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粘锅产品的质量状况浅析

2023-08-04陈镜如

日用电器 2023年6期
关键词:不粘锅使用性能耐磨性

徐 滨 李 雪 陈镜如

(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广州 510663)

引言

不粘锅是家庭常用的一款锅具,其质量的好坏关乎到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感和身心健康。不粘锅与普通锅的最大区别是在锅的内表面多涂了一层氟聚合物或类似性能的涂层,利用涂层优异的化学性能、热性能、易清洁等性能制成了这种深受欢迎的厨房锅具。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不粘锅,消费者选购时容易产生迷茫的心理,担心涂层的安全性存在问题。

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不粘锅产品进行质量分析,归纳存在的风险点,提出质量提升的建议,多方面引导消费者选购好的产品。

1 产品的概况

1.1 类型特点

近年来,不粘锅的生产规模在逐步扩大,由于产品制造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各种各样的不粘锅产品开始涌入市场。目前,市面上销售的不粘锅大致分为表1 中的几类:

表1 不粘锅常见类型

1)按照涂层的类型区分为:特氟龙不粘锅、陶瓷不粘锅。

2)按照内底面的类型区分为:平底不粘锅,蜂窝不粘锅。

1.2 使用场景

不粘锅大部分的使用场景为家庭环境和餐饮环境。家庭环境中存在家务活动(如食物烹饪、整理餐具等)、成人或小孩出入活动等行为;饭店环境中存在办公活动(如炒菜、添加配料等)、取餐员行走出入、收拾餐具等行为。

1.3 标准和监管

1.3.1 食品接触材料安全

目前,不粘锅产品并不在CCC 目录范围内,尽管食品接触材料安全的适用标准为强制性标准,但并不是强制性认证要求,检测依据的标准通常为GB 4806.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3]和GB 4806.1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涂料及涂层》[4]。不粘锅的食品接触材料,如涂层等,在与食物长期接触或受热的情况下,很可能释放有害物质,一旦释放或迁移的有害物质超量,会对人体身心方面带来不利的影响。

根据现行的法规,厂家仅需要通过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合格委托测试报告确保自家产品的安全性,甚至在没有任何报告或证书的情况下也可以上市销售,导致不合格或者性能低劣的产品流通到市场上。

1.3.2 使用性能

目前,不粘锅产品还没具备比较多完善的产品性能标准,一般是使用GB/T 32095.1-2015《家用食品金属烹饪器具不粘表面性能及测试规范 第1 部分:性能通用要求》[5]、GB/T 32095.2-2015《家用食品金属烹饪器具不粘表面性能及测试规范 第2 部分:不粘性及耐磨性测试规范》[6]和GB/T 32095.3-2015 《家用食品金属烹饪器具不粘表面性能及测试规范 第3 部分:耐腐蚀性测试规范》[7]对不粘锅的性能进行测试。

2 质量状况分析

为了研究不粘锅产品的质量风险点,笔者从线上和线下共抽取了12 款销售量较多的不粘锅产品,围绕食品接触材料安全和使用性能这两方面进行检测,选取的检测项目和检测依据如表2 所示。

表2 检测项目及检测依据

2.1 检测项目分析

2.1.1 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总迁移量-4 %乙酸以及总迁移量-95 %乙醇

总迁移量反映了产品材料中可能转移到食物中的非挥发性物质的含量。这些不挥发性物质进入人体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影响食物的食用品质,迁移出的不挥发性物质越多,则说明安全风险就越高。

本次试验结果显示,12 款不粘锅的总迁移量-4 %乙酸和总迁移量-95 %乙醇均符合标准要求。

2.1.2 食品接触材料安全—重金属(以Pb 计)

在加工过程中使用不合格涂料或者喷涂工艺不达标会导致不粘锅中的金属物质在烹饪时被液体浸泡溶出,迁移到食品中被人体吸收,可能影响身体健康。重金属(以Pb 计)检测结果的数值越低,其对人体潜在的摄入危害性就越小。

本次比较试验,12 款不粘锅均未发现存在重金属(以Pb 计)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情况。

2.1.3 使用性能—不粘性

不粘性检测是模拟用户在使用锅具烹饪食物时,锅底是否会出现食物粘锅的现象。不粘性涉及到涂料本身的性能,也涉及到涂层固化的质量。标准GB/T 32095.2-2015《家用食品金属烹饪器具不粘表面性能及测试规范 第2 部分:不粘性及耐磨性测试规范》中,达到I 级的要求为:用塑料铲可无损伤的取出鸡蛋,且不留残渣;达到II 级的要求为:用塑料铲不能无损伤的取出鸡蛋,但用抹布或湿海绵轻拭可去除残渣。

2.1.4 使用性能—耐磨性

耐磨性是指涂层表面抵抗某种机械作用的能力,通常用来考核不粘锅涂层的耐用性能。对于内底面平整,且内底平面的直径大于130 mm 的煎炒锅类产品[6],采用平面耐磨性试验方法开展摩擦测试,结果应符合GB/T 32095.2—2015 中平面耐磨性试验结果评价规定的Ⅲ级要求;对于内底面上有波纹形、锯齿形或凸点,且内底平面直径小于或等于130 mm 的煎炒锅类产品[6],采用振动耐磨性试验方法开展摩擦测试,结果应符合GB/T 32095.2—2015 中振动耐磨性试验结果评价规定的Ⅱ级要求。

