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工具准则对银行票据业务的影响
2023-08-05谢康康黄家驹
谢康康,黄家驹
(1.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江西南昌 330038;2.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北京 100049;3.中信证券总部固定收益部,北京 100125)
一、引言
票据市场是我国货币市场的重要子市场。其中,票据直贴发挥连接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的桥梁作用,信贷属性明显;票据转贴现发挥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上相互融通资金媒介功能,资金属性明显。上海票据交易所线上票据平台上线以来,场内交易模式下票据的交易效率与合规性显著提升,票据业务发展已进入全新里程。在此背景下,多数银行的票据资产实现较快增长,部分银行的票据规模在总信贷规模中的占比不断提升。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规范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令第76 号),财政部于2017 年3 月、5 月发布修订后的新金融工具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财会〔2017〕7 号,简称CAS22)、《企业会计准则第23 号——金融资产转移》(财会〔2017〕8 号,简称CAS23)、《企业会计准则第24 号——套期会计》(财会〔2017〕9 号,简称CAS24)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 号——金融工具列报》(财会〔2017〕14 号,简称CAS37)。新准则下,不同金融机构对票据资产的重分类存在不同的处理方式,行业内没有统一的规定,因此,可操作空间较大、可比性较差。本文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通过案例分析每项票据资产的商业实质,探讨新准则下票据资产的重分类对票据经营机构财务绩效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
二、文献综述
在会计准则研究方面,西方国家的理论与数据相对更为完备,我国相关研究始于改革开放后,在经济发展推动下逐步与国际接轨。目前,有关新金融工具准则的相关文献,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对新金融工具准则进行具体实务分析。王宁(2021)指出,新准则将金融资产的分类由原有的“四分类”变为新的“三分类”,压缩了利润被操纵空间,明确分类金融资产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避免了旧准则中的主观判断问题。赵善学和赵睿(2021)从会计实务出发,分析了证券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确认和计量的变化特点,探讨了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的难点及可能对行业产生的影响。
第二类是研究新准则对银行经营利润和经营管理的影响。Kaaya(2015)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施背景下的盈余管理影响进行综述,认为删除部分会计替代方案会限制管理层的自由裁量权,同时公允价值的优势可能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机会。冯所腾和许旭明(2019)认为,新准则对上市银行的总体减值准备有显著影响,且不同类型银行因资产组合结构存在差异而产生不同影响,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受到影响最大的是表内贷款及表外信用承诺等信贷业务,城商行和农商行受到影响最大的是金融投资业务。刘倩倩(2019)认为,新准则下,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会发生改变,但某些行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显现,减值模型的改变会导致银行利润下滑。
第三类是研究金融资产重分类的影响。江苏省金融会计学会课题组(2019)认为,新金融工具准则执行对金融资产重分类的影响程度与银行金融投资占比及业务品种多少相关。卜建平(2021)认为,新金融工具准则的执行对金融资产分类的影响是普遍的。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主要围绕监管体系下的新准则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但对新准则实施下商业银行具体某项业务产生什么影响与变化,以及如何积极应对这些变化与影响缺乏研究,本文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补充与完善。
三、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内容变化分析
2008 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是一场由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引发的流动性危机,给全球经济尤其是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危机过后,人们开始反思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处理的复杂性,并意识到提高会计准则质量的重要性,二十国集团(G20)2008 年华盛顿峰会、金融稳定理事会(FSB)2009 年巴塞尔会议先后倡议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着力提升会计信息透明度。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IASB)作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机构,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以提高会计准则质量,并于2014 年7 月正式发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简称IFRS9)终稿①即IFRS9 - Financial Instruments(https://www.ifrs.org/content/dam/ifrs/publications/amendments/english/2014/ifrs-9-financial-instruments.pdf)。