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泥玩”新业态 开启生活新方式

2023-08-06娄敏

工会博览 2023年20期
关键词:粘土黏土艺术

□本刊记者 娄敏 文/摄

在谷雨节气前夕,黏土设计师宋鉴秋举办了一场艺术体验课,参加活动的几位年轻职业女性手工制作以谷雨节气为主题的黏土艺术品。一块块五颜六色的黏土经过参与者手工制作雕刻成了精美的图案,有象征丰收金灿灿的麦穗,有古代文人气质的熟褐色窗棂,还有一壶梅子酒置放在洒满梅子的桌布上,两只精美的酒杯倾倒在桌布两端,诚然一幅悠然自得的小景。

参加体验的王凤娥说:“这个黏土体验太治愈了,摸起来软软的,捏的时候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我会像孩子般认认真真地听老师的讲解,也会小心翼翼地将黏土制作成不同形状,然后再贴在一起,这个过程太美妙了。”宋鉴秋在指导大家的时候,也流露出自己对黏土的情感:“我在摩挲粘土时候,感受着它的柔软和顺滑,用手指轻轻推动,将粘土塑造成各种形状,仿佛在创造一个新的世界。每一次捏塑都是一次心灵的舞蹈,我感受到了内心深处那份被释放的喜悦。”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和精神层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延伸出“为氛围买单”的消费现象,反应了现代都市人追求更多的氛围经济及沉浸式体验,而这个体验的过程又附加了社会、自然、情怀、文化和治愈元素,从而获得精神的满足和情绪的价值。

偶然遇到黏土

近几年,新业态的崛起让大家更关注倾听自己的心声,许多新兴行业抓住每一点滴心灵感受,追求在被需要的过程找到经济增长点。设计师宋鉴秋特别喜欢林清玄的话:“生命里偶然的欢喜、悟、心灵的光,就像鸽子麻雀突然来到我们的窗前,当它们飞走的时候,我只要保有那种欢喜就好了。”也是这句话不断提醒着她在迷茫和焦灼的生活中认真感受和探寻心中的那份欢喜之光。

宋鉴秋拥有了一个无比美好的童年,爷爷是位著名的老中医,她跟随爷爷生活了许多年。在那段日子里,小鉴秋身临其境地体验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小就学会了一身本领,诸如识别草药、品茶品香、写字画画等等。宋鉴秋从北大毕业后,也顺利进入了一家电视台工作,但由于她心中的“欢喜之光”无法释放,在而立之年决定辞职创业。

一次偶然的机会,宋鉴秋在公园里遇见两位小男孩用水和泥,筑了一个原始的城堡和护城河。他们一遍又一遍不辞辛劳地从远处提来一大壶水,倒进他们的“护城河”里。如此简单的游戏,两个孩子仿佛忘记周围一切,泥巴裹身地玩了一个下午。旁观的宋鉴秋羡慕孩子们这份纯真的快乐,也重新勾起她儿时玩泥的记忆,倏地让她发现保留孩子纯真的快乐不就是自己一直在探寻的心中的那束“欢喜之光”吗?“玩泥”不只是孩子的乐趣,它延续了童年的纯真,也许可以重新开启创业新纪元。

当天宋鉴秋迫不及待前往一家艺术用品店,买了一包超轻粘土回家。当她轻轻捏起粘土时,一股温暖的感觉涌上心头,仿佛时间在倒流,又回到了童年时的欢乐世界。童年读过的故事、玩过的游戏、吃过的零食、走过的街巷……一切一切,都可以成为她手中泥采飞扬的舞台剧,让她将记忆和想象化为有形的作品。《老鼠嫁女儿》《白雪公主》《喜洋洋》《月亮船》等,这些作品都承载着鉴秋的梦想。

宋鉴秋(右一)在指导学员制作黏土作品

令宋鉴秋感动并且下定决心创业黏土的还有一件事情。她的一个朋友在宋鉴秋遇到困境的时候,给她读了一篇关于牛的文章,还向她讲述了世界各地不同的牛文化和精神,并分享着文字传达给鉴秋快乐。宋鉴秋通过朋友的分享抓住了欢喜之情,便用粘土做出了一群姿态各异的牛型艺术品送给她的朋友,两人同时兴喜若狂,百感交集。她的朋友双手捧着这些牛,对宋鉴秋说:“鉴秋,你——牛!”接着说:“文字传达并不是唯一的途径,用粘土艺术把无形化有形,更有直观体验效果和审美情趣,也许会成为艺术新业态的新空间。”

组建团队创业黏土研发

宋鉴秋心中装着这点想法,不断寻求黏土研发创意的合作方。她会翻起微信通讯录查阅与黏土相关的熟人,会一个一个电话打过去咨询。在朋友的推荐下,她得知广州一家企业生产黏土产品,于是,宋鉴秋马不停蹄地前往广州。那时候正是寒冬腊月时节,一个北方姑娘在广州过冬,整日里阴雨连绵,潮湿寒冷。上幼儿园的儿子一打电话,就会把鉴秋感动得隔着屏幕亲吻幼小的孩子,鉴秋说,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

