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高标准农田“升级版”

2023-08-06李中伟张艳琳杨广玉

资源导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升级版高标准管护

李中伟 张艳琳 杨广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为河南进一步做好耕地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守好守牢耕地红线。

河南省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河南省坚持把保护耕地作为首要任务,积极开展不合理流出耕地找回工作。2021 年,全省耕地净增加47.74 万亩,扭转了耕地连年减少的严峻局面。同时,坚决扛稳抓实耕地保护责任,划定耕地10964.61 万亩、永久基本农田9838.05 万亩,做到稳定耕地应划尽划、应保尽保,全面打牢粮食生产的耕地根基。在守牢耕地保护红线的基础上,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打造粮食核心产区,实现粮食產量连续6年稳定在1300 亿斤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坚持规划引领,实行建管并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创建。为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完成国家下达建设任务的同时,再筹资600 亿元,利用3 年时间,按照亩均4000 元的标准建设1500 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坚持高位推动。省委、省政府制定印发《关于牢记领袖嘱托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意见》《关于严格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的通知》,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

坚持规划引领。省政府出台《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明确提出将1 亿亩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按照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环境生态化的要求,在黄淮海平原和南阳盆地14 个产粮大市,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加快项目建设。立足地理、环境、土地等资源禀赋,应用气象、水利、水文等先进技术,以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坚持新建与提升并重。“十二五”以来,全省累计投入1037 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7580 万亩,占全省耕地的69%,项目区机播率、机收率均达到98% 以上,粮食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20%。

实行建管并重。围绕井、泵、电等重点设施,对“十二五”以来由财政投资建设的农田水利项目,全面排查、分类整改,共整改问题机井31.6 万眼,处理(回填)报废机井5.3 万眼,机井可使用率达到98% 以上,基本实现设施管用、群众满意、长期受益的目标。

明确建设标准,严格质量管控。省级层面先后出台工程建设、资金管理、激励评价、竣工验收等10 多项政策文件和管理制度,构建了“1 + N”农田建设政策体系,实现全省农田建设“五统一”。一是投资标准统一。明确一般项目每亩投资不低于1500 元,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每亩不低于1600元,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每亩不低于3000 元。二是技术路线统一。明确农田灌溉和耕地地力提升技术要求,研究制定《河南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指南》,推进高标准农田标准化体系建设,规范农田建设活动,研究出台《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三是建设模式统一。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支持整乡推进。四是项目实施统一。明确县级政府为责任主体,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具体实施。五是建设规范统一。严格执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和评价规范,对关键环节严格把关、全程监管。对发现工程质量有严重问题的施工单位,列入全省“黑名单”,限制参与项目建设。

开展示范创建,打造行业标杆。在示范区建设中,河南省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和《河南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指南》,重点做到“六化”。一是建设标准化。田间道路要硬化,井堡、出水口要采用玻璃钢等坚固耐用的防锈装置,排涝沟渠要用透水砖等材料衬砌;滴灌、喷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灌溉设施要配套齐全;农田林网要坚持乔灌结合,多栽常绿树种。二是装备现代化。集中布局气象监测、土壤墒情监测、病虫害防控、无人机喷防等现代农业设施,配套发展仓储、物流、电商等产业。三是应用智能化。要把自动喷灌、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远程控制等智能化、信息化应用植入项目建设,实现远程控制、智能化操作。四是经营规模化。鼓励农民合作组织、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开展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出效益。五是管理规范化。项目建设要同步建立管护机制,成立管护机构,配备管护人员,落实管护经费,确保工程设施管得好、用得好,长期发挥效益。六是环境生态化。加强水土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配套布设农田防护林,加强农田岸坡防护工程建设,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防止土壤污染,改善农田生态,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据测算,全省高标准农田亩均新增产能150 斤,示范区亩均新增产能200 斤以上。

拓宽融资渠道,筹足建设资金。一是强化财政投入。明确省、市、县三级按照6∶2∶2 的资金分担比例,足额落实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二是用好金融资金。实行“地方融资、省级贴息”政策,支持各地通过发行政府债券和使用银行贷款进行融资,其中,本金由县级偿还,利息由省财政贴息。三是整合部门资金。有效利用高标准农田结余资金,将有关涉农资金集中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发挥资金聚合效应。此外,与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贷款支持建设机制;与多家省属投资平台建立了定期会商机制,并支持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兰考县政府合作,采取“先建后补”模式在黄河滩区建设高标准农田;与河南水利投资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其下属公司采取“高标准农田建设+托管经营”模式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四是引进社会资本。印发《农田建设项目以奖代补管理办法》并明确,在政策框架内积极开展政企合作,采取总承包的方式为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创造条件。同时,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优先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建项目提质改造等,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其中,产生的10368.8 亩新增耕地指标已用于耕地占补平衡4927.2 亩、易地交易1000 亩,收益1.1 亿元。

压实管护责任,强化日常管理。一是健全管护制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护措施。省人大颁布《河南省高标准粮田保护条例》,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工作的指导意见》。二是保障管护资金。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水费提取、其他补充”原则,省财政每年安排1 亿元奖补资金,由县级政府依据已建高标准农田面积,按照亩均5~15 元的标准,通过财政预算保障管护支出。三是建立管护队伍。组建了9.6 万人的“井长+管护员+维修员”“一长两员”管护队伍,由村党支部书记任井长,村级确定管护员,乡政府确定维修员。县级建立巡查制度,确保主要设施每月巡查、每季试运行。

做好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健全投入机制是关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繁重,资金需求会持续增加,单纯依赖一般公共预算弥补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缺口将难以为继,特别是承担建设任务的基层政府财政比较困难,配套资金压力较大。因此,必须探索建立农田建设资金多元投入机制。

严格工程质量是根本。高标准农田项目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和民生福祉,必须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在项目设计、招标投标、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全程监督,确保建成示范工程、民心工程。

强化信息科技是支撑。应积极探索通过信息化科技手段,突出解决好防灾减灾、监测监管等问题。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创建中,推进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强化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监管,全面提升农田建设管理信息化水平,为“智慧耕地”平台建设提供新支点。

建立管护机制是保证。高标准农田“三分建、七分管”,建后管护水平直接影响已建高标准农田项目的长期实施效果。因此,应将管护放到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改变“重建轻管”的局面。

加强队伍建设是基础。一方面,应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各环节,加强业务管理、技术支撑、咨询服务等队伍培养;另一方面,积极利用第三方资源,引进自然资源等系统技术支持单位,支持农田建设。

(作者单位: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猜你喜欢

升级版高标准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高标准高质量转入“三年行动”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
农业支持政策体系亟待“升级版”
广西崇左市外贸发展的SWOT分析及“升级版”战略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