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导入的探索与实践
2023-08-05朱玲玲
☉朱玲玲
数学学科本身就具有抽象、复杂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而落实情境导入会降低数学学习难度系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浓厚兴趣,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所以,在后续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手段,发挥出多样化情境导入的优势,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一、针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悬念情境导入的探究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重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授课,激发学习数学热情和主动性,让学生一开始就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所以,只有让学生产生好奇和疑问,才会主动思考与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悬疑情境,让学生深入思考,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教师也要善于探究教学重点,依据教学关键点来设置疑问,让学生主动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开疑点,将好奇心转变成为求知欲。例如,当教师为学生讲解《年、月、日》这一课内容时,可以通过融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来为学生设置悬念:“如果今年小明的奶奶80 岁,但是,只过了20 个生日,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因为什么吗?”因为提出的这一悬念和常识相违背,所以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并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悬念:“为什么小明的奶奶已经80 岁了,但却只过了20 个生日呢?”通过这一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教师则应发挥出引导作用,在恰当时机为学生引入“平年”和“闰年”这一数学概念,从而加深学生对关键数学概念的认知[1]。
同时,在为学生创设具有悬念的教学情境时,为了更好凸显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教师还可以将情境导入的主动权移交给学生,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自觉融入充满悬念的情境之中,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例如,在开展《年、月、日》一课的教学活动时,教师不要直接向学生提出疑问,而是要采用引导和暗示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所在,继而使学生向着既定的教学方向前进,如教师向学生展示两个不同的日历本,一个日历本标注365 天,另一个日历本则标注366天,同时要求学生找一找两个日历本之间的不同点,此时经过学生认真对比能够发现两个日历本相差一天,这样便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着教师便可以在教学情境中,详细讲解关于“年、月、日”的数学知识。通过采用设置疑问的情境引导办法,可以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强化情境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针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趣味情境导入的探究
多媒体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也应在教学工作中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创设趣味情境导入,让学生被创设的情境所吸引,主动学习。而且采用多媒体来创设趣味教学情境,还能节约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启发下,向着正确的思维方向发展。在运用多媒体功能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多媒体创设出的教学情境要与实际教学的内容相辅相成,确保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更快、更好地理解所讲知识。第二,运用多媒体功能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应当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即注重在教学情境中融入小学生感兴趣的元素。一是提增教学情境的趣味性;二是强化学生的自主性。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认识图形》这一课内容时,本身该节课的教学工作较为抽象,理论性较强,难免让学生感受到枯燥、乏味,在这时教师就要改变传统授课形式。例如,采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设计“眼力侦探”这一游戏环节,通过这一游戏让学生完成对各种图形的拼接、组合、拆分,促使学生加深对图形的认知。例如,对于小木屋来说,需要各种图形共同拼接形成,而教师则要让学生选择各种图形,并认识拼成小木屋的图形都有哪些。在开展这一游戏教学工作中,如果教师采用教具授课的话,很难照顾到全体学生,学生也很难融入其中,获得良好学习体验[2]。
教师要创设趣味情境导入,应提出具有针对性问题。例如:“同学们通过观看,能够了解到小木屋都有哪些图形组成的吗?”然后鼓励学生回答,有的学生回答说:“窗户是正方形的,屋顶是三角形的。”教师应进一步升华问题,例如,如果小明觉得小木屋的窗户比较小,想要换一个大一点的窗户,教师就要移动鼠标,把小木屋的窗户从正方形变成长方形,询问学生,窗户变成了什么样的图形,鼓励学生踊跃回答后,教师再让学生共同探究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都具有何种特征,有哪些不同,教师是怎样把正方形变成长方形的,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在这种教学下,教师将知识重点以更加直观、形象的形式展现出来,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针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导入的探究
小学数学学科本身和日常生活就有着深远联系。所以,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重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将课堂中掌握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提升运用能力,并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实用性。因此,教师在导入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时,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选择科学合理的生活元素作为导入点。通常情况下,学生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理解更加深刻、记忆更加长久。所以,教师完全可以将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作为生活化情境创设与导入的突破口,以此提高情境教学的体验感与真实性。其次,用于导入情境的生活化元素,要与实际教学的知识点相匹配,保障学生能够在生活元素的引导下,明确需要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两位数加法的计算》这一课内容时,应综合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落实授课。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今天是18号,我们班同学小明还有11 天就要过生日了,那么你们知道小明的生日是几号吗?”通过创设这一情境将数学教学工作和学生日常生活相互联系。当有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时,教师应给予肯定。如果有其他同学认为这位同学所说的答案不正确,比如有的同学说2 月只有28 天,所以小明的生日应该是下一个月的1 号。在这时,教师要再进一步升华问题,对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都认为那个答案是正确的吗?”虽然第一位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但未能够和日常生活相符。实现这一情境导入背景下,学生在掌握正确计算的同时,可以将教学和日常生活相互联系,形成灵活的数学思维[3]。
