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商业与主旋律的“双向奔赴”
2023-08-03赵狄娜
赵狄娜
话剧市场需要百花齐放,军旅题材也需要探索新路。找到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平衡点,找到文化教育与欢笑感动的结合点,是《调查》主创团队担负的使命。
提起“双十一”,几乎每个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购物节”,但鲜有人知道,“双十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诞生日。194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经过不断发展建设,如今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化的高技术军种。
“人民空军党缔造,人民空军忠于党。”这样“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背后,是我党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也是无数人付出的热血与汗水。其中经历了哪些艰辛?胸怀理想的伟大“飞天路”如何筑就?老一辈革命先驱怎样不屈不挠、勇于奋斗?……对此,一部空军历史题材话剧《调查》,以独特视角切入核心,给出了答案。
提炼历史,升华创作
1938年,我党利用与新疆军阀盛世才统战关系,从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中选派43名红军干部,进入新疆边防督办公署航空队学习航空技术,成为我党我军的“第一批红色空军骨干”——这也是话剧《调查》的故事背景。《调查》讲述了彼时新疆航空队中发生的一段故事。这部话剧由知名导演徐昂、编剧应良鹏以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一众实力派演员共同打造,通过名为“调查”实为“阴谋”的事件,生动展现了当飞行事故遇上政治斗争、当革命信仰遇上思想霸凌时的种种真实片段,热情讴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之纯、主义之真、信仰之坚、人格之美。
“最早我拿到的是一份材料,叙述了中国空军这枚‘红色种子是如何种下的。”导演徐昂表示,他在通读之后开始思考,“观众其实已经看过很多军旅题材的话剧,包括影视作品。怎样才能把话剧舞台的独特性和可看性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是我们想要探索的”。编剧应良鹏也提到,“如果我们来做,如何保证这部话剧在有社会价值的同时还能创造票房价值?它首先得好看,其次得让大家从中了解到关于那段历史的知识,而话剧又是那么短短的两个多小时,留给我们的创作任务其实还是很繁重的。”
在摸索的过程中,徐昂和应良鹏的心里也有过“没底儿”的时候。“担心自己对部队、对历史都不够滚瓜烂熟,而且确实能找到的资料也不是特别多,包括图片也很有限。”原本,他们想去新疆航空队的纪念馆做一次探访,但当时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最后翻阅了无数的资料,厘清了很多史实,还请到了很多飞行专家、军史专家来深入剖析那一段历史,甚至访问了一些还健在的、当年航校学员的子女们。经过了一系列庞杂的前期准备工作,《调查》的主创团队最后得出结论:我们要拍的这部话剧,一定不是1:1照搬那一段历史,一定是在源于历史的基础上,把它进行提炼和升华。
历史的描述常常是线性的,而徐昂他们想要的是做一个“切片”,找到一个“点”,然后以点带面、以管窥豹。在积累了大量背景素材之后,他们终于找到了——那是只有两三行字的一段描述,提到了大约是在1942年,国民党的飞行学员和共产党的飞行学员在空中发生了撞机事件。“我们就是基于这两三行字的描述,讲述一次‘事故调查,来呈现我党派出精英到国民党队伍中去借巢育鹰的过程。”最终,徐昂先写了一版大纲,应良鹏则对剧本进行完善。而鉴于舞台是更文学的、更偏向于人物的表达方式,他们塑造了一批特点非常鲜明的角色,“接下来,我们就对想要输出的东西越来越清晰了。”