后来有几位老朋友,在粘土研发的课题上与鉴秋进行了多轮“思想火花”的碰撞,他们相互交流着对超轻粘土的理解,畅谈着粘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在泥趣中探寻人性的本源,在生活中寻找点亮人们的触点,在艺术中延展泥和生活的交结线,在不可能中寻找成功的桥梁……最终,他们组建了创业团队。

但是摆在大家面前的困难层出不穷,能否做出大家都喜爱的创新性作品?颜色调配怎么解决?作品比例大小如何把控?制作材料如何提供?复杂的制作过程如何简单化?手法技巧如何训练?师资如何解决?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亟待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宋鉴秋带领着研发小伙伴们决定用难度比较大的泰山十八盘的风景图作为研究对象。图中重峦叠嶂,云丝缭绕,绵绵延延中青葱与翠绿蔓延,在两侧崇山峻岭之中又夹着一条细长的石阶一直通往远又高的南天门。无论从色彩、景深、层次,还是从手法、景物、效果,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验。

按照团队惯例,先讨论。有人建议使用不同色彩的超轻粘土来还原山脉的层次感,以呈现出重峦叠嶂的效果;另外一位则提议通过使用纤细的线条和柔和的色调,模拟云丝缭绕的效果;还有人建议利用青绿色和翠绿色的混合色来创造出绵延的青葱和翠绿的植被。大家意识到,要还原泰山十八盘的气势感,不仅需要准确地捕捉到每个细节,还需要注意整体的色彩和氛围。

宋鉴秋带领团队进行反复的实验和尝试,采用了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远处的山用点苔和毛刷摁出来,中间的山用皴法,再近一层的用工具刀划出纹理,最近的一层的用刀反向快推出更深一点的石头棱纹和植被。然后再用从用搓条的方法做台阶改成贴片的方法,又改成刀片上推,用小刀口一个一个台阶地拢出来……

在色彩上,运用渐变和层次来创造山脉的立体感,调和出蓝天的颜色后,用半融合的白色拉丝出云丝缭绕的效果,布局山峰的高低层次,透视的台阶和云朵的远近大小关系……

经过大家的努力,不断地调整和改进,直至达到“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效果才罢休。精致打样完成作品仅仅是研发的第一步,粘土产品要实现的目标是让未经专业训练的用户,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件高水平的精美作品。与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最大的区别是不需要美术的基本功,即可完成。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对打样作品进行技法归类、总结、提炼、简化等程序,同时还需要招募新手实验,并由教学的老师设计课程、优化课程结构等等。可以说,设计完成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一次突破性的攻坚,而作品变成产品又是一次系统性和规范性的生产。

宋鉴秋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尝试、推翻、重来、再推翻、再摸索、再前进,她终于看到了曙光,混沌中找到方向。选题、调色不再是难题,材料比例和流程有规范,制作技巧和工艺难题也迎刃而解,黏土的制作步骤再次简化。无论是小朋友还是成年人,都可以借助粘土制作出自己喜欢的作品,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对成长的渴望,展示内心的世界,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情感。从简单的动物形象到复杂的建筑景观,从梦幻的想象到真实的再现,从历史到未来,从科学到自然,从生活到情感,粘土给予了无限的可能性。

黏土艺术表达的新高度

宋鉴秋凭借自己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敏锐感知,把黏土的创意与自然灵感交织、与人文历史完美融合,利用黏土独特的韵律和美感,将所有心底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美感,用粘土创作的艺术表达推向了新的高度。

塞尚曾说:“艺术是一个让我们从自己的陈规中解脱出来的冒险。”在宋鉴秋看来,粘土创作让都市生活的人们摆脱了常规的束缚,给予了他们勇于表达、大胆创作的自由。黏土不仅仅是一种手工艺术,更是一种心灵的释放和自我探索的方式。

宋鉴秋为了设计出高端黏土图样,她开始尝试将自然、人文、文化三大元素的融会贯通。以前鉴秋捏出的花朵多是盛开的姿态、树叶的曲线尽是全美舒展,小动物的表情精灵可爱,充满了自然气息和生命力。后来鉴秋慢慢地将人文元素注入到作品中,塑造了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展现着他们的情感和人生故事,并尽力通过粘土作品表达出人们的喜怒哀乐,让观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感受到人文情感的共鸣。

宋鉴秋日常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博物馆,看展览、听讲座,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欢是深入骨髓的,所以在她的黏土作品中文化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她以各种文化符号和传统元素为灵感,创作出不同文化特色的粘土作品,无论是中国的传统建筑,还是其他国家的文化象征,都能够通过粘土呈现出它们的独特魅力。她的黏土作品《飞天》,敦煌艺术在粘土表达中依然璀璨耀眼;在作品《哪吒》中,中国神话故事的场景在黏土作品中已不再是平面的观赏;动画片和绘本里生动的故事和传奇也已经被鉴秋搬上了黏土实体化;世界名著的经典也会被黏土描绘得栩栩如生。宋鉴秋的每件作品都是一次文化的传递,让观者在欣赏的同时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与魂魄。

宋鉴秋对自己的黏土研发设计非常有信心,用她的话说:“万物皆可成,黏土非难事。”

猜你喜欢

粘土黏土艺术
粘土成了治理赤潮的利器?
不一般的黏土插画
黏土多肉植物
纸的艺术
粘土玫瑰DIY
报纸“黏土”等
粘土多肉萌萌哒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化学溶蚀作用下红粘土微细结构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