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制决定服装审美和服装形态
2023-08-04张帆
张帆
(沈阳化工大学,辽宁 沈阳110000)
0 引言
服装既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历史,其以一种独特且明显的方式记录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服装审美和形态的演进史,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就是一种社会思想变迁史,其充分彰显了人们思想、精神审美的变化。那么,社会体制不断变化过程中,服装审美和服装形态究竟是如何变化的呢?文章对此展开相关探讨。
1 内在原因
首先,服装是社会发展的产物[1]。社会不断发展必然会促使人们对服装有不同的需求和要求。服装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外在体现,更是彰显社会新面貌的具体体现。如,在改革开放的20 世纪80 年代,喇叭裤风靡中国市场,被当时的年轻人疯狂追捧。而到了90 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对服装的要求急转变化,更喜欢色彩多变的服装。到了21 世纪,人们更加追求个性化的服装。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体制对服装审美和服装形态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服装又反作用于社会体制,参与了社会的构建。
图1 古代官吏服饰
其次,服装是社会文化的延续。服装在角色塑造、性别期望等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2]。如,在中国古代,服装总是显示出穿着人的官阶品次以及其所处的政治地位,其中,服饰上的纹饰与图案是古代官吏政治地位的体现:文臣的纹路上,画着一只代表着智慧的飞禽,而武臣的纹路上,画着一只代表着猛鸷的野兽。又如,在当下,对于女孩子,会从其小时候给她穿上当前社会文化所认为的“应该是”女生所穿的衣服,对于男孩子,则同理。而角色塑造、性别期望又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体现。故此,认为因为服装对社会文化起到了延续的作用,所以社会体制决定了服装审美和服装形态。
最后,服装是社会体制的产物。社会体制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人们为迎合社会体制的内在要求,也在主动地对服装进行更改,这种更改既是源于审美的变化,也是源于社会发展的变化[3]。但无论如何变化,其最终都会受到社会体制变化的影响,影响其变化的根源和因素都是“当时”的社会。
2 社会体制决定服装审美和服装形态
2.1 原始社会下的服装审美和服装形态
旧石器时代,采集和渔猎是人们的衣食之源。故此,旧石器时代的服装与石、骨、贝、牙装饰品等有关。相关证实表明,山顶洞人在距今大约两万年时,已能利用兽皮一类自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同时,为捕猎野兽,对付战争,防避利爪、矢石对自身的伤害,原始人逐渐发明了兽头帽、皮甲、射鞲、胫衣等部件作为衣着装饰,这体现了原始人的某一种审美。原始社会对服装审美和服装形态的影响在“部落、巫师、卜人”身上也可见一斑。部落、巫师、卜人为了表现自身的权威与特定身份,在某些祭祀性活动、军事性活动中,会穿着与普通人不同的服装,佩戴一些特定的饰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原始社会文化对服装审美和服装形态的影响。
2.2 奴隶社会下的服装审美和服装形态
奴隶社会时期(国家形式出现之后到春秋时期的夏、商、周三朝),服装材质变得更加多元化,服装也变得更加精美。如,以夏朝为例。夏朝逐渐确立了上衣下裳的服装形式,充分地体现了夏朝浓郁的信仰色彩,即夏朝的人们认为上衣代表天,下裳代表大地。同时,因为天在还没有亮的时候的颜色是玄色,故此,当时上衣多以玄色为主。因为大地是黄色,所以当时的下裳多以黄色为主。夏朝的织布技术还十分落后,所以上衣的设计并不宽松。从夏朝转入商朝之后,纺织技术有了十分大的进步,当时人们已经能利用丝麻织物织出极薄的丝绸和带有几何花纹的罗纱,促使当时的奴隶主穿着十分华丽。同时,受到等级、财力等方面的影响,奴隶们依旧只能穿着粗麻布和葛布衣。这是奴隶社会体制对服装审美和服装形态的影响。
2.3 封建社会下的服装审美和服装形态
封建社会时期,人们对服装的追求俨然从抵御寒冷变成了对美的追求,所以,封建社会时期的审美可谓是千变万化。如,以汉代女性服饰为例。受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影响,女性在汉代的地位较低,所以女性服装主要以曲裾深衣和襦裙为主。曲裾深衣是一种通身都很紧的服装,能显示出女性的身材和女性的婀娜多姿。“长”是曲裾深衣的一大特点,其长到可以拖地,且下摆成喇叭状。同时,曲裾深衣的衣领部分也十分有特色,即领口较低,以便露出里衣;襦裙是一种“上短下长”的服装,上衣叫作“襦”,长度较短,且长度不会超过膝盖。下身叫“裙”,由素绢四幅连接而成,具有上窄下宽的特点。同时,“裙”腰间还分布有褶裥,裙腰系有绢带。这种特殊的襦裙样式,体现了汉代对服装的审美和对服装形态的要求。封建社会对服装审美和服装形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促使传统服饰蕴藏的古人智慧和礼仪文化,这充分地说明了社会体制和服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4]。
2.4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服装审美和服装形态
清末,西方殖民者入侵中国,导致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同时,对我国的服装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清末民初,外国服装材料传入中国,包括印度丝、法国丝、德国丝缎、洋缎等。同时,西方时尚文化传入中国,导致中国的男性逐渐喜欢上穿大衣,女性逐渐喜欢穿丝袜,并对旗袍进行改良,以更好彰显自身曼妙的曲线和腰身。同时,旗袍的长度也发生了变化。
2.5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服装审美和服装形态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服装审美和服装形态变化十分明显,其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最直观折射,还记录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革新。
2.5.1 “劳动光荣、朴素为美”的服装审美和服装形态
