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栽培技术与病害防治措施研究
2023-08-04崔妍妍
崔妍妍
(山东省临邑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临邑 251500)
大豆隶属于经济型的粮食农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社会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带动了物价的上涨,大豆的价格也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为了确保大豆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必须从源头抓起,从大豆的栽培抓起,大豆的栽培技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豆的质量和产量。此外,大豆的病害也会对大豆的质量产量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必须选用科学性较高的栽培技术和防治措施,从源头上保障大豆的健康生长,防治病害对大豆造成的破坏,从而有效地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让大豆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大豆种植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1 大豆栽培技术
1.1 选择优良品种
大豆的品种直接决定了生长情况和质量产量的高低,因此,在开始种植大豆前,种植人员应该对大豆的品种严格把关,选择高品质的大豆品种进行种植,从而保证大豆的健康生长,提高大豆质量和产量。目前大豆的品种主要包括鲜食大豆和商品大豆两种,大豆品种的选择不取决于大豆的用途,而是取决于品种的抗逆性、抗倒伏能力以及产量质量。在选择大豆种子时,要选择比较饱满的种子,而且种子表面没有明显的伤痕,可以将种子放进水里,淘汰浮在水面上的种子。浮在水面上的大豆种子一般都是种子内部有蛀虫或者不够饱满,这些种子不具备种子发芽需要的营养物质,发芽率比较低。在选择完毕后,要将选出的大豆种子进行消毒,减少种子上的细菌或者虫卵,保证种子的品质,提高种子的存活和发芽率。
1.2 合理选择和整理土壤
外部的生长环境条件也是影响大豆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种植人员要充分考虑到土地对大豆种植的影响,选择优质的土壤进行种植。在选择土壤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土壤的灌溉条件、微量元素、肥力等,保证大豆能够生长的同时让土壤为大豆植株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整理土壤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大豆生长环境,土壤中不应该含有碎石、树根、大土块、杂物垃圾等,种植人员要及时清理,对种植过其他农作物的土地进行合理处理,确保不会因土壤中的杂物和化肥残留等因素影响大豆的根系生长。不合理的化肥施用和灌溉方式都会影响土壤的质量,需要对土壤进行合理的整理,松化板结的土壤,提升土壤的透气性,保证灌溉的均匀性,为大豆的生长提供优质的土壤条件。
1.3 有效播种工作
科学的播种工作也是影响大豆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因素。首先,在播种开始前,种植人员应该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合理的播种日期和时间。早春时节是播种大豆的最佳时期,再结合天气条件,选择温度在11℃以上的播种时间,主要是3月下旬到4月中旬期间。其次,还要考虑地形对播种带来的影响,一般在有充足阳光的向阳地带优先播种。再次,要合理控制播种的深度,尽量保持在3~5厘米之间。最后,播种的密度对大豆植株的存活率和种植土壤的利用率都有一定的影响。播种密度太大,会减少大豆苗的养分,播种密度太小,会浪费土地资源。因此,要合理控制播种密度,既要保证大豆苗的营养和光照,又要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1.4 科学施肥
在大豆生长的各个阶段,需要的肥料都有一定的差异。在种植之前,利用农家肥为大豆的播种提供足够的底肥;在出苗之后,对于苗情不太好的区域,适量追加有机肥;在大豆分枝到开花初期,追加施用一定量的过磷酸钙或者磷酸二铵。在所有的施肥环节,都要注意肥料与大豆种子的距离,一般保持在3~5厘米。
1.5 科学灌溉和除草
水分是大豆健康生长的必须品,种植人员需要结合大豆不同生长时期对水分的不同需求,进行科学地灌溉,杜绝大水漫灌,在雨季时做好排水工作,避免田间积水造成大豆根的腐烂。杂草会争夺大豆生长所需的养分,因此,在大豆的生长过程中,还要注意处理田间的杂草,除草工作最少要进行两次。
2 大豆常见问题
2.1 青眼豆
青眼豆主要是指大豆里面出现青豆的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种植量不符合地区的种植条件。此外,过度的施肥延长大豆的生育期、严重的植株倒伏降低光合作用以及种植密度过大、透风不良等都会引起大豆的青眼。
2.2 烂种烂芽
在发芽的过程中,如果肥量超过需求量,大豆的根系会减少,肥料的过度施用会导致幼苗倒伏,造成大豆苗根部变细、生病,出现烂种烂芽的情况。
2.3 黄苗
导致大豆黄苗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肥害问题、孢囊线虫、苗期的褐斑病等,都会让大豆苗发生颜色的变化。
3 大豆病害防治措施
大豆的病害的防治原则始终以农业、生物以及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是辅助性的防治措施,一般在情况严重时投入使用,利用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性的防治,才能保证和提高大豆病害防治的有效性。
3.1 防治大豆根腐病
根腐病是大豆生长中比较常见且危害较大的病害,这种病害能够在土地中传播,随种植规模的扩大延伸。患病大豆植株的根茎部位有扩散性的黑褐色斑块,会让植株的叶片低垂枯萎。防治大豆根腐病,主要是注意播种日期和深度,再辅之以适量的药物,包括卫福、阿维菌素、多菌灵以及福克等。
3.2 防治大豆灰斑病
大豆的灰斑病一般在成熟的大豆植株比较常见,发病病原菌会侵蚀植株叶片,导致植株的叶片出现非正常脱落的情况,从而无法健康生长,导致大豆质量和产量的降低。防治大豆灰斑病,主要利用药物进行治理。在播种之前,用适量的福美双湿性粉剂或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搅拌大豆种子,降低发生灰斑病的概率;在大豆的花荚期,利用多菌灵胶悬剂300倍液进行治理。
3.3 防治大豆菌核病
大豆的菌核病是由大豆核盘菌引起的,会严重降低大豆的产量。菌核病集中发生在夏季,尤其是在光线不足、透气不好、地势低洼、排水不好的地区更容易发生。发病的大豆植株的茎杆上会出现褐色的斑块,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出现白色的颗粒和絮状的菌丝,最后变成黑色的菌核颗粒。防治大豆菌核病,最有效的方法是从最开始对菌数量进行控制。此外,还可以喷洒适量的甲基托布津500倍液、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以及核菌净1000倍液。
3.4 防治大豆霜霉病
霜霉病也是大豆生长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病害,主要是对大豆的幼苗产生危害。大豆霜霉病发生的主要时间在雨水较多的季节,发病的大豆植株的叶脉两侧会出现褪绿的斑块,出现不规则或者圆形的黄绿色斑点,叶片背后会出现灰白色的霉状物,从而对大豆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减少大豆的产量。防治大豆霜霉病,种植人员要重视预防工作,整合大豆的种植密度,科学合理地灌溉和施肥。此外,还可以利用适量的甲霜灵或者多克夫种衣剂等与大豆种子进行搅拌,在田间喷洒乙磷铝300溶液。
4 结语
总的来看,大豆是我国本土的重要粮食农作物,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中都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影响大豆栽培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土壤、气候、肥料、病害等,为确保大豆的健康成长,种植人员应该结合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熟悉掌握包括选种、整土、播种、施肥、灌溉除草等在内的科学的大豆栽培技术,确保大豆种植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掌握大豆种植中常见的青眼豆、黄苗、烂种烂芽等问题,针对大豆的根腐病、灰斑病、菌核病以及霜霉病采取对应的防治措施,确保大豆的健康生长,从而保障大豆的质量和产量,满足大豆的市场需求,推动农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