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瞻教授基于“既病防变”理论论治前列腺癌及其并发症经验

2023-08-06唐益文周艳艳谢佳琪丁家森曾凡雄

中国医药导报 2023年18期
关键词:前列腺癌健脾化疗

唐益文 高 瞻 王 雄 周艳艳 谢佳琪 丁家森 曾凡雄

1.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091

前列腺癌是泌尿男性系统常见恶性肿瘤,2015年我国前列腺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发病率为10.23/10 万,发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第6 位;死亡率为4.36/10 万,居男性恶性肿瘤第10 位[1]。前列腺癌可通过淋巴结、骨骼转移至精囊、盆骨、脊柱等,内脏转移引起的多器官衰竭是主要死亡病因[2]。目前前列腺癌发病机制仍未明确,西医对于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hormone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HSPC)和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发展阶段可相应选择前列腺癌根治术(radicalprostatectomy,RP)、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放疗、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但大多数患者疾病仍会进一步进展,部分患者生存预后较差。各种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产生的副作用均影响患者的依从性,降低患者生存质量[3]。中医“既病防变”理论对于前列腺癌HSPC 及CRPC 阶段,以及在前列腺癌相关并发症治疗中均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索。

高瞻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从事前列腺癌防治临床诊疗工作二十余年,善用“既病防变”理论对前列腺癌及其并发症进行全程防治,诊疗经验丰富,临证时明确分期掌握时机,有方有守,效果显著。笔者有幸随诊,获益良多,现对高瞻教授基于“既病防变”理论论治前列腺癌及其并发症经验进行整理和总结,以飨同道。

1 “既病防变”理论渊源

《黄帝内经》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首次提出了“治未病”概念,《金匮要略》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进一步丰富“治未病”的概念,提出“既病防变”的理论,指出疾病产生初期,脏腑间存在生克制化、乘晦亢害的变化,强调了早期治疗、防止传变的重要性。

高瞻教授认为既病防变可分为两层含义:已病早治与病后防变。已病早治指在疾病之初,做到早发现、早诊及早治,防止疾病发展和蔓延。《素问》云:“上工救其萌芽,……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金匮要略》又云:“始萌可救,脓成即死。”都明确指出已病早治的重要性。病后防变指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把握疾病发展病程,病机变化,及时预防,防止疾病转变复杂。叶天士在《温热论》中言:“先安未受邪之地。”指出疾病需及时预防、防微杜渐,《医学源流论》言:“善医者,知病势之盛而必传也,预为之防。”进一步明确了既病防变的观念。

2 “既病防变”理论对前列腺癌防治的指导作用

前列腺癌属于中医学“癥瘕”范畴,本病以脾肾亏虚为根本,以湿、痰、瘀、热等病理产物为标,属于本虚标实之证。随本病进展,多个脏腑功能虚衰,全身病理产物蓄积,根据疾病相应阶段临床表现和发展演化规律,在临床上可运用“既病防变”理论防治本病,防止进一步恶化。

2.1 HSPC 期:延长HSPC 期,推迟进入CRPC 期

患者发病时可无明显症状,多因体检而发现,高瞻教授认为本病多发于老年男性,肾虚是其病因。肾气渐虚,无力蒸腾水液,膀胱气化不利,湿阻下焦,久而化湿成痰,出现排尿困难、尿频等症状;脾肾相互资生,肾气激发充养脾气,脾为后天之本,化生精微充养全身脏腑,肾气受损,脾先受害,先后天互资关系破坏,脏腑气血失和,瘀热化生,表现血尿、乏力气短等症状;邪毒内伏,遇正气已虚,伏邪骤发,病势迅猛,发展迅速,表现为多发骨转移合并疼痛症状。本阶段以邪实为主,需尽早祛邪外出,使全身病理产物迅速消退;兼以扶正,及时遏制疾病发展,延缓疾病进展。贾英杰教授认为前列腺癌为浊毒所致,对于HSPC 阶段,主张清利湿热、分消走泄、降浊行瘀,并提倡从三焦分治,分别利气宽胸、运脾化毒、通利泄浊[4]。王晞星教授认为HSPC 阶段,肾气亏虚,湿热、痰浊、瘀毒等蓄积下焦,证属血虚湿热,主用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减,补肾养阴、活血利湿散结[5]。何若萍认为对肿瘤初期,需随正气尚足之势,及时祛邪攻瘤,常药用白花蛇舌草、白毛藤、重楼等清热解毒,桃仁、川芎、莪术以化瘀通络,半枝莲、猪苓以利水渗湿,并重视HSPC 阶段预防尿潴留的发生,常以益肾软坚和清利湿邪退热二法利尿通淋[6]。

