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北壮族传统婴幼儿服饰文化语义与文创设计

2023-08-04曾雅莉

西部皮革 2023年15期
关键词:桂北龙脊背带

曾雅莉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 艺术学院,重庆401120)

1 桂北壮族传统婴幼儿服饰文化的文化语义

服饰是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于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需求的复合型表征,即外化的装饰性和内化的审美性相结合。桂北壮族传统婴幼儿服饰不仅彰显了本民族最具特色的外在形象、精神内涵和情感内核,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壮族人民重视传承、善良聪慧、敬畏自然、勤劳质朴的生产生活特征,这集中体现在每一位壮族婴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背带、童帽和围涎上。

在龙脊壮族人民的精神文化世界中,一直都延续着由家中长辈、亲戚将承载着爱与希望的背带、童帽、围涎赠予新生儿的习俗。从新生儿诞生之日起,家中长辈就提前为其准备了各式各样的保暖防寒之物,并在这些防寒服饰上,加以寓意美好的符号进行装饰,以寄予长辈们对后代子孙殷切的祝福和期盼。龙脊壮族妇女会将象征着蓬勃生机的奇花异草等纹样,作为情感的寄托绣在婴幼儿服饰上,祈求能够从大自然中获得能量,保佑孩子逢凶化吉、福泽满满,这样的行为被称为“护生”,是壮族长辈情感内化的体现,这种情感往往是不被时间和空间所限制的。

2 桂北壮族传统婴幼儿服饰文化的功能语义

墨子在《辞过》中言:“衣必常暖,然后求丽。”龙脊境内多山,重峦叠嶂,梯田层层,常年日照充足,雨水丰沛,稻作农耕成为当地壮民的主要生产活动。古书记载,因稻作生产周期长,且工序繁琐,壮族的妇女们需要承担较重的工作量,大多妇女在产后三天就要下地干活,新生儿在哺乳期时无人照顾,功能显著的背带、童帽和围涎就成了庇佑孩子茁壮成长和情感链接的桥梁。

背带是龙脊壮族每家每户常备的幼儿服饰之一,大多都大且宽,不仅纹样细致,且实用美观,更是新生儿与壮族文化传承紧密相连的纽带。背带作为依附在母亲身上的“移动摇篮”,凭借着布条的曲直收缩,不仅为新生儿提供了温暖的庇护所,增进了母子之间的感情,也解放了龙脊妇女的双手以便劳作。由于缝制工艺复杂,缝制期长,壮族背带不仅是一件为孩子遮阳避雨、技艺精湛的物品,更是被倾注了浓浓母爱的艺术品[1]。

古籍中记载壮俗“露顶跣足”“布帛勒额”,诠释了壮族童帽具有保护婴幼儿头部的功能属性。龙脊妇女会根据季节的不同为龙脊幼儿设计不同的童帽。夏天,童帽会在头顶部留出一个透气孔,便于散热。冬天,幼儿身体抵抗力较弱,易受寒易病,童帽则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2]。龙脊童帽的造型设计大多由帽顶和帽身两部分组成,大多讲究均衡对称。

围涎是古代农村百姓对幼儿围在颈部的装饰演变发展而来,龙脊围涎的叫法有多种,如“围脖”“围嘴”等,其造型形式呈现多样化,但圆形围涎最为普遍。巧匠将布裁剪成圆形后,进行包边,在圆布的正中心剪开一个大于脖子围度的圆形洞,在用其他颜色的布进行包边,一方面能够保护孩子不因与其摩擦而受伤,另一方面也能延长围涎的使用周期,同时也避免了婴幼儿口水弄湿衣物着凉,也便于清洗和替换。

3 桂北壮族传统婴幼儿服饰符号语义

服饰符号拥有承载和传递信息的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事物的表征、内涵和情感内核,是人们透过物质看本质的一种简化手段[3]。桂北壮族婴幼儿服饰蕴含着丰富的符号语义和审美情趣,是壮族文化及其特点的体现,也是其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这不仅反映出壮族人民崇尚自然、注重传承、勤劳聪慧、热爱生活的伦理思想,也反映出壮族人民极高的美学造诣。

