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宗白华书法形式美思想研究

2023-08-07许世伟

收藏与投资 2023年7期
关键词:尺牍宗白华米芾

摘要:现代美学大家宗白华融合中西方美学思想,认为艺术形式的最高要义应当是表达生命的内核。他从美学的角度定义了书法形式美,即书法是反映生命的艺术。米芾作为中国书法史上举足輕重的书家,书风影响深远。文章通过分析米芾尺牍的用笔、结体、章法和墨法,再探宗白华书法形式美之思想。

关键词:宗白华;形式美;米芾;行书

一、形式美

宗白华先生是我国艺术学领域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艺术学家,他融汇了深厚的中西方思想成果,影响深广 。从宗白华的相关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对西方形式美学思想的广泛吸纳,多有借鉴、学习康德的形式美学思想。宗白华关于艺术形式的理论大部分有着康德的影子。

康德所理解的形式与传统形式主义美学中的形式不同,传统的形式主义强调对称、均匀。康德认为不规则的、不协调的也是美的。他说:“美是一个对象的合目的性形式,如果这形式是没有一个目的的表象,而在对象身上被知觉到的话。[1]”他提到了“合目的性”,形式美不在形式本身,是以被对象内心感知为目的。但是宗白华又说道:“艺术有‘形式的结构,如数量的比例(建筑)、色彩的和谐(绘画)、音律的节奏(音乐),使平凡的现实超入美境。但这‘形式里面也同时深深地启示了精神的意义、生命的境界、心灵的幽韵。艺术家往往倾向以‘形式为艺术的基本,因为他们的使命是将生命表现于形式之中。哲学家则往往静观领略艺术品里心灵的启示,以精神与生命的表现为艺术的价值。”[2]这句话就是对艺术从表面到深层的理解,那些“数量、色彩、音律”有各自独特的艺术语言,以形象为基本,并把形式给拾起来。他肯定了形式的外在美感,表达了生命的意义,就是“生命的内核”“生命内部最深的动”“至动而有条理的生命情调”“心灵的姿势”“生命的律动”[3]。宗白华又深受中国传统艺术中“形神”理论的影响,把“形”和“神”放在同一地位,在形式的基础上得精神。宗白华看重由形式上升到生命。

在讨论形式时,必然会涉及内容。宗白华提倡内容与形式相互协调,书家可以随心所欲地把想表达的内容给表现出来。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形式之中,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用形式表现出来,这种状态就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和协调,最终在形式上把作者的心境传递出来,就是一幅佳作。所以宗白华说:“世界上唯有最生动的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姿态、建筑、书法、中国戏面谱、钟鼎彝器的形态与花纹——乃最能表达人类不可言、不可状之心灵姿势与生命的律动。”[4]

二、书法形式美

书法是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宗白华在《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一篇中旁征博引大量的书法史和书法理论,用美学观点来解释书法,他把美学思想和书法结合在一起,增加对中国书法文化的认知。他认为“中国古代的书家要想使‘字也表现生命,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就须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一个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5]。书法要像人一样,书家的字要想有生命,骨、肉、筋、血是不能少的,还要融入书家的情感和表达。宗白华还用美学思想来对用笔、结体、章法进行阐释。在说用笔时,“皆所以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象”[6]。中锋、侧锋、偏锋等都是以“一画”为前提的,是连续不断、气脉相通的。都是用“一画”来表现万物,想怎么变就怎么变,才能创造独特、丰富的艺术形象。在讨论结构时用了邓石如“计白当黑”的说法:笔墨和空白,一个虚处,一个实处。要有意识对空间进行有意识的安排和分布,没有空间意识,只是点画的堆积。把空白和字的笔画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他还从美学角度依次分析了欧阳询的《三十六法》[7],向我们介绍了许多美的形式。在《三十六法》中不止谈了结构,还论及章法,章法要左右映带,疏密错落有致。即使甲骨文、金文受当时器物的形状影响,字形或者章法发生改变,呈现不同的形式,那也是当时书家在做有意识的改造,反而增加了艺术价值。

三、米芾尺牍作品的形式美分析

米芾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之一。米芾在行草书方面成就最大,流传下来的墨迹中也以行书最多。现从宗白华形式美角度对米芾的行书尺牍进行分析。

(一)用笔特征

《海岳名言》云:海岳以书学博士召对,上问本朝以书名世者凡数人,海岳各以其人对,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上复问:“卿书如何?”对曰:“臣书刷字。”[8]米芾对当时有名的书家进行评价,对自己则说是“刷字”。“刷”字把骨、筋、肉、血给表现出来。例如《值雨帖》(图1),能比较明显地感到“刷字”的趣味,通篇飞白较多。从这幅尺牍中,我们可以感受米字的沉着痛快、随意挥洒。比如“议”“轴”“不”三字,用笔迅捷,斩钉截铁,给人一种畅快淋漓之感。《海岳名言》中:“字要骨格,肉需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布置,稳不俗。”[8]这与宗白华的“骨”“筋”“肉”“血”是反映生命的艺术字的想法是一样的。《值雨帖》里值得注意的是“点”的形式构造。《值雨帖》中的“点”较多,根据字形“点”的写法也是不同的,根据宗白华对用笔的讨论,“一画”又有许多形态,或大或小、或取平势、或取斜势、或断或连,还有的直接把某些笔画变成了点或者长横,比如“批及”“伯充”等字,在书写中随意而变,极富美感。

