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本科生海外交流工作的思考

2023-08-04张誉译

国际公关 2023年9期
关键词:高校

张誉译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高校国际化发展程度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重要体现。本科生国际化建设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点任务之一。本文探讨了现阶段高校本科生海外交流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提出了本科生海外交流工作中的思考和举措,为国内高校培养具有国際视野的高水平本科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本科生海外交流;国际化人才培养;高校

社会发展始于沟通交流,国家发展离不开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同样高校人才培养也不能缺少国际化的交流。古有“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来为我国发展所用,今有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借鉴国外优秀经验,互相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改革开放的春风带给我们探索国外优秀文明成果的机会,也带给我们开展全球商贸的机会,更是带给我们与海外学术界交流、共创、共研、共践的机会。如今“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 的建设发展,经济全球化大势所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国际形势的变化也深切影响着我国高校国际化的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重中之重,要培养拥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我国高校的重要使命。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教育部“十四五” 规划提出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基本主题,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构建开放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1,2]国际化人才培养是高校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内外对高水平大学评估的重要考量指标,更是高校国际声誉和学科全球影响力的重要体现之一。本文将对我国高校本科生海外交流基本类型进行梳理,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当前海外交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具体情况提出相应对策。

一、本科生海外交流项目基本类型

(一)联合培养项目

联合培养项目是指学生在国内大学完成本科阶段的课程,再到国外高校进行1—2年的学习或研究,如能完成学业,达到双方学校的毕业要求,可获得国内大学的学士学位以及国外大学的学士或硕士学位。该类项目一般由双方高校间签订联合培养协议,明确学生选派条件、毕业要求及项目费用等内容。

(二)交换生项目

交换生项目是目前国际上开展较为广泛的学生交流形式,一般基于双方高校间签订的互派协议,学生赴国外大学进行一年或一学期的学习,深入到相关专业修读课程,体验国外大学的教学方法、学习氛围和多元的校园文化,回校后可转换相应的课程学分。

(三)寒/暑期学校项目

寒/暑期学校项目是指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国外大学进行短期交流。该类项目内容可以包括学生专业领域相关的课程学习、主题交流、文化体验等融合性活动。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体验微留学,通过与教授课堂互动,不仅能感受国外大学教学氛围,还能提升国际交流拓展能力;通过访问相关单位、参观实验室等活动体验当地文化和生活。

(四)科学研究项目

科学研究项目是指学生进入国外高校或研究机构跟随外方导师进行科学研究,参加研讨会、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此类项目对学生科研能力和专业知识要求较高,且项目名额数量相对较少。学生如果入选了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留学基金委”)设立的科研实习类项目,可以获得由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生活费、国际旅费、签证费等。

(五)海外实习项目

海外实习项目是指学生到国际组织、国外学校或企业实习,在实践中提升工作学习能力,开阔国际视野,提高人才国际竞争力。国家留学基金委设立国际组织实习生合作项目,选派优秀青年人才赴国际组织实习。此类项目的语言要求门槛较高,尤其是学生的外语表达和书写能力。

(六)国际会议

国际会议是指学生受邀到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学生参会身份可分为:一是学术论文被录用,学生受邀作口头报告或墙报参会;二是注册成为参会人员。当前,本科生参加国际会议到境外学术交流的人数相对较少。

二、本科生海外交流工作中的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开始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全力推动本科海外交流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发展。

(一)项目交流模式固化

国内高校在实际开展本科生海外交流工作中主要以交换学习、寒/暑期学校、文化交流等固有模式进行,已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海外交流需求。随着高校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不少海外交流项目未及时更新或淘汰,与学生当前专业契合度不高,与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同步,导致项目无人问津,资源浪费。

(二)项目经费保障不足

项目费用一直是影响本科生海外交流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科生在选择交流项目时,常常会优先关注项目费用和资助情况。通常与国内高校建立合作交流的院校大都位于欧美发达国家,当地的生活、学习成本对于本科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目前,高校中大多数海外交流项目需要支付项目费用,特别是课程类项目费用相对较高。虽然各类海外交流项目可获得国家、学校或学院不同类别的经费资助,但仍存在学生需自费承担部分费用的情况。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项目,经费资助力度大但项目名额较少,竞争激烈,只有小部分学生能获得资助资格。学校或学院设立的项目,项目种类多,但经费资助力度相对有限。例如交换生项目,学生往往需要承担在国外学习期间的生活费和旅费,欧美国家每月的人均基本生活费在7000至15000元人民币。[3]在此情况下,对于家庭收入一般的学生或贫困生而言,他们因无法承担昂贵的费用而放弃参加交流。项目费用和资助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本科生参加海外交流项目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工作制度和管理体系待完善

国内高校中各项海外交流工作制度和管理体系整体还不完善。学校管理层和项目执行人员欠缺对在海外交流中各个关键工作节点的有效把控和全流程管理,导致出现项目管理脱钩局面、项目满意度低、国际化人才培养成效不显著等问题。

在项目前期,宣传不到位,学生因不能及时获取项目信息而无法申请到自己心仪的项目,或因信息不对称,对项目情况了解不全面,导致参与项目时学生主体意识薄弱,项目实施情况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在项目中期,执行过程中缺失过程监管与动态跟踪的管理制度。国内高校无法及时掌握学生在外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甚至无法在学生面临问题时第一時间给予指导和援助。在项目后期,学生返校后,缺乏对项目执行情况、项目成效、学生反馈等方面的信息收集汇总及情况分析研究。学校无法全方位地有效判断项目运营实际效果和学生获益情况。[4]

