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改的实践
——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为引领
2023-08-05李家燕
李家燕
(北海职业学院 教育系,广西 北海 536000)
引言
“师范类专业认证引领下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为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立项项目,于2020年7月立项,经过两年的专业调研,深入了解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目前的音乐课程学习现状以及音乐课程教师的教学现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高职类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现实障碍有了充分的认识,提出了依据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从教学培养目标的确立、课程的设计、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等几个方面层层展开研究与实践,旨在提高高职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推动高职小学教育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水平,有效促进高职类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完善。
一、研究背景
(一)政策背景
2018年1月20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强化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1]。2018年1月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广西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通知,提出实施教师队伍提质增量工程[2]。可见,开展高职小学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改革课题研究,促进小学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从教技能,是加强基础教育教师培养、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政策导向需求。
(二)认证背景
师范类专业认证作为一种权威性的外部评价,其目的在于证明当期以及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专业能否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认证的宗旨是推动师范类专业建设向内涵建设方向发展,切实强化师范生能力培养。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为推动力量,以认证标准为指引,是师范生教育改革的一种新选择。符合认证标准,必然符合既定的人才培养要求。反之则不尽然,符合培养单位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却不一定能符合认证标准。因此,以认证标准为引导,在目前可以视为一种终极目标指引[3]。
高职小学教育专业招生过程中一般不设置专业面试与筛选环节,录取的学生有一部分并不具备师范全科生所需的音乐素质,但囿于多种现实障碍,这些学生又必须继续学习小学教育专业,这种背景是我们采取符合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直接动因。
二、研究意义
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音乐技能,助力全科小学教师培养目标的实现。基于高职学生音乐基础较薄弱的实际情况,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原动力,以有效提高学生基本音乐技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有效模式,拓展研究领域,丰富研究内容。通过系统训练,助力实现全科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为基础教育培养优质的师资。
推进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小学教育音乐课程改革可以为其他学科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提供经验借鉴。从具体课程改革的角度,为高职院校教育专业应对专业认证提供有益参考;本项目研究形成的教学改革理论和实践经验,可以为高职小学教育专业的体育、美术类等与本课题改革背景相似的其他专业提供专业认证方面的参考。
三、研究内容
基于高职院校现有招生格局和生源情况,从音乐课程教学的角度,探索采取何种方式与途径的改革,可以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同时符合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本课题研究的主题。围绕该主题,本课题重点研究如下内容。
(一)不同类别高校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与比较
了解共性问题与特性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与症结,为高职类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定准切入点。
(二)师范类专业认证对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改的指导价值
从专业认证对专业认证主体诉求的激发、音乐课程目标与认证标准的趋同、认证指标体系对课程改革的引导等角度研究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对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改的指导价值。
(三)师范类专业认证引领下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改的要求
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改必须符合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理念,认可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适应学生需求,全程服务学生成长,体现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对照认证标准,比照学生应该达到的素质、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改革课程评价。不仅要与时俱进更新课程目标,还要跟踪课程改革新动向,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以实现持续改进。
(四)师范类专业认证引领下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改的举措
1.科学设置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内外目标。依据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地位与特点,将该课程目标区分为内外两类目标。内部目标,即高职院校自设的课程目标,有自己的特色,是直接服务区域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助力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目标实现的课程目标。外部目标,即符合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目标,是切实依据并满足小学教育专业认证作为一种权威性外部评价之要求的目标。内部与外部目标结合,内部目标可以分层或分级,最终的目标应与外部目标相一致,或超越外部目标。
2.课程整合,充分体现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要求。在全科架构下,将音乐课程整合为三大模块:乐理与视唱、声乐与琴法、欣赏与音乐综合实践。改变以往乐理、琴法(声乐)与综合实践各自分离、割裂关联的做法,将乐理知识科学融入视唱、声乐、琴法和欣赏中。三大模块贯穿在校学习的全过程,避免音乐课程分散与各自独立造成的学习效果不佳、课程之间连贯差之弊端。
