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优化策略研究
2023-08-05陈大伟
陈大伟
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道德和法律规则,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良好品德。然而,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存在着诸如内容单一、缺乏互动性、难以评价等问题。文章旨在探讨如何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的必要性
实践性作业与传统的口头作业、课本练习作业有着很大的不同,通常是学生通过教师引导,结合课上所学知识进行多样化、团队化的实践活动并在其中获得或经历知识的作业。这种作业类型对学生能力和认知上的提高大有裨益。根据课程特点,教师在实践性作业设计过程中既要体现实践性,又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和差异化需求转变学生作业观,激发学生作业热情。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激发内驱力、使其主动积极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去,继而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符合新课改对理念的要求。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践性作业是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为学生布置合适的实践性作业,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和巩固,同时作业过程也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范畴,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新课题。一方面,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道德和法律规则,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良好品德。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正在形成,如果能够及时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则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习惯,并为将来成为一名良好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道德和法律知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尝试、探索新方法,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兴趣的调动,还能激发其对学科内容的好奇心;有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意识;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通过创新性的作业设计,也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和创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在优化作业策略的同时,更加注重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实践中探索更多更好的方法。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单一
在现今的教育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点的灌输,而忽略了道德与法律实践的应用。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只是单纯地掌握了知识点,而对如何将这些知识点应用于实践中却感到困惑。在“两课”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讲述知识点,没有给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缺乏实践性内容的设计,更不关注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的教育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也让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落到实处,学习效果低下。
除此之外,很多实践性作业缺乏足够的启发性和创意性,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这样的作业只能让学生机械地完成任务,而无法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实践性内容的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知识的应用,同时也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的教育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性内容的设计,同时也需要注重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的教育内容,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将所学知识真正地应用于实践中,从而实现学习的最大效果。
(二)缺乏互动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的另一个问题是缺乏互动性。部分学校在对实践性作业进行设计时注重于“教”,忽视了“学”。有的教师只重视做实验;有的教师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还有的教师只重理论,忽略了案例教学。有些教师侧重给予学生知识,而缺失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机会。这样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把握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并有效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更谈不上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这些都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影响学生将来的发展。很多实践性作业只是打钩或打叉或填形式,让学生缺乏参与感并且无法像实践中那样解决真实问题。没有足够的互动性,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失去兴趣和愉悦感。同时由于教师不善于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导致学生不敢独立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无效”现象。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而是单纯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在这种状况下,如果能将教学活动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进行设计,那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体验学习过程和解决问题方式的空间,从而培养其创新精神。
(三)难以评价
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的最后一个问题是难以评价。从目前来看,部分学校都将实践性作业作为一门独立课程来建设,并由专门机构负责指导实施。但是这种做法存在着诸多不足,比如,没有一套完善的操作规范、缺少有效的反馈机制等。在实践性作业中,评分标准不够明确,学生之间难以相互比较,导致评分结果不公平。这样就会影响到教师和家长的积极性,造成了“师道尊严”危机。还有部分学生因为得不到及时而准确的帮助,而产生厌学心理,甚至有个别学生因考试失利而逃课。此外,有些作业的评分标准过于单一,只注重某些方面的素质评估,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这也使得教师难以科学地对学生的实践性行为进行评价,从而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表现和进步。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制订明确、全面、科学的评价标准,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如观察、记录、讨论等,以便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性行为。最后,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建议,以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侧重自主探究
1.设计探究式作业,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中,设计探究式作业是非常重要的。这种作业强调学生要自己思考问题、探究答案并进行深入的思考。这种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自我探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动手能力。下面将以“探访古代文明”这一知识点为例,阐述如何设计探究式作业。
设计探究式作业前应细品教材,了解教材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问题,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探究式作业设计中,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教师可以给出问题和任务,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方法来寻找答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现。在“探访古代文明”的实践性作业设计中,可以设计一些场景式的作业,例如,让学生扮演历史调查员,发现古代文明的历史资料、人物记载,探讨古代文化变迁中形态和文化内涵的演化,从而对古代文明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在探究式作业中可以引入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参与到具有实践价值的课外活动中。例如,让学生走进故宫、中国国家博物馆等相关文化场馆,让学生参观相关展览,不仅可以面对实际文物,还能够了解古代文明的相关性和故事背后所包含的文化价值。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观察力,同时又能深入了解古代文化。
设计探究式作业的过程需要注意让学生进行知识归纳总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无疑会积累大量的资料和信息,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数据中去寻找规律、找出问题的本质,以便从数据中进一步发掘出道德与法治的内核价值。针对“探访古代文明”这一知识点,设计探究式作业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注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自由空间,引导学生去探究相关文化,深入了解古代文化,锻炼学生的思考深度、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2.设计体验性作业,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中,体验性作业是非常重要的。这种作业着重于学生个人经验的体验,通过学生亲身经历,达到人文情感的内化与外化。在“学会尊重”这一知识点中,体验性作业尤其重要,因为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尊重的具体含义和价值。下面将从设计体验性作业的角度,探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在设计体验性作业时,要先明确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所需要体验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性地设定问题,让学生去体验新的事物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开启体验式学习模式。
