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伏板下洒满致富“金种子”

2023-08-04王晶晶

农村.农业.农民 2023年15期
关键词:家村红薯集体经济

王晶晶

(陕西省白水县西固镇政府)

潘家村集体经济红薯种植基地

潘家村光伏板下红薯种植实现农光互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每逢金秋十月,陕西渭北大地上都是一派丰收景象。在陕西省白水县西固镇10 万千瓦光伏基地里,放眼望去,光伏板下绿浪涌动,一茬茬成熟的红薯等待收获,一辆辆忙碌的收割机在玉米地里来回穿梭。这片3000 余亩被新能源产业公司农光互补唤醒的沉睡土地,在金色十月为沉陷治理区带来丰收的喜悦和希望。

找准症结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

潘家村位于陕西省白水县城东南15 公里处,辖1 个自然村、6 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98 户692 人。村内主导产业为苹果、红薯和花椒种植。潘家村属于采煤沉陷区,水资源缺乏。多年来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业和集体产业规模逐年缩减。农业发展落后、自然条件限制和劳动力流失成为制约当地产业发展的主要症结。经过镇村干部反复研究,结合当地群众历来有红薯种植的习惯,于是如何有效利用闲置土地规模发展红薯等经济作物成为全村产业发展的主要命题。

随着能源产业的发展,其逐步成为乡村振兴乃至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潘家村自2021 年开始发展新能源光伏产业,引入蒲白和晶科两个新能源光伏发电项目,利用煤矿沉陷区、闲置区建设光伏电站,培育农光互补“绿色电力”新引擎,进一步推动老区转型升级。目前,光伏阵列用地3000 余亩。同时,潘家村积极采取“村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以市场需求和农民增收为导向,采用板下种植农光互补模式,探索打造“光伏+种植”助农增收产业链,走出了一条“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合作、互促共赢”的发展新路子。

农光互补打造沉陷区治理样板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为了把“三农”工作落到实处,2022 年,潘家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充分利用光伏板下的闲置土地,大力发展板下种植,采用“光伏+农业”模式,实现“一地两用”。目前已实现了光伏板下种植红薯、小麦等多种低矮类农作物,光伏资源和板下经济有机结合,促进了农业与光伏发电互利共赢,光伏板拼出了绿色乡村新图景。同时,引入金丰公社农业服务公司,在1000 余亩的沉陷区治理土地上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通过专业化、规范化的生产和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此外,还推动玉米秸秆回收再利用,实现稳粮增效双丰收。

十月是光伏板下的红薯和沉陷区的玉米丰收时节。“我们每天从早上6 点半开始采收作业,工作10个小时,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一看到光伏板下一个个硕大的红薯,就感觉特别开心。”丰收时节,村里抢收工作组队员从收割的第一天开始,就一直忙碌奔波在田间地头。绿油油的红薯叶在亮晶晶的光伏板下一片生机盎然。

村企协作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村企共建联建,促进合作共赢。潘家村党支部牵头的集体经济合作社与有丰富红薯种植经验的内蒙古恒志源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经营,双方通过“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合作、互促共赢”的发展新路子,低价回租光伏流转土地,种植济薯25 号和商薯19 号两个淀粉型甘薯共800 亩;试种鲜食型甘薯俗称五彩薯(烟薯25 号、济紫1 号、西瓜红、腾飞2 号、秦薯5 号)200 亩,年产量达600 万斤。红薯收获后通过加工成淀粉和粉条,与山东利丰集团、秦皇岛中薯集团合作进行市场销售,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有效对接。

加强劳务输出,巩固脱贫成果。潘家村结合劳务需求与脱贫群众意愿,合理设置劳务岗位,带动脱贫群众就近务工,提高经济收入。2022 年,村内通过红薯种植已解决80 余人的短期就业问题,红薯成熟后的淀粉和粉条加工以及市场销售环节,进一步解决了更多群众家门口就业问题,对拉动本村和邻村群众收入有明显促进作用。此外,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协调土地、水资源等相关基础设施,组织周边劳动力提供劳务保障,并将村级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培养贯穿到合作的全过程;合作企业提供红薯种苗、化肥农药、技术管理、回收加工、协议销售和市场反馈,真正做到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样不仅将农民融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而且降低市场经营风险,实现村集体经济利益最大化,有效巩固脱贫成果。

共享发展成果,迈出振兴步伐。目前,潘家村回租光伏板下有效种植面积1300 亩用于红薯种植,“光伏+经济作物”的农光互补模式,既解决了光伏电站杂草丛生的问题,减少了光伏电站维护费用,又充分利用光伏板下的闲置土地,在保证光伏电站发电的同时,增加了村民收入,做到发电种植两不误。此外,潘家村在合作企业的支持下,根据市场反馈和需求适时扩大种植规模,借助西固镇“镇村产业联盟网络直营党总支部”的直播销售平台和“固果果”品牌,推动电子商务与特色农产品相结合,五彩蜜薯年货礼盒供不应求,多途径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村集体经济组织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吸纳个体经营户加入产业链,畅通红薯的育苗、种植、加工和销售各环节,集体收益与个人增收并举,在带动村民务工增收的同时,推动了上下游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家村红薯集体经济
城郊经济“围城”——申家村“弃工务农”现象解析
秋季怎样种植红薯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幸福像花一样开放——蒲城县闫家村的金银花海
蒸红薯,学一招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坚强的红薯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袁家村的致富密码
袁家村,休闲农业的2.0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