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问题与优化措施
2023-08-05闫瑞娟张家口市第四医院
文/闫瑞娟(张家口市第四医院)
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控制后,在运营中都能了解内部控制的优势,以及对于单位的意义。内部控制的优势在于是对全过程的监督,能够及时发现运行中的问题,根据方向政策的改变做出调整。内部控制能够优化单位内部的各项制度,从而全面提升单位运行效率。重视内部控制,提高自身实力,是我国卫生事业单位当下的主要任务,提高运行效率,满足群众的看病需求,缓解看病难,排队长,花钱多的问题。不仅全面明确社会责任,更要加强履行社会责任。卫生事业单位在运行中具有一定特殊性,在实行财务内部控制会面临各种阻碍。通过本文的阐述,卫生事业单位结合自身的情况,提升财务内部控制效率。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各项流程,保障卫生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的安全,杜绝资金使用乱象发生,从而促进卫生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一、财务内部控制的概念
当前我国公共事业也在不断地完善,以此来保证在我国关键的进程中能够承担更多公益性社会性的职责,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必须要完善自身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这样才能为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大力量。财务内部控制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内部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通过对单位内部全流程的控制,达到无死角无盲区的管控。财务内部控制需要全员参与,不论是董事会、管理层或是员工都需要参与到财务内部控制活动中,旨在合理保证实现单位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单位通过实行财务内部控制,有利于保证国家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在单位内部的落实,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预防单位的经营风险,维护单位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从而促进单位的有效经营。
二、卫生事业单位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财务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中的一项组成部分,是单位当下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财务内部控制能够为单位的各项财务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确保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确保卫生事业单位资金的安全与完整
卫生事业单位将财务内部控制作为基础,对各项财务活动管控,不断对现有的各项财务制度加以完善,形成以员工为基础,管理层为核心的管控制度,达到避免资金浪费、公款挪用等各项违纪现象出现。调整资金收集管理模式,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科学规划,避免资金问题给卫生事业单位带来风险,为资金的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1]。
(二)保障卫生事业单位相关财务信息真实、可靠
卫生事业单位利用财务内部控制,对各部门加强管理,将财务部门人员的工作内容准确划分,明确各人员职责责任,讲责任落实。根据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将批准与执行分离,执行与记录分离,避免违纪乱象,形成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局面。通过财务内部控制,不仅明确人员责任,同时对过程与结果也是一种监督,避免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将财务工作细节化,对财务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形成坚实的保障,使卫生事业单位准确高效地完成工作,提升工作效益。
(三)确保卫生事业单位的平稳运行
根据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各项要求,不断完善工作中细节问题,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通过监督制度对各项流程进行把控,增强卫生事业单位中的约束,加强财务工作的合理、合法性,避免风险,促进卫生事业单位的平稳运行,保障卫生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地发展。
三、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差
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国家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投入也逐渐加大了力度,但是,卫生事业单位的资金需求远大于财政拨款金额,一些卫生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来源中属于差额拨款,经费属于长期不足。对此,内部控制对卫生事业单位就显得极为重要。经费不足导致发展缓慢,个别卫生事业单位中还存在资金使用乱象,例如:资金浪费、资金挪用。通过这些问题不难看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卫生事业单位缺乏内部控制意识,导致内部控制环节薄弱,无法形成良好的内控氛围[2]。首先,卫生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应从领导层做起,部分领导层缺乏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尚未深入了解,根本未能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造成内控制度的缺失。领导层一直处于传统管理思想,未及时做出改变,甚至对内控持有抵触心理,必然也难以为内部未其他基层人员起到表率作用。其次,卫生事业单位的员工日常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对于内部控制的了解学习产生疏忽,在基层员工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内控氛围,导致卫生事业单位整体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对内部控制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
(二)财务管理环节薄弱
目前,部分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根据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每一项环节进行管理监督。例如:财务部门中各岗位责任没有准确的划分,造成责任不清晰,权利和责任没有有效地分离,难以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制度缺失,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只能依据从前的习惯进行管理,造成财务管理工作随意,没有形成规范的流程、合理的制度。部分卫生事业单位虽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但制度流于形式,没有进行落实,造成财务管理环节薄弱。在卫生事业单位中,由于岗位编制有限,容易出现一人多岗,各种印章全部由出纳保管,不符合会计制度,非税收问题上通过隐匿收入虚假做账,在资产转移中为严格执行流程,手续不齐全,存在账外资产。财务管理环节薄弱,卫生事业单位无法进行全面的财务管理,导致存在许多财务问题,造成各种违法乱象发生,出现徇私舞弊事件,给卫生事业单位的资金资产带来危险,无法确保资金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三)缺少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卫生事业单位中没有重视内部控制,在部分时候无法将内部控制工作全面落实,这不仅是缺乏内部控制理念,更是缺少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增加了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难度,也无法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使财务内部控制长期处于表面工作,没法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全面深入到卫生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同时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无法快速转型[3]。从内部控制的视角来分析卫生事业单位,大多数都存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监督不全面,没有有效的评估系统,内控不够深入,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等。除了这些问题,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时,没有从卫生事业单位的长久发展出发以及全局意识不够清晰,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普遍约束力,多数时间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没有全面考虑各部门的实际问题,导致内部控制不贴合卫生事业单位实际需求。
