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提高人民养老质量
2023-08-04李频捷
李频捷
摘要:我国自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后,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本文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要性、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大意义以及新征程上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三方面进行分析,以准确把握党的重大战略部署,提高人民养老质量。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时代背景;重大意义;重要举措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将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国家大局、根据我国老龄化发展实际状况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们在新征程上要重点把握推进的国家重要战略。
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背景
200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3%,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达到了联合国的老龄化标准,正式迈入了老龄化社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状况及特征
1.老龄化速度快
国际标准规定,65岁以上人口占比14%标志着进入深度老龄社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4.2%,这意味着我国仅用时21年就步入了深度老齡社会,这比2019年版 《世界人口展望》测算的2025年提前了4年。从国际比较来看,法国从老龄化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用时126年,英国用时46年,德国用时40年,日本用时24年,而中国用时21年。
2.老龄化规模大
我国是一个拥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老年人口也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截止到2021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化人口超过2.6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8.9%,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据世界银行估计,随着我国老龄化持续发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2035年将突破4亿,人口占比为28%,由此步入超老龄化社会。保守预测,我国老龄化规模在2050年达到峰值,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39.5%。
3.区域老龄化差异较大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得出,东北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了24.26%,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中部、东部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维持在18%左右,相差不大。西部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为17.77%,人口老龄化程度最轻。从南北方老年人口占比来看,北方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是19.75%,南方则是18.03%,北方老龄化程度略高于南方,区域间老龄化存在明显差异。
4.未老先退
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是女性满50周岁,男性满60周岁,平均退休年龄为55岁,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之一。而法国、日本、韩国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美国均为67岁。
5.未富先老
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当前的发达国家在过去未达到老龄化前,就已经步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即未老先富。而我国在2000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时候,人均GDP才刚达到900美元,与发达国家相差十几倍。另外,许多高收入经济体在步入深度老龄化初期,人均GDP通常在3万美元左右 (人均GDP3万美元以上是步入发达经济体的标准),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甚至高达7万美元。而我国2021年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时候,人均GDP仅为1.2万美元,还是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经济上仍处于劣势。
(二)我国老龄化面临的挑战
1.“少子老龄化”发展趋势显著
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以及生育理念的更新,许多年轻人不愿意承担生育责任。这也导致我国将面临人口增速放缓形势,低生育将成为影响我国人口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已经超过0至15岁人口数量,在2022年出现了60年以来首次人口负增长的现象,进入了 “少子老龄化”时代,我国人口发展正经历着历史性转变。
2.家庭养老和照料功能弱化
长期以来,子女是照料老年人的主体,家庭是照料失能老年人的主要服务方。特别是在农村,实施其他养老模式的条件不太具备,家庭在为老人提供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性。但在人口转型的背景下,我国家庭面临着孩子数量逐渐减少的趋势,对以家庭养老为主的中国老年照料体系造成较大冲击。并且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子女与父母的居住距离越来越远,以共同居住提供家庭养老的模式也将面临不可持续的问题。
3.养老需求趋于多样化
计划生育政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虽然这一政策在当时的社会发展中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导致了家庭结构小型化,使家庭养老和照料的功能逐渐弱化,老年人开始寻求其他的养老方式,如社区养老或机构养老等。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老年人的养老观念也进一步开放和发展,不少老年人有钱有闲,养老需求趋向于多样化。如社会中出现的互助式养老、康养旅居等新型养老模式就颇受欢迎。
4.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凸显
人口老龄化的急速发展也给养老服务供需方面带来挑战。第一,老人对性价比高的中端养老产品需求较大。虽然我国老年人的经济条件不断好转,但能负担得起高端养老机构费用的老人还是较少。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存在着中低端养老机构床位不足而高端养老机构床位过剩的情况,大多数老年人的需求难以满足。第二,我国养老服务的专业人员比较紧缺。由于养老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大、薪酬待遇水平低,致使养老服务行业面临 “人才招不到、人才留不住”的难题。目前,我国养老护理员大体上表现出低学历、高年龄的特点,高质量养老服务的需求较难满足。
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意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对 “十四五”和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这一国家战略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被强调,更体现出这一国家战略是事关我国发展全局、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战略决策。[1]因此,我们要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精准、有效地推进实施。
(一)“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重要体现