,用以替代《国际会计准则第39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简称IAS39②即IAS39 - Financial Instruments: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1998 年6 月发布,2001 年1 月1 日首次生效,后经多次修订,2012 年修订版本见:https://www.ifrs.org/content/ifrs/premium.html?redirectUrl=/content/dam/ifrs/publications/pdf-standards/english/2012/issued/part-a/ias-39-financial-instruments-recognition-and-measurement-.pdf。)中有关金融资产的现行分类和计量体系,标志着金融工具会计处理改革终于完成。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已于2005 年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2017 年修订发布的新准则对金融资产分类和计量、减值和套期三大板块进行了全面修订,在体系和内容上实现了与IFRS9 的趋同(王婕和林桂娥,2015;唐家艺,2016),可称为“中国版IFRS9”(吴飞虹,2018)。
商业银行是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准则与商业银行业务联系较紧密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调整:(1)金融资产分类从旧准则下的“四分类”改为“三分类”;(2)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从旧准则下的“已发生损失法”改为“预期信用损失法”;(3)修订套期会计的相关规定。这些修订主要涉及CAS22 和CAS23 两套准则,CAS23 主要针对资产证券化,这部分内容新旧准则并无颠覆性变化,只是细节上的修订,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不大(顾吉锋,2018);对整个银行业的会计实务、信息披露、金融监管、金融稳定等方面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主要集中在CAS22 中的一项重要变化,即金融资产分类由“四分类”改为“三分类”(纪佃波,2021)。新旧金融工具准则中金融资产分类内容对比见表1。
由表1 可以看出:新准则划分金融资产的依据是持有资产的合同现金流特征和管理该项资产的业务模式,与旧准则最大不同点在于金融资产需要先进行合同现金流量(Solely Payments of Principal and Interest,SPPI)特征测试,分类标准与流程如图1 所示。
SPPI 特征测试,指主体需要判断金融资产在特定日期内产生的合同现金流量是否仅为对本金和未偿付本金部分的利息的支付。金融资产只有在SPPI 测试通过后,才需要进一步分析其所在金融资产组合的“业务模式”,从而确定分类是AC、FVOCI 可回转损益(即债务工具)或者是FVTPL;如未通过测试,通常根据交易目的被分类为FVTPL 或者FVOCI 不可回转损益(即权益工具)。
此外,在资产减值处理方面新旧准则也存在明显差异。新准则中,对票据资产进行分类确认时需要计提未来的预期信用损失;旧准则下,只有票据资产已出现减值损失时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实务处理中,旧准则下计提减值准备一般采用余额百分比方法,计算简单,而在新准则下需通过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等大数据构建合理的计量预期信用损失的模型(张金良,2015)。
四、新准则下的票据资产会计分类
在新准则下,票据资产可以归属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票据资产(AC 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记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票据资产(FVOCI 类)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记入当期损益的票据资产(FVTPL 类)三种类型。
(一)AC 类票据资产
AC 类票据资产(即以摊余成本计量的票据资产),是指持有到期的票据资产。此类资产,要求严格禁止转卖,按照每日计提收益,当期摊销的收入记入利润表。该部分票据资产与传统会计准则核算无差异。
AC 类票据资产一般为表内(信贷)+表外(同业投资)规模内的持票中的底仓资产,即持有到期票据资产应当划分为该类。受票据收益率较低因素影响,目前该类资产占比极少。如A 银行资产负债部拟定票据的信贷规模和同业投资规模各100 亿元,通常设定极低比例票据作为底仓配置,其中,占用信贷规模的业务为直贴和转贴买入,占用同业投资规模的业务为买入返售。例如,直贴或转贴买入的高收益票据、投资高收益票据资管计划(底层资产通常为高收益城商票、财司票、商票),这类到期前不动的资产都应记入摊余成本计量。此外,买入返售的所有业务需记入该项分类。
(二)FVOCI 类票据资产
FVOCI 类票据资产,即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记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票据资产,其兼具持有收息和转卖获利功能,但转卖比例合计不能超过某一限额。期末资产入账价值为公允价值,估值变动记入所有者权益,暂时不影响利润表。公允价值与摊余成本的差额记入“其他综合收益”项目,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资产处置时,“投资收益”转入“其他综合收益”。
可以归入FVOCI 类资产的票据,包括如下几类:(1)常规直转票据业务,执行市场化定价利率,其利率不具备很强持有到期优势(如部分银行保贴的商票),利率下行时可卖出;(2)流转业务时波段操作买入在行内分配规模的票据资产,但季末需寻找表外代持或直接卖断;(3)在投放不利的情况下资管部门临时通知追加票据规模,以补充信贷规模的票据资产。部分股份制银行的商票保贴业务是给予保贴额度的一种授信行为。银行对商票贴现后,成为票据权利人,有权进行转贴现、再贴现或在汇票到期日提示付款,其本质属于“对本金和未偿付本金的利息”模式,可以通过SPPI 测试,基本认定为“以既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又以出售该金融资产为目标”,被归入FVOCI 类资产。
