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视域下多学科交叉复合的《计算传播学》课程建设

2023-08-03李志王倩颖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传播学文科学科

李志 王倩颖

“新文科”是我国在新时代着眼于时代发展要求,通过在传统文科内部引用新技术、新手段等实现人文学科的自我革命。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传播学的学科边界不断扩大,其学科重点将为数据新闻、计算广告产业提供后备人才。计算传播学将数据计算运用与传播网络分析、传播文本挖掘紧密融合在一起,关注人类行为的可计算性,以“新文科”建设要求对本门课程建设进行审视和反思,也正是回应了“新文科”建设的要求。

2019年4月,教育部等13部门联合启动建设新时代下更高水平的本科教育“六卓越一拔尖”计划,“新文科”理念被首次提出;2020年底,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对于新文科建设做出具体部署。新文科之所以“新”,在于其打破传统的“学科孤岛”问题,强调实现深层次的学科交叉融合建设,“是传统文科跟随时代背景的重要转型,是密切回应新时代精神、发展理念做出的文科研究内容、研究范式的革新,也是实现哲学社会科学与科技革命交叉融合并在高等教育领域得以实践”。计算传播学强调在丰富的人类传播行为的数据之上,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工具实现实践与计算的融合,基于计算社会科学,为传播学构建一个整个信息传播过程可计算的框架。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计算传播》课程建设强调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等的交叉研究,旨在为相关课程教学提供新思路和教学参考。

一、计算传播学的兴起与《计算传播学》课程关系

计算传播学的兴起得益于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提升了计算能力,在传统新闻传播领域内,融合互联网技术,开启了“计算传播”的转向。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传统借由主流媒体的传播方式逐渐被互联网、自媒体等传播方式所取代,并带动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电商营销等一系列转变。针对互联网的海量信息数据,对于网络舆情、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的处理成为了研究热点问题。新闻传播学科的“计算转向”也成为一大特色和优势,而《计算传播学》课程的建设与探索成了重要议题。

从学科的产生以及发展视角出发,新技术的产生与运用必然伴随着新理论的产生,在新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当中必然对原有学科体系形成冲击与挑战。而创新型学科本身也伴随诸多矛盾,新的理论以及课程体系建设既要批判性反思原有理论,同时还要不断进行自身的更新与完善。《计算传播学》课程正是在互联网技术兴起的背景之下诞生的新兴学科。“在社会发展变化的情况下,新闻传播学积极与计算机、通信等自然科学结合,利用跨学科的背景優势,推动新闻传播学领域的理论创新与复合型人才的栽培”。

《计算传播学》课程在建设中首先需要厘清其特征、定位以及培养目标等。首先,本门课程结合了传统传播学以及计算机学科特点,其特征表现为几个方面:第一,使用大数据数据集;第二,通过大数据计算研究“数字足迹”;第三,以大数据计算方法为基础开展行为分析;第四,能够结合传播理论探索人类传播行为。在新文科视域中,《计算传播学》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实施方面同样具备了几方面的优势:1.数据与计算优势。计算传播学以大数据、云计算等计算机算法为基础,在数据处理方面更加合理、高效;2.人才培养优势。区别于传统专业教育中的单一专业培养范式,《计算传播学》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得益于其自身的多学科交叉特点,既能从技术领域培养媒体人才,又可以从学科领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能力以及全球化视野;3.精细化的培养目标定位。计算传播学中的大数据计算方法的运用实现了复杂数据的可视化,进而可以了解受教育对象的精细化学习需求,并以此为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依据,精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新文科建设在《计算传播学》课程构建中的价值

作为计算社会学的重要分支,计算传播学为计算广告、数据新闻等产业培养后备人才。随着计算传播学的发展,传播学也将和物理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网络科学、计算机语言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开始交汇,其中数据科学以及编程亦是其重要的训练内容。相较于传统新闻传播学而言,计算传播学基于其大数据处理、非介入性方法以及自上而下的逻辑优势,带动了传播学的革命与发展,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计算传播学有助于了解商家在线广告行为以及消费者的线上消费行为。对于《计算传播学》课程建设而言,需要深入研究新文科的发展理念,在充分了解并理解其优势的基础上调整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新文科理念指导下的《计算传播学》课程建设应当着眼于多学科交叉融合,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优势,并将其运用于本门课程的教学实践当中。

《计算传播学》课程建设中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符合新文科的融合发展理念,而融合发展不仅指技术方面的融合,更是内涵了环境、思维、技术等多方面的融合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及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采用可计算方法、基于大规模的互联网上的人类传播行为数据为代表的传播学研究,对学习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具备扎实的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之外,还应该掌握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化工具。

三、《计算传播学》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传播学的产生时间较短,在研究传播学的基础上梳理传播学可计算性的基础,并在2014年首次提出“计算传播学”的概念。虽然目前已经有较多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在运用计算方法,但是《计算传播学》依然属于新兴课程,因此在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传统,主体性欠缺

《计算传播学》作为新兴课程,延续了以传播学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对于教材依赖性较大。在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传统传播模式已经难以对当前的电商消费等进行合理的解释,这就要求课程在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和补充新内容,否则会对学生形成视野窠臼;而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也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无法满足其学习需求。

