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辅助设计(3Ds Max) “教考分离”模式的实证研究

2023-08-06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16期
关键词:教考分离任课教师试卷

闫 芳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云南 丽江 674100)

计算机辅助设计(3Ds Max) 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课程,通常开设于大二年级,涉及内容几乎服务于本专业所有的专业核心课,且在今后从事相关方向的工作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该课程学习效果如何,学生是否能够很好地掌握了这一技能,这些就要求教师通过恰当的考核方式去检验。传统考核方式的“教”与“考”均由任课教师完成,难免会出现“教”与“考”的随意性,考核结果是否真实缺乏一定客观性,因此急需选用一种更公正、更规范以及更客观的考核方式来替代传统的方式。“教考分离”制度是把教学和考试完全分开的一种方式,出题小组需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出题,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也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教学[1],如此,既避免了教师教学过程的随意性,也杜绝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投机性,亦可降低考试时舞弊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保证考核结果真实性[2]。

1 现行计算机辅助设计(3Ds Max) 课程考核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知识考核

该类考核主要采用笔试为主的理论性考核,此种考核方式较为单一,无法全面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3]。3Ds Max 并不像其他理论课,有唯一的答案,比如制作一个花瓶,学生可以通过“编辑样条线——车削”完成,同样也可以选择“放样”完成,无论选择何种方式,只要最终能够完成花瓶的建模工作即可完成任务,因此像3Ds Max 这类的软件课并不适用于纯理论考试。且学习软件的目的是辅助设计,是一门更侧重实践的课程,因此单一的理论考核并不能客观评估学生对该软件的实际应用能力。

1.2 项目作品考核

该类考核以完成一项综合作业为主。通过与其他课程(如住宅室内设计、室内工程预算等)结合而完成一个综合设计作业,通常在学期末提前两周下发。任课教师指定一个设计空间,学生依次完成前期调研、中期设计到后期效果图的绘制整个序列。此种考核模式有利有弊,优点如下:一方面,几门相关课程的结合考核可减轻学生的期末压力,学生无须在最后两周的时间内完成多门不同要求与不同主题的期末作业,将多门课程作业结合,有利于提升作业的深度与精细度。另一方面,项目需要融入学生自己的设计思维,有其特有的独立性,因此能有效避免抄袭拷贝的问题。但此种考核模式并非十全十美,对于那些有设计想法或者有创意的同学而言,如果本课程掌握不够扎实便无法保证设计想法的输出,从而影响设计类课程(如住宅室内设计)的评价结果。同时,无过程性考核单靠一个项目很难准确地把控学生的掌握情况,如电脑问题出现的不确定性因素、模型的来源无法监控等,无法科学地检验学生对课程的具体掌握情况。

1.3 随堂考核+项目作品考核

在项目作品考核的基础上加入随堂考核。该类考核分为课上考核和课下考核两部分,教师利用课上考核可监控过程,实时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真实掌握情况,同时保留项目作品考核以减轻学生的负担,保证作品的深度与质量。但缺点依然存在,对于其他设计类课程来说,如果软件掌握不熟练,依然会影响其设计思维的输出,同时作品考核部分依然无法杜绝抄袭拷贝模型的问题。

2 实证研究

为更全面地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实践能力,以实际数据验证考核模式的有效性,文章分别就本校采用过的三种考核方式进行了调研,具体如下:

1) 调研对象

专业:环境设计(室内设计方向)。

班级:2018级3、4班;2019级1~4班;2020级3、4班,共8个班级。

2) 调研内容

阶段一:项目作品考核。2019 级之前,本课程的试卷均由任课教师完成。试卷只有一个大标题,完成一套实体项目方案的设计以及效果图的渲染。以2018级3、4班的期末成绩为例,两个班58人,低于60分的同学达到11人,占总比例的18.33%;60~70分数段的有25人,占总比例的41.67%;80~90分数段共有22人,占总比例的36.67%;90分以上的优秀学生只有2人,仅占总比例的3.33%。从分数分布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点,基本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但整体成绩偏低,且成绩分布跨度较大。作品考试完成周期长,虽然能保证作业内容的完整性,但只能课下完成。如果学生自律能力不足,很容易形成惰性,拖延到最后“赶出来”,影响作品质量,从而无法从“考核”结果检验学生的真实掌握情况。且缺少过程性考核,容易存在直接拖用网络模型,无法保证作品的真实性。此种方法难以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和考核学生,仅凭作业不能准确地判断出学生作业的来源和真实性,同时评价结果也无法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也很难进行自觉性总结,无法了解问题所在[4]。也因为是最后的大作业,学生通常认为没有必要再修改,且教与考依然是任课教师完成,仍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因此无法客观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的真实掌握情况。

阶段二:随堂考核+项目作品考核。试卷题目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过程考核,根据指定图片要求学生完成“原图临摹”与“创作临摹”,重点考核学生对于本课程基础知识掌握的能力,分数占比40%;第二部分为综合项目,根据限定条件,完成室内空间的设计构思、家居建模、后期渲染等内容,考核学生对于实际项目的应用能力,分数占比60%。该试卷共有四个班参加考试,即2019级1~4班,共128人。

为分析试卷内容发生变化后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期末考试在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对考核形式做了调整。即1、2班采用第一部分现场考核,第二部分课后完成;3、4班则反之。最终成绩分布情况为:从卷面分数段分布来看,大部分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较为理想,基本达到本课程的考核要求。但1、2班和3、4班在成绩分布上有明显的差异。1、2班第一部分分数普遍较高。此部分为课堂考核,着重对学生的过程考察,学生根据指定实景图片完成“原图临摹”与“创作临摹”两个小环节。原图临摹部分,学生只需对照原图的场景一一完成建模、渲染内容即可;而创作临摹部分,学生只需在前基础上改变材质灯光即可。该部分内容要求虽多,但模型数量并不多,在保证学生在限定时间做完的同时兼顾质量,且教师现场监督,还可避免学生“拖模”的现象,是能够体现学生真实水平的一种考核方式。但不能排除电脑故障、软件崩溃的状况发生,因此不能作为单一的考核方式。第二部分学生失分较多。由于这部分学生需要根据限定内容完成空间的设计、整体建模、材质灯光渲染以及相机角度的选择等内容,相对于第一部分内容量较大,需要完成的周期变长,为课后完成。教师无法做到时时督促,学生自律性又普遍较差,多数学生一直拖到最后一周才开始,质量就没法保证,最后草草了事,从而影响成绩。但这部分的分数比重达到60%,也是造成1、2班相对于3、4班学生平均成绩低下的主要原因。3、4班第一部分分数得分较高,此部分为课后完成,限定了空间内容,学生必须按照要求完成,内容量不大,对学生自律性要求较低。学生不受时间的限制,可精雕细磨,普遍质量不错,因此成绩较为理想,但内容一样无法保证作品的真实性,即是否有直接拖用其他同学模型的情况,因此不能作为单一的考核方式。第二部分学生整体分数较为理想。这部分的内容为综合项目,现场考核必然没法完成。为了达到考核标准以及验证效果,对内容进行了拆分,大部分空间结合课堂内容课后完成和局部空间现场考核的方式综合进行。加大现场考核作品的分值比重,需要课后完成的内容则结合课堂内容分成小模块完成,加强中间环节的抽查工作,避免学生的“拖拉”和“不自觉”。现场抽查空间不得和课后完成的空间雷同,学生需要根据限定内容完成对局部空间的设计、整体建模、材质灯光渲染以及相机角度的选择等内容。相较于1、2班,期末内容一部分结合平时课堂内容完成,无形中减轻了学生压力,同时也起到了考核的作用。但缺点依然存在,对于其他设计类课程来说,如果软件掌握不熟练依然会影响其设计思维的输出,同时作品考核部分依然无法杜绝抄袭拷贝模型的问题。该阶段仍然实行教考合一,对于考核图片、考核空间的选用依然以任课教师为主,考核图片与空间选用的难易直接影响最终分值的评判,因此无法验证覆盖面的广度与试题的客观性。