在体验性作业设计中,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任务,为学生营造出不同主题的场景。例如,模拟对现实中的尊重情况的体验,如改变语言沟通方式、关注他人需要等。通过体验不同情境下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与文化的可能性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此外,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体验尊重的意义。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去关爱残疾人、关注贫困儿童、帮助被虐待的动物等。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感受到身为一个人,应具备的尊重他人的精神和行为。除了在实践中,还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尊重的讲解,讲解相关道德法律的内涵和精神,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感悟和应用。在课后延伸上,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去设计具有尊重主题的小故事或作文,增强学生对尊重思想的体验和领悟。尊重特指一种内涵、一种精神和行为表现,但又可以通过具体案例来体现。因此,在体验性作业设计中,可以借鉴实际生活中的有关尊重的案例,让学生去学习和体验其中的精髓和价值。通过体验性作业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了解尊重的内在含义和人文情感,提高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
(二)结合动手实践,提升教学互动性
1.组织志愿活动,落实道德实践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中,通过组织志愿活动,可以落实道德实践,提升学生对道德的认知。这种方式让学生所学的道德观念真正落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道德的内在含义。在“我所了解的环境污染”这一知识点中,通过组织志愿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环保活动中来,实践自己所学的道德观念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对提升学生的环保认知非常重要。在安排志愿活动时,需要明确其目的和意义。通过组织环境保护等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加深对环境污染、生态保护、节约资源等的了解,同时帮助学生把道德和法治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志愿活动开始之前,须确定学生年龄、心理特点,设计适合学生的活动内容。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去公园、河边、海滩等采拾垃圾,教育他们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通过实践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而不是单纯地停留在概念上。
在组织志愿活动时,需要准备相关的素材和工具。例如,清理垃圾需要手套、垃圾袋等工具。同时,也可以向学生讲解有关环境污染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活动结束后,需要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参加的志愿活动的意义和心得体会,并帮助学生将实践所得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及防治的认知水平。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设计、开展个人环保实践来加深环保意识和道德实践。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道德观念变为现实行动,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环保的习惯,让环保和道德观念内化于心,长期发挥作用。
2.开展调查采访,融入社会现实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中,通过开展调查采访,可以融入社会现实,让学生深入地了解真实的社会情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意识。如果教师能从生活实际出发,把一些日常生活案例引入教学过程之中,使其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可操作性,那么就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做既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帮助他们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处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在教授“合理消费”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通过调查采访的方式,了解周围人们的购物习惯和消费观念,反思自己的购物行为是否合理。
首先,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商场、超市、小卖部等地进行采访,调查了解人们在购物时是否考虑价格、质量、品牌、环保等方面的因素以及他们的消费观念是否合理。这样做可以从不同层面上对消费者心理和消费行为作出全面、客观的分析。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手段,通过这种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消费理念,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态度,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自身素质。
其次,让学生用调查的数据制作图表,统计数据并进行分析,使其直观地了解人们在消费中的行为和态度。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其中。另外,还利用一些图片来增强教学效果,如使用“学生与消费者”的小故事、学生在购物时的情景图等。这类活动往往是由教师组织开展,以提高学生对商品或服务的兴趣以及为其提供机会去体验商品的功能,从而使学生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
最后,要组织学生讨论,共同探讨如何进行合理的消费,从价格、质量、品牌、环保等方面综合考虑,提高学生的消费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分享自己在调查过程中的收获,总结出如何进行合理消费。
(三)完善评价体系,创新教学评价
1.增设实践环节,融入多元评价机制
为了增加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实践环节,可以考虑融入多元评价机制。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应用欲望,同时也能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体来说,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一定的理论学习后,到现实生活中去实践,然后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这种做法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从而培养出更多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积极乐观的心态。多元评价则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比如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社交能力等。如果要想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在评价环节还应该注意融入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能够真正做到与人和谐共处。当然,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实践性作业形式和方法,凸显实践性。
在“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时,可以选取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或者节日活动作为实践教学的主题。比如,春节期间,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一些传统的庆祝活动,如贴年画、包饺子、赏花灯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发展。通过对这些民俗或节日活动的了解,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其内容及意义所在,进而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为今后开展类似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评价方面,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比如,学生在参与实践过程中是否能够体现出有效的团队合作能力,是否能够独立思考出创新性的做法,是否能够有效地实现自己的想法,又或者是否能够在活动中与他人友好交往等。通过这些方式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判断,然后再根据其表现出来的特点以及所具有的价值给予相应的评价。这样就可以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纵向评价,关注学生成长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评价体系中,注重纵向评价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成长。纵向评价以“过程性”和“发展性”为基本理念,将知识的形成、发展视为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对学生进行具体的作业设计是为了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纵向评价要从多个阶段、多个时间点进行。如果不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适当评价,将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家长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和能力培养状况,导致教育工作流于形式,造成学校与社会沟通渠道狭窄。因此,仅依靠一次作业的评价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根据学生的成长情况,在多个时间点进行评价,如期中、期末考,每学期一次的评鉴等。评价指标要考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和成长背景的差异。教师要合理地设置评价指标,考虑到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应具备的素质和表现。比如,在小学低年级,我们可以关注学生的基础道德素养;而到了高年级,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公民意识、法治观念等。
在注重纵向评价的同时,我们可以结合“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这一知识点来阐述。在这个知识点中,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学生家庭的情况,来综合评估学生的成长情况。另外,教师还应该考虑到家庭内部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家长与子女间的沟通互动等,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评价。比如,一个学生在家中主动帮忙做家务、照顾弟妹等方面作出了特别的贡献,那么我们可以在学生的评价中给予特别的关注和表扬,这也是一种纵向评价。同时,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结合学生家庭的特征,给学生具体的建议和引导,推动学生的成长。比如,在家庭存在地域特色、文化传统等因素时,我们可以适度地关注学生对这些传统的认知和尊重,并通过相应的教育手段来指导他们。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评价更加具体,也可以推动学生良好家风的形成和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需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高互动性和创新评价方法。其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可以让学生深入地了解道德和法律规则,提高其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互动性可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交流和合作;创新评价方法则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全面和科学的评价,从而提高其学习热情和成绩。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探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优化策略,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