三、海外交流工作成效提升举措

(一)丰富交流类型

一是积极寻找高水平国际合作伙伴,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整合利用现有优势和特色资源,开展受众群广、形式多样的短期项目,确保每位本科生都有机会参加国际交流项目,拥有多元化的国际交流经历。二是加大开发学费互免类的交换生项目。该类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在国外高校修读课程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搭建了学生与海外教授、专家、学者之间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了解自身专业在海外的发展情况和学术领域的前沿信息,进一步增强对专业学科的认识,对自己的学业规划和职业发展有更加清晰明确的目标与计划。三是增设海外实习项目。根据学生专业设置和应用需要,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的国际互动。通过在海外机构实习,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了解学术与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充分利用海外资源,去粗取精,提高学术的实践运用能力,培养专业知识坚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创新型复合人才。

(二)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

高校应尽最大努力为本科生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资金上的补助,减轻学生海外交流的经济压力。第一,高校应积极关注并研究从国家到地方针对国际交流出台的政策,争取更多国际交流的经费支持;[5]第二,拓宽资助的渠道,以校友工作为抓手,聚力校友力量,设立国际交流基金或项目奖学金;第三,高校可以细化本科生海外交流项目资助体系,调整优化资助结构。在设立基本资助额度的基础上,把交流形式、目的地、时长、国外交流学校的世界综合排名或学科排名、交流成果等方面作为考虑要素,构建不同层次的多维度资助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经费使用效能。此外,在经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院可参照学校资助标准配套相应经费资助,使国际交流的红利惠及更大范围的学生。

(三)加强管理,推动可持续发展

建立PDCA管理循环机制,全流程监控项目质量,注重项目评价,健全反馈机制,确保项目有效运行。PDCA管理循环理论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率先提出,经美国管理学家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其基本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Plan(计划),确定目标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第二阶段Do(执行),根据活动方案进行具体实施,第三阶段Check(检查),总结实际完成结果,分析执行情况,发现其中所产生的问题;第四阶段Action(处理),对执行总结的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对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寻找解决方案,并在下一个循环中完善处理,以螺旋上升式不断完善与改进。在本科生国际交流工作中,首先,建立匹配学校发展理念和国际化战略布局的国际交流计划;其次,根据已建立的组织体系,从分管领导到项目组长,层层落实,并有效执行项目计划;再次,在学生回校后,可组织交流项目的反馈座谈会,由项目参与者、执行者作汇报,并整理项目汇报册和学生交流总结材料,将实际执行情况与计划目标进行比对,分析实施效果;最后,总结成功的经验,与项目管理的组织方、参与人员共同讨论、研究该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举措和建议,完善项目内容,提升项目质量,为下一轮交流项目做好准备与计划。以此循环,使得项目质量稳步提升。此外,通过革新管理模式,构建以“项目专业负责人—项目主管行政人员—项目学生助理” 三级弹性管理机制,从专业导学到管理服务保障,实现对项目全方位渗透式管理,为学生提供沉浸式海外交流体验。

(四)加强宣讲,畅通信息渠道

高校应加大对海外交流项目的宣传力度。首先,学校学院领导层一定要重视国际交流工作,不能局限于原有的教育理念,认为做好国内的教学工作即可,觉得自己的院校与国际化关系不大。当今时代,科研无国界,沟通无国界,商业无国界,文化交流无国界,教育更是无国界,我们不能故步自封,而应拥有全球视野,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优秀的管理和教育理念,往往思维的进步就来自不同文化的碰撞。其次,高校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手段来扩大对海外交流工作的宣传。线上宣传,可以借助校内网络平台、相关互联网教育平台、社群、自媒体平台等工具,将交流项目、经验分享、线上问答等以文字、视频、直播等多种方式介绍给广大师生。同时也可通过网络平台对本科生海外交流这一话题发起讨论和投票,为宣传预热,增加人气。线下宣传,可以通过传统的宣讲会、学生经验分享会、新生始业教育、交流项目专家课堂等多种渠道让学生耳濡目染,帮助他们答疑解惑,激发海外交流需求。高校对新生,尤其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等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地区来的学生要特别耐心地讲解,帮助他们分析利弊,开拓思维,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敢于尝试,敢于迈出国门。可以充分利用本科新生始业教育平台,介绍本校国际交流情况和已有项目内容,帮助他们提前建立国际视野,规划国际交流。高校还可以邀请校内的国外交换生、拥有海外学习工作经验的师生给学生进行经验分享和国外相关院校情况介绍,使他们在今后的国际交流活动中更加从容和顺利。

四、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高校国际化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学生海外交流是高校培养本科生拓展国际视野、提高全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就高校本科生海外交流工作开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交流模式固化、项目经费不足、资助力度不大、项目管理欠缺等问题,提出了丰富交流形式、加大资助力度、健全管理体制、拓宽宣传渠道等几方面的举措来解决以上问题,希望将本科生海外交流工作做到实处,营造一个良性的国际交流生态圈,发挥其在促进高质量的本科人才培养中应有的积极作用,为高校国际化建设添砖加瓦,也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复合人才提供一个赋能型平台。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N].人民日报, 2019-02-24(0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N].人民日报,2021-03-13(001).

[3] 戴晨.各国留学生生活费大盘点[J].留学,2019(23):60-62.

[4] 杜悦.“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本科生海外交流项目成效提升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18):154-155.

[5] 李宁,杨柳,郜中星.高校本科生国际交流的现状及对策[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02):74-76.

猜你喜欢

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