阶段三:限定内容的作品考试。考核同样是以完成一项综合作业为主,然而在考核内容与组卷方式上却做了调整。出题小组根据考核大纲组建试题库,试题根据不同空间分为较易、中等难度、较难(偏难)、难度较大四个层次,其比例为2:3:3:2。本阶段需要学生完成一份完整的室内空间效果图制作,包含如空间载体、家具软装、材质质感体现、光效氛围营造以及角度选择和最终的出图效果几大类。出题小组按照类别分别放入对应的图纸,如空间载体模块,可选择细节详尽的平立面施工图或是给予学生一定想象的平立面彩平图,或是其他形式能表现出空间载体的图纸,此部分限定空间框架;家具软装部分则根据四个难易层次分别放入不同造型的图片,难度较大的则选用三视图便于学生观察细节;材质部分可指定空间内主要界面的用料选择,对于其他更多的细节,学生可结合氛围自由发挥;光效部分可限定时间段或是要求表现氛围感。组卷环节则按照类别、难易度、题型题量等从试题库随机挑选完成组卷,试卷之间的差异要求适中,题量及分值能理想分布,试题的覆盖面广,既能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掌握的情况,且对前序其他课程的学习情况也有一定的考量,如此才是一份合格的试卷。

针对此种考核方式,课题组随机选择2020级3、4班进行了测试,一次为期中模拟测试,试题难度略低于最终考核试卷,考核结果符合预期值。两个班共计70 人,从分值来看,90%的学生对于较为简单的基础建模掌握情况较好;75%的同学对于灯光部分的内容掌握较好,能模拟出真实的物理环境效果;而材质部分和高级复合建模部分分值很低,说明这两部分学生掌握不够扎实,后期需要重点讲解。第二次为期末考试,本次考试由出题小组按照教考分离的要求出卷组卷,考核结果显示3班的空间载体、家具软装、材质质感体现、光效氛围营造和构图的平均分值分别为78、82、78、76、76;4班平均分值分别为:80、85、83、77、79。可以看出两个班级分数相差不大且掌握最好的部分均为家具软装模块,此部分刚好也是期中测试的薄弱环节,说明后期任课教师对此部分进行了强化训练;而光效氛围营造和构图分值较低掌握较差,说明学生对生活观察不足,光效虽满足照明却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因此除了必要的软件技能学习外也应善于观察生活,方能绘制出真实的效果图。

3 结束语

从上文可看出,阶段一项目作品考核并不能准确地判断出学生作业的来源和真实性。阶段二在阶段一的考核内容上做了调整,在保留项目作品考核的同时加入随堂考核,对过程性考核有了一定的监管,但缺点依然存在。以上两种方法均实行教考合一,考核内容的选用以任课教师为主,其选用的难易直接影响最终分值的评判,因此无法验证覆盖面的广度与试题的客观性。阶段三对考核内容与方式均进行了调整,采用教考分离方式进行,此方法对规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同时对考核的结果也能体现出应有的全面、规范、公平公正的原则,是验证课程教学目标成果的有力举措。从结果来看,学生基本达到了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按章节设置试卷内容可直观了解到学生对每一部分的掌握情况,便于及时作出调整,考试的意义也就更加能够凸显出来,因此建立习题库和实行教考分离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5]。但此方法因时间原因只在2020 级3、4 两个班进行了测试,结果虽有一定的说明性,但还不够精准。下一步将继续在其他班级验证考核模式的有效性,将继续优化试卷试题,争取试卷能更全面地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教考分离任课教师试卷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电路基础课程体系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