3.1 民族文化交融的符号语义

壮民族的组成是古越族后裔和历代南迁的汉族相融合而形成的,与汉族始终保持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尽管壮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特有的民族语言,但始终缺乏民族文字,仅依靠劳动实践中的经验积累,通过在固定物件上做标记、在器皿上用图画符号来记事的方式进行记录和表述[4]。唐宋之后,汉文化在岭南地区被广泛传播,壮族先民模仿汉字六书的构字方格,创造出了“土俗字”,即古壮字[5]。建国后,为了提高壮族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党和人民政府根据拉丁字母创制表音新壮文,同时国务院通过了《壮文方案》,并批准在壮族地区试点推行,壮族有了合法且统一的文字。

旧时,龙脊山区的自然条件较差,刚出生的幼儿较脆弱难养,心灵手巧的龙脊妇女会在婴幼儿服饰上绣与汉字同译的“福”“寿”“卍”“田”等,以此来寄托对孩童福泽满满、健康成长、富贵不断、生活富足的美好祝愿,壮族不仅保留了其他民族对于字纹的理解和引申含义,也在其表现方式上融入了本民族精湛的手工技艺、构图法则和美学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壮族兼容并包、热情开放的民族性与共生性,如表1 所示。

表1 壮族婴幼儿服饰纹样分解Tab.1 Zhuang infant clothing pattern decomposition

3.2 生态系统和谐共生的符号语义

壮族先民生长于植被茂密的岭南沃土,常与各类飞禽走兽作伴,共同打造了和谐共生的友好生态系统。壮族民众往往会通过将图像描摹在服饰上的方式,来寄予心理的寄托。在桂北壮族传统婴幼儿服饰中,飞禽类、飞鸟类和龙纹最为常见,《史记·孝武帝本纪》载:越巫“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鸡卜”。百越先民在祭祀过程中以求达到与神明更好的沟通,他们选择了活跃于天地间的飞鸟作为媒介来传递信息,以庇佑孩童茁壮成长[6]。拥有精湛技艺的壮族绣女,还会将象征着茁壮成长和福泽安康的龙纹、象征着太平和美与真挚情感的凤纹、象征着福气满满和自由自在的蝴蝶纹,以及象征着福运天泽的蝙蝠纹等绣在孩童的背带、帽子、围涎上[7],以图腾祈愿,保佑下一代平安健康地成长,如表1 所示。

3.3 崇尚自然的符号语义

壮族民众崇尚自然,所创造出的植物纹样是一种自然的物化。自然崇拜的物化来源于壮族人对花的信仰,桂北壮族传统婴幼儿服饰上的植物纹样也以花卉纹样居多,据壮族《巫经》中记载:壮族人是由花转化来的,每一朵花都代表是一个人。更有“凡尔出生,精魂缔结于花树之间,花之华瘁,花婆主之[8]”的说法。长辈往往会将寓意着光明与生机的太阳花纹、寓意着对孩子美好生活的寄语的牡丹花纹,以及寓意着岁岁平安的稻穗纹绣到孩童的服饰上,希望他们能在大自然的庇护下茁壮地成长,如表1 所示。

4 桂北壮族传统婴幼儿服饰的符号美学营造

恩斯特·卡西尔认为“艺术可以被界定为符号的语言”,艺术家试图透视各种符号术语的感性外观[9]。服饰文化是体现民族个性的重要标志,而服饰符号的“形”与“色”便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0]。桂北壮族传统婴幼儿服饰作为服饰文化的分支,不仅拥有保暖、蔽体、保护、承载的核心功能,也拥有寄托、装饰的形式要素,从内到外都充分体现了龙脊壮族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情趣。

4.1 形色之间——形

龙脊壮族婴幼儿服饰造型美观,服饰上的图案大多讲究“平衡对称”,设计十分精巧且不累赘。其服饰纹样造型独特、设计精美,其布局完全遵从传统的艺术造型法则,以对称和自由分布相结合,营造出整体匀称、细节紧凑、张弛有度的视觉感受,是龙脊壮族妇女手工技艺和审美艺术的集中体现,有着极高的美学价值与人文价值。龙脊背带、童帽、围涎多以自然纹样为主要装饰,几何纹样为辅助修饰,以动植物的象形组合构成,将约定俗成的图案样式,描绘成对自然的崇拜与对生命的敬畏。围涎形态各异,多以造型简洁、制作便捷的圆形片状为主,体现出了民间艺术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意愿。背带多以长条宽布拼接而成,富有美好寓意的纹样以背带为中心向两侧延展,反映出长辈对孩童恒久不变的爱。

