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教学研究
2023-08-07朱学勤
朱学勤
摘 要:革命传统教育题材课文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这类课文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近代的历史变革,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统编版教材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了大量革命传统教育类文章,目的在于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厚植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让学生从小感知革命先辈家国天下的精神品质。但是现代学生大多不了解那个特别的时代,因而在教学中,学生往往难以产生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爱国情感这一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分析、深刻反思、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感知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所传递的特殊意蕴,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学价值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是特别的存在,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类课文能让学生重温那血与火的觉醒年代,聆听那刻入心田的精神赞歌,铭记那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那一个个跳动的文字,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能让学生感受到这博大精深的文字背后蕴藏的伟大民族精神。比如,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中蕴含着艰苦奋斗和热爱祖国的精神品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从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到西柏坡精神,这些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民族的心和魂。
二、统编版小学语文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学策略
(一)背景补充,增强历史感知
我们都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距离革命年代较为久远。因此,在小学阶段,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思想不成熟,对无数革命先烈救国救民、舍生忘死的英勇事迹难以产生情感共鸣。并且小学阶段的课文大多篇幅简短,学生难以对文章的历史背景有深刻的了解。对此,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教学时,教师很有必要进行课文背景的知识补充,从而强化学生的历史感知。补充背景知识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等,直观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二是让学生在课前自行查找资料,这样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故事的背景,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例如,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时,在课前,笔者先明确指出本文的背景是抗美援朝,然后给学生播放了与抗美援朝相关的纪录片和影视片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毛主席的人物形象等方面查阅资料,并选出代表在课堂上进行资料分享与交流。多媒体设备的应用能够更直观地再现当時的情景,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知;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借助插图,获得情感熏陶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具有鲜明而强烈的思想性和教育性。教材编者往往会设置一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些插图既是课文内容的重要补充,也是课文思想与感情的直观展现,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素材。在教学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时,教师可以基于课文主题与人物形象,为学生深刻解读课文插图,让学生在欣赏插图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熏陶,深刻领悟革命精神。
例如,《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的插图是白求恩医生为伤员做手术的照片。虽然只是一个定格的画面,但是这背后蕴藏着无限的想象空间。在教学本课之前,笔者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观察插图,想象白求恩在枪林弹雨中争分夺秒为伤者做手术的场景。在想象的过程中,原本静止的画面在学生脑海中会变得生动起来,学生能深刻感知到白求恩不怕牺牲、救死扶伤的伟大英雄形象。当学生带着这种感知预设进入课文的学习中,就能深刻理解文章的革命精神,产生情感共鸣。这种教学过程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革命精神的认识,还能让学生对照当前的生活,体会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坚定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念。
(三)通过人物分析,感悟人物伟岸形象
在教学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从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等方面感受人物的魅力,感悟人物伟岸的形象。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可以分别分析五个壮士独特的形象特征,最后进行整合。比如,笔者将全班学生分为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各负责分析一个壮士的形象特征,最后将每个小组的分析结果进行汇总。这样五个壮士的伟岸形象就能完整地呈现出来。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虽然对革命先烈有一定的敬佩之情,但是他们的年龄尚小,并不能真正感受到这些伟人是何等的壮烈和伟大。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事件来引入新课,这样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帮助学生感知人物形象。例如,《军神》的主人公是具有钢铁般意志的刘伯承,课文通过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三部分的描写,刻画了一个镇定自若、意志如钢的真正男子汉形象。教师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病时的感受和表现,让学生通过与自身对比,更深层次地感知刘伯承的伟大革命英雄形象。
(四)通过情感教育,凝聚革命传统教育思想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这些以故事形式呈现艰苦的革命历程的课文,在为学生提供思想指引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情感教育价值。在教学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时,教师要充分铺垫情感、渲染氛围,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例如,在教学《少年中国说》时,笔者先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在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笔者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开展朗诵比赛。学生可以自行决定朗诵的音乐、场景、节奏等,充分感受文章的情感基调与变化。这种强烈的情感氛围,能让爱国主义热情在学生心中回荡,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后,笔者还开展了读书会和交流会,让学生说一说或写一写自己对未来的思考和展望,从而升华革命教育主题。
三、结语
总之,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以写人记事为主,没有过多的思想教育色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教学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时,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坚持以思维训练为主、以语言积累为基础,将课文教学延伸到历史背景下,明确其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让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映射出时代的光彩,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葛秀.多维切换: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教学探索:以《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为例[J].教育视界,2022(14):29-31.
[2]陈建先.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学指向[J].江苏教育,2022(33):40-43.
[3]林妹香.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教学实施策略[J].新教育,2022(32):109-110.◆(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西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