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柯南·道尔一起破案,学写精彩的推理故事

2023-08-04莫笑君

中学生博览 2023年14期
关键词:波洛凶器步幅

作者简介:

莫笑君,原名胡姚雨。东南大学硕士毕业,青年作家。曾获香港中文大学第五届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一等奖、2013全国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等。已出版《余声不回》。

什么是推理?意思是推演、整理,通俗地讲,就是“讲逻辑”。推理故事本质上就是一个“出谜题—解谜底”的过程。可别说你不懂推理、不会推理、对推理不感兴趣,其实,你每次答一道数学题,本质上也是一种“推理”——基于题目给出的条件,一点一点去求得最终的答案,你的思考过程,就是在“破案”。

世上大侦探千千万,但要说最著名的,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他是如何破案的呢?总结起来,靠的是三个经典招数。正是这“三招”,教会了我们入门级的推理技巧,也教会了我们写推理故事的经典“套路”。

第一招:

写出人物细节和他们身上的反常特征!

在《福尔摩斯探案集》的开篇,华生还没自我介绍,福尔摩斯就十分肯定地说:“你来自阿富汗。”华生奇怪极了,福尔摩斯讲出了他的秘诀——

“就是通过仔细的观察啊,”他(福尔摩斯)告诉我,“你具有军人的风度,而且言谈举止像个医生,所以你肯定是个军医;你的手腕皮肤很白,但是脸却很黑,这说明你是被晒黑的;你的手臂有些僵硬,我断定你的肩膀肯定受过伤。如今英国人正在阿富汗打仗,那里是热带,所以我判断你是从阿富汗回来的。”

福尔摩斯主要观察了以下几点:

第一,对方的风度,也就是“第一印象”。生活里,我们要学会主动和他人接触,可以主动问好、闲谈甚至询问,通过接触不同的人,就会获得各种各样的“第一印象”,观察的人多了,你“一眼识人”的本领也会慢慢锻炼出来。

第二,对方的言谈。“风度”是静态的,“言谈”是动态的。听人说话,可以重点听他有没有口音,音色特不特别,语速是快是慢,这些都能展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第三,对方的皮肤。比如,福尔摩斯抓住的是华生“手腕”和“脸部”的皮肤色差这个关键。除了观察肤色,还可以看一个人身上有没有裸露在外的疤痕,有没有明显的纹身、伤口等。

第四,对方的动作。华生的“手臂有些僵硬”,这是种异于常人的表现,我们应当格外注意一个人的举动和正常人相比是否有差异,比如是不是瘸脚?是不是皱眉?是不是紧张出汗?等等。这些都是重要的人物线索。

这就是柯南道尔让福尔摩斯一出场就“立住人设”的技巧——善观察、讲细节,以小见大、由点到面。

再深入想一想,一个人身上有那么多细节,为什么偏偏看中这四点呢?原来这四个因素,对一个人来说是无法在短期内进行彻底的、颠覆性的改变的!衣服可以换、疤痕可以遮,但气质、谈吐、皮肤和习惯性的行为动作,往往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我们就能从中相对准确地判断出他的身份和来历了。

第二招:

记得把一些“常识”给藏起来!

为什么第一步是写“细节”?其实,这是一个展示信息的过程,相当于把案发现场搭建好、把潜在凶手描绘好。这就是“谜面”,是看得到的部分。

推理的时候,看到的信息是一方面,还有许多没有明说或者没必要明说,但又符合生活认知和常识的规律,往往更加关键。比如数学题问“一共几个人”,那么答案肯定得是整数而不可能是小数,“整数”就是一个隐藏信息。正是要把潜在的隱藏信息挖出来,线索才会越来越多。

我们看福尔摩斯是怎么把隐藏信息挖出来的——

“你(福尔摩斯)是怎么知道凶手的身高和年纪,还有他长着长指甲的呢?这个问题我(华生)想了很久,但一直没有想明白。”

福尔摩斯告诉我:“身高是我通过他步幅的长度推测出来的,屋外黏土和屋子里的尘土上都有那个人的步幅。至于年纪,你知道的,如果一个人能毫不费力地一步跨过四英尺半(约等于1.4米),那说明他肯定不是一个老头……血字是用手指蘸着血写的,那个人在写字时刮掉了一点墙粉,这说明他留着长指甲。”

福尔摩斯并没有见到凶手本人,但是他通过“身高与步幅”之间的关系,从现场的步幅大小,挖掘出了凶手的身高范围。通过“年纪与步幅”之间的关系,他又推理出凶手的年龄范围。同时,通过“墙粉”推断出是人为导致的,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就只有“长指甲”。

话已至此,我们可以发现,大侦探挖掘隐藏信息的能力,其实就是对“事实依据”的把握能力,这要求我们在平时要有意识地多多积累各式各样的科学和社会知识!这样才能主动引发联想、跳到隐藏信息,实现抽丝剥茧、层层递进,不然想了半天,也就是“鸡毛落水”——毫无反响。

第三招:

在文中设置“显性矛盾”去搅乱春水。

推理的有趣在于,表面上看似有十分丰富的细节线索,其实很多都是假的,故意误导我们的!

