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告别封闭“孤岛”学校如何迎来开放性?

2023-08-03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3年6期
关键词:孤岛校长学校

学校是人类社会文明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场所,纵观几千年历史,学校演进与社会、教育的发展联系密切。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学校发展的原有模式与逻辑即将迎来划时代的变革!

未来学校是什么样?如何办?学生怎么学?……为了解答这一系列问题,《课堂内外》(中国好老师)特别邀请一线校长做客“校长圆桌”,聚焦学校变革的热点议题,解读未来学校的生成逻辑与发展趋势,瞄准学校变革重心,为学校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传统学校是从人类生产工作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机构,同时,学校教育也是学生连接广阔世界的桥梁。然而,以“围墙”隔绝起来的学校,愈来愈成为所谓的“象牙之塔”,教育和学习简化成了“读书”和考试,学生封闭于学校围墙内的学科知识世界和试题之中。

国家督学,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教授张志勇在其提出的“走向未来学校的十大变革”中指出,学校不再是封闭的“孤岛”,未来学校正呈现出开放化、共享化的特征。随着互联网等技术的蓬勃发展,教育逐渐呈现“去中心化”“去边界化”的趋势,传统学校的概念正在被颠覆。学校要如何打破封闭的“孤岛”形象,以开放、共享的姿态迎接未来教育?本期,我们特邀一线校长参与探讨,聚焦未来学校的开放化特征,为广大学校管理者、教育一线工作者提供理性思考与实践策略。

嘉宾简介

任劲松:

四川省宜宾市育才中学校党总支副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中小学名校长。

潘佳艳: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校长,高级教师,镇海民进总支委员、镇海民进教育支部副主委。

张兴德:

湖南省安仁县玉潭学校校长,高级教师,安仁县人大代表,郴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能手”。

肖建国:

重庆市垫江县太平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高级教师,垫江县人大代表,重庆市骨干校长、新时代好校长,重庆市首批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

01

未来的学校教育将呈现怎样的趋势?为何学校要追求从传统的封闭化转向开放化、共享化?

任劲松(宜宾市育才中学校党总支副书记、校长):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学校与世界的脱离是显而易见的,其核心就是为应付考试,长期存在学生课业负担和课外学习负担重的问题,学生学习兴趣逐步丢失,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弱。

在未来,学习绝不会是按照一本给定的教科书、一门科目或课程,以同样顺序和步调进行,而将是有数百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学习由“套餐”变成“自助餐”,因材施教真正变成现实,个性化教育、交互式教育、跨学科教育、数智化教育成为教育新的生态,教育资源共享的需求、当今社会全球化的趋势、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等,让学校必须要追求从传统的封闭化转向开放化、共享化。

潘佳艳(宁波市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校长):

在开放多元的信息化时代,教育人的“育人意识”最应该与时俱进,无论是全球信息化的变革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支撑,教育都不该是一个“孤岛”。作为教育者或者学校里的管理者,应该有一种理念“我将无我、我亦是我”,只有拥有“我将无我”顺应教育变革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的决心,同时保持“我亦是我”时刻牢记教育人的初心,才能让教育始终保持“向上”的趋势。

张兴德(安仁县玉潭学校校长):

未来的学校将不再是高高的围墙阻隔着社会的“熙攘”,也不再是传统意义的“求学静地”和“世外桃源”,而是围而不堵、封而不闭的“城中花园”和连接万里、通达四方的“信息港口”。开放包容、去中破边、多维融合、共生共享是未来学校教育明显趋势和鲜明特点。

学校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自主走向共享,既是顺时而为的主动求变,更是因势倒逼的被动应对。面对着时代进步、特别是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对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革命性影响和对人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颠覆性变化的巨大冲击,毫无疑问,学校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可能固若金汤。

02

对比传统学校,未来学校的开放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肖建国(垫江县太平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未来学校的开放性应该体现在“教师、学生、学校、家长、社会”五个维度上。教师转型为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自主、自覺、自信去获取知识和技能;学校从以课堂为唯一传授知识的中心场所向大自然、社会(社区)、人工智能多渠道转型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走向多元化、多方位、多领域;家庭教育成为未来教育的有效补充,学校教育活动必然是向家长开放;社会与学校的栅栏和围墙将被打破,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走向社会课堂、在大自然里获取知识养料将是未来学校教育的必修课程。

潘佳艳(宁波市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校长):

未来学校的开放性体现在学校教育场景的开放——混合班型的社团、开放式的图书馆、绿荫下的阅读角,校园目之所及,都是有助于学生自然呼吸、向上生长的教育土壤;这一开放性还体现于学习样态的开放——项目式探究活动、周主题实践活动、与所在辖区内的校外实践基地共生共学的学习方式等等;开放性更应该体现在现实学习和虚拟空间的链接性上,教师应该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的正向化引领。