2.2 CRPC 期:减缓全身转移,延长生存期

由于前列腺癌起病隐匿,多数患者临床确诊时已处于局部晚期伴全身多发转移阶段,常ADT 治疗联合姑息性放疗、全身化疗,但在经过18~24 个月的进展[7],仍不可避免进入CRPC 阶段,此时病势凶险,病情复杂多变,且大多数患者经历RP、内分泌治疗、放化疗后,出现贫血、骨质疏松和潮热盗汗等症状。高瞻教授认为,从中医角度而言,此类治疗手段虽能有效遏制瘤体发展恶化,但正气已虚,邪正之势悬殊,较HSPC 期已然不同,辨证选方用药务要审证求因、补伐配伍得当,以减缓前列腺癌全身转移,延长患者疾病生存期,主张以益气扶正、解毒祛瘀为法,以补中益气汤为本,佐以三棱、莪术活血化瘀,同时强调分清主次,注重整体,及时处理患者不适症状,且提倡心理疏导和饮食调理多方面管理[8-9]。崔学教认为CRPC 患者多肾气虚损,经过放化疗后,正气更损,宜当脾肾同补、先后天互资,同时CRPC 发病与湿、痰、热、毒等各类邪实紧密相关,宜扶正和祛邪并行,以益肾健脾疏肝、清热解毒散结为治法[10]。高瑞松等[11]调查发现,前列腺癌多为肾阳虚证型,患者体质亦包括血瘀、湿热、痰湿[12],主张扶正补肾,亦着重祛“瘀”“毒”实邪,指出CRPC 病机为肾阳亏虚、血瘀毒结,提倡对该阶段以温肾活血解毒为治法,运用肾气丸合西黄丸治疗,温肾补虚不留邪,活血解毒不伤正[13]。宋竖旗等[14]认为CRPC 阶段,采用大量温肾阳中药会干扰体内雄激素波动,不利于控制病情,提出“补脾代替补肾”,通过养后天以滋先天,调脾胃以扶正固本。

3 “既病防变”理论对并发症的防治指导作用

3.1 RP 术后尿失禁

RP 是局限期前列腺癌的标准治法,但多数患者术后出现尿失禁,可能术中尿道外括约肌受损,支配膀胱的神经受损导致膀胱逼尿肌功能失调。高瞻教授认为RP 术后尿失禁以脾肾亏虚为本,同时指出术程中热、瘀之邪亦是重要的发病原因,金刃损伤、手术切割,一则直接电割、牵拉损伤肌肉,二则术中出血成瘀,瘀血久停化热,瘀、热合邪,影响气血运行,局部气血功能失调,二者均可成为术后尿失禁的致病因素[15]。强调“补虚勿忘实,治实当顾虚”,以健脾益肾、清热化瘀为治法,慎用补肾阳药,以补脾为主,且主张分期论治,早期患者邪热较重,正气尚存,可加大清热力度;久病患者多正气已虚,以补益为主,并善用活血化瘀通络药以清除久病之瘀。崔云亦主张补脾为主、补肾为辅、兼顾实邪,选方多以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等培育中焦,同时指出肝肾同源,补肝血以养肾精,精血同求,较单纯补肾更为有益[16]。

3.2 ADT 后代谢并发症

ADT 是前列腺癌的基础治疗,应用于局限期高危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新辅助治疗、前列腺癌生化复发、转移性HSPC、CRPC 等阶段[17-18]。体内雄激素达到去势水平后,常出现烘热汗出、乏力、心烦、精力下降、性功能减退等多方面表现。高瞻教授认为前列腺癌患者接受ADT 后出现的ADT 代谢并发症与前列腺癌之“癥瘕”有所区别,主张从虚劳论治[19],《金匮要略》曰“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血,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所述症状与该病症状对应。一则原发疾病致虚,虚则劳损;二则因药致病,因病成劳,因虚所成之瘀血、痰饮等病理产物,多因相合导致本病,临床治疗以健脾益肾、化痰祛瘀为基本治法,化裁古方肾气丸和薯蓣丸,自拟“健脾益肾方”,以期为权,充养脾肾,恢复机体正气。符方智等[13]辨证为肝肾阴虚、肝郁脾虚证,治以滋补肝肾、健脾疏肝,方用逍遥散、六味地黄汤减轻全身症状。张瑶[20]指出该病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治以“健脾利湿化瘀”,并强调需巧用中药之寒热温凉四性来调节机体气血阴阳,使机体达到气血阴阳平衡,避免疾病进展。

