馆与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打造的城市阅读空间,以省直机关公务员周转(租赁)住房玉景蜀苑项目为依托,旨在为小区干部职工营造全民阅读学习氛围,塑造小区文化形象和拓展省图书馆服务覆盖范围。该小区以“嘤鸣集——德不孤,必有邻”为主题文化,通过打造社群活动的实体空间,组合多种业态,聚合社区居住者,形成“有趣、有爱、有料”的社区氛围,完善生活基本配套设施和休闲娱乐配套设施,让住户尽享便捷舒适、开放共享的现代时尚生活。“嘤鸣集”悦读新空间位于业主活动中心的二层,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集休闲阅读、自助借阅等功能于一体,是小区主题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嘤鸣集”悦读新空间建设运行模式
“嘤鸣集”悦读新空间是四川省图书馆与机关单位合作,面向特定社群为其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的城市阅读空间。具体运行方式是由相关单位提出合作建馆意向,四川省图书馆审核通过后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嘤鸣集”悦读新空间的建设模式是四川省图书馆“图书馆+”模式的新发展。早在2017年,四川省图书馆就与新华文轩合作建设了“馆中店”——文轩读读书吧,即四川省图书馆在本馆二楼开辟独立空间供新华文轩入驻开店,读者可在此书吧借阅图书馆未购买的图书,实现“你选书,我买单”的新书阅读自由。将书店引入图书馆实体空间,可以促进“馆店融合”发展。2019年11月,四川省图书馆与成都天投集团在天府新区鹿溪智谷游客中心设立“四川省图书馆鹿溪分馆”,打造了集阅读、文创体验、科普教育及游客服务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休闲空间,扩大了四川省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嘤鸣集”悦读新空间与它们的区别在于,相较于“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它明确了服务人群和服务范围,为用户提供精准化、定制化的服务,有利于四川省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提升四川省图书馆全民阅读服务的深度,扩大其覆盖范围。
“嘤鸣集”悦读新空间运行模式特点分析
在文旅融合大趋势下,四川省图书馆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事业发展,打破了城市公共文化物理空间紧缺和同质化服务恶性竞争的局面,扩大了图书馆服务的覆盖范围,提升了服务深度。然而事物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嘤鸣集”悦读新空间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如下问题。
缺乏体系化、公开性的城市阅读空间建设规划
1.城市阅读新空间建设具体标准难以公开获取
从“嘤鸣集”悦读新空间模式可以看出,城市阅读新空间建设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这要求图书馆公开城市阅读新空间建设规划,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阅读空间的建设。然而对四川省图书馆多媒体平台进行检索,除了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查到四川省图书馆“十四五”发展规划对城市阅读空间建设略有提及外(“多元协同营造高品质文化空间”列入10大目标,建设“特色鲜明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列入20个重点项目),社会真正关注的四川省图书馆城市阅读空间建设布局规划、社会力量准入标准、建设细则等都没有公布。科学公开的城市阅读空间规划的缺乏使社会对城市阅读空间建设知之甚少,更遑论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公共图书馆的性质决定了其公共文化服务应公开透明,尤其是在城市阅读空间建设过程中,需要有制度作为保障和约束。
2.城市阅读空间布局随机被动
城市阅读空间建设是一个费时费事的系统性项目,需要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制度予以规范和保障,如果没有面向社会公开的社会力量引入制度,图书馆在城市阅读空间建设中就会陷入被动困境。从纵向来看,四川省图书馆阅读空间建设呈现出由本馆内部空间赋能改造到社区景点空间再利用,由普通读者服务到机关单位团体定制服务,由公共图书馆服务到与专业图书馆(室)合作服务的特征。然而从横向上看,四川省图书馆的33个分馆既没有按照地理方位进行布局,也没有根据人口密集度进行合理规划,它的建成多数是由对阅读空间感兴趣的企事业单位提出合作意向,四川省图书馆在调查了解后就签订合同,故其阅读空间呈现随机分布状态。33个分馆只有银杏分馆和鹿溪分馆与总馆实现了通借通还,其他诸多阅读空间只针对特定群体提供团体定制化服务,并没有覆盖附近的人民群众。随机被动的阅读空间建设方式给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带来了一定阻碍。
城市阅读新空间的各要素缺乏高效统筹
1.人员素质和目标难统一
我国大多数公共图书馆都会定期对馆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公需课培训,提高馆员的专业素养,使其更深层次地理解公共图书馆的职责和社会价值,从而在工作中更好地贯彻和传递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理念。社会力量负责城市阅读空间的运营和服务,从业者多数没有图书馆专业背景,对图书馆社会价值的认同感不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生存发展,有些阅读空间的运营主体难免会将重心放在能带来更多经济效益的业务上。
2.资产管理情况复杂
城市阅读空间的图书及后续流转由省级图书馆负责,这些图书属于省级图书馆的国有资产。图书在流转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破损、遗失的情况,特别是与机关单位合建的阅读空间,更需要临时调配图书,这增加了国有资产的管理难度。同时,在图书的调配过程中,省级图书馆内部不同业务部门以及物流企业需要进行沟通协调,省级图书馆与阅读空间粗放的管理方式给国有资产管理带来了挑战。
3.高品质文化服务欠缺
城市阅读空间主要功能是通过“小而美”的空间满足人们高品质的文化生活需求,理想化的阅读空间成本小、颜值高、贴近群众生活,具有多业态融合的特征。然而由于四川省图书馆城市阅读空间的参与主体多样,在实际运行中,有些阅读空间仅提供图书借阅等基础服务,对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如讲座、展览、沙龙等活动涉及较少。高品质、多样性的服务是城市阅读空间发展的核心,如果没有高品质、多样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城市阅读空间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力。
省级图书馆城市阅读空间建设策略
制定城市阅读空间建设规划和各项标准
根据省级图书馆的定位,与当地市级图书馆和区级图书馆协调整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适合省级图书馆城市阅读空间建设的规划。城市阅读空间的建设要秉持全局性和惠民性观念,统筹各方力量制定出具有长远性的城市阅读空间规划,面向社会公平公正公开地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城市阅读空间建设中,同时让群众对自身能享受到的文化权益有更多知情权,避免出现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息鸿沟”,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和公平性。
制度和管理方式精细化发展
根据社会主体、服务人群和阅读空间主题等要素对省级图书馆城市阅读空间进行详细分类,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为建设规模适当、布局科学、业态多元、特色鲜明的新型城市阅读空间打好基础。省级图书馆还要定期对阅读空间运营主体进行培训,协助阅读空间优化工作流程;同时为阅读空间运营主体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更好地发挥“小而美”的阅读空间的优势。
提升服务品质,增强用户黏性
“小而美”的城市阅读新空间在充分挖掘个性特色,打造高颜值阅读场所的同时,还应紧跟时代潮流,运用新技术、新设备吸引更多的群众主动走进阅读空间,体验新技术、新设备带来的便捷。同时,阅读空间还可借助省级图书馆的资源,举办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活动,如讲座、展览、文化沙龙,等等,全方位提升城市阅读空间的服务品质。高品质的服务不仅能为群众带来良好的体验,也能增加用户黏性和忠诚度,更好地发挥城市阅读空间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城市阅读新空间建设是一个系统复杂的项目,它关系着我国全民阅读的推广进程,是我国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千千万万普通群众的切身利益。省级公共图书馆在城市阅读新空间建设中具有表率作用,今后的城市阅读新空间建设应在公共图书馆的引导下,协同各方利益主体,建立以制度为保障,以技术为依托,以高品质服务为目标的城市阅读空间体系,助推我国图书馆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單位:四川省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