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红痢病的防治措施

2023-08-04

新农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母猪仔猪肠道

邹 涛

(新宾满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辽宁 新宾 113213)

仔猪红痢是由于感染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种高致死性的常见的肠道传染性疾病,主要以肠毒血症和出血性下痢为特征。1955年,该病首次在英国被报道,随后相继传播至美国、丹麦、德国、日本和中国。该病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了仔猪的健康,对生猪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困扰。仔猪是生猪养殖的基础和关键,其直接关乎着养殖的经济效应。在仔猪饲养过程中,养殖户必须加强饲养管理,并做好疫病防控,从而保障仔猪的健康。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来对该病的防治经验,详细介绍了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防治措施,以期为生猪养猪户更好地防治该病提供有利的参考,从而促进生猪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1 流行病学

1.1 病原学

产气荚膜梭菌为该病的病原体,属于革兰氏阳性厌氧菌,菌体直径大小为(1~1.5)μm×(3~5)μm,呈短杆状,两端钝圆,通常单个或成对出现,偶见链状,有芽孢、荚膜,无鞭毛。该菌广泛分布于空气、土壤、污水及动物体内等,根据其产生的毒素和致病性的不同,该菌可分为A、B、C、D和E共5个血清型,而引起仔猪红痢的病菌为C型。C型病菌进入仔猪肠道定植后,大量繁殖后会产生α和β毒素,损伤肠道细胞、从而引起仔猪的肠道坏死、水肿和充气。该病菌的繁殖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弱,该菌在90℃加热30分钟或100℃加热5分钟便可将其杀死,同时常见的消毒剂均可将其杀死消灭。但该菌能形成芽孢,而芽孢的抗逆性非常强,一旦感染该病便难以净化。

1.2 易感动物

任何品种的仔猪均会感染该病,其中1~3日龄的仔猪最易感染,而大于1周龄的仔猪发病率较低。

1.3 传染源及传染途径

母猪肠道中存在该菌,其排出的粪便中也会含有该菌。若养殖人员不及时清理粪便和垫草,仔猪出生后便可通过吸吮被污染的乳头或接触周围污染的环境感染该病。另外,发病的仔猪和带菌的仔猪也是传染源,其排出的粪污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健康的仔猪可通过消化道食入而诱发该病。

1.4 流行特点

该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会发生。该病多呈散发性传播,其发病急、病程短、传染性强且致死率高,可达100%,严重威胁着仔猪健康。该病多发生于水平低、卫生条件较差的养殖场。另外,猪场一旦发生该病,若未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则会成为猪场常发的疫病。

2 临床症状

该病根据病程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3种类型,其中急性最为多见。

2.1 最急性型

该类型多见于出生1日龄的仔猪,大多数仔猪未表现出明显症状便发生死亡。也有部分仔猪出现精神萎靡、共济失调、拒绝吮乳、尖叫,同时排出红色稀便,后躯沾满血样稀便,出生1~3天后在抽搐中死亡。

2.2 急性型

急性型的病程通常为5~7天,病猪表现为主要表现为吮乳减少,精神不振,体温升高40~41℃,独自离群,畏寒怕冷,被毛黯淡无光,皮肤干燥无弹性,四肢无力,站立不稳,剧烈腹泻,排出红褐色水样稀便。随着病情的发展,仔猪腹泻加剧,排出含有坏死组织碎片的暗红色腥臭味的稀便,并夹杂着大量的气泡和凝乳块,如同“米粥状”,且后躯部位沾满血样粪便;之后病猪机体消瘦,严重脱水,全身持续性抽搐倒地,最后发生死亡。

2.3 慢性型

慢性型感染者较少,病猪主要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排出灰黄色黏性粪便,之后转变成含有组织碎片的淘米状水样粪便,尾部附满粪污。病猪生长停滞,多数在10天左右发生死亡或者逐渐成为僵猪而被淘汰。

3 病理变化

3.1 最急性型

将病死猪进行解剖,可见腹腔内含有血样液体,小肠出现明显的出血,回肠和空肠呈暗红色,与正常肠道界限明显,且肠道内含有大量的红色液体,肠系黏膜出现大面积的出血,肠系淋巴结出血,呈鲜红色。

3.2 急性型

将该类型的病死猪进行解剖,可见主要病灶在肠道,肠道内充满了夹杂坏死组织和大量的气泡的血样内容物,肠系黏膜呈灰黄色,有大量的坏死,肠壁增厚,无弹性。

3.3 慢性型

慢性型的病死猪解剖后,可见肠道局部增厚,肠系黏膜表面附着一层黄灰色坏死性伪膜,且易剥离,肠系淋巴结充血,肠壁深处有慢性炎症;另外心肌苍白,心包存在积液,心外膜有出血点;膀胱黏膜存在点状出血点,脾脏边缘也有小的出血点;肾脏呈灰白色,皮质层存在暗红色的出血点。