福尔摩斯在上面这个案件里就出现了一个误导性的线索——

这时,另一位警察急匆匆地跑过来说:“先生,我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我断定这个案子肯定跟一个名叫‘瑞琪的女人有关。”

……

观察过后,福尔摩斯得出结论:“我要告诉你们,‘Rache这个词在德文中是‘复仇的意思,所以不要再费心寻找‘瑞琪小姐了,是不会有结果的。”

对“墙上的血字”这一个线索,作者一开始直接给了我们两个误导:第一个,作者暗示说“这血字是死者留下的”,但福尔摩斯很快判断出来“不是死者写的”,这是因为地上没有死者吃力爬行、站起来写字等留下的痕迹;第二个,作者故意说“字母Rache就是一个名叫‘瑞琪的女人”,其实呢,福尔摩斯否定了这个判断,提出“‘Rache这个词在德文中是‘复仇的意思”,换句话说,通过对真假信息的判断,我们可以知道这次凶杀案其实是“仇杀”。那么,接下去的破案就只要找寻死者的仇人有谁就行了。

在分辨“真和假”上,有一个十分有用的思维方式,就是“逆向思维”。也就是偏和主人公去对着干——比如故事说“没有凶器”,我们就要多想“肯定有!只是还没有出现!”故事说“凶手是A”,我们就要多想,“凶手应该是B,甚至可能是好多人,更甚至是死者自己!”比如,一个案子从一开始就说现场没有出现任何杀人凶器。其实“没有凶器”这个信息是假的,用看似合理的推导在误导我们,因为真正的凶器其实是一把冰刀,一直留在现场,只不过人们发现死者的时候,凶器早已融化掉了。

此外,还有一个很有用的方法,就是要重点关注故事里给出的一些“显性矛盾”。什么意思呢?比如,书里有人说“我昨天不在现场”,可偏偏有人说“他昨天在现场”。一旦出现了这种十分明显的矛盾,这里面必然一真一假!因此,我们可以把“他在不在现场”作为关键的疑问,继续去看他们的后续反应,或者故事里其他人的语言、行为,从而获得更多发现。

多一些这样的“反套路”思考,咱们不仅能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还能促使你在寫作时故意模糊重点,写出不一样的精彩。

那些各怀绝招的著名侦探们

福尔摩斯对这些“侦探套路”可谓炉火纯青,不过,福尔摩斯之所以能玩转套路,归根结底,靠的仍是他的“终极推理绝招”——演绎法。意思是,他看到结果,就能根据线索还原出多个可能的案发现场、凶手身份、作案动机……而后再通过调查一一推翻,最后留下来的那个,就是真相了!

其他顶尖侦探,也有自己的一套“推理绝招”。通过了解这些有趣的绝招,或许也能为你设计一个侦探角色提供灵感。

比如,喜欢“打草惊蛇”的波洛探长——他是推理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大侦探,波洛。他和福尔摩斯喜欢前往现场察看的做法相反,他坚决反对侦探本人去现场,他认为这种工作应该交给警察去做,因为警察更专业。此外,波洛还有一个推理绝招,就是他能读懂人的微表情。他会经常把自己的案件调查进展不加遮掩地告诉身边的所有人。你可能会担心打草惊蛇,其实,波洛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凶手感到恐慌,凶手因此展现的紧张、惊惧、慌乱等微表情,都会被波洛看在眼里,反而有利于他的破案呢!

再比如,时刻保持“学霸范儿”汤川学——日本著名的推理小说作家东野圭吾笔下,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侦探“汤川学”,他被作家设定为一个“物理天才”,也因此获得了“怪人伽利略”的外号。他的推理绝招就是,善于在破案过程中时刻不忘自己是个物理“学霸”,充分运用物理知识去发现一些隐秘又高级的犯罪手段。比如,汤川学通过物理实验发现,凶手会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来实施破坏——所谓“空化作用”,简单地来讲就是用超声波让液体不停地晃动,产生许许多多小的气泡,这些气泡撞击、爆破,就会产生高温和巨大的破坏力。跟着汤川学教授学推理,你会由衷感叹,这年头,破案不懂点物理学知识都不行。

最后,再说说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神探——“戏精”包拯。包拯被百姓称作“包青天”,是指他像青天一样公正清明,但他破起案来,一点儿都不像“一股清流”,反而是个“戏精”呢!为了让犯人早点认罪,他想出了一个绝招——装神弄鬼!在不少包公案里,包公“戏瘾大发”,故意在夜里审问犯人,然后自己扮演成地府的判官,其余公差都扮作阴间小鬼,利用古代人们迷信、怕鬼神的心理,顺利套出犯人的实话……不得不说,要想成为推理高手,还得有点演技在身上呢!

猜你喜欢

波洛凶器步幅
消失的凶器
不同水平障碍赛马越障步态特征
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步态特征与步速相关性
暴力语言会变成凶器
“牙签弩”——玩具or 凶器?
伤害孩子的“凶器”黑名单
非田径专业男生100 m短跑步频与步幅关系的实证研究
水平四(七年级)耐久跑教学中处理“极点”的两种方法
冰冷的椅子
女盗贼的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