3.3 围化疗期不良反应

化疗是前列腺癌治疗的经典手段,目前常用药物是多西他赛,其主要不良反应为化疗后腹泻、骨髓抑制、水肿、食欲下降等[21-22]。研究显示,在多西他赛全身化疗过程中,由于破坏或抑制患者肠道黏膜细胞,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1%[23];骨髓抑制多发生在化疗后1~3 周[24],高瞻教授认为患者出现乏力、发热、疼痛,是干扰化疗效果、导致化疗无法按期进行的重要原因。符方智等[13]亦认为化疗后腹泻属“泄泻”范畴,多因湿致病,需着重扶正健脾、涩肠止泻,常用真人养脏汤、参苓白术散、生姜泻心汤健脾益气,调理肠道菌群,顾护脾胃;化疗后骨髓抑制属“血证”“虚劳”范畴,辨证气血亏虚、气阴两虚,常用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等刺激骨髓生血造血,大枣、黑豆等食补健脾益气,减轻不良反应,改善指标。

4 验案举例

患者,男,77 岁,初诊时间:2020 年9 月21 日。主诉:确诊前列腺癌20 d。现病史:患者2018 年11 月因排尿困难检查发现总肿瘤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值为11.8 ng/ml,前列腺穿刺未提示异常,2020 年8 月PSA 值为13.89 ng/ml,骨显像提示全身多发骨转移,2022 年9 月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左外周)前列腺腺癌(Gleason 评分:8 分),(左中央)前列腺腺癌(Gleason 评分:9 分),确诊为转移性前列腺癌。现为求进一步诊治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泌尿外科就诊。2020 年9 月开始行多西他赛化疗加亮丙瑞林去势治疗,并给予双磷酸盐行骨保护治疗。刻下症:排尿困难,尿频,双侧大腿内侧疼痛感,行走无力,纳眠可,二便正常,舌淡苔暗,脉沉涩。西医诊断:前列腺癌;中医诊断:癥瘕。辨证:脾虚湿瘀互结。治法:清热祛瘀解毒、健脾利湿。处方:川芎20 g、石见穿15 g、丹参30 g、黄连6 g、白花蛇舌草15 g、莪术15 g、皂角刺15 g、威灵仙15 g、三棱15 g、黄芪30 g、白术30 g、当归10 g、牛膝15 g、茯苓15 g、赤芍15 g,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服。

2021 年1 月4 日二诊,PSA 值为5.58 ng/ml,患者诉排尿困难减轻,尿频稍缓解,化疗后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每日食少许,乏力,全身疼痛缓解,纳差,眠可,便日一行,舌淡苔暗,脉沉涩。西医治疗化疗6 周期已结束,继续予以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内分泌治疗,联合骨保护治疗不变,中医治疗予以芳香开胃,改方:陈皮10 g、砂仁6 g、山楂30 g、太子参15 g、党参20 g、白术15 g、法半夏6 g、干姜10 g、茯神30 g、山茱萸15 g、牡丹皮15 g、薏苡仁30 g、藿香10 g、厚朴10 g,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服。

2021 年3 月3 日三诊,PSA 值下降为0.43 ng/ml,患者诉排尿可,尿频明显改善,骨痛减轻,食欲改善,下肢水肿严重,尿量多,夜尿4~5 次,眠可,舌暗苔滑,脉弦。西医治疗因患者产生糖代谢紊乱,停用上述方案,改为恩扎鲁胺治疗,中医治疗予以利水消肿,改方:黄芪60 g、葶苈子15 g、桑白皮15 g、陈皮10 g、大腹皮15 g、茯苓皮30 g、干姜10 g、薏苡仁30 g、白术15 g、山药30 g、太子参15 g、党参15 g、肉桂3 g、泽兰15g、当归10g、川芎15g。煎服同上。后服用该方3 个月,水肿缓解,未再服用该方。