(三)FVTPL 类票据资产
FVTPL 类票据资产,即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记入当期损益的票据资产,买入目的是中途流转卖出。这类资产持有意图为赚取买卖差价,期末以公允价值入账,公允价值变动记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属于损益类项目,影响当期利润;处置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再转入“投资收益”。票据资管计划为该类资产的典型代表。根据票据资管的商业实质,其持有意图是流转卖出赚取买卖差价,存在频繁波段操作,具有交易性,期末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其变动记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此外,在交易风格保守的机构,这类票据一般是在买入时即能确定交易价差,在买入当天或者较短时间内可以卖给下家的交易类票据。
(四)三类票据资产的特点
标准化票据业务最为特殊。标准化票据到期偿付为集中兑付,即所有票据回款后,按投资者持有份额兑付本金和利息。虽然标准化票据还未被直接认定为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但基本符合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条件。投资者购买的是票据标准化后的受益凭证,在会计实务处理上可以不记入贴现科目。因此,其基本属于“对本金和未偿付本金的利息”的模式,可以通过SPPI 测试。进一步根据业务模式不同,可以分别记入AC、FVOCI、FVTPL 三种金融资产中的任一科目。但如果之后存在特殊附加条款,则无法通过SPPI 测试,直接记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记入当期损益(FVTPL)。
票据市场银行类参与机构众多,各银行对票据贴现、转贴现、福费廷(Forfaiting)等主要金融资产的分类不尽相同。新准则下,部分银行将票据资产全部重分类为AC 类资产或FVOCI 类资产,部分银行将票据资产分别记入AC 类、FVOCI 类和FVTPL 类资产(见表2)。
五、新准则下票据资产分类对商业银行报表的影响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对票据业务中的票据资产进行“三分类”后,不同的资产分类方式会对报表产生不同的影响,下面进行案例简析。
基本情况:假设甲银行于2020 年1 月31 日买入1 张票据,票面金额为10000 万元,利率3.0%,买入时剩余期限一年。该行现行的报表核算规则为“每日计提、按月确认”。该行对入库的票据进行分类入户方式如表3 所示。
表3 票据资产账户模式与三种分类方式对应关系
(一)作为AC 类资产
所有票据进入持有户,以摊余成本计量,其操作过程如表4 所示。
表4 持有户票据报表影响(单位:万元)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票据资产(AC 类),只能持有到期,且利率确认为买入利率,期间公允价值变动时对资产计量没有影响。因此,2020 年7 月31 日确认利息收入时,虽然当时因公允价值变动导致利率为3.2%,但票据资产计量并未发生变化,利息收入150 万元,记入甲银行利润表中的“利息收入”项目;同理,2020 年10 月31 日确认利息收入时,公允价值变动对票据资产也未造成影响,利息收入75 万元记入“利息收入”项目。
简而言之,对于AC 类票据资产,利息收入在持有期间摊销记入利润表,对当期利润的影响较平稳。
(二)作为FVOCI 类资产
票据进入混合户,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记入“其他综合收益”。FVOCI 类资产兼具持有收息和转卖获利功能,因此,票据资产会随着公允价值变动而变化,包含两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操作过程如表5 所示。2020 年7 月31 日,因公允价值上升至3.2%,甲银行的票据资产随之变动10 万元,应在资产负债表中计提,记入“其他综合收益”项目;2020 年10 月31 日,甲银行进行利息确认75 万元,并于同日卖出该票据资产,则产生的非息收入(即买卖价差收入)5 万元记入甲银行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项目,同时公允价值变动亦在资产负债表中同步确认10 万元。
表5 混合户票据报表影响(一)(单位:万元)
第二种情形:操作过程如表6 所示。甲银行于2020 年9 月30 日进行利息确认,利息收为50 万元;2020 年10 月15 日卖出票据,此时因未到利息确认日,故9 月30 日至10 月15 日间持有利息收入与卖断产生的非息收入一并记入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项目,同时公允价值变动亦同步确认10 万元。
表6 混合户票据报表影响(二)(单位:万元)
总之,票据作为FVOCI 类资产时,公允价值变动记入其他综合收益,不直接影响当期利润。
(三)作为FVTPL 类资产
票据进入交易户,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记入当期损益,操作流程如表7 所示。
表7 交易户票据报表影响(单位:万元)
FVTPL 类资产的买入目的是中途流转卖出。AC 类、FVOCI 类资产以票面金额为面值,而FVTPL 类资产则以实付金额为面值。2020 年7 月31 日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票据资产以“公允价值”入账,公允价值变动140 万元记入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2020 年10 月31 日将票据卖出,卖断产生的非息收入记入利润表中“投资收益”科目,同时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中的公允价值变动调整至“投资收益”中。也就是说,对于FVTPL 类票据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记入利润表,对当期的利润影响较大。
(四)整体模拟分析