3.依据生源基础,探索音乐课程分级教学改革。与文化类课程相比,音乐课程知识与技能的习得需要更具个性的教学与指导。学校与教师针对不同音乐素质与能力基础的学生,实行音乐课程分级教学。分级教学中强化音乐基本乐理、初级声乐、基本琴法的教学,基本的、核心的知识与技能过关后,允许其进入高一层级学习。分级教学可以确保不同素质与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化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指导和训练。
4.全程以小学音乐教材为素材,创新教学内容。发挥小学音乐教材的作用,在分级教学的第一级开始,乐理、视唱、声乐、琴法与音乐综合实践活动均以小学音乐教材中选用的曲目为课程教学中示范和训练的素材[4]。
5.依据专业认证标准,探索分级课程教学评价。与课程的整合和分级教学相适应,音乐课程的教学从过程到结果的评价也需要分级,但分级评价作为培养单位内部的评价,始终以趋向专业认证的标准为目标,努力达到认证标准的全部要求。
(五)师范类专业认证引领下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改的实践
1.依据理论研究成果,编制分级教学改革方案。依据认证标准,重点设计第一级的教学方案,并保证该层级方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唯一性。设计第一级的方案是本课题的基点和重点。后续层级的方案,可以根据学生在达到最低层级目标后的各类不同学习需求而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换言之,后续方案设置的层级数量,具体的内容、特色和要求都可以不同。
2.实施分级教学改革方案,检验研究成果实效。开展系列教学实践活动,检验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引领下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改的举措运用于实践的实效。
3.分级下学生仍无法达到最低要求的变通实践。针对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若通过分级教学依然没能达到最低层级标准,则可以考虑结合美术、舞蹈、体育等艺体课程,跳出传统的音乐课程界域,探索广域的音乐课程教学,比照采用分级的教学评价,实现所有学生音乐课程达标,并使所有学生在音乐课程领域都有自己的“特长”,都能通过自己特定的学习,满足将来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需要或绝大部分需要,整体上符合全科小学教师的要求。
四、研究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与调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音乐课程课堂教学满意程度不高。(2)教学目标没有及时更新,没有顺应社会需求,导致毕业生的音乐教学能力无法满足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3)高职小学教育专业使用的音乐教材及教学内容与未来的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没有形成更紧密的关联,缺乏实用性和职业性。(4)音乐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未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原则。(5)课程设置仍重理论而轻实践,缺少实践教学或教学与实践相脱节。(6)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足够扎实,但整体上一线的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对小学教学改革最前沿的理念缺乏认识。(7)教学评价方式仍保守,更多地关注终结性评价,而忽略了过程性评价,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这些因素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还会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尽快地适应工作环境,严重影响他们的职业竞争力。
五、讨论与分析
通过两年半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组总结了高职类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明确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制定音乐课程标准
小学教育专业是20世纪末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设置的一个新型专业,为适应社会需求和地方基础教育需要而培养“高素质、综合型、重实用、技能强”的全科型小学教师。学生的艺术素养、音乐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全科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音乐作为小学教育专业一门必修课程,应该融入专业改革和建设之中,制定贴合培养目标的课程标准,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结合相关小学教育专业所需的音乐技能,帮助学生掌握未来工作岗位生存和发展所需的音乐教学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推行分级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拟于学生入学后,针对学生的音乐素质与能力进行校内定级,按照学生原有的基础分为A级(20%)、B级(30%)、C级(50%),这种校内自主定级结果作为分级教学的依据。
2.采取学生行政班不变的前提下,第一学年全面开设音乐基础教学,3个层级的教授内容相同,但不同层级的学生布置作业的难度不同,每个层级的学生在完成本层级的作业后,可以挑战上一层级的作业。三个层级的学生按照其掌握知识的高低程度进行动态调整,实行升降级教学。
3.第一年结束音乐基础学习后,C级学生仍然留在基础层级在分级教学中强化巩固音乐基础学习,通过多轮学习,保证C级学生基本都能通过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考核。A级、B级的学生则另行组成音乐选修班,另行开设琴法、声乐等技能课程,继续实施分级教学的模式。
(三)结合专业与岗位需求,精选教材和教学内容
第一学年以小学音乐教材中选用的曲目为主要素材,教授基础乐理。通过第一阶段的教学,学生掌握本专业所要求达到的乐理基础知识,掌握视唱与声乐的基本技能。同时,学生提前了解小学音乐教学素材的特点与要求,尽早熟悉教学内容。第一学年选用的辅助素材主要是小学低年级音乐教材(1~3年级)。第二学年选修班教学开展各类练习与训练,逐步提高了深度和要求。在乐理与视唱、琴法、声乐、音乐鉴赏等课程教学上,辅助素材以小学高年级(4~6年级)音乐教材中的曲目和材料为主,继续巩固对小学音乐教材的认知和把握程度。
(四)重视音乐实践教学,创设平台开展岗位实训
光有理论的武装,缺乏实践的检验,学生在今后的岗位会显得力不从心。为了加强实践,每个学期定期送教下乡,开展阶段性实习。
1.组织报名。根据实习岗位数量要求,组织音乐选修班的学生自愿报名参加。
2.面试遴选。组织面试,择优确定第一批送教实习的人员;综合表现较好的学生安排他们随队见习听课一期后作为第二批实习人员;综合表现一般的学生安排他们随队见习听课两期后作为第三批实习人员。
3.送教下乡。对遴选出来的学生从写教案、试讲、磨课等方面进行精准指导。到实习学校后,指导实习生深入班级了解学情,并根据学情再次修改教学设计,将音乐教学训练与岗位实训有机衔接。
六、结论与建议
本课题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展开了研究与实践,在研究中探索,在实践中调整,寻求更加符合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教学模式,凸显该课程实用性、应用性的特点,促进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音乐技能与教学技能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本课题研究成果最终将作为教学改革的一种理论和实践经验,先向高职小学教育专业的体育和美术类等课程推广,继而为与本课题改革背景相似的其他专业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