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植物在城市景观生态链中的应用
——以秦皇植物园为例

2023-08-03彭红丽张洪月姜福莉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植物园生境乡土

王 颖,彭红丽,张洪月,姜福莉

(1.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102;2. 安徽农业大学 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3.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园艺科技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乡土植物是指本地区天然分布的野生植物或已经过长期引种驯化生长良好的外来植物,具有对当地环境气候适应性强、遗传价值高、生态作用关键等特点[1]。 秦皇岛市乡土植物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建设植物园是城市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植物园不仅具有游憩、科研和科普等功能,对保护乡土植物资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温度、湿度、气流、光影等影响人体舒适度的气候因子,成为十分重要的植物园景观的设计依据,影响到景观的空间、地形、水系、形态和色彩等元素的设计[2]。 秦皇植物园在植物种植设计中巧妙地挖掘了当地的地域特色,以生态原理为指导,在展示内容上摆脱了传统植物园的专科专属专园的分区展示模式,在植物选择上注重乡土植物的应用,形成一套特有的植物展示方式,使人的体验和植物的体验结合起来,通过“水—土—植物—动物”等组成要素或因子之间的有机联系,体现植物园景观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系统,形成以植物为标志、融合各因子生态链为一体的植物园生态景观。

1 秦皇植物园区位及自然环境特点

1.1 区位特点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处中国华北地区通往东北地区的咽喉要道,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便利。 秦皇岛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既有丰富的人文文化,也有独具魅力的自然风光,每年800 多万海内外游客慕名而至。 秦皇植物园在服务当地居民的同时,也能够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一个重要景点。 秦皇植物园位于秦皇岛市汤河下游段西岸,由南侧占地27.95 hm2的汤河苗圃和北侧占地2.7 hm2的6 个厂房共同构成,共30.65 hm2,这些区位赋予了秦皇植物园独特的场地地域特征。 同时,由于整个项目场地面积十分有限,因此,如何根据地域特点,形成自身景观特点成为该园设计施工的重要内容。

1.2 区域自然环境

秦皇岛北依燕山,南临渤海,海岸线长126.4 km,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形成山地、丘陵、平原及浅海四个阶梯带,地貌类型齐全,土壤种类丰富,土壤的构造直接影响植物园景观的科学种植与群落的栽培。 秦皇岛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季风明显,又有海洋性气候特点,温度适中,光照充足。 植被属暖温带落叶植被,植物区系是温带植物向亚热带植物的过渡区域,有利于多种植物的生长,植被分布由北向南,由低而高,具有典型的垂直地带性分布特点。 秦皇岛植物种类达138 科1 320 多种,常见植物以菊科、禾本科、蔷薇科、豆科、木本科为主。

2 植物园景观生态链的塑造过程

2.1 基本设计理念

2.1.1 以生态原理为指导

植物景观生态链塑造过程中以生态原理为指导,在保护原有自然景观的基础上,结合科普教育和休闲功能,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景观。

2.1.2 利用乡土植物,适地适树

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应适地适树、因地制宜,注重应用乡土植物。 秦皇岛市植物园以展示温带、暖温带植物区域的植物为主,兼顾其他区域植物,共有植物52 科320 种,其中绝大多数植物是华北地区常见的乡土植物。

在植物群落建设过程中,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协调共生,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 在植物配置上充分将观赏性、改善环境的生态效应性和生态结构的合理性相结合。

2.1.3 独特生态链展示模式

秦皇植物园植物种植设计摆脱传统植物园以专科专属专园的分区展示模式,形成以植物生态为主的景观生态链展示模式,以创新的展示方式让游人能直观地了解到土壤、水分、阳光、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体验到在山区、平原、水边等不同环境下植物群落的变化。

2.1.4 挖掘植物文化,凸显秦皇岛地域特色

秦皇植物园作为秦皇岛市唯一的植物园,位于海港区西北部,大汤河西岸,是整个汤河生态廊道的重要一个环节,充分体现生态精神。 景观的构建要将文化景观与植物景观相结合,挖掘当地的植物文化,凸显秦皇岛的地域特色。

2.2 植物景观生态链构建

生态链指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形成的物质变换和能量转化的链索关系。 秦皇植物园共分为12 个功能区域,其中能够充分体现“水—土—植物—动物”生态链功能区的有:土壤链、水分链、日照链、山地生境景观区、平原生境景观区、滨水生境景观区等。 各个功能区域分别从生境因子、生态因子和专类展示三个角度体现了植物景观配置的生态特点,按照植物的不同群落、貌相、季节、温度、光照度、湿度等方面特点,进行综合分类处理,形成以地域性植物群落为主的景观。

2.2.1 乡土植物在土壤链景观区的应用

土壤链景观区自门口延续向东,构成园区的东西主轴。 它是以不同质地土壤的规律变化(岩石—壤土—沙地)为基础,石砾由粗到细,土壤由瘠到沃[2],展示了6 种不同特点的土壤,以及由于生境渐变,形成相应的典型植被类型和景观特征。植被在选择和种植按照岩石植被——需要肥沃土壤的植被——沙生植被,形成植物序列,比如大块石块间植平枝荀子(Cotoneasterhorizontalis),小块石块间植马蔺(Irisensata),碎石土壤间植砂地柏(Sabinavulgaris)、贫瘠壤土间植锦鸡儿(Caraganasinica)等,而在中间地段栽植低矮地被植物,在通道末端栽植高大乔木。

2.2.2 乡土植物在水分链景观区的应用

水分链景观区是园区西南角的至高点,通过人工台地高差,按照地形由高到低,植物需水由低到高的生物学特性,来展示植物对水需求的不同。所用植物都是华北地区常见的乡土植物,为典型的华北滨河植物。