2021 年12 月8 日四诊,PSA 值下降为0.13 ng/ml,患者诉出现明显烘热汗出、下肢无力、无排尿困难,稍尿频,舌红苔黄,纳眠稍差,脉沉弦。西医治疗方案同前不变,中医治疗予以健脾益肾,改方:熟地黄12 g、山药20 g、山茱萸12 g、茯苓15 g、牡丹皮12 g、干姜10 g、党参15 g、白术12 g、黄芪30 g、当归10 g、白芍15 g、太子参15 g、麦冬10 g、五味子6 g、黄芩10 g、墨旱莲15 g。煎服同上。

2022 年2 月23 日五诊,PSA 值下降为0.09 ng/ml,患者诉全身烘热减轻,排尿正常,夜尿2~3 次,稍尿频,排尿尽,便日一行,纳眠可,舌淡苔白,脉沉弦。西医治疗方案同前不变,中医治疗予以守方,稍减清热之效,减黄芩、墨旱莲、小蓟、加红景天15 g。煎服同上。现患者长期坚持该方案,目前生活状态良好。本验案经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2022XLA056-2)。

按语:患者初诊时,属于转移性HSPC,身体状态尚可,西医治疗为化疗加内分泌治疗,中医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予以破血化瘀、清热解毒,以川芎、石见穿为君破血化瘀,消除癌肿;以丹参、白花蛇舌草、黄连、赤芍清热解毒抗癌,加三棱、莪术、皂角刺、威灵仙以强破血行气之力,共为臣药;黄芪、白术益气健脾,合当归补血和血以防大剂攻伐太过;以茯苓、牛膝为使引药下行,直达病所。二诊时,患者因化疗后出现食欲下降,为化疗后常见症状,予以芳香开胃、益气健脾,以太子参、党参、白术补中益气,加用大量芳香药物陈皮、砂仁、山楂、藿香、厚朴等芳香健脾,半夏以破气消积,干姜温中,茯神养心安神,山茱萸、牡丹皮、薏苡仁平补肝脾肾,患者纳食改善;三诊时,患者下肢严重水肿,为化疗后脾阳中伤、水液不运,故见水肿,予以利水消肿、健脾益气,以葶苈子、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五皮饮为方,加用黄芪、干姜、肉桂、当归、川芎温化水饮,泽兰利水消瘀,以薏苡仁、白术、山药、太子参、党参补气健脾;四诊为患者出现ADT 后代谢并发症,纳眠差,予以健脾益肾,以健脾益肾方加减,以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组成的六味地黄丸为底健脾补肾,以党参、白术、黄芪补气,干姜温中,以黄芩、当归、白芍活血下行,以太子参、麦冬、五味子、墨旱莲滋阴退热,患者潮热减退,纳眠改善;五诊患者潮热持续减退,减清热药物黄芩、墨旱莲、小蓟剂量,患者体虚,加红景天使益气之力更强,余药不变,继续守方以治疗ADT 后代谢并发症。该患者治疗周期长,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运用“既病防变”理论防治疾病初期HSPC 阶段、围化疗期纳差及水肿、ADT 后代谢并发症,攻守兼施,选方得当,效如桴鼓。

5 小结

中医“治未病”理论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既病防变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早期治疗和防止传变,在前列腺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显示,在全球男性中,前列腺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25-26],尽管目前RP 效果良好,但仅限于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对于中晚期转移患者,RP 效果差,术后ADT、化疗、放疗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涉及多个脏腑,病势反复多变,存在个体差异。运用“既病防变”理论对早期患者可延长HSPC 期、延缓进入CRPC 期;对于晚期CRPC 患者,减缓全身转移,延长生存期,全程调治,先安未受邪之地,祛邪扶正分期论证而变,做到已病早治。此外“既病防变”理论在治疗前列腺癌相关并发症中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RP 术后尿失禁、ADT后代谢并发症、围化疗期不良反应具有独特优势之处,明显改善术后症状、降低治疗不良反应,做到病后防变。中医“既病防变”理论指导下辨证论治是防治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前列腺癌健脾化疗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骨肉瘤的放疗和化疗
前列腺癌复发和转移的治疗
关注前列腺癌
认识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这些蛛丝马迹要重视
跟踪导练(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