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说的智慧与担当

2023-08-04胡小望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言说材料

【试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礼记》有这样的表述:“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朱熹的《治家格言》也说:“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二)近年来,网络流行一个热词“嘴替”,就是替别人把不能说、不敢说、不会说的话说出来。“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杜甫是厌战者的“嘴替”;“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是贫贱者的“嘴替”。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来源:2023年南昌市第一次模拟考试)

【题意阐析】

这是一道思辨类作文题。第一则材料是两句古代先贤的格言:“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前者强调智者语迟,后者强调处世须少言。第二则以两位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的诗句揭示当代网络热词“嘴替”的内涵。分别看两则材料,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也都能够引发人们的诸多思考。但是试题是关联型组合材料,需要将两则材料联系起来看,这就给审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使文章的立意具有一定的张力。审题时特别需要将两则材料关联起来思考。

关联材料。关联型材料作文的重要特点是每一则材料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将多则材料加以比照、联系,综合进行思考,进而提炼观点。本题的两则材料,前者强调处世要慢言、少言,后者强调做人要直言、敢言;但将二者关联起来看,第一则并没有特别的情境和表述对象,表达的似乎是一种常识,第二则却有特定的情境。两位大诗人杜甫、白居易置身于动乱年代,在战争频仍、哀鸿遍野的社会生活中,分别替“厌战者”和“贫贱者”发声,他们的“言”,是为弱者呼告,是正义之声。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时代需要勇者发声的时候,追求少言、慢言显然与社会责任感格格不入。可见,材料的表面谈的是“言”,本质上却是引导写作者对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思考。在这样的关联中,材料一就不只是一般的“格言”,而是与材料二相互比照映衬的价值判断。这就将文章的立意框定了一个范围。它强调的不是说话的艺术,而是要思考在时代生活的背景下,“说还是不说”“说什么”“为谁说”,以体现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和社会使命。试题通过“浸润式”设计,将核心价值隐藏在日常现象中,润物无声,从而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纵向深入。明确了立意指向,我们还需要对材料进行关联思辨,这里不是对两则材料平分秋色、各表一枝,而是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反思、追问“说”与“不说”的缘由、本质与结果,从而引出对一些“常识”的反思。学者刘瑜曾在她的《沉默不是金》一文中写道:“‘沉默是金’,人们常说。这话还被写成大字,镶在框里,贴在很多墙壁上。人们用它来告诫自己:言多必失,少说多做,祸从口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总之,能闭嘴的时候就闭嘴。但是马丁·路德·金说:‘历史将记取的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所以,沉默的人越多,打破沉默就越难——因为当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沉默的漩涡,从这个漩涡中挣脱出来需要的力气就越大。”因此,当时代需要更多的人为正义发声的时候,我们不能只做“沉默的大多数”,而应该敢于发声,善于发声,发正义之声、理性之声、进步之声。

对话生活。试题导语中,“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显然,考题不只是引导考生分析、评价命题材料,更是“指向真实写作,变考生与试题的互动为考生与生活的互动,将写作引向生活”。写作中对话生活,首先要联系社会生活来分析并确立观点。联系生活情境,我们就要思考:面对与己无关之事,我们会想起“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面对大是大非,我们就会联想,时代不仅需要“埋头苦干的人”,同样需要“为民请命的人”、勇于仗义执言的人。在《沉默不是金》一文中,作者指出,“历史上无数悲劇源于集体的沉默。‘二战’期间,普通德国人大多已经隐隐知道那些被推上火车的犹太人的下场,但是他们对此不闻不问,照常买牛奶面包,上班下班,并对迎面走来的邻居温和地问候‘早上好’。‘文革’期间,当学生们用皮带抽打老师,或者造反派暴力批斗‘走资派’时,也有很多围观群众感到不忍,但他们只是默默地回过头去。今天的中国,朋友们聚餐,点龙虾鱼翅燕窝,结账的时候在座的人中有公职的那位‘要一张发票’,这上万块钱的餐费最后摊到了谁头上,不会有人追问”。对话生活还需要我们理性分析何为“敢言”“直言”。敢于发声,仗义执言不是口出狂言,不是肆意妄为,更不是造谣中伤,而是直面社会现实、保持思考理性,分析事实,针砭时弊,准确表达,从而在多数人的沉默中展现“敢言”者的社会责任,在无关痛痒的叫好声中展现“善言”者的理性智慧,在众多看客的麻木中展现“直言”者的勇毅担当。

【附】考场佳作及教师下水作文

不畏古语束缚,敢为天下放言

南昌一考生

《礼记》有言曰“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朱熹也说“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这无非强调人要少说一点,慎行寡言。然而,这种观点真的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吗?杜甫、白居易在国家民族需要发声的时候,为民而呼,为民诉苦,是多么可贵啊!作为新时代青年,发声就是一种力量和担当,当时代需要我们发声的时候,青年应该敢言、直言、善言。

中国人素来提倡含蓄温婉、中庸平和。慎言少言,是中国中庸之道的生动体现。诚然,慎于言行固然是良好修养的体现,“言多必失”是对他人鲁莽说话的劝诫,让人少说错话,少犯错,有君子风范。然而,时时处处都少言慢言就是好现象,就是君子之风吗?

“我不知道”“不好说”,这是当代人用来评价某一事件或现象的“经典”回答。其实,此处的不说并非慎言,而是畏于言说,怕“摊上事儿”。于是,我们开始丧失独立思考的意识,观点趋同、一味从众成了大部分人的习惯。时代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必须要有先驱者的声音!缺少不同声音,事物势必难以发展;缺少个性言论,社会容易走向僵化。保持一团和气,人人沉默寡言绝不是好现象,更不是君子之风。当代青年必须敢于言说!

