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2023-08-05常利红

考试周刊 2023年23期
关键词:双减数学知识政策

常利红

“双减”政策的提出是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体现,为学生减负正是素质教育落实的本质,依照“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将提质增效的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关注学生个性化特征,立足全面发展目标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并优化教学内容。相较于其他学科,数学学科对学生而言虽然是基础性的必备科目,但其也有着明显的逻辑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由于学生是刚开始接触系统化的数学知识,并没有相应的知识经验积累,因而在面对问题和困惑时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部分教师沿用传统教学理念将学生置于大量的数学习题练习中,无疑对学生造成压力,使学生对数学出现消极情绪。而“双减”政策的落实则以改变这种局面为目的,力求通过革新教学模式,采取有效教学策略,既实现减负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双减”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要求

“双减”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减轻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其根本目的是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和内容让学生在合理的学习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知识学习,并且不会产生严重的学习压力,在感受知识学习乐趣与满足感的基础上实现全面性的发展。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师应深入解读新政策与新理念,把握教学新要求,带领学生在数学学习进程中获得优质成果。

“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第一,重视教学质量。“双减”政策的提出再次强调了学校教育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虽然提到要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但深层的目标是在确保实现新课标、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组织开展高质高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能够在不带给学生压力的同时让学生接收、理解更多数学知识,获得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达到全面发展目的。教师在落实“双减”政策的教学实践中要始终将教学质量放在前位。第二,多样化的教学目标。在“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还需把握其他关键目标,以多目标为导向实施教学活动。由此,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需实现快乐学习的目标,即突出学生主体性,围绕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形成数学基础能力、树立数学思想以及掌握数学经验,提升学生数学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实现思想道德素养目标,即指导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身体和心理均获得健康成长;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即关注学生个性化特征,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发展,为数学知识深度学习提供一定帮助;实现良性教育的目标,即不以成绩为单一标准,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自然形成数学学习兴趣,产生数学学习动力。第三,关注作业的布置。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是“双减”政策的重要任务之一,从作业的功能来看,其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起到拓展知识思维的作用。“双减”政策中要求数学教师在设计与布置作业时要立足学生的实际学情与需求,安排难度适中学生可接受的作业内容,优化作业结构、控制作业量,减少海量作业、机械性作业与惩罚性作业的布置,提高作业质量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知识巩固和拓展效果。第四,强调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指导依据,提前做好教学设计在真正教学中才能保证有序性,在“双减”政策下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改善,而教学设计则是关键所在。根据教学的三个主要过程,即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与课后复习,小学数学教师要把握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合理设计知识教授过程,在有限时间内将更多的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并加强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的设计,将学习任务合理分散,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以优化教学质量。第五,注重课后服务价值。课后服务是新时期教学中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而设定的一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课后学习时间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延伸课堂,让学生得到身心放松,促使所有学生实现均衡发展、全面发展。“双减”政策下课后服务的实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小学数学教师需给予重视。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革新教育理念,强化教学研究意识

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其在教学实践中的行为,进而影响教学的效果。“双减”政策是顺应新时代素质教育需要而提出的,其对现阶段的小学教育提出许多新要求,也谈及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为在“双减”政策提出与落实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师作为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关键主体必须对“双减”政策以及其带来的各种新变化进行深度思考与研究,基于深度理念更好地指导后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要对政策文件进行深入解读,政策出台本身就是为了给教育工作提供指导,因而教师要对《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及各地颁布的相关政策性文件进行研究,了解新阶段教师工作任务、教学目标要求和人才培养方向等,并与其他教师共同开展研讨,立足本校、本班级的数学教学实际情况确切把握正确的教学方法,自觉革新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与教学教材,按照“双减”政策下更新的纲领性文件中所明确规定的数学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等为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导向,用新理念、新方法指导教学过程,进一步强化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教材则要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的关系,当前学生所使用的数学教材都是教育专家学者经过大量的研讨后确定的内容与结构,知识内容丰富且开放,在教材内容基础上依照“双减”政策教学要求教师要有目的、有方向地合理应用教材,明确教材结构的设计内涵,从内在联系到外向延伸,灵活规划教学内容,最大程度上呈现教材的教学价值,促使学生完整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建构清晰知识脉络,一定程度上也达到减负效果。

(二)打好学习基础,合理设计课前预习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虽然是比较基础的,但对初次接触数学知识的学生而言,还是存在理解难度的,特别是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与逻辑性的数学知识学生较难把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难题和困惑,在现有知识水平下解答时会产生畏难情绪继而导致数学学习兴趣降低。为此,教师可通过合理设计课前预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自主性的预习,提前了解知识、加深知识印象,在课堂教学中就能更快地跟上教师讲解进度,快速理解新知识,并能清楚地将困惑、问题表达出来,教师给予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加深学生数学知识理解,从而提升其数学学习信心,提高数学知识学习质量。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混合运算”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课前预习单,根据新知识巧妙设计题型,让学生对教材内容预习后完成预习单。在预习单中先让学生温故知新,设计加减法的计算,再计算新知识,设计简单的同级混合运算题目、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题目。计算题目下对运算规律进行文字总结,如“当算式中没有括号时,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时,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当算式中没有括号,而同时有乘、除法与加、减法时,计算顺序是先计算乘、除法,再计算加、减法”。如此通过预习单让学生初步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律,然后在预习单最后布置几道难度适宜的混合运算题目,巩固学生的预习效果,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降低新知识接受难度。在学生完成预习单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前进行收集、整合、归纳学生在预习环节存在的问题,把握该部分知识的难点,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突出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困惑,提高数学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教学活动

