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众里寻他千百度

2023-08-07周谨

乐器 2023年7期
关键词:漫谈民乐器乐

周谨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说:古今成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暮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这大体也是每个民乐爱好者所经历的路径——

初爱民乐,登高远望,广泛涉猎,尽情地欣赏民乐之美,这是第一境;随着对民乐的进一步了解,逐步去开始更勤于探索民乐的历史、衍变、特质等一系列学问,这是第二境;经历了不辞劳苦的探索过程,逐步进入了一个“回头暮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化境。这便是第三境。

近读音乐评论人张志羽先生《民乐漫谈》一书,作为酷爱民乐的一分子,让人备感共鸣,颇得教益,读者会不自觉跟着这洋洋洒洒的文字,游历了一个充满情趣、走近民乐“望尽天涯路”直到“灯火阑珊处”的探究之路。正像书中“概述”一章开头与结尾所述:“音乐的创造者是人民”“纵观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所走的漫长道路,音乐也像其他文化艺术门类一样,经历的是一条迂回的圆形的回归之路,音乐从它的创造者——人民那里,经过蜿蜒曲折的路径,又回到它的造物主——人民那里。”所以说,本书最终让人们看到了“民乐”的本质与渊源是“人民”, 如同全世界的音乐尽都产生于民众之中,而民族是其赖以生存的土壤。

读《民乐漫谈》一书告诉读者朋友,在认识了“民乐”的“民族音乐”(广义的“民乐”)以及“民族器乐”(狭义的“民乐”)的基本概念,并熟知了吹、拉、弹、打的各类乐器的名称与特色之后,要进一步去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显著特点——我们的民族音乐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一定是它与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有明显的不同之处,那么它又有哪些自己的独到之处,而区别于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呢?

中华民族文化发端于中原地区的“农业文明”,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也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文化产物。在今天,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飞速发展的轨道。由此说,让“民乐”既要保留它传统的特征,又要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是一个非常重量级的课题。我们的“民族音乐”或“民族器乐”从根本上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农业文明”的伴生物。有的人总爱说,“民乐”土,而这种“土”恰恰是我国的“民族音乐”从这片“有容乃大”的中华厚土中发源和产生出来的。事实上,离开这片“厚土”,我们的“民族音乐”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了这个“土劲儿”,也就丧失了它存活的根本的养分和基础。

《民乐漫谈》一书中有一段话,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土”字甲骨文下面的一横代表的就是土地,而上面的“十”字正是土地上孕育的生靈万物,没有土地,世界皆无。也就是说只有接通这“地气儿”,才是“民乐”的生路。

我国“民族音乐”和“民族器乐”的特点,《民乐漫谈》一书中给了很好的启示,用“历史长、传承久、曲调简、韵味浓”这12个字,可以大致勾勒出我国“民乐”总体的面貌。

历史长——是说我国属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中,保留传统文化最好的国家。我国“民族音乐”与中华文明同源,既有5000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文献,也有迄今9000年音乐出土文物的历史证据。传承久——是说我们的“民族音乐”与中华文明共同传播,古人创造的音乐通过一代代中国人,生生不息,继承和发展下来,从未间断,直到今天。

曲调简——是说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单旋律为主要音乐特征,而不同于以大小调体系、多声部和声音乐见长的西方音乐风格。

韵味浓——是说我国的“民族音乐”虽然以单旋律为主,但是极为注重旋律进行中细节的修饰(润腔性)和对音乐表现力细致入微的刻画。无论声乐、器乐都呈现出一种像“中国画”一样“大写意”的意境和气场,这种醇厚深沉的“韵味”需要聆听者具备一定的音乐聆听经验与音乐修养才能领略到其中“弦外之音”的意趣,我国自古就有“知音难寻”的说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国的传统民族器乐与民族音乐整体的各个范畴息息相关,在紧密的联系中相互推动地发展起来。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有关中国音乐的记载就开始了。约2500年前的《吕氏春秋》中记载,我国远古时代葛天氏人跳一种“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的乐舞,祈天求雨,庆祝丰收,颂扬天地,伴随着先民在劳动中的呼号、动作、节奏和音调,“歌舞乐”相谐的原始音乐雏形出现,可以说是讫今华夏先民最古老的“民乐”了。

约公元前21世纪到前11世纪夏、商、周三朝,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其后的秦、汉、唐、宋、元、明、清几代进入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传统民族音乐也取得了彪炳史册的历史成就,读者如果想仔细了解其中的细枝末节,那么《民乐漫谈》一书娓娓道来,给您一个满意的的答案。

20世纪初随着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王朝的落幕,西学东渐的浪潮,从西方引进的音乐理论开始与中国传统的音乐相结合,新音乐产生了。新型的乐理知识、记谱法、作曲法也盛行起来,在社会的发展中,音乐一直发挥着它自己的力量和作用,20世纪三四年代,还诞生了华彦钧(阿炳)、刘天华等一批划时代的民族音乐家以及在革命洪流中催生的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群英璀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广大民众成为音乐的真正主人,不仅民族音乐家代有才人出,杰出的民族音乐作品更如雨后春笋一样,开遍华夏大地;《春江花月夜》《月儿高》、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不胜枚举,成为永恒的经典。

《民乐漫谈》一书让我们感同身受,树立起昂扬的民族文化自信。说我们的民族音乐与民族器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绝非浪得虚名。李白有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国著名的民乐理论家黄祥鹏先生曾用“传统是一条河流”来深刻解析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用母亲河“长江、黄河”来盛赞我们民族音乐的浩瀚和伟大,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猜你喜欢

漫谈民乐器乐
想和你们聊聊民乐
民乐国祥
主编漫谈
民族器乐的传统与当代演释
玉螭龙漫谈
陈欣若和他的《色俱腾》——为九位民乐演奏家而作(下)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漫谈雾和霾
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
略谈器乐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