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2023-08-27王晨霞张鑫鑫

农村.农业.农民 2023年15期
关键词:人才队伍人才农业

王晨霞,张鑫鑫

(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一、乡村人才队伍的基本概况

乡村人才,是对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各类乡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发展、科技领域人才的统称。

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整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政策共九条。如第一条:2000 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第二条:2002 年《2002—2005 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鼓励和支持农业技术专长人才到农村开发创业,发展农村人才市场,培养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科技队伍;第三条:2003 年《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加强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第四条:2007 年《关于加强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培养的若干意见》将乡土人才纳入人才培养规划;第五条:2013 年《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将制度体系建设、培养认定和信息系统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第六条:2016 年《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健全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村创业创新体制;第七条:2018 年《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始终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第八条:2019 年《关于深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遵循农业农村人才成长规律;第九条:2021 年《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加强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第十条:2022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全面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这些出台的政策是很全面的,这些政策加快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但是未能有效改善农村实用人才短缺的现状。造成乡村人才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但尚未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近些年,随着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整体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消费水平也有了提升,但乡村整体发展与城镇相比还比较落后。因此,大多数技术水平高或者掌握一些技术知识的青年人才不愿留在乡村,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才更愿意到城市工作。农学类专业的人才毕业后很多不愿回农村发展。目前,留在农村的大多是年龄较大、能力较弱、文化知识相对缺乏的中老年人。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未接受过义务教育、未接受过职业培训,也没有经过实践性锻炼,导致农村实用人才越来越缺乏。

二是乡村人才培养力度不够。如何对乡村人才进行激励,如何保障乡村人才的待遇,这些方面都还没有依据。归根结底,主要是没有一套完整的乡村人才的考核、培养方案,乡村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激励保护机制没有建立起来。

三是对于乡村人才的宣传不够。受自身文化水平、地理区域、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一部分人不了解什么是乡村人才,对乡村人才认知度不高。一些媒体对乡村人才的宣传也较少。

乡村人才的技术知识是由多年实践积累而来,大多数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和系统的理论学习。乡村人才在具体操作时没有规定具体的程序,没有规范性的文件或者制度,仅仅根据自身的理解或者习惯性操作,在技术层面呈现。乡村人才在实践中没有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自身技术操作不够成熟,遇到突发情况极可能失控。在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领域,乡村人才队伍还没有成熟的实践经验,难以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需求。

二、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乡村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受农业的特殊性和自身因素影响,我国乡村人才数量不多,文化水平不高,年龄偏大,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不能满足农村发展需要。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总体数量偏少,专业素质不高

受城乡差距影响,乡村人才总体数量偏少。一方面,刚毕业的大学生不愿到农村工作。另一方面,农村居民文化水平总体偏低,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许多人没有进行系统性的知识学习,主要依靠自己多年来的经验积累,掌握了一些零星的实用技术,并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也没有一套专业、完善的系统性技术操作规程,很容易导致每年都会出现同样的习惯性的操作,不能很好地解决突发问题。

(二)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社会认同

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对开发利用乡土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谈到人才,往往主要紧盯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和外来人才引进,而对有一技之长的本地能人、乡土人才视而不见,使得乡土人才社会地位不高,缺乏社会认同感,极大挫伤了乡土人才的积极性。

(三)年龄普遍偏大,作用发挥不显

农村青年尤其是有专长和才干的年轻人大都不愿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绝大多数乡土人才年龄偏大,思想偏于保守,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观念比较困难,技术交流往往局限于亲朋好友之间,只知怎么操作收益高,不知从理论上解释为什么这么操作,一旦遇到新环境、新领域,就会不知所措。

三、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举措

可以按照“内部培养+外部集聚”的方式,在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上加大力度,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留在农村发展,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一)强化顶层设计

建立一整套系统、有效的乡村人才培养制度。从选人才、育人才、用人才、留人才这四个方面进行制度设计。选人才方面,国家已出台人才就业相关文件。育人才方面,结合政府出台的文件,制订适合当地的管理办法,有针对性地增加乡村人才的培训次数,让乡村人才多学习、多了解先进经验,有更多锻炼机会。用人才方面,加强乡村人才与合作社等组织的联系。留人才方面,建立系统、完整的人才保障体系,构建全方位的人才激励体系。对于实用人才,结合不同的领域和专业对其进行分类,采取不同的激励和约束措施。充分认识乡村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加强系统性的理论学习,转变传统人才观念,提高乡村人才的认知。

(二)发挥高校作用

加强校地合作的相关技能培训、实践学习、学历教育等,加快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校与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发挥高校对乡村人才的知识、技术专业的培养作用,提高乡村人才技术水平。建立与高校长久、稳固的合作关系,针对返乡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地方政府要与高校紧密结合为乡村人才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创造便于乡村人才系统学习的优越环境,提升乡村人才队伍的知识文化、实用技术水平。

(三)加强专业培训

着重培养乡村产业人才,加快推进乡村技术体系的发展和变革。加强人才队伍、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等建设,提升乡村人员技术水平。着重增加对乡村人才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针对农村特色产业精准多次对乡村人才开展培训,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如开展“头雁”培训,从理论到实践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带头人。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从种植养殖能手、新型农业企业技术骨干、农业科研院所专家、高校一线人员中招聘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深入实施农业科技下乡,增加专业培训服务活动次数,提高乡村人才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四)做好后勤保障

第一,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制订培养计划,完善晋升系统。如开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班、高素质农民培育班、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培训班,鼓励乡村人才积极参加培训,使科技人才在乡村工作中得到新的技术支持。第二,提高科技人才利用效率。如把本地的农业龙头企业技术人员请来对科技人才进行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让科技人才真正融入农村,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带动更多的乡村人才,培育更多乡村产业带头人,为乡村振兴作贡献。

(五)建立激励机制

构建完善的人才激励体系,搭建便捷、快速的服务平台,以创新的方式管理人才。简化办事流程,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使科技人才获得资金支持,愿意在乡村有所创新,生活水平得到保障。积极贯彻完善高校、农业科学研究所人才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政策。建立更加突出人才价值为主导的激励分配制度。健全以岗位职责和工作业绩为导向、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分配激励机制。拓宽专业技术人员职务晋升便捷通道,探索建立公益性和盈利性相结合的农业技术人才激励政策。

(六)加强宣传引领

着力发现乡村人才中的先进典型。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乡村,以改革创新精神,充分挖掘乡村人才中的优秀典型。充分利用报纸、期刊、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对各方面人才扎根乡村为“三农”服务的情况进行宣传,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对好经验和好做法进行及时总结,创造出一批可推广和可复制的乡村人才资源发展新模式,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关心和爱护乡村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要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系统、有效的乡村人才培养制度,加强校地合作的相关技能培训,以学历教育等各种形式提升乡村人才的专业素养。做好乡村人才的后勤保障工作,完善晋升系统,建立乡村人才激励机制,充分挖掘乡村人才中的优秀典型,不断加强乡村人才宣传引领,从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提供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人才队伍人才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人才云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