人工台地最高处种植对水分需求最少的植被,水中的水泡造型是需要水最多的水生植被,比如在干旱地栽植山桃(Prunusdavidiana)等,在较干旱地栽植云杉(Piceaaspoerata)等,在水湿地栽植郁李(Cerasusjaponica)等,在湿生地栽植芦苇(Phragmitescommunis)等。 土台以规整的形式体现出规律性和节奏感,其中贯穿游览道路,将土台分成两半,被分开的土台内部展示了植物根系与土壤水分之间的联系,更直观地让人体验植物与水分之间的关系。

2.2.3 乡土植物在日照链景观区的应用

日照链景观区是根据不同植物对日光需求不同的原则,结合植物园的地形特点,设置不同密度和高度的遮荫亭(白鹭亭),由于日光透过遮荫亭投下的阴影或疏或密,下面配置相应日照需求的小灌木或地被植物。 植物的选择和栽植按照由北向南,植物对日光的要求也由弱到强原则栽植,如表1 所示。 遮荫亭的造型设计取意秦皇岛近海湿地栖息的三五成群的白鹭,亭子立于滨水步道之侧,可供游人驻足休憩。 日照链景观体现了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等不同物种之间的联系,使游人穿梭其中时,能够自由感受到植物园景观空间的审美体验。

表1 日照链景观区植物

2.2.4 乡土植物在山地生境景观区的应用

山地生境景观区位于植物园的北部,堆土成丘,构成遮挡北风的屏障。 山地生境景观区以几何基底和自然的地形起伏模拟秦皇岛地区典型特征的山地,并按照不同海拔高度选择和种植不同植物(秦皇岛地区的植被具有典型的暖温带垂直地带性特征,从北向南,从高到低,植被依次为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林—灌草林—栽培植被—水生植被),体现了当地生境植物景观的特色,成为植物园北区重要的景观序列。

同时,山地生境景观区按地形和地势来划分景区,每个区域突出一两个树种,丰富了植物园的景观层次,植物配置以乡土植物为主。 山地上配置华北地区常见的宿根植被,山北坡多种植耐寒的禾草,山的南坡种植宿根花卉。 人工堆砌的小型山体高差较小,为突出坡地造型,坡顶附近栽植高大乔木和灌木组合群落,斜坡处栽植大片花木或彩叶树以形成较好的远视效果,坡底用低矮的地被植物和草坪。 植物景观配置与山坡浑然一体,游人在山地中穿行体验不同的生境。

2.2.5 乡土植物在滨水生境景观区的应用

秦皇植物园滨水生境为沿汤河向北,在保留现有植被的基础上,使用丰富的乡土滨水植物,保证滨水生态群落的多样性[4]。

秦皇植物园滨水生境景观上层是以洋槐(Robiniapseucdoacacia)、绦柳(Salixmatsudanaf.pen-dula)为主的林带,下层是一些杂木灌丛、芦苇丛,以及原有野生菱角为主的水生植物,岸边种植层次 丰 富 的 芦 苇(Phragmitescommunis)、 香 蒲(Typhaorientalis)、千屈菜(Lythrumsalicaria)等水生植物。 通过选择丰富的湿生植物种类,建立多样的植物群落,形成独特的“植物泡泡”的生态空间结构,整体性强,植物多而不乱,各个“植物泡泡”之间又具有特征明显的植物种植风格,不仅植物景观丰富,又为其他生物提供了优良的栖息环境,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系统。 同时结合现有景观塔与休闲茶室和亲水平台形成新的游憩核心点,满足游人亲水游览的需求。

2.2.6 乡土植物在平原生境景观区的应用

平原生境景观区采用的是疏林草地的植物造景形式,依照生态原则,通过选择和配置多个以乡土植物为主的观赏性强的植物群落,构建出植物景观的主体空间体系。 在植物配置时,考虑到乔灌草在颜色、质地、季相等各个方面的搭配效果,选用了大量的色叶植物、花木群落,以及榆树(Ulmuspumila)、桑树(Morusalba)、梓树(Catalpa orata)具有典型乡土气息的植物(见表2),通过注重中下层花灌木及地被植物的合理配置,强化上层混交乔木林态势的配置模式,划分出多样的空间模式[5],形成了独特的空间艺术美感,产生了虚实结合的意境效果。

表2 平原生境植物群落配置

3 小结与思考

秦皇植物园建成10 年有余,园区内树木成荫、景致怡人。 秦皇岛市植物园景观中不同生境的建设,需要按照植物的不同群落、貌相、季节、温度、光照度、湿度等方面特点,进行综合分类处理,形成以地域性植物群落为主的景观。 这种以生态因子为主的植物展示方式让人耳目一新,能够满足不同的心理需求。 游人不仅看到了在平原、山区和水边等不同生境下植物群落的变化,更生动认识到光照、水分、温度等生态因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在领略了不同生境下植物景观的趣味,又品味了植物独特的文化内涵[6]。

秦皇岛市植物园以富有特色的乡土植物为基础,以优美的生态景观为载体,以独特的景观生态链展示方式为骨架,以丰富多彩的植物文化为主线,建成了一座集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探索了植物园生态规划设计的方法,可为其他城市植物园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植物园已成为当代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城市中生态环境、文化教育和植物景观融为一体,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代植物园景观设计应该在遵循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更多地去发现场所自然环境的特点,对区域资源进行整合利用,立足现实,突出特点,而非包罗万象或者刻意创新。 这样即使再小的植物园也能自成风格,以自身独有的特色而闻名[7]。

猜你喜欢

植物园生境乡土
植物园的“虎”明星
跟动物聊国家植物园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大暑傍晚的中山植物园
乡土中国
芬芳乡土行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
读《乡土中国》后感
不同生境中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与本地种接骨草的光合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