兴趣是学生投入学习当中的重要驱动力,在兴趣驱使下学生所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体会到知识学习乐趣,获得知识学习的满足感。而这则能减少抵触情绪的产生,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更少。因而,在“双减”政策下为减轻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和压力,教师应着重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其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继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可以积极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增添数学学习趣味性。创设游戏化的情境,以北师大三年级上册“年、月、日”教学为例,教师为学生设计游戏:将学生分为3~5人的小组,每个组员说出自己的出生日期但不告诉其他组,然后与另一组员进行猜日期游戏互动。如选择A组中一名学生,让B组进行猜测,B组说出本组一位学生的出生日期,A组以此为界,告知B组猜测日期比这位学生日期早或晚,逐渐缩小日期范围后,猜出正确结果,对比哪一组反应速度、猜测速度最快,给予奖励。在游戏互动中加深学生对“年、月、日”知识的理解。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现实生活随处可见与数学相关的知识内容。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可在熟知的氛围下吸引学生的思考探究兴趣,进而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到数学知识学习中,调动其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四)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信息时代下,信息技术与教育实际上已经实现了一定深度的融合。智能化也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一大方向,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能够将原本抽象、逻辑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易懂的知识形式,在降低数学知识理解难度的基础上,学生实现快速理解和掌握,自然其遇到的知识难题也会减少,学习压力就会减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灵活直观的教学。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学为例,课本上所呈现的图形是二维的、静态的,学生学习中的“观察”通常需要在大脑中构建立体的图形图像后再作出思考反应,而部分学生的空间意识比较差无法搭建出相应的立体图像,阻碍了其知识掌握。为此,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本中的图像转化为动态的三维立体图,通过鼠标的点击可随意转动图像的方向。学生直接对多媒体课件呈现的图像进行观察,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立体图像,从而准确解答关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获得不同视图的问题,并且还能锻炼学生的空间意识,为之后更深一层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五)尊重学生个体,科学开展分层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下之所以学生会产生学习压力和负担,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关注学生整体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要知道每一位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等都是不同的,面对同样的知识有的学生可能很快就能理解而有的学生则理解得较慢,一味地追求整体学生的学习效果易于出现学优生拔高慢、学困生更落后的情况,为学生增加负担。因而,在“双减”政策下为实现数学教学的减负增效、提质增效,数学教师应开展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因材施教,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教学为例,教师按照学生真实学习水平和能力进行分层,在目标上要求学优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各部分,中等生能用涂色、折纸方式表示分数,学困生正确读写分数,明白平均分的意思。在教学中为学优生布置拓展类作业,开发其数学思维,促使其能在理解分数意义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分数计算,中等生布置巩固类作业,围绕教材知识内容为主,进行分数涂色练习、折纸练习,学困生布置基础性作业,能写出正确的分数,认识分数是什么。

(六)着眼减负增效,优化作业设计布置

作业是“双减”政策中强调的重点,作业布置也一直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减少作业量、优化作业结构与内容是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减负增效,必须把控好作业设计与布置。一方面,教师在学校作业管理办法下要控制好作业量和时长,精减作业内容,将其书面作业完成时间把控在60分钟以内,且所布置的作业内容要与教材教授的知识点紧密相关,尽量不出现超纲作业;另一方面,教师要创新作业类型,单一的书面作业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易出现敷衍作业的情况,为此,需采用多元化作业,发挥巩固知识、拓展知识能力的作用。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千克、克、吨”教学为例,教师可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测量家庭成员的体重,感受不同重量的差异;让学生跟随家长到菜市场买菜,拿取不同种类的菜品体会其重量,理解千克、克的实际意义;让学生在逛超市时观察食品包装袋上标注的重量值,了解常见生活用品的轻重情况,丰富生活常识。这种作业形式更能吸引学生兴趣,灵活且贴近生活,不会给学生造成作业压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促进其均衡发展、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基础上国家出台并实施“双减”政策。这一政策的落实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强调教学质量、教学目标多样化,并且重视作业布置、教学设计、课后服务。在“双减”政策下,为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的提质增效,切实帮助学生实现减负增效,教师要积极革新教育理念,强化教学研究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做好课前预习设计,促使学生打好接受新知识的基础,以教学情境创设、信息技术融合、分层教学等创新性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促使其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要做好数学作业的优化布置,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减少课后作业压力,实现“双减”政策实施的深层意义,让学生真正快乐地投入到数学课程的高效学习当中去。

猜你喜欢

双减数学知识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