4.2 形色之间——色

色彩作为人类视觉神经中最敏感的元素,也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媒介,其属性需要运用不同的载体来呈现,才能从无形的概念转化到客观存在的事物中。对色彩的审美认知除了与载体的本质属性相关,还与周围环境、情感情绪、人生阅历等相关。与壮族成人服饰符号崇尚白蓝黑色调的审美情趣不同,龙脊壮族婴幼儿服饰符号颜色鲜明、亮丽,色彩对比强烈,大多采用红、黄、蓝、绿、黑、白自然色,这无一不透露出孩童天真活泼、热情好动、思维跳跃的本质属性。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龙脊妇女的智慧,利用鲜活的色彩打开孩童认知世界的大门,利用强烈的补色对比色刺激孩童大脑的发育。

5 纹样的多元化探索

民族文化符号纹样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的抽象体现,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深刻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内涵。每一个纹样的诞生都秉承着一定的使命,不仅映射出壮族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情感的寄托,也反映出了壮族人民高超的审美情趣。壮族传统婴幼儿服饰纹样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实用性,但唯独缺乏审美的创新性。如何让这一纹样继续传承下去,笔者认为可以打破传统的固有思想,在保留其纹样寓意的同时,将图案与载体(背带、童帽、围涎)进行改良,与时俱进探索其新颖感和美观度,使桂北壮族传统婴幼儿服饰纹样得到新生。

5.1 壮族服饰,依法自然

桂北壮族传统婴幼儿服饰,之所以成为壮族服饰文化的代表之一,除了其本身装饰精美、功能实用外,还饱含着壮族长辈对新生命浓烈的爱和诚挚的情感。少儿的思想具有天然的亲自然性,其利用自己的天性和对色彩、构成形式的理解,将桂北壮族传统婴幼儿服饰上的瞻云望日、鸾凤和鸣、玉蝶恋花等经典纹样进行了夸张再造,最后以装饰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时,以文创为媒介将儿童设计理念融于文创产品,不仅为文创产品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保障了产品与市场调性的同频共振,即来源于儿童又回归于儿童,也使其能快速精准地找到目标市场和目标人群。

5.2 结合服饰传统工艺,抽象纹样再应用

从汉代开始,壮族民间就开始从素装发展到运用传统工艺和装饰手段在服饰上进行刺绣、挑花、织锦、绣花、布贴,以增加服饰的审美趣味和思想情感[11]。特别是桂北壮族传统婴幼儿服饰,不仅展示了壮族妇女的精湛技艺,也折射出了母亲对孩子无私的情感。设计师可以通过提取服饰纹样的“形”和“意”,运用重叠、反复、解构等设计手法,打造出简繁得当、寓意深远、底蕴浓厚、适应市场的设计图样,并把这些图案纹样镶嵌于各类文创产品中,形成强有力的视觉冲击,为文创产品营造良好的艺术氛。

6 结语

桂北传统婴幼儿服饰文化是壮族文化的活性载体,通过探索服饰符号的语义特征和美学营造法则,同时挖掘其服饰文化背后饱含深意的情感文化内涵和功能性要素,以及桂北壮族人民特有的审美情趣,并有效地与艺术相结合,为文创产品缺乏创意性、人情味、审美的创新性寻找突破口,并由此总结出传统民族服饰纹样的传承与运用,不仅要遵循自然保留其原有的情感意蕴,也要与时俱进不断追寻市场变化的脚步,这对于壮族服饰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桂北龙脊背带
赏龙脊记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大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龙脊梯田
龙脊梯田
桂北乡贤所撰《资深集》及《资深集补篇注释》相关问题述略
相机背带
婴幼儿软背带和牵引保护带产品 标准缺失 谨慎购买
桂北红色资源嵌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导向研究
2016 年5 月桂北地区一次对流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5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