我国是当今世界老年人数最多的国家,让广大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我党的一份沉甸甸的牵挂。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能够有效发挥老年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满足广大老年人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充分体现了我党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彰显了我党的初心、使命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维护国家人口安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考量
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趋势紧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历程,加之我国生育率下降、人口结构失衡,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人口安全和国际竞争力,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大计。我党提出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是对维护国家人口安全和社会稳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考量,有利于进一步凝聚全党全社会共识,统筹各方资源力量,及时应对、精准应对、系统应对,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营造有利战略格局。
(三)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措施
当前我国恰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许多突出情况影响制约着我国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发展,既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和冲击,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有利于化危为机,危中寻机,提高我国抵御风险、化解風险的能力,将老龄风险适时地转化为 “长寿红利”。
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路径
(一)优化生育政策,提高人口素质
由于生育的负担和压力大,许多年轻人不想生、不敢生,使我国的生育率逐渐下降,家庭在养老方面的作用逐渐降低。因此,需要在把握人口发展重大趋势变化的基础上,制定长期规划,引导生育水平提升并稳定在适度的区间内,促进人口的均衡发展,从而增加劳动力供给,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要通过制定关于生育养育的普惠性政策、强化相关服务的理念和水平,来缓解家庭在教育抚养孩子方面的忧虑,提高出生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素质。
(二)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升,我国人口的身体素质不断提高,寿命逐渐延长,许多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正处于干劲十足、能为社会创造巨大价值的阶段。因此,应加快研究制定延迟退休方案、健全配套的政策措施,鼓励支持身体健康的老年人继续为社会贡献力量,改变我国现阶段部分用人单位存在的卡年龄现象。另外,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不仅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如银发经济、养老产业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应改变固有思想,深化老年产品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2]
(三)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我国老年人口的失能和空巢化也在进一步加剧。有数据表明,2020年的空巢、独居老人突破1.18亿,失能、半失能老人达4 000万以上,完全失能的老人达到1 000万。而且我国养老服务和养老保障等方面的发展在不同区域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应探索建立面向社会大众的质量可靠、成本可负担、方便可及的普惠型养老服务,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同时,还要发展互助性养老,推广 “志愿者时间银行”、农村互助幸福院等互助性养老形式,形成自给自足、互助互惠的互助性养老氛围。要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形态,大力推进医养结合以及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协调发展,满足老年人在养老服务和医疗健康服务方面的综合需求。
(四)发挥家庭养老基础作用
家庭养老是我们中华民族延续了几千年的优良传统,符合我国的养老实际,也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基本意愿。家庭养老还可以促进代际交流、降低社会成本,是我国养老方式的基础选择。随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我国开始构建 “9073”养老格局,居家养老仍占据90%的份额。可见,无论人口老龄化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作用。因此,首先,加强人口老龄化的国情教育,改变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养老观念,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其次,要贯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健全老年监护制度,探索推进 “喘息服务”、照料假等政策措施,减轻家庭照顾老年人的负担和压力;最后,要建立城乡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社区探访制度,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老年优待制度,打造老年宜居环境,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积极支持老年人融入社会,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社会氛围。
(五)加快推动智慧养老落地普及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智慧养老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养老方式的不足,为破解我国的诸多养老难题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有效的方案。
目前,我国智慧养老发展还存在着发展状态无序、针对老年人的人性化处理缺乏、专业服务人才缺乏等堵点,落地难、应用难、推广难等问题依然突出。针对这些堵点和问题,一是政府应牵头制定全国统一的智慧养老标准体系和规范,如智慧养老产品质量标准、养老服务规范等,促进智慧养老规范有序发展;二是要深入老年人群中进行调研,根据老年人的真实反馈,及时更新并调整产品和服务设计方案,强化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的人性化设计;三是要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老年人的支付能力,使老年人顺利地购买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四是要加强老年人使用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教育,持续开展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操作培训指导,帮助老年人跨越 “数字鸿沟”;五是通过不断加强智慧养老专业人才和服务团队建设来提供高水平的精准智慧养老服务,提高老年人的满意度。
四、结束语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人民幸福安康是中国共产党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做好养老服务事关人民美好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新的征程上,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应对人口老龄化,以更加开放的发展思想提高人民的养老质量。
参考文献:
[1] 杜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道路[J].人口研究,2022,
46(06):17-22.
[2] 刘智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观念更新、任务定位、实现途径[J].学习论坛,2023,445(01):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