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在沈阳劳动公园里的叛逆老人
2023-08-03陈佳慧
陈佳慧
有大把时间需要消磨
67岁的田世华在沈阳劳动公园已经玩了七年。因为总扮猴,且舞姿放浪形骸,他得了个“窜天猴”的名号。田世华在劳动公园跳舞、搞怪的样子被短视频、直播推送到沈阳、东北乃至全国。走在路上,他会被陌生人认出并邀请合照,这带给他极大的成就和满足。
自1995年从沈阳冶炼厂下岗后,田世华已28年没有上过班。田世华下岗那年,沈阳有27万职工下岗,而这仅仅是东北下岗潮的开端。重工业大厦的倒塌,开启了田世华这代人漫长的失落。下岗后,39岁且没有一技之长的田世华想再就业难上加难,好在他会不少乐器,最得意的要数唢呐和二胡。
不用工作的田世华有大把时间需要消磨,他选择的场所就是沈阳大大小小的公园——不收费、老人多、娱乐活动也多。田世华几乎逛遍了沈阳的公园,他说他最爱的还是位于铁西区的劳动公园,那里“人多,音响多,玩乐器的和杂耍的也多”。
“誰家正常人干那事”
始建于1956年的沈阳劳动公园,历经改扩建,形成了目前占地520亩的梯形格局。它是开放式公园,田世华先是在劳动公园吹唢呐,后来看到有跳舞的,他就跳上了,“这一跳,就忍不住了”。
在劳动公园的舞池里,田世华体验到了不一样的人生。在那里,没人会问退休工资多少、有无儿女孙辈。围观人的注意力总会在他身上,幽深泛着蓝光的摄像头也总会对准他,他只需要挤眉弄眼、装傻卖呆、恣意扭动,甚至不需要真的会跳舞。
今年47岁的李钊(化名)也是劳动公园的常客。2021年,因对短视频感兴趣,他将镜头对准舞池里跳舞的这群老人。劳动公园“群魔乱舞”声名鹊起,在网络上引发关注潮,与李钊的“贡献”分不开。他以日均两至三条的频率向短视频平台投喂大量素材,一些视频的曝光量多达上千万。
成为网红,田世华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己一辈子碌碌无为,却在晚年名声四起,忧的是这名声不太好听。嫌弃田世华的二弟对他的出名嗤之以鼻,“人都丢尽了!谁家正常人干那事啊?”对于弟弟的嫌弃,田世华没有反击,只“嗯,嗯”认下。
“黑红也是红”
对于出名,田世华的搭档蔺媛求之不得,她打趣道:“黑红也是红。”今年59岁的蔺媛网名叫“劳动公园跳舞大姨”,她是“群魔乱舞”的一姐,更是劳动公园最先出名的老年劲舞先锋,两个短视频平台的粉丝共有十多万人。蔺媛记得自己最火的时间是2022年春天,她形容每天去劳动公园看她跳舞的人有沈阳本地的,有周边城市开车来的,还有外省坐飞机去的,每天都人山人海。
20世纪80年代,中学毕业的蔺媛顶了母亲的班,在单位做质检员。她结婚、生子,又因与丈夫性格不合离婚。离婚前一年,母亲因脑血栓瘫痪在床,从那时起,蔺媛的人生开始“脱序”。
在床前照顾母亲一年多,蔺媛下海,在沈阳一家夜店跳舞挣钱。母亲病后,蔺媛才知道自己是抱养的,亲生母亲在生她时大出血而亡,亲生父亲无力抚养。2000年,蔺媛的养父过世后,她跟着跳舞的团队去了新加坡,在那里的夜场又跳了十年。
从新加坡回来,蔺媛已年近半百,她用赚来的钱给儿子买了婚房,又给自己补缴了社保。跳舞对蔺媛来说,比吃饭都重要。她跳了一辈子的舞,老了继续跳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只要跳舞,我就开心了。音乐一打开,我把所有的情感都融入舞蹈里,再给跳出来。”
在劳动公园跳久了,蔺媛的舞步越来越奔放,一度有人怀疑她是不是从精神病院出来的。“我更喜欢看你穿着紫色碎花裙子优雅地走”,有粉丝在她的账号下评论。而蔺媛觉得“我五六十岁的人了,经历过人间的酸甜苦辣,何必不开心,我要的就是开心、快乐,就像一匹野马奔驰在草原上。”
(摘自《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