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档案建设的若干思考
2023-08-04占生富
占生富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安 355099)
1 新形势下加强农村档案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乡村档案是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乡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与关键,是发展其他各项事业的基础。农村产业发展和各类实体经济档案开发利用,将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一方面,产业发展档案详细记录了农业发展的各时期、各环节的背景、过程、经验、结果,通过总结,形成历史各时期的代表性经验,可为现在产业技术进步提供有力的参考,更为高效地推动产业进步和革新。另一方面,通过村级建档工作的实施,主管部门可以了解农村产业发展的状况,及时总结经验做法,调整产业方向,避免经济损失。从这方面看,生产技术档案的高效利用可以促进产业兴旺和升级,是乡村振兴的基石。
1.2 乡村档案是提高基层治理水平的着力点
治理有效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充分发挥档案原始凭证作用,能够有效破解乡村治理难题。所有权归属问题是农村矛盾多发点,解决的关键就在于通过档案资料来进行权属划分,乡村档案凭借其原始性、权威性,能够在基层治理中充分发挥作用。同时,乡村的户籍、婚姻、民政等档案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档案的证明价值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乡村档案能有效地提高村委会的治理水平,助力形成健全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实现治理有效的目标。
1.3 乡村档案是凝聚发展力量的有效纽带
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档案,基层乡风文明建设也离不开档案。乡村档案记录了村庄的历史,承载了一代代人的乡愁。乡村档案留存了历史记忆,真实记录了乡村的发展和变化。乡村档案的编撰留存过程,也是一方村庄村史的编修过程,利用乡村档案开展一系列乡风文明建设活动,能够加深村民对乡村的情感认同,有利于进一步凝心聚魄,汇聚强大合力,推动村庄发展,提升乡村文化品位。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档案建设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从思想方面上来看,档案意识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乡村档案建设是新农村建设、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需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但实际上,社会上对乡村档案建设的意识还比较缺乏。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讲,一些领导干部对档案工作不重视、责任感不强,认为档案工作不产生经济效益,造成了领导机制缺失、规章制度不完善、运行机制不通畅,工作标准低,影响了档案工作的整体推进。从农民角度来讲,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升还未完全同步,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接触档案的机会较少,档案知识知之甚少。在权利维护、史料查考方面不善于利用档案的作用。
2.2 从基础条件来看,档案事业软硬件薄弱
近年来,我国信息化步伐逐步加快,5G技术和大数据已经融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极大改变了社会发展进程和人民生活业态,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不可逆的历史潮流。但是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经济条件有限,存储形式单一,目前大多数仍处于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硬件上来看,农村档案室建设还不完全达标、建设标准落后,有的档案室只是简单的橱子柜子,有的档案室是由闲置的仓库改建而来,无法达到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同时,农村档案形式还比较单一,仍然是以文书档案为主,视频、图片、重大项目工程档案资料缺失,无法为精准的查考提供依据。
2.3 从人员上看,档案人员素质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信息技术为档案领域带了革命性的变化,让数据多跑路、实现“一分钟查档”已常态。乡村大多数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知识的学习大多依靠自学或者传帮带,专业知识陈旧,无法跟上时代步伐。同时,乡村振兴涉及的点多面广,既需要有责任意识,更需要对乡村振兴战略有深刻的理解,知道哪些需要收集整理。档案工作在基层管理中处于边缘地带,职业荣誉感较低,上升空间有限,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阻碍了档案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3 提高乡村档案治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3.1 突出多元参与,推进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协同、群众参与的乡村档案治理体系
一是构建“大档案”管理网络。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以综合档案馆为核心,涵盖县、镇、村(社区)、家庭的档案馆网体系。充分发挥综合档案馆的专业优势,在档案收集、整理、信息化、开发利用给予全面指导。要强化县和镇街领导责任,在人员配备、资金投入、设施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发挥村和家庭主体作用,提升档案意识,保障档案应归尽归、应收尽收。出台农村档案管理实施意见及实施细则,推进村居规范化综合档案室建设。二是构建“多方协同”治理格局。依托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基层组织、村居志愿者、居民群众纳入档案资源建设的主体范畴,每个人都是档案管理者和保管者,特别是把记录农村发展历程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档案收集整理好,推动档案管理向社会化、多元性延伸。三是探索建立“全域”档案体系。引导具备条件的镇街建立档案服务中心,将区域内各层面的档案进行集约化管理,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将档案端口延伸至村(社区)。
3.2 突出覆盖全面,着力建设地域特色鲜明
史料内容丰富、共享开放安全的乡村档案资源体系。一是夯实基础,优化乡村档案资源。加强档案规范化培训和宣传教育,明确重点,突出收集反映镇村组织建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档案资料,形成系统化档案库,把农村的伟大变革历程记录好。坚持示范引领,教育宣传村民留存好、整理好老照片、旧物件和反映乡村重大变迁的特色档案,建立村级档案特藏室,切实把珍贵档案保管好。二是突出特色,丰富乡村记忆资源体系。开展城乡记忆工程“留住记忆·档案人眼中的美丽乡村”“我家的老物件”等活动,将村居、市区历史面貌和发展状况客观、真实地拍摄记录下来,抢救挖掘社会上的珍贵农村记忆,建立专项照片和数据影像库,用信息化手段推动记忆工程提档升级。
3.3 突出智慧引领,健全体现时代要求、多位一体、感知全面的乡村档案服务体系
一是搭建平台,提高服务效率。加强顶层设计,引入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搭建覆盖全地区的乡村档案数据库,建成档案一体化智能服务平台,实现镇村档案资源互联互通,打造家门口的档案室,提供便捷的查档服务,提升档案为民服务水平。二是延伸窗口,发挥档案文化功能。在村居开辟档案服务窗口为群众提供档案信息查询服务,畅通居民的档案利用渠道,吸引地域文化学者对乡村档案资源进行研究,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三是深入群众,提升服务效率。要定期走进村居免费为群众提供查档建档现场咨询服务,发放惠民政策汇编、档案书籍等,让人民群众在档案中提升幸福感。要深入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村居举办家庭档案巡回展、城乡记忆工程展、特色馆藏展等主题展览,让人民群众领略档案文化的魅力,提升档案工作的影响力和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