新文科在课程建设方面要求具备长远视野,并能够根据时代发展需求不断进行内容的更新。计算传播学将大数据、网络化、智能化等工具运用于传播行为的研究,但是在本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则侧重于以传统传播学案例的讲解,知识承载量较少,使学生难以深刻把握和领会专业知识。《计算传播学》教学中应当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更新课程案例,改革教学形式,转变教育理念。单纯以理论教学为主导形式,难以对学生形成深刻的影响,久之则失去了课堂学习的兴趣。

(二)专业师资结构单一,考核标准单一

新文科视域下的《计算传播学》课程建设对于教师自身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门课程融合了传统传播学理论以及大数据等计算工具,作为新兴学科,顺应了经济社会的时代发展潮流,而课程实施过程中却存在专业师资结构单一的问题。

《计算传播学》自身的学科交叉的属性,要求教师对传播学和计算机的运用都要熟悉,但是现实师资情况则是本门课程的专业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师或者专业为传播学,或者对计算机技术能够熟练运用,精通双学科的专业教师相对较少。加之近些年高校扩招,导致本门课程的部分老师专业水平不高,实践能力较弱。而在本门课程的考试上依然采用了传统试卷考试模式,而单纯以分数为衡量标准的考试使得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片面且单一,无法全面展现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对本门课的实践运用。

(三)课程建设融合不足,课程实践缺位

计算传播学作为社会学的分支,研究人类行为,并配合以大数据、云计算等工具,较为细致地对人类行为进行前瞻性预测,并分析人类传播行为数据,挖掘人类传播行为背后的模式和法则,分析模式背后的生成机制与基本原理等。

部分教师对于新文科建设的理解不足,对于新文科的理解等不够深入,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而相關数据显示“未曾听说过新文科”的师生占比近九成,“新文科实施感知度”不足5%。在课程设置上,新文科相关课程仅有通识选修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缺乏创新,未打破传统条条框框。一部分学生认为计算传播学偏重于传播或者偏重于计算,对二者融合的认知较为片面;也有部分教师将学科融合等同于各学科的要素掺杂,而不是理念、方法等深层次学科交融,导致课堂上的一些新理念、新技术难以得到充分运用,难以促进学生成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

四、新文科视域下多学科交叉复合的《计算传播学》课程建设路径

新文科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以文科教育创新建设为目标,旨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新文科视域下的《计算传播学》课程建设路径应当立足于新文科建设中出现的新思维、新理念、新特点等,结合专业特色,有的放矢地开展。

(一)聚焦新文科发展目标,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人才

课程建设首先需要关注培养目标,即针对“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的具体回答。培养目标的确定既指导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也为人才培养提供方向指引。《计算传播学》课程建设需要深入理解新文科建设的人才培养要求,并以此作为课程培养目标,即“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时代新人”“培养学生的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实践能力”“聚焦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等。《计算传播学》作为多学科交叉学科,其自身的人才培养属性即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在确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则需着力于课程教学。

(二)适应新文科融合创新趋势,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发展

新文科的建构是一场文科培养模式的自我革命,打破传统文科人才培养的单一模式,以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为手段,通过创新融合实现文科教育的新发展。在这一背景下,《计算传播学》课程需要不断关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最新发展与运用,同时持续性地对传统媒体传播理论进行补充完善,因势而新,与时俱进。

首先,课程应当与公共基础课程相融合,充分发挥公共基础课在心理健康、体育健康、道德培养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其次,课程应当与专业课程相融合。虽然《计算传播学》本身具备交叉融合的属性,同样应当持续关注与之相关的计算机专业、传播专业、媒体专业等专业课程建设与发展,不断补充更新自身理论;第三,课程应当与实践类课程相融合。如通过与专业实践类课程、创新实践类课程以及社会实践类课程等相融合,形成整体性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激活课堂活力

新文科课程建构是将新技术、新手段运用于传统人文学科教学当中。“从教学方式看,随着新技术的推进,新文科教学手段多样化,大量新技术渗透到文科教学中”。通过新技术赋能《计算传播学》课程实践,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1.通过新技术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因材施教的前提是能够精准了解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学习习惯与学习需求。新文科视域中的课程建设可以将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精准了解学生,“技术就是洞悉学习者学习时间数据、学习任务过程性数据密码的眼睛和大脑,通过检测积累的丰富数据,能够给学习者精准‘画像,进而实施有效干预与行为改进”,教师可以通过精准了解学生开展精准化教学,进而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2.通过新技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课程学习能力不仅受个体潜在心理综合素质影响,也与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有关。传统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主,具有时空限定性,且学生多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向度。新文科视域中的课程建设可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与校内外教师、学友交流解惑,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

新文科建设是我国在新时代探索人文学科人才培养新模式的重要举措,着眼于个体长远发展、个性发展的高质量综合性人才培养和我国未来发展的要求。《计算传播学》作为交叉融合型的新兴学科,既有其自身的人才培养属性,同时在新文科视域中应当通过持续性新技术的运用以及创新理念思维等方式开展课程建设,在推进新文科教育的过程中高举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旗帜,为我国的长远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新文科视域下多学科交叉复合的<计算传播学>课程建设》(No.202102365009)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传播学文科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超学科”来啦
孙文科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