(四)单位职工素养有待提高
卫生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人员需要有专业的知识理论作为基础,内部控制是一个相对综合的工作,不仅需要了解财务知识,还需要一定的管理能力,但是在卫生事业单位中实行内部控制时,此岗位缺乏专业的人员,对内部控制理论理解不深入,管理方法无效,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相应的工作经验,自身难以承担内部控制工作的责任,无法在卫生事业单位中有效地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减缓了卫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推进速度。
(五)预算控制环节缺乏有效的约束
内部控制的缺失造成预算控制缺乏约束,预算编制缺少规范,预算管理难以约束,对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带来不利影响。例如:预算编制不真实,不贴合实际,缺少合理性。在编制预算时不够细化,无法形成有效的参考。预算缺乏约束,问题普遍出现在各项“招待费”中,开支随意、严重超支,造成资金严重浪费等,给卫生事业单位的资金带来安全隐患[4]。
(六)内控执行力不足
内部控制的执行力不足是由于各种原因综合引起的,各种不利因素相互叠加,逐渐造成内部控制执行力不足。内部控制意识的薄弱、制度的缺失、人员的素质以及预算编制的问题,都会导致内部控制执行力低下。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不规范、不健全,在执行时没有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制度,导致内部控制难以服众,缺乏刚性,在内部控制关键环节中,执行力不足,无法检测潜在的风险,给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内控执行不足,监督效果无法发挥,各部门之间无法互相约束,互相监督,无法及时发现发生的违纪乱象,给单位带来严重的损失。
四、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优化措施
(一)提升内部控制意识
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首先应确保对内部控制有足够的了解,其次才能保障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顺利地开展。内部控制意识是建立的基础,提升卫生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当下建立财务内部控制的第一步,领导层主动进行内部控制的学习,深入了解,为员工做出表率。卫生事业单位的员工也应进行主动学习,形成学习内部控制的良好气氛,为建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提供良好的环境。例如:可通过在卫生事业单位中定期进行内部控制宣传,组织讲座,利用卫生事业单位文化墙定期更换内部控制学习内容,通过多元化的宣传,达到全员提升内部控制意识的目的。
(二)加强会计业务程序的控制,完善财务制度
自有关规定提出事业单位需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以来,各卫生事业单位都在积极努力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各项财务制度。首先,应设立有关部门,并采用专业人员,对卫生事业单位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框架构建,以符合自身实际为原则,保障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贴合实际需求。其次,明确各岗位之间的责任,充分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出现问题能够进行准确追责。通过建立监督与评价制度,对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预防风险发生,通过评价机制,对监督的结果做出综合分析,给予评价,做到有始有终,将评价后的结果及时反馈,做到不断完善不断进步。最后,内部控制的落脚点应放在财务内部控制中,对财务部门的资产管理,收支管理、采购管理等进项全面细化的完善,从多方面管理,确保财务内部控制的科学合理。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保障,在完善财务制度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人员岗位的轮换、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能力、针对新需求开展工作,从而实现建立健全各项内控制度,实现卫生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5]。
(三)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通过以上的分析,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作为基础,除此之外,财务内部控制的整体体系也需不断完善,贴合卫生事业单位内部的现状,制定相应的体系,逐步完善、逐步加强。包括各项流程财务制度的优化,各项财务内控管理的方法,真正做到财务内部控制闭合管理,提升财务管理的效果与效率。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强,减少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阻碍。通过实际工作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做出改善,发现异常环节,及时上报,通过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统一调配,针对处理,完善整体财务内部控制体系,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四)提升单位职工专业素养
复合型人才对于任何单位都是重要的,科技逐渐发展,竞争不断激烈,各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卫生事业单位也不例外。财务内部控制本就是一个综合且复杂的工作,需要复合型人才来完成,不仅要求各方面技能过关,同时也需要较强的职业道德修养,完成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需要肩负一定的压力。因此,责任意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项,提升卫生事业单位各岗位的人员素质,可通过在单位内部定期开展培训,基层人员通过学习掌握财务内部控制的基础理论知识,做到摒弃传统思想,加纳新理念。财务内部控制的执行人员则需不断深化学习,了解其中内涵,通过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避免腐败乱象,保障卫生事业单位的资金不受损失[6]。
(五)规范各个流程,加强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也是财务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其中卫生事业单位预算控制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改善:第一,完善预算制度,建立整体预算体系,改善传统思维,将预算管理制度加入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第二,可在卫生事业单位中划分预算责任,并建立问责机制,在财务内部控制中各岗位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主动性,提高员工责任心。第三,提升预算工作的执行力,落实预算制度,促进卫生事业单位加强预算控制。
(六)加大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审计部门作用
监督与审计是卫生事业单位各项财务活动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首先,卫生事业单位应重视内部监督与审计的作用,保障监督工作的独立性与权威性,提升审计部的作用,能及时发现卫生事业单位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完善监督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全过程的动态监督,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向上级反馈,实现增强监督力度。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卫生事业单位开展财务内部控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是当下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经之旅,卫生事业单位的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大,而财务内部控制就是将繁琐的工作简单化,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责任,加强协同沟通,实现提升工作效率,达到提升管理水平。政策所提出的新要求,需不断完善、不断加强,逐渐向现代化事业单位迈进,建立科学的财务内部控制,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加强监督力度,确保我国卫生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