2.1.5 使用性能—耐碱性

耐碱性是指涂层对碱浸蚀的抵抗能力,也是一项评价不粘锅涂层耐用性能的重要指标。在烹饪习惯中,若不粘锅涂层性能较差,长期浸泡在加碱面食这类碱性的介质中,则很容易影响涂层的使用寿命。

2.1.6 使用性能—手柄温度

手柄温度会直接影响用户使用不粘锅的安全性和体验感,其温度越高,存在烫伤的风险就会越大。测试时,布温点主要是根据用户握持不粘锅手柄的位置和角度来确定,并读取接触点在空载条件下,稳定工作时的最高温度(约1 h)。

2.1.7 使用性能—温度均匀性

温度均匀性可体现不粘锅加热时的均匀性。通过计算不粘锅在工作至稳定时(约空载1 h)底部表面温度的温差,即最大温度值与最小温度值之差。温差越小,烹饪食物整体的受热性会更均匀,烹饪效果会更理想,减少局部焦糊,夹生等情况。一般来说,温差大于50 ℃,食物发生焦糊和发烟等现象的概率会更大,会影响烹饪的体验感。

2.1.8 使用性能—使用体验

使用体验是通过采集一定基数的用户体验数据,对产品的颜色、工艺、结构设计、握持舒适性和说明书易读性进行评价。体验者要求:征集20 名体验者,年龄在20 ~50 周岁,有使用不粘锅炒锅烹饪经验,男女各一半。

2.2 检测结果

12 款不粘锅产品的检测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检测数据汇总

2.3 主要质量风险点

结合上述的检测结果,分析出不粘锅存在的主要质量风险点有以下几点,如图1 所示。

图1 不粘锅产品主要风险点

图2 手柄温度

3 质量风险分析及提升建议

3.1 烫伤风险

手柄温度过高导致烫伤风险的情况发生在:在烹饪加热的过程中,锅内的热量传递到手柄上,手柄温度越高(一般超过50 ℃),用户在握持手柄时存在的烫伤风险就会越大。问题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手柄选用的材质的隔热性能差,或者是手柄的设计,例如长度不够等影响隔热效果。本次抽取的12 款不粘锅就有9 款手柄最高温度超过50 ℃,其中9 号产品的手柄最高温度高达117.6 ℃。

建议企业在设计手柄和选择材质时,可考虑改善手柄的长度及选用绝热性能良好的材质,做到不节省材质费用,充分考虑消费者的使用安全。

3.2 用户体验降低

温度均匀性是影响用户体验感很重要的一项指标。本次试验以锅底不粘表面温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表征温度均匀性。一般情况下,锅内温差大于50 ℃,食物出现焦糊或发烟等现象的概率更大,除了影响锅具本身的性能,还会导致食物受热不均匀,使其在色泽、口感上的效果较差,严重影响用户的体验感。问题存在的原因是不粘锅基体所用的材料相对较薄,使得锅底金属的热传导(横向)面积减少,从而导致热分布不均匀,容易出现热点等情况。当锅内热点超过涂层本身的承受能力,会永久性的损伤不粘涂层,从而影响不粘锅的使用性能或寿命。本次比较试验中的12 款不粘锅就有8 款不粘锅的温差高于50 ℃,其中10 号产品的温差达到113.9 ℃。

图3 温度均匀性

建议制造企业在选择煎锅、炒锅基体材料时,可选择铝及铝合金等最小厚度为(2.0 ~2.5)mm 的材料。

4 总结

随着消费者的观念和消费水平的改变,其消费意识愈发理性。建议行业应该把树品牌、做品牌作为长期的任务去完成。产品的研发应紧抓技术创新这个主题,不能只在材质上、工艺上进行改进,需要密切关注用户体验感,改善产品的功能、款式及售后服务等。通过多方协作共推“中国优品”认证,通过加大食品接触用涂料及涂层产品的研发、改进喷涂工艺等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全力创建不粘锅的知名品牌。

另外建议消费者在选择不粘锅时注意以下几点:

1)查阅检测报告或证书。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可主动要求供应商或销售人员提供产品的证书或检测报告,具有合格的检测报告,才能够放心购买和使用。除此之外,产品应额外具备合格的性能检测报告,例如含有耐磨性、不粘性及耐碱性等检测项目合格的报告。

2)看手柄的材质及设计。选购时,可提前了解手柄材质的类型以及相关的物理性能,例如绝热性等。同时,也可关注手柄的设计是否方便握持,握持时是否轻松舒适等。

3)关注用户体验。购买前,建议关注不粘锅的说明书的易读性、外观(含配件)、工艺(含配件)、结构设计、握持舒适性这5 方面。使用说明、保养方法简洁清晰,操作指引与实际产品吻合;颜色均匀、配色恰当;做工精良,视检无气泡、爆点、龟裂等缺陷;结构造型良好,使用顺畅方便大小合适,握持轻松方便操作,不易被烫伤的不粘锅可考虑购买。

猜你喜欢

不粘锅使用性能耐磨性
不粘锅不宜长期用 专家建议用两年就得换
La2O3含量对气压烧结Si3N4陶瓷耐磨性的影响
这样保养,不粘锅使用寿命才长
用好不粘锅,做饭好处多
普通炒锅变不粘锅
温拌再生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后评估
基于地区差异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非线性模糊评价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
SDC90钢CrTiAlN和AlTiN涂层承载能力和耐磨性的研究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