四、针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故事情境导入的探究
在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故事情境导入方式,提升教学趣味性,引导学生在所创造的故事情境中主动探究、思考、分析,结合数学中的相关知识点来处理实际问题。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比例》这一课内容时,要提前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有所认知,并依据教学重点收集相关故事,比如教师从“人体比例的故事”为出发点,开展情境导入工作,当教师在为学生做好教学准备后,可以对同学们说:“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具有趣味性的故事,该故事讲的是有一个人来到商场买袜子,但又不好意思试穿,在这时他想到了一个万全之策,很快就了解到了袜子和自己的脚合适不合适。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段来知道袜子合适不合适的吗?”在融入这一故事后,学生会对该故事产生浓厚兴趣,并主动思考和探究。有的同学经过思考后会说把袜子放在脚边量一量长度、询问一下商店中的工作人员。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要给予学生肯定,再升华教学工作,告诉学生一个窍门,脚底的长度和拳头的周长其实是1 ∶1 的,所以我们可以将袜子绕拳头一周,以此来了解袜子的大小适不适合自己穿。也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试一试,从而验证教师的结论。通过采用这一手段就把原本抽象的比例知识,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
五、针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操作情境导入的探究
数学学科中的大部分知识点都是需要学生经过系统研究和深入思考,才能处理和深入理解的。但是,对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来说,心理和生理都处于发展阶段,在面对各种问题时,依然停留分析其表面,很难深层次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而落实开展操作情境导入,会实现把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展现出来的目的,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分析、比较,将感性认知转变成为理性认知,深入掌握数学学习重点,降低学习难度。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课重点时,要想让学生对这一学习内容具有浓厚兴趣,教师则应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并融入操作环节,让学生先掌握线段和平面图形,再进一步动手实践操作,利用火柴来当做三角形的边,围成三角形,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需要几根火柴才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再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了解要想围成两个三角形最少需要几根火柴。大部分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后,发现需要五根火柴就能围成两个三角形。在这时,教师应继续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看用六根火柴能否围出更多三角形。在让学生完成操作后,教师应指导学生了解到大多数学生都是基于同一平面上,来考虑所围成三角形个数的。其实,六根火柴最多能够围成四个三角形,在这时教师要出示教具,并询问学生是否是平面图形,并让学生踊跃回答。在学生通过查阅课本来回答教师的问题后,促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线段、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最后融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学习内容[4]。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操作性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这不仅有利于强化数学教学的质量,还有助于培养及发展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六、针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复习情境导入的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创设复习情境导入,在采用该种导入形式时,要求教师发挥出自身引导优势,带领学生对以前所学习的重点知识归纳总结,并在这一背景下开展新知识的讲解、导入。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亿以内的数的读法》这一课内容时,因为在此之前,学生学习过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在开展新知识授课前,教师要让学生回顾以前所学习的该部分内容,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在采用复习情境这一导入新课的手段时,应注重以下学习步骤,也就是说要先带领学生复习,再完成导入。在进行复习时,教师可以采用提问题的方式,同时也可以采用教师出示复习题的方式,当教师在为学生出示完复习题后,可以让学生口答,也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而对于引入来说,则是在复习后实现向新学习的内容过渡的环节,这是复习引入中的关键阶段。在引入环节中,教师要直接陈述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同时也要合理设疑。
七、总结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充分意识到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课堂情境导入的重要性。教师要善于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落实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创设悬疑情境导入、趣味情境导入、生活情境导入、故事情境导入、操作情境导入、复习情境导入等,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教师须具备终身学习意识,善于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加强对情境导入模式探究,只有这样,才能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