(二)“各随字形大小”的结体

《海岳名言》中说:“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8]他从古代书家笔墨传统上下功夫,埋头苦干,积累经验,融各家法书的长处,有选择性地进行取舍,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米芾字形不做正局,结体险峻,跌宕倚侧。这与宗白华对“计白当黑”结构的解释——布白是书法形式美一个重要原则的观念相契合。在他的尺牍《贺铸帖》中,第四列和第五列的两个“其”字形成对比,体现了留白的重要性,这两个字一大一小,右边的字笔画较粗,中间的留白由大到小分布。左边的字笔画较细,字形较小,为了能与前一个相区别,把笔画往里收,笔势向下走,把上面的留白给空出来,让这个字有呼吸的空间。米字大多数不是按照字中轴线平均分布,左右比例不均等,字左右倾侧,寻找平衡的点,那就是上下字之间空间的搭配与结合。由一个字的中轴线拓展到一竖列的中轴线来保持平衡。

(三)“无刻意做作”的章法

前面的笔法和结体最后都要落在整篇章法上,要想办法将这些元素融合,最后形成一幅完美的作品。米芾喜爱大篆,能随字体大小发生变化。《散氏盘》的章法最后一列低于正文,与《彦和帖》(图2)章法暗合。现就以《彦和帖》分析米芾章法的精妙。从整体看,帖子中字字独立,掺杂着几个草书,产生前重后轻的块面感,整体效果醒目。米芾对其进行了有意识的分割和对比,对形式作了些调整,再把这几个字进行单独排列,为章法增添了趣味。第三列前几个字较平均,没有太大变化,下面的“芭”“山”“暂”三字呈“(”的形状,跟上面的字成对比,“芭”字草字头的两竖与“看”字的外轮廓线持平,虽产生了一定空间,笔断意连而左右错落,也矫正了第三列平正的势态。

《彦和帖》中还可以看到明显的墨色变化,前三列是把笔压下去的厚重感,像第一个“芾”就出现了墨的块面感,第四列使用淡墨调节章法的浓密感。后面的“本欲来日送月明,遂今夕送耳”,这12字没有燥乱之气,行笔的起承转合交代得很明晰,从浓到枯,“耳”字最后一笔一气呵成,明显有米字“刷”的意味。这篇尺牍形体多变,虚实相称,大小变化,轻重缓急,充分体现了米芾在章法上对空间的把握和时间节奏的追求,别具一格的章法构造,表达了米芾的审美和创新。

(四)其他作品流露出来的形式美

《珊瑚帖》(图3)是米芾行书里比较特殊的尺牍。这个尺牍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协调,在形式上把作者心境传递出来。前面的内容是在收到张僧繇和阎立本等名家的古迹精辟写的,他还收了珍贵的珊瑚笔架一只,从中我们感受到了米芾收到至宝的喜悦之情。“珊瑚一枝”饱蘸浓墨,写得很大,着重突出,“一”字书写得极其随意,笔画写到外面也不在乎,与前面的格式不同。又随笔画出一枝珊瑚,珊瑚笔架的下面安了底座,左边标注“金座”。米芾没有画作传世,这个珊瑚是唯一能见到的,珊瑚左秀右枯,寥寥数笔而形态毕现,能看出来米芾对珊瑚架的喜爱。画完意犹未尽,又为珊瑚笔架写了一首诗,后面篇幅较少,字形紧凑,但位置安排得宜。《珊瑚帖》诗、书、画结合,内容还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几个要素组合成一幅作品,又没有起冲突,充分表现了米芾崇尚自然、兴到所处随意而发的性格,正是他“无刻意做作乃佳”的真实写照。

四、结语

综合上述对宗白华书法形式美的解释以及对米芾相关尺牍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书法艺术独具特色的形式美展现了书家内心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审美价值。书法能到达书家的精神层面,字写得有生命,离不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和书家的个人修养,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刘熙载《书概》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8]”作品可以流露书者的精神气质,“学”是书家的学问与修养的高低,“才”指书家的才学,“志”是书家志向的表达,这三者都离不开文化。书法不是一个孤立的状态,而是一种深厚的文化,与人的精神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者简介

许世伟,男,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书法创作。

参考文献

[1]林同华.宗白华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第4卷.

[2]林同华.宗白华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第2卷.

[3]时宏宇.宗白华论艺术形式[J].山東师范大学学报,2006(2):83-86.

[4]林同华.宗白华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第1卷.

[5]林同华.宗白华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6]林同华.宗白华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第3卷.

[7]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8]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尺牍宗白华米芾
北宋·米芾《白帖》
杨建民先生书法作品
米芾《尺牍-书札》集锦(上)
我们
米芾学“字”的故事
石圣米芾的三个纪念地(上)
米芾《尺牍-书札》集锦(下)
现代美学艺术学所照临之莎翁——宗白华论莎士比亚戏剧
宗白华美学思想渊源研究评述
米芾拜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