张兴德(安仁县玉潭学校校长):

相比传统学校的模式化、程式化和封闭化教育,未来学校的开放性将是全方位、全过程和全要素的。在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功能性质、发展形态、师生关系和人才特点等各方面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新的变化。诸如:

办学思想的开放化:从应试、育分走向素质、育人;内部治理的现代化:从制度管理走向人本管理;育人方式的多样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教学手段的智能化: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运用;课程资源的丰富化:地方课程的开设和社区资源的使用; 教育场景的生活化:劳动教育的重视和研学旅行的实施;管理服务的社会化:第三方管理与服务的引入;学校发展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和个性化服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家庭、社会和第三方机构的参与等。

03

从封闭的“孤岛”走向开放的“生态圈”,学校应该从哪些途径寻求变革?又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任劲松(宜宾市育才中学校党总支副书记、校长):

先从打破物理围墙开始,大胆尝试,找到学校开放的平衡点,最终到打破思想围墙。让学生走出學校的活动,比如社会实践活动、研学实践、夏(冬)令营等活动;学校常规课程中部分学习活动向校外拓展;教师在常规课堂上联系实际问题开展教学活动,比如说情境教学、案例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真实问题、真实案例的探究;增强信息技术实现教育的开放最大化;推进五育并举,加强数字化教育,引领大家共同认知、认同;开展工作岗位参观、技能实习、相关竞赛、数据理念分析等活动;将各类资源库、专家库、远近期发展动态库等整合优化更新。

潘佳艳(宁波市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校长):

搭建立体的教育场域是走出“孤岛”最有效的途径。我们能够意识到,当各种信息、教育资源扑面而来,我们一味地将学生封锁在教室中,以期待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方式是无法在将来真正融入社会的。因此,重构校园内的学习场域,让学校的每个场景都具有“教育性”,链接校外学习资源,呈现“家校社”合作育人的美好蓝图。

肖建国(垫江县太平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传统“精英教育”“功利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加之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大国大教育”面临很多的困难和瓶颈,实现未来学校理想教育的憧憬还需循序渐进,迎难而行,开好新局,起跑有路。

一线学校需要筑牢思想根基,摒弃“拔苗助长”“急功近利”教育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课堂改革,让教室、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皆为课堂;重视活动育人,让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艺体活动成为培养学生特长、锻造学生精神的理想摇篮;实施科学评价,从管理机制、考核机制等刮骨疗伤,真正为开放学校铺好变革条件。

04

当前在推进学校教育开放化方面,贵校在实际工作中有哪些科学举措,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张兴德(安仁县玉潭学校校长):

我校秉持积极的心态拥抱社会、融入潮流,与省内知名的艺术类、小语种和体育等专业机构联合办学,打造学校体艺特色,外聘专家、对口帮扶、资源共享、片区教研等,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跨界与媒体、文学社共建品牌活动,开展学农基地、教育基地等研学体验活动,通过一系列开放性、沉浸式和场景化的举措,弥补了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拉近了学校与家庭、社区和社会的距离。

肖建国(垫江县太平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我校围绕生本教育理念,构建牡丹文化特色。利用地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牡丹源”的地理优势,重塑学校文化,大力实施“党建引领、五育融合、牡丹课改、名师培养、牡丹文化”等“五大能力工程”建设。着力打造“牡丹绘画”“中华武术”“兵道”“民乐”等艺术特色,创建“重庆市牡丹绘画特色学校”。相继建立了四个校外教育合作基地,引进教育资源,赋能学生成长,积极探索全面育人新模式,让学生释放天性,绽放笑脸,享受学习的幸福。

任劲松(宜宾市育才中学校党总支副书记、校长):

“育才教师走千家”打破课堂限制;研学旅行(学习生态)打破学习空间限定;家长参与课后服务(特色社团:如书法、国旗班等)、进学校管理实现层层开放;学校智慧云平台的运用,增强了信息技术实现更大化的“对外开放”;学校运动场、禁毒馆、法治长廊、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实行对外开放,实现社会、家庭、学校共育、共享;教学资源开放,从最早的以纸质课本教学,老师的“满堂灌”,到互联网的运用,智慧云平台的推广使用,再到育才教学模式“3+X”探索,不断突破教育限制。

编辑手记

传统应试教育已然不能满足未来发展需求,开放化、共享化是未来学校的基本特征之一,在内在的课程、活动改革,外在的家校社联系等方面均有所体现。要实现传统封闭式学校向未来开放式学校转变,一线校长需要牢固思想根基,积极搭建立体教育场域,社会永远是检阅学生能否赢得人生成功发展的最终归宿,在社会中学习、在社会中成长、在社会中获取新知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形式。

猜你喜欢

孤岛校长学校
不再是孤岛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孤岛求生记
学校推介
论校长的修养
互联互通破“孤岛”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