以某股份制银行(乙银行)2021 年年报数据为例,其票据资产AC 类0.14 亿元,FVOCI 类2200 亿元,FVTPL 类2100 亿元,合计4300.14 亿元。同期,该银行总资产9.2 万亿元,广义票据资产占比4.7%,利润总额1481 亿元,总资本0.97 万亿元,风险加权资产5.5 万亿元。本文通过近似比例缩小后,分别假设有A、B、C 三家资产规模1 万亿元、票据直转规模600 亿元的银行,持票平均剩余期限0.7 年,当期利润总额158 亿元,资本充足率15.38%(总资本0.1 万亿元,风险加权资产0.65 万亿元),某一时段其库存票据资产分类情况如表8 所示。
表8 A、B、C 银行各类票据资产占比(单位:%)
假设在该段时间内市场公允价值发生变化,则对各家银行报表的影响如表9 所示。
表9 A、B、C 三家银行票据估值变化(单位:万元、%)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可以发现,票据资产虽然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整体占比仅有6%,但在较为不利的市场环境下,其公允价值的估值变动依然可能给利润及监管指标带来较为显著的影响。例如,B 银行的FVOCI 类票据资产占比较高,估值的不利变动会导致资本充足率下滑,估值利率上行80BP 时,其资本充足率下滑约0.04%;C 银行的FVTPL 类票据资产占比较高,估值利率上行80BP 的强烈震荡趋势中,其当季利润的波动可达4.25%。
2021 年全年足年国股利率下滑超百BP,故现实交易中其对同业经营机构营收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更大,票据业务也从过去的以险搏利转型为以智搏利。
六、新准则对商业银行票据资产计提减值的影响
预期信用损失反映发生信用损失的各种可能性,计算预期信用损失的基本公式为:
未来12 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为:
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
其中,PD表示违约概率,LGD表示违约损失率,EAD表示违约风险暴露,除了这三个基本参数,实务计算中一般还会加上存续期、阶段划分标准等影响因子。
利用上述“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对A、B、C 三家银行票据全业务周期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分别进行测算,结果如表10 所示。
表10 A、B、C 三家银行票据业务计提减值情况准备表(单位:万元)
按照新准则,交易类投资账户需逐日盯市,市场风险显性化,会及时反映在当期财务报告中,故不需要计提资产减值损失。C 银行没有AC 类票据资产,故其资产减值准备最小。A 银行摆盘相对均衡,资产减值准备次之。B 银行票据资产中FVOCI 类占比最高,其资产减值准备最高,高达C 银行的1.65 倍。
七、结论与建议
随着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票据业务收益利差持续收窄,二级市场多次出现零利率,新准则的实施对商业银行传统票据业务经营提出极大挑战:新准则扩大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公允价值计量范围,公允价值计量在各类资产中的估值损益可比性压力增大。同时,减值准备计提时添加了经济环境等外部宏观因素影响,增加了减值准备计提的不确定性。由前文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分类对于商业银行的利润、拨备与资本计提的影响差异较大,因此现实业务中做好科学分类极有必要。为积极应对新准则对票据业务带来的挑战,现从规模计划、曲线完善、风险控制三方面提出建议。
(一)厘定定量规模,规划总体规模
在旧准则下,大部分银行都将票据纳入摊余成本计量。新准则实施后,商业银行在操作过程中,出于随时可能卖出交易的考量,更倾向于将持仓票据分类为FVOCI 类。但这并不足以说明AC 类应完全被舍弃,假定未来某一时期经济环境、货币政策取向迅速改变,使利率快速上行,估值损益将对财务指标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票据经营机构应按照交易需求合理预估规模计划,平衡AC 类与FVOCI 类占比,避免不利市场环境对资本充足率指标带来不利影响。随着票据市场规模的增大,新准则下各项票据资产分类对报表的影响也会愈发明显。如何实现各项票据资产表内、表外合理调整,如何帮助调节信贷额度,并确保在特定时间能够满足监管考核要求,需要各机构主体结合自身定量、增量规模计划等因素进行权衡,一般认为应将基础定量规模作为经营机构持仓票据的规模下限,基础定量规模加计裁量增量规模作为经营机构持仓票据的规模上限,避免在月末、季末市场大幅波动时为了调规模而被动交易。
(二)拓展曲线品种,完善估值体系
在新准则下,部分银行将持仓票据收益列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部分票据需以公允价值计量。一方面,上海票据交易所收益曲线仅有国股银票转贴和城商行银票转贴,品种单一,无法覆盖现实交易中的所有品种,而现实中各家银行库存农商票、财司票、商票均占有一定比例,且库存票据的期限结构相对复杂,逐日变化,导致在实际核算时估值存在较大误差。另一方面,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债登)对之前发行的标准化票据均给予了估值(中债估值),使其初步具备了公允定价的条件。因此,后续需进一步完善票据市场估值体系,建立农商票、财司票、商票、标票等品种票据收益曲线,强化票据市场生态建设,为票据市场引入更多参与主体做好铺垫。
(三)强化风险管理,提升会计核算质量
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以来,对国内金融机构的影响主要来源于金融资产重分类和预期损失的计量。而预期损失计量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会计实务处理层面,还涉及模型参数估计方法论、模型验证、宏观经济预测设置等方面,许多衔接细节仍需持续改善。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票交所等公开数据信息,加强票据业务相关风险数据储备,构建风险数据信息库,搭建统一标准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并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手段在票据业务中的应用,提升票据业务会计核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