百废待兴时期,人们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情空前高涨,这种热情不仅反映在精神和行为上,也反映在人们的服装上,即简单朴素的服装代替了传统的旗袍、马褂等,简单朴素的服装开始盛行,传统的旗袍、马褂等退出了历史的舞台[5]。当时的服装不仅款式十分单一,颜色也十分单调,主要以军装绿和工装蓝为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朴素最美丽、劳动最光荣”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和生动体现。此外,在“勤俭持家”理念的引领下,当时人们所穿的衣服往往都有补丁,正所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人们认为:只有衣服有补丁,才能充分体现出自身劳动者的身份,若衣服过新或者颜色过于鲜艳,则是资产阶级做派,会受到大家的“鄙夷”。因此,在当时,人们总是故意将衣服洗得发白或打上补丁,以表达自己艰苦朴素的决心和态度。此外,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列宁装、布拉吉也一度成为中国十分受欢迎的服装款式:列宁装为双排扣的西式上衣,布拉吉是一种式样有点偏中性的简单连衣裙。之后,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思想的转变,笔挺庄重的中山装、蓝白条纹的海魂衫又成为人们十分喜爱的服装。那时,若是在大街上看到有男生穿着海魂衫、女生穿着背带碎花裙,绝对算得上是青年人最潮的装扮了。20 世纪70 年代,军装成为时代的宠儿,当时无论是工人农民,还是男女老少,都奉行“不爱红装爱武装”,因此,军便服十分热门。身穿军装,头戴军帽,脚踩解放鞋,挎着“为人民服务”字样的草绿色帆布包,不仅代表着当时年代对服装的最高审美,还是对“革命性”最好的诠释。“大跃进”时期,中国十分重视重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对轻工业有所忽视,导致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十分缓慢,导致人们“买不到”新衣服,对穿着也没有过多的讲究。“大哥穿了二哥穿,二哥穿了小弟穿”在当时更是一种常态。
2.5.2 “解放思想、追求时尚”的服装审美和服装形态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不仅实现了生产力的解放,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还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人们的思想从封建、落后,转变得更加开放、包容,对新鲜事物有更高的接受程度,也因此对服装的审美有了变化,促使服装形态发生变化。改革开放决策不断落实的背景下,国外流行的服装闯进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喇叭裤、牛仔裤、迷你裙等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过去式样传统、颜色单一的服装被人们压在了箱底之下,将其画上了时代的句号。此外,在人们思想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人们对服装的面料和质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确良”的布料因此开始走上巅峰,成为众多青年首选,其做出的衣服更是成为青年们的“心头好”。在服装款式、布料的不断升价下,衣服的功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保暖和遮羞,其还成为人们追求时尚、追求美、追求思想解放的重要载体。这充分体现着人们生活从“温饱”到“精致的”转变。此外,该时期服装类型的多样化也体现出了社会的变化。在该时期以前,人们多是“一件衣服走遍天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服装有了更多的选择,包括职业装、运动装、休闲装等。
1990 年代后期,受到社会变化的影响,人们更是卸下了思想包袱,愈发地看重“美”,喜欢用衣服来打扮自己,所以,该时期的服装款式愈来愈多样化、服装质量愈来愈高。该时期服装的变化见证了社会生产力的变化,充分地说明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生动地诠释了中国人思想由保守到开放、由传统到现代的蜕变。
2.5.3 “注重个性、引领潮流”的服装审美和服装形态
当下,是互联网产业、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其深刻地改变了人们购买服装的方式,即现阶段大部分人都喜欢利用智能终端在网上进行购物。这种购物方式的转变让人们在不出门的情况下就可以轻易地买到自己喜欢的衣服,进一步激发了人们时尚意识的觉醒,推动了人们个性化的表达,即人们不再追求大品牌、追求潮流,而是更加崇尚个性、重视自我,喜欢在众多服装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能够张霞自身个性的服装。
此外,在互联网平台逐渐完善、3D 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也愈发顺利,这为人们追求个性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平台,即人们可以通过与企业的沟通,为自己定制化服装。
同时,在中国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愈来愈高的背景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得以回归,中国人从“追赶潮流”的角色转变成了“引领风尚”的角色。当下中国人已经不再满目地追求国外的服装和款式,也不再盲目地随波逐流,而是深入思考自己喜欢的服装和款式。如,对于某些汉服爱好者,其原本不敢在外出时穿汉服,但现在却可以“正大光明”地穿汉服在街上逛街,这不仅彰显了汉服爱好者思想的变化,更彰显了我国当下对“服装”的包容度,这种包容度体现在其面对敢于追求自己喜欢服装的人可以“习以为常”。除此之外,在“男女平等”理念已经全面普及的背景下,人们已经不再局限于男生只能穿什么,女生只能穿什么,而是给予了人们极大的精神自由、穿衣自由,各色审美的服装和形态各异的服装将成为服装行业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6]。
3 结语
服装审美和服装形态的变化既表现出人们生活质量的变化,也折射出社会体制的变化,包括经济、社会、思想等多方面的巨变。社会体制变化带来的改变不仅最直接地写在了每一个人的脸上,最形象地印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里,也最生动地体现在了每一个人身上。通过服装变化这件小事,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国家的巨大变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相信在时代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将会愈来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