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
2023-08-06秦璐
秦璐
【摘要】初中生是处于特殊发展时期的群体,心理发展变化快,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心理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不能给予他们正确的教育引导,会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从多个方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文章结合实践就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一论述。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育人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3—0052—03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心理素质健康对祖国的发展意义重大。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伴随着生理上的迅速发育,其心理上也在发生一系列变化,如个性与心理逐渐成熟、自我意识增强等,由此引起的心理困扰也十分明显。要想初中生顺利度过青春发育期,就必须重视其心理问题,积极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构建德育课程,融合活动
1.设置课程体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明确指出,德育工作的内容包含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五大板块。其中,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为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还能通过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秉持冷静、客观的态度来面对和分析问题,在学习和生活中促使学生积极分析和思考问题,在学习和综合实践等过程中保持充沛的体力、精力,积极探究和主动实践的态度[1]。例如,在学校开展工作时,教师通过分析班级学生特点和研究班级工作手册内容,设计一套集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于一体的德育工作手册记录。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延伸拓展到家国大事,从学生对小事的看法,逐渐延伸到他人、社会、国家等不同分析和看待问题的角度。这样,处于价值观建构关键期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类似问题时,就能逐渐跳出自己的圈子来对问题进行全面地分析和思考,从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出发认识和理解问题。当学生的眼界逐渐宽广时,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就不会再简单地拘泥于眼前的个人小利得失,而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2]。
2.开展特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进入到中学阶段的学生,童心依然未泯。当他们接触到生动活泼的体验式情境学习活动时,其兴趣体验同样会被激发起来,积极投入,主动参与和大胆实践的意识也会随着情境体验的激活而有效地调动起来。在学生多感官参与、多角度体验的过程中,会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积极调适。如,在心理健康活动组织和开展的过程中,结合本阶段学生角色建构关键期主题任务,教师可联系家长共同引领和组织学生加入活动周的职业行业体验活动[3]。一方面,在活动体验中,学生是在模拟真实的工人,他们会真实地进入到工作环境,精力也会在高负荷的作用下得到释放,在出力的过程中缓解内心积聚的压力和负面效应;另一方面,在学生职业体验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地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农民工叔叔或自己父母的工作状况等,在了解和认识父母亲人工作状态和工作辛苦程度的基礎上,积极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斗志,培养学生在具体学习实践活动中磨砺自我、提升自我、挑战自我的意识[4]。
二、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打造物理环境,营造“硬”环境氛围。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身心状态还不稳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教师可结合学校环境特点,打造生动活泼的现实育人环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在学生的能动体验和积极实践中,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5]。如,打造学校心理健康功能室,通过物理宣泄来缓解学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制作倾诉屋,打造网络虚拟朋友聊天室,帮助学生将自己的心事传递给网络上的虚拟朋友,听取朋友的引导、劝解;打造校园物理环境界面,让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能发挥其积极的德育引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同时,借用积极的语言、图片、视频,为学生的心理调适提供积极的方向和思路等,让学生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能积极地行动起来,通过环境情境的熏陶,学会用积极的方法调适自己的心理,缓解紧张压抑的情绪[6]。
2.打造精神环境,营造“软”文化氛围。精神文化环境的塑造,可以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和人际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将集体中良好的品质、品德、精神等自觉地吸收和融入到自己的行动实践中,让学生对良好的心理品质、精神品德产生钦佩、羡慕、学习的意识,并主动向他人请教、学习,能够运用各种手段提升、促进自身的品德素质。在积极、良好的精神环境熏陶下,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主动发展[7]。如,学校倾力打造优良校风组织建设,紧抓教师作风建设,构建甘为人梯、默默奉献、努力上进、团结合作、积极友好的教师队伍。在教师间真诚合作、积极互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形成教师间的亲密合作、相互激励的向上意识;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主题课程体系,建设民主平等、和睦有爱的班集体氛围。同时,结合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建立起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关怀、相互信任的班集体氛围。在良好的心理环境氛围中,学生能够从内心出发,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思路;在自己解决不了的前提下,能积极地向身边的朋友和同学寻求帮助。在软文化打造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再是单一的学习关系,而是加入了交往互动关系、学习合作关系、生活互助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每一种关系的建立,都能够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氛围,让学生在充满爱的班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角色,生成强烈的自我存在感和强有力的归属感,这样学生在遇到问题和困境时,就能够学会转换角色,变换角度来分析和思考问题,学会用创造性的思维对问题进行解读和分析等[8]。在良好的班级软环境文化氛围的引领下,学生的心理素质、耐压力和抗挫力等都能得到有效的强化,有利于提高和优化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行为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主题育人,组织合作实践,学会交往。初中阶段是学生建构角色同一性的关键期,这一时期教师需融合德育活动实践,创设积极的班级合作互助环境,打造良好的班级育人氛围,让学生在积极的合作互助氛围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理解、学会信任,学会共同成长。在积极的合作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如,在学校组织的默契配合互助赛中,学生为了达到预期的游戏目的,在游戏的过程中,会反复地排练和分析游戏过程中同伴间应当如何配合,如何组织,如何借力,如何让传递的效果更快更高等[9]。针对同一个问题,大家积极地讨论,反复地商讨对策,找到问题所在。在积极的问题讨论、能动的问题分析和研究,开放的互动合作、积极的互动环境体验过程中,学生为完成共同的任务而努力,一起出谋划策,极大地促进了学生间的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等。在积极的活动氛围中,学生依据形式情境的需求,主动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掩盖自己的不足;在大家集思广益的合作互助过程中,实现了团队合作活动的有效开展,促进了同学间的积极交往互动。经历了共同的任务体验过程,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团结起来,凝聚一心,携手努力,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建立起积极的合作氛围。有了强大的内在核心动力,学生会更容易受到班级氛围的影响,学会合作、学会寻求帮助,学会共同克服困难等。
总之,教师要选择多样化的教育形式,组织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友好的交往中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达通.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设计[J].中学课程辅导,2022(15).
[2]彭刚.初中心理健康课积极心理学的应用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19).
[3]赵霞.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J].吉林教育,2020(25).
[4]陈雅丽.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实施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03):01.
[5]韩天英.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2(08):11.
[6]李玉乐,赵秀花.家校协同视域下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08):10.
[7]王川.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06):25.
[8]柳垂堤.家校合作開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探索[J].新课程导学,2022(02):18.
[9]李远.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融合发展模式——厦门市金尚中学心理特色体育大课间的探索实践[J].福建教育,2021(11):08.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