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综合评价研究

2023-08-03赵燕娜张家俊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广东省文明效率

赵燕娜,张家俊

(河北地质大学 城市地质与工程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随着科技革命的出现,我国各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经济得以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初期,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提高,忽略能源消耗,损害环境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导致我国生态环境承受巨大压力,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荒漠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源源不断。

随着我国环境问题日渐严重,大量学者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研究。 谷树忠[1]阐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并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姬振海[2]认为生态文明是由生态与文明两个概念组成,指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克服负面作用,不断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建设生态机制与生态环境所取得的成果总和。 杨朝霞[3]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遵循生态规律的前提下,运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少量学者对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进行了研究,胡彪[4]分别利用SBM 模型与DEA 模型对天津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进行研究。 李素娟[5]利用SBM 模型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对其空间均衡性与差异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对影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存在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人口因素、经济结构、能源利用效率与环保投入对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影响显著。

通过梳理文献可以发现,目前对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研究的文献较少,相关研究大都基于国家层面或个别市区,将广东省作为研究对象的相对较少。 测算效率的方法主要运用TONE[6]提出的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 模型,该模型可将环境污染处理为非期望产出,同时有效解决了投入产出的松弛性问题,但该模型仍有不足,模型无法对投入与产出进行径向改进,导致效率测算结果存在偏差。 本研究运用SBM-DDF 模型测算2010—2021 年广东省21 个地级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进而运用核密度估计分析产出效率变化趋势,以期为各地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1 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广东省位于109°45′~117°20′ E、20°09′~25°31′ N,总面积17.98 万km2,是我国的经济大省,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区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推进。 2021 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44 万亿元,占全国的10.8%,位居首位;产业结构持续高度化,第一、二产业所占比例逐渐减少,第三产业比重快速增长,三产业之比为4.2 ∶43 ∶52.8;全省财政收入14 105.04 亿元,与2020 年相比,增长了9%;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4 853.6 元和22 306 元,与202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8.1%和10.6%;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1.7%与39.3%,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全省森林面积1 054 万hm2,森林覆盖率为58.74%,全省设377 个自然保护区,总占地面积169.5 万hm2。 2021 年,广东省优良天数比例为91.3%;PM2.5浓度为22 μg/m3,与2020 年持平。2021 年广东省污水与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为97.6%和98.95%。

综上所述,广东通过加强环境治理力度,突出环境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和。 但整体上看,广东生态环境治理力度还需要提高。 农村地区环境治理基础工作落实不到位,缺乏环境治理方面的人才。 广东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型尚未改变,高污染产业比重大。 高质量绿色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生态文明建设仍任重道远。

2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胡彪等[4]选取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与资源消耗总量作为投入指标,将经济效益作为期望产出,社会与环境负效益作为非期望产出。 王耕等[7]将能源、劳动力及资本投入作为投入指标,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作为期望产出,将环境污染作为非期望产出。 本研究通过借鉴前人的指标体系并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指标体系

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可知,生态文明建设包含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及文化建设,因此本研究从这四个方面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指标体系。 借鉴李素娟[5]的做法,选取GDP 与生活质量相关指标衡量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借鉴王珂[8]与杜宇[9]的指标体系,选取专利授权、文化传媒工作人员、教育从业者等指标衡量文化建设,借鉴齐心[10]的观点,政府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部分,选取财政支出及公共管理与环保行业从业人员衡量政府的管制力度,如表2 所示。

表2 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对象为广东省2010—2021 年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包含广东省21 个地级市总共252 个决策单位。 所使用的指标数据均来源于《广东省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及各地级市统计年鉴,对于少部分缺失数据通过插值法计算。

3 模型介绍

3.1 SBM-DDF 模型

由于TONE[6]提出的SBM 模型存在部分缺陷,存在无法同时对产出和投入效率的非比例调整,测算的效率值偏高等问题,于是福山等[11]在SBM 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将方向距离函数引入SBM 模型中形成了非径向、非导向的基于松弛测度的方向性距离函数SBM-DDF,函数模型如下:

式中:x——各决策单元的N种投入,x=(x1,…,xN);y——M种产出,y=(y1,…,yM)∈;b——K种非期望产出,;——第i个地区t时期的投入产出数据;(gx,gy,gb)——方向向量;——各决策单元投入产出数据距离效率前沿面的松弛变量,;——权重向量,,。

根据模型定义及王兵[12]对SBM-DDF 模型的拓展,对式(1)计算出的无效率值进一步分解,研究效率损失的原因,分解公式如下:

式中:eff——生态文明建设效率。

3.2 核密度估计

核密度估计法是由ROSEMBLATT 于1955 年提出的一种非参数估计方法,在统计学与经济学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常用于描述随机变量的分布形态,并计算每个点的密度值,简单的说,就是运用核函数将数据与带宽进行线性叠加,运用平滑方法形成一个连续的三维核密度曲面,通过曲面的变化情况可分析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演变趋势。 函数模型如下:

式中:n——研究区域个数;h——窗宽,窗宽影响核密度图曲面的平滑程度,窗宽越大,密度函数曲线越平滑,本研究以maltab 给出的最佳窗宽为准;K——核函数,本研究选用最为常用的高斯核函数进行分析。

4 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实证分析

4.1 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测算

运用改进的松弛测度方向距离函数SBMDDF 模型测算了广东省21 个地级市2010—2021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2010—2021 年广东省各地级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值

由表3 效率测算结果可知,研究期内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平均值呈现波动变化现象,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效率最高值为2010 年的0.83,最低值为2019 年的0.70,2010—2021 年效率平均值为0.772,距离效率前沿面存在22.8%的差距,说明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较低,资源分配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

广东省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存在明显时间变化趋势,广州、深圳、珠海呈波动上升趋势,潮州、揭阳、云浮等地区呈波动下降趋势,佛山、韶关、梅州等地区呈上下波动变化趋势,且变化幅度较小。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各地区的效率水平差异较为明显,如2010 年汕头、东莞、汕尾、湛江、揭阳效率水平达到前沿面,而韶关和清远效率小于0.7,属于较低的水平,该年度的极差为0.37;2021年广州,深圳,珠海效率水平为1,而韶关、揭阳、梅州、惠州等地区效率水平低于0.7,极差为0.34。

将广东省分为珠三角地区、粤东地区、粤西地区,以及粤北四大地区。 2010—2021 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均值如图1 所示。 粤东地区在研究期内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2012—2013 年下降幅度较大,其变化幅度为0.125,2019 年前高于广东省整体效率水平,2019 年后低于省平均值并呈回升趋势;珠三角地区呈上下波动趋势,2010—2014年呈波动下降趋势,2014—2019 年呈缓慢上升趋势,珠三角地区在研究期内变化幅度小,其变化幅度为0.08,2014 年以前低于广东省平均值,2014年后高于平均值;粤西地区2010—2019 年出现下降趋势,其中2018—2019 年与2019—2021 年出现回升;粤北地区在研究期内变化趋势较为平缓,变动幅度仅为0.06,在整个研究期内均低于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均值。 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存在区域差异,主要原因是粤西与粤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不足、人口众多、资源利用低下,人民生活缺乏幸福感,致使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普遍不高。

图1 广东省各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变化趋势

图2 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无效率时间变化趋势

综上所述,2010—2021 年广东省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珠三角地区与粤东地区效率水平较高,粤西、粤北地区较低,表明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不平衡,因此有必要对其时空演化趋势与差异性进行研究。

4.2 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损失原因分析

本研究根据SBM-DDF 模型的定义及SBMDDF 模型的拓展,对无效率值进一步分解,得出各指标的无效率值,从而探寻各地级市投入产出无效率的原因,结果如表4 所示。

由表4 结果可知,广东省各地级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无效率情况,表明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不高,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未达到最优状态。 从各指标的无效率程度上看,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产出不足率均值为0.028,是所有指标中最低的,且广州、深圳等13 个地区均为0,而各地区的环境污染排放的产出不足率均值为0.127,是所有指标中最高的,说明各地级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产出不足并不是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 影响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主要原因依次是环境污染、环境治理资金投入、劳动力投入和能源消耗。 环境污染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说明污染排放过多,生态环境被破环,因此需对污染现象进行规制,特别是对污染严重的行业进行监管。环境治理资金投入是第二影响因素,表明政府环境治理资金未得到良好的配置,存在浪费的现象。劳动力投入是第三影响因素,说明从事环境治理的人才较少,未对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起到促进作用。 能源消耗是影响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第四要素,过度的能源消耗会导致能源浪费,因此有必要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使用结构,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从地区上看,广东省四大区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无效率情况,粤北地区的污染排放与能源投入无效率均值最高,珠三角地区的污染治理资金投入与劳动力投入无效率值偏高,这说明影响粤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主要原因是污染排放与能源浪费,珠三角地区的污染排放无效率值最小,说明珠三角地区污染治理效果较好,但资金与劳动力投入过多,可能存在浪费现象。

从时间演变趋势上看,各指标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污染排放无效率呈现增长趋势,且无效率水平增长较快,劳动力投入无效率呈递减趋势。这表明广东省环境污染问题逐渐严重,需加强污染物排放整治力度,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污染物排放。

4.3 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时间演变趋势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广东省各时段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总体分布和时间变化趋势,对2010—2021 年广东省各地级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水平进行核密度估计,并绘制出核密度三维曲线图,z 轴表示核密度,如图3 所示:

图3 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核密度分布

由图3 可知,2010—2012 年核密度峰值较低,且出现明显双峰现象,表明广东省各地级市间效率水平差异较小,2013 年起峰值逐渐提高,主峰不断向左侧移动的同时,峰值不断增加,峰宽不断变小,说明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水平呈下降趋势,且大部分地级市的效率水平收敛于同一水平,地区之间的差异在缓慢减小。 2018 年起出现双峰现象,说明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出现两极分化。 2021 年呈现更为明显的双峰现象,第一峰值与第二峰值对应的效率值分别为0.67 与0.94,第一峰值的峰值较高,达到了研究期内的最大值9.2,对比2018 年的双峰现象可知,2021 年的两个波峰距离更远,且处于低效率水平的波峰更高,对比2018 年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两极分化现象更为明显,且差距越来越大,2021 年核密度达到最高值,说明2021 年大多数地区效率水平收敛于0.67,表明广东省大多数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处于较低的水平。

5 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结论

本研究运用改进的SBM-DDF 模型对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进行测算,并对无效率进一步分解,研究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损失的原因,最后引入核密度估计对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演变趋势及差异性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通过SBM-DDF 模型对2010—2021 年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进行测算,由测算结果可知,广东省整体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平均值为0.77,仍存在很大提高空间,其中粤东地区与珠三角地区效率水平较高,粤西、粤北地区效率水平较低。

(2)根据SBM-DDF 模型的拓展,对无效率进一步分解,由结果可知,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损失主要由污染物排放过多导致,其次是污染治理资金浪费。 从四大区域上看,粤北与粤西两大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受污染排放影响较大,粤北地区还存在能源浪费的问题,珠三角地区效率损失的原因是劳动力与污染治理支出存在浪费。

(3)由核密度估计分析可知,广东省大部分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同时波峰高度不断提高,表明21 个地级市效率水平收敛程度提高,差异性减小,2018 年与2021 年效率水平存在两极分化现象。

5.2 对策建议

5.2.1 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由于广东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2021 年第二产业仍占43%,处于较高的水平。 因此需推进产业绿色化转型,改善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第一,加强绿色产品宣传,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刺激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充分利用广东省作为人口大省的优势,营造大规模的绿色市场,从而帮助绿色产业迅速发展。 第二,加强绿色教育,重点培养新能源,资源环境,智能装备等领域的人才,提供专业水平高的人才队伍。 第三,加强绿色工业技术研发,重点研究资源重复利用技术,新能源技术,生态修复技术。 运用绿色技术改变传统工业的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以绿色技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带动中低端技术工业实现生产方式变革。 第四,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打造环境友好型的新型产业集群,高新绿色产业应发挥其在降低能耗,循环利用及清洁能源等领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第五,引进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生产流程,管理方式进行优化,同时淘汰一些难以转型的产业。

5.2.2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从各指标的无效率分解结果可知,广东省存在污染物排放过多,能源消耗过大的情况,广东省作为人口大省,应更加注重资源问题与环境问题。第一,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对环境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估,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对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域应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设立差异化的补偿标准,生态保护补偿资金要向贫困地区倾斜。 第二,积极引导节能减耗与环境保护融资。 因为环保与节能项目对社会资本缺乏吸引力,难以得到资金支持,所以政府应给予帮助,制定相关政策条例帮助企业吸纳资金,推进节能环保事业的发展。 积极推行政府企业合作模式,严格落实补助基金去向。 利用各种社会力量,通过募捐,赞助等方式,为广东省环保事业提供资金保障。 第三,改善节能环保的税收政策,对于一些具备显著节能效果的新产品,可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优惠。 对于一些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如一次性塑料袋等对环境资源产生危害的消费行为,可提高消费税和消费成本。 对于从事节能环保的中小型企业给予适当的减税优惠。 第四,完善环境损害奖惩制度,对生态环境进行损坏评估,建立赔偿机制,积极宣传环境保护奖惩制度,鼓励市民对破坏生态及浪费资源等违法行为进行举报。

5.2.3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广东作为人口大省,尤其是珠三角核心区域聚集了大批外来省份的务工人员,在人口基数巨大的情况下,水资源消耗与用电规模都非常巨大。树立绿色生活方式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居民低碳生活理念,环保部门应及时公示各类环境数据,如空气质量指数,环境突发事件,做到信息透明化,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 第二,鼓励绿色餐饮,相关部门需加强餐饮业监管,惩罚食物浪费行为,深化光盘行动。 倡导绿色出行,加强电动汽车宣传广度,鼓励公共交通,快递等行业运用电动汽车。 第三,倡导绿色消费,倡导消费者优先选用低能耗绿色产品,完善闲置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落实垃圾分类制度,扩大政府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采购力度。

猜你喜欢

广东省文明效率
请文明演绎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漫说文明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广东省10年将投1187亿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