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QC小组活动步骤之“现状调查”
2023-08-03翟念荣
翟念荣
QC小组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QC小组活动强调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利用PDCA循环的过程方法,统计工具和技术开展活动。通过多年的QC管理经验现就QC步骤“现状调查”的理解作一阐述,希望和大家共勉。
现状调查是QC小组活动课题--问题解决型10大步骤之二,是QC活动的重中之重。现状调查这一步骤的工作,就是定性描述输出课题质量特性的流程及其環节,定量描述诸环节的现状、特征,识别、确定改进课题的突破口—症结点或着力点。
1、现状调查的对象
现状调查的对象是从初始输入至课题质量特性输出的工艺流程全过程。
从初始输入至最终产品形成,整个生产流程由哪些技术系统有序地组成,每一技术形态包含哪些子系统,其功能参数设计与功能实现如何,哪一环节的系统功能实现存在问题,直至把存在问题的技术系统找出来,用数据说清楚其影响程度,这就是现状调查的基本任务。
现状调查所需的数据时空区间与选题采集的数据时空区间有密切的联系。从时间上看,选题阶段数据采集的时间最长不宜超过一年,一年的数据即使是活动项目与季节变化方面的关系也在最大程度上反映出来了。当选题阶段的数据分析呈现出某种趋势、规律性变化时,意味着继选题之后这种趋势、规律仍将存在。因此,与选题所采集的数据衔接,进一步采集现状调查阶段发生的数据就是有必要的。这一情况下,现状调查包括两大阶段,一是活动前,二是活动开始后。调查活动前的状况时间可长一些,半年、甚至一年,目的是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反映活动项目的变化状态,从中揭示其规律性,为修正课题目标提供依据。活动开始后的现状调查侧重于纵向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点所在及症结点的影响程度,从而为设定课题目标提供依据。
活动开始后的现状调查时间宜短不宜长,以能够满足采样量的最短时间为佳,时间长将加大问题的严重性及损失。为赢得课题尽快解决、减少损失,以较短时间的现状调查对制定准确的目标有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我们可以用活动前现状调查揭示的规律性、特别是非症结点的规律性,预测计划完成阶段的非症结点的状态,从而修正课题目标。
当选题阶段的数据分析没有呈现趋势性变化时,从提高活动的效率以及效益出发,没有必要再采集新的数据,宜将对选题阶段所采集的与当前活动相衔接的近期一段数据进行纵向的深度分析。
2、现状调查的目的
(1)找出症结,明确课题活动的突破口。
(2)确定症结点,为设定目标提供依据。
至于症结点的个数如何确定,关系到课题的来源以及执行的不同程序。对于自选型课题,症结点的个数一般由小组遵循抓关键的少数的原则自定;对于指令型课题,症结点仍要从关键的少数抓起,至于选取多少个症结点,是有完成课题目标的需要以及每个症结点计划解决到的度决定的。确定症结点后,计划症结点的改进程度,依据这些关系,作为设定目标提供依据,即可推算出课题目标。
(3)揭示症结特性、过程监视质量特性中隐含的异常特征,揭示过程输入、输出特性相互关系中隐含的工艺系统结构性矛盾,为塔建症结原因分析构架建立基础。
这是因为:其一,依据症结特征,可以从总体上定位问题重心在质量形成的哪一阶段,如果症结特征总体上是在受控标准内的异常波动,问题在质量形成的工艺控制规范的执行阶段;如果症结特征表现为总体在受控标准范围之外波动,可认为问题重心在工艺控制设计阶段,现工艺规范的执行问题并不排除;如果症结特性表现为与产品设计要求有显著差距,基本可以认为问题的重心在生产工艺设计阶段,但规范设计和执行阶段的问题并不排除。其二,依据过程监视测量点的特征,可以从各个工艺环节侧面,定位导致症结形成的因素及其异常特征,这些因素的异常特征,也就是原因的特征,定位特征要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才能确定,这正是现状调查的主要工作。明确哪些环节存在问题、问题的特征是什么、是什么层次的问题,回答了这些问题,现状调查的工作就做到位了。
3、现状调查常用工具及可揭示的质量特征
现状调查常用工具有:调查表、波动图、排列图、直方图、散布图、正交试验、过程能力指数、排列图、分层法等。它们揭示的质量特性见下表:
结语:本文主要阐述了现状调查的对象、现状调查的目的、现状调查工具的正确应用方法等。现状调查最重要的是对课题质量特性的产生、产出整个过程的数据进行调查、整理、分析,找出影响质量特性的主要症结,从主要症结入手,分析影响主要症结的因素,确定主要因素,从而为制定目标及措施提供依据。现状调查可以说在QC活动步骤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QC活动的方向,如果现状调查出问题,整个活动就会偏移方向,做无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