“中国空军的起家可以说是‘一穷二白,新疆航空队的历史也鲜有人了解。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觉得《调查》这部话剧更有意义。希望通过它来告诉国人,一些特殊的日子我们需要铭记,一群抛家舍业的人曾经创造过伟大的奇迹。”应良鹏说道。
作为话剧《调查》的出品方之一,中国融通文化教育集团党群工作部主任张力也对此深有感触。据悉,融通集团是盘活军队文化教育资产的创新实践,是党的文化阵地的组成部分,国家文化产业的新兴力量,也是军事文化融合发展的特色品牌,秉承“教育兴企、文化强军”使命,坚持立足融通、服务军队、辐射社会,在教育培训、文化艺术、出版传媒等领域积极作为,孵化相关军事文化IP项目。他表示,很荣幸这次邀请到了人艺的导演及演员班底,“希望通过《调查》这部话剧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了解那段红色历史、了解空军、了解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以及为创建人民空军播下红色火种的艰辛历程。也希望能够影响更多的年轻人,真正参与到人民空军的建设当中,积极去报考飞行员。”
“精神力量”助力加码
不久前,《调查》导演徐昂、编剧应良鹏,以及全体演员雷佳、荆浩、刘倍伯、高冬平、孙星、于震、刘辉、邹健、王刚、杨明鑫、兰法庆、金鑫、米铁增走进了中国航空博物馆,并为空军英烈献上花篮。大家参观了博物馆,与各种机型“亲密接触”,并聆听了馆内工作人员对空军历史文化的讲解,在紧张的排演之余寻访红色记忆、赓续精神血脉。
此前的案头准备工作再加上这次探访,对于整个《调查》剧组来说意义十分重大。演员雷佳说,自己印象最深的就是看到那么多飞行员牺牲前的照片,“给我的震撼非常大。都是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一个个年轻的生命,但他们的眼睛里传递的都是一种特别坚韧的感觉,你能够从坚韧的眼神里感受到他们的信仰。他们才20多岁,就要牺牲生命保家卫国,去建设新的家园。也正因为有这样的信仰,他们才能完成一切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演员孙星表示,有关新疆航空队的资料本来就不多,但是从目前留存的所有资料来看,能够感受到国家领导人的远见卓识,“在当时还没有空军的情况下,就已经想到了未来空军的发展和建设,这是一个非常英明的决策”。
对于演员们来说,通读剧本时,对于很多场景的感受主要是依靠想象。但來到中国航空博物馆,特别是看到机库中的实体飞机,会更有代入感,对于创作和表演的帮助都会“更上一层楼”。“我印象最深的是看到了一张新疆航校的合影,”演员金鑫表示,“仿佛看到了我们在剧中的人物的样子”。演员杨明鑫则感慨,“在博物馆听讲解和看照片的时候,我还和大家聊天说,当时的人其实挺稚嫩的,不像现代人接受的教育、学到的技能、拥有的视野都那么广阔,但他们非常质朴和执着。尤其是一开始,居然有‘马拉飞机,那真是想都不敢想。可是我们党就是凭借这样的执着去一点一点突破技术的瓶颈”。演员王刚认为,在中国航空博物馆所体验的是一种最直观的感受,“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实体,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那么再回过头去理解剧本,能够更准确地去代入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思想,对角色的把握也会更精准,做到了更加真实、更加心里有数”。
“说实话在接到这个剧本之前,我对空军的了解远远不如现在这么多。”演员于震提到,这一次的实地探访给他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真正的演员永远得向生活去请教问题。我们创作的源泉就是生活,没有生活我们肯定演不出来人物,演员一定要让观众记住你所饰演的角色,而并不是演员本身。”他目前正为了饰演《调查》中的角色而留胡子,预计要留一个多月,“而且未来,我在剧中的角色可能会带上更多真实人物的影子,也可能是很多人的融合体,但最终话剧传递的精神是不会变的。”
至于应良鹏,他成长于部队大院,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还是一个飞行发烧友,参与过很多空军题材的影视剧策划。“我们的话剧有关一起航空事故,那么就要去还原发生碰撞的飞机是什么?性能是什么?而且发生事故的年代已久,机型也比较老,舞美还要做飞机模型……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所以我看到博物馆里的一切也很有感触。”