4 治疗方法

4.1 西药治疗

对于该病可采用抗生素和补液的方法进行治疗。刚出生的仔猪哺乳前可每头口服20万国际单位的青霉素或链霉素,3次/天,并配合灌服含有维生素C的人工补液盐200~300毫升,连续服用3~5天,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或者不如前按照体重2毫克/公斤口服强力霉素,2次/天,并配合静脉注射20毫升的5%葡萄糖、8万国际单位庆大霉素、4毫克硫酸阿托品及10毫升地塞米松混合液,1次/天,连续使用3天,同样具有很好的疗效;又或者按体重肌肉注射3毫克/公斤四环素,2次/天,或2毫克/公斤的红霉素,3次/天。

4.2 中药治疗

另外,该病还可以采用中药进行治疗,这样既可以避免耐药性,同时也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配方一:三七3克、连翘6克、丹皮6克、黄连6克、双花6克、甘草6克、木香6克、当归9克、炒地榆9克、炒玫瑰花9克、黄芩12克、大黄12克、白芍15克,混合放入温水浸泡半小时,煎煮15~20分钟,过滤后继续煎煮,再次过滤,将两次药液混合,平均分可给5头10日龄仔猪服用,1次/天,连续服用5~7天;同时哺乳母猪按上述药方的3倍剂量进行灌服,1次/天,连续服用5~7天,治疗效果显著。配方二:木香60克、大黄、当归、川朴、葛粉、诃子各15克,加水煎煮,拌料,饲喂母猪,2次/天,连续服用3次;同时,取甘草50克、大蒜150克混合切碎,加入200克白酒浸泡2天,加入适量草木灰,平均分给10头仔猪,每只仔猪每天饲喂1~2次。

5 预防措施

5.1 及时接种疫苗

疫苗免疫是预防该病最直接有效的的方法。目前该病常用的疫苗有仔猪红痢干粉菌苗和仔猪红痢氢氧化铝菌苗。通常母猪在分娩前30天和15天需各肌肉接种1剂,5~10毫升/次;而仔猪可以通过乳汁获得相应抗体,从而获得对该病的免疫力。

5.2 加强饲养管理

第一,母猪在分娩前5天开始减料,每天减少0.5公斤,以防止母猪腹压突然降低引起少乳或无乳,从而保证仔猪出生后具有充足的乳汁。第二,做好母猪生产准备。母猪分娩前1~2周,需用2%的烧碱溶液将产房进行彻底的消毒灭菌,生产前3天用0.15%高锰酸钾溶液对产房及生产工具进行全面的消毒,并清洗擦拭母猪体表、外阴及乳房。第三,提供干燥、洁净、通风、舒适的饲养环境。养殖人员需保证每周对栏舍内外、饲养工具等进行1~2次全面彻底的消毒,并及时清理猪粪和更换干净的垫草,禁止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出猪场。同时,还要避免过度拥挤,控制饲养密度,定期做好栏舍水电气等设备的检修,注意防寒防暑,保证良好的通风和适宜的温湿度。第四,营养均衡,科学饲喂。母猪分娩前后要提供充足的、营养全面的优质专门的饲料,禁止饲喂霉变、过期的劣质饲料,保障母猪的泌乳量,使仔猪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母源抗体,以减少疾病的发生率。第五,注意仔猪的护理。仔猪出生一周内,注意做好仔猪保暖工作,保障仔猪喝上充足的母乳,吸吮前需用0.15%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母猪的乳房。同时,及时补充适当的铁元素,防止仔猪贫血。第六,分批饲养,加强检疫。不同批次的仔猪应分批饲养,不能混合饲养,同时对仔猪的健康状态需实时观察并记录。一旦发现异样,及时隔离处理,对病死猪按要求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病的传播和蔓延。第七,对于已发生该病的猪场,需空栏一段时间,分别用火焰和消毒剂进行多次消毒,以杀死消灭该病菌的繁殖体和芽孢。

猜你喜欢

母猪仔猪肠道
肠道脏了翻出来洗洗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70%的能量,号称“肠道修复菌之王”的它,还有哪些未知待探索?
春季仔猪白肌病如何防治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注意预防仔猪腹泻
夏季谨防肠道传染病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常做9件事肠道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