敢于言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古往今来,历史进程中从不乏“敢言”者。《左传》中的曹刿不畏权贵,敢于谏言,在齐鲁之战中,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亲自上战场指挥战斗,这是曹刿的担当和风骨;魏征面对圣上不去点头哈腰,而是直言进谏唐太宗,几次险些丧命,却最终得到唐太宗的认可;五四运动中李大钊公然抵制反动派,与敌人抗争到底;疫情期间李文亮敢为人先,成为“吹哨人”。这些敢言者都把别人不能说、不敢说的话呼叫呐喊,他们是在为民请命,为苍生而呼。

当然,敢于言说,还要善于言说。青年一代在敢言的同时,还要会说、说得好,这也是成功发声的重要标准之一。邹忌通过妻、妾、客之“美我者”的分析,推行了齐的治国之道,也有了门庭若市之谏者,使齐“战胜于朝廷”。触龙用“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成功说服赵太后。足见唯有理性发声,才能有成效、见作为。

敢言和善言,是青年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表现。善于为不敢说不会说的人发声,是我们青年人的责任,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我们青年应有不畏“众女嫉余之蛾眉兮”之“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勇毅精神,勇做当代社会的嘴替,为苍生鸣不平,为时代鼓与呼。愿青年摆脱冷气,如黎明破晓,不为古语束缚,敢为天下放言。

简评:

本文标题即文章的观点。作者在两则材料中找到的关联点,是社会生活中“说与不说”“如何说”。文章的主旨不在于说话的艺术,而是做人的担当。作者开篇分析材料,亮明观点,接着分析“不说少说”的缘由和危害,阐明“敢于言说”的社会意义,并进一步指出,敢于言说还要善于言说,这样才能理性发声,有担当,见作为。文章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说理深刻,结尾点题,收束有力。

(点评:胡小望)

【教师下水作文】

为己须得三缄口为公执言敢为先

罗玥

人贵语迟,言多必失,其话语意义指向的是中国传统诗教中一以贯之的温柔敦厚、中正平和;大潮奔涌,众声喧哗,当社会议题中出现利益与观念的激荡交锋,“沉默是金”也无法弥合矛盾与裂痕。言之一道,我辈青年应如何自处?故曰:为己须得三缄口,为公执言敢为先。

为己须得三缄口,不意味着懦弱、退让与妥协,而是心智圆熟、人格圆满的自然结果。余秋雨曾言:“成熟是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佛祖拈花,迦叶微笑,心照而不宣的背后是充斥八极的玲珑智慧;老子出关,倒骑青牛,湛湛青天下悠然无声的身影折射出无上哲学的玄妙。三缄其口,护的是内心的一方净土,抑的是人性中的蠢蠢欲动。人格圆满,方能拥有“不患人不知己”的大气;自成宇宙,方能远离一时高下的意气之辩。

为公执言敢为先,不是争扬执牛耳之威赫的浮躁,而是一种心胸光明、以义为先的不朽风姿。为公执言,为义执言,为人民执言,本身就是一种充满勇气的奋斗。五千年清浊善恶,太史公能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风雨如磐的革命暗夜中,鲁迅先生以笔为剑,铸民族之魂,占据意识形态的舆论阵地,是英勇的奋斗者、无畏的坚守者。当社会达尔文主义甚嚣尘上、弱者的话语权被无形剥夺之时,坚守捍卫公序良俗的发言制高点,使舆论场域重归风清气正,其重要性不亚于赢得一场正义之战。执言当先,躬身入局,自成直言之辯、浩然之气。

覃思今日,社会舆论场域的高度娱乐化促生了公共言语场所的无序,“键盘侠”“打字机”大行其道,无意义的喧嚣争论不绝于耳;公共议题中的性别对立、阶层冲突在以营利为目的的劣质自媒体中被层层放大……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了物质大潮,国人的精神文明发展却未曾追赶上经济的脚步。是的,在喧嚣中坚守一份以沉默为外壳的淡静与从容,在喧哗中敢于遵循公序良俗而发出有理有据的掷地之声,是我国所迫切需要的公民素养的集中体现,也是青年人生发展过程的应有之义。

李叔同有言:“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摒绝车尘马足的功利之辩,抛弃辗转沉浮的名利之争,方能心如水月,作如是观。另一方面,为正义发声,为道德张本,响应时代的价值选择,赓续浩然之气的精神血脉,亦是我辈青年不可或缺的精神钙质。为己须得三缄口,为公执言敢为先,刚柔并济,方是为言之道。

(作者为南昌市安义中学教师)

【编者附言】

征得作者同意,我们选发了罗玥老师发在个人微信公众号的这篇下水作文。选刊这篇文章,一是从写作议论文的角度为同学们寻一个范例,二是对罗玥老师以满腔热忱写作下水作文的态度表示嘉许。浏览她公众号的原创文章即可知,这不是她第一次写下水作文,而是写过好多篇了。也许不少语文教师在学生时代都是写作爱好者,但在成为教师之后,仍保持对写作的热爱与自信的就不多了。罗玥老师不仅依然在写,而且写得思路清晰、理据充足、笔墨丰赡、气势酣畅,实属难能可贵。若要说有什么不足,倒在以文章标题来概括呈现的观点尚可商榷。“为公执言敢为先”自是无懈可击,但是,“为己”就果然“须得三缄口”吗?证之以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恐怕也难以圆其说。当然这也仅是编者的一家之言,未必恰当,仅于此聊备一说耳。

猜你喜欢

言说材料
焊接材料
阿来《云中记》的死亡言说及其反思
“行走”与“再现”——论梅卓散文的言说姿态和藏族风情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用各种材料来制版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试图
最美材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