“来到这里,更多的是感到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徐昂表示,“看到那么多的飞机,看到英雄墙上那么多为了中国空军事业牺牲的人,看到我国人民用辛勤的劳动去建筑起这一切,会觉得备受鼓舞、深受感染。”他说,这些精神力量一定会影响到话剧舞台的最终呈现,“舞台肯定会有改变的,比如灯光,甚至比如故事结尾的那一刻,我们还要做些什么?如何能让一个发生在1942年的故事与今天的生活产生一些连接……我会继续去思考”。
寻找“双赢”之路
对一部话剧来说,剧本是一切的开端。“编剧特别像咖啡师,要去根据不同的艺术形式调配不同的‘饮品。”应良鹏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电视剧、电影更像是摩卡、卡布奇诺,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加糖、加奶,去产生各种各样的风味;但话剧更像是一杯意式浓缩,有限定的时间和空间,没法儿向里面加各种各样的‘佐料,它的浓度极高,没有办法一口喝下去,必须一点一点地品尝。”他说,虽然这可能是话剧创作相对比较残酷的地方,但只要能够慢慢地品尝、把它喝完,品出的反而是更加复杂的层次和味道。
徐昂也阐述了话剧舞台和影视剧的不同,“影视剧有的时候会让台词更多地靠近演员,而话剧大多数时候都是让演员不断地先去尝试靠近文学、靠近剧本,把人和角色之间的距离越缩越短”。他表示,自己和应良鹏一直在不断地去碰撞关于戏剧舞台的规律,看看究竟有哪些问题能够被妥善解决,“因为弯路是避不开的,永远都要走。就像父母告诉小朋友说要少吃糖一样,对孩子而言,可能在那一刻糖很重要、不得不吃。我们也如此”。两个人的每一次谈话,都在不断地印证、不断地磨合,“我知道他也在不断地挑战自己以前的写作习惯,我们通过每一个人物身上的亮点,去寻找细节上和台词上的准确与不准确,持续地调试和调整。”徐昂说道。除此之外,他也在调整演员,“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演员要让自己的嘴跟着剧本不断地动起来,因为有的时候一句台词可能未必特别适合自己的语言习惯。而到了上台走调度,又是另外的一番景象,也许会有另外一种惊喜。这整个过程就像开盲盒,必须一次一次地打开,才能知道自己身上都会发生些什么”。
在演员于震看来,剧本、导演、同台演员相互之间的给予和磨合,是一部话剧成功的必备要素。“剧本精彩,人物精彩,有反转、有智慧。我相信《调查》会成为非常不错的一部戏。”他说,话剧的经典之处还在于“流传”,像是《雷雨》《茶馆》等,每一代演员都在不断地去演,也在传承中发扬,“而且因为导演的魅力和剧本的魅力,《调查》可以说是集合了人艺老中青三代的演员,剧院的中坚力量都在这儿,这是一件非常厉害的事情。同时,演员之间的熟稔度也会让对手戏得到更好的发挥”。
“话剧不像电影,有无数拷贝,同一天晚上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各个电影院都可以上映。话剧是当人们坐在台下,十分钟之后如果吸引不了大家的眼球,观众可能就已经流失掉了。”应良鹏表示,“我希望我们演一场就有一场的收获。”也基于此,他和徐昂都在努力探索如何做到商业和主旋律的平衡,“必须得有一个很好看的故事,有争论的部分,喜剧的部分,也有悲剧的部分,有一群活生生的人的呈现。而更重要的是观众在看完之后走出剧场,能得到什么。”应良鹏说道,“抬头看看天空,是不是觉得自豪?是不是知道中国的过去是什么样子、今天是什么样子、未来会走向什么样子?在这短短不到百年的時间里,我们的发展如此迅猛,这段历史非常值得我们用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大家分享。我想,大家一定会为空军从成立走到现在的每一步而热血沸腾。”
话剧市场需要百花齐放,军旅题材也需要探索新路。找到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平衡点,找到文化教育与欢笑感动的结合点,是《调查》主创团队担负的使命。在人们大部分的时间已经被碎片化、娱乐化的今天,通过坐在剧场的两个小时来品味历史之魂、大国风范,是话剧《调查》承载的重要意义。至于票房和演出之后的反响到底如何,徐昂和应良鹏们心中只怀揣了六个字:尽人事,听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