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途径

2023-08-03吕兴千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教学实践高效课堂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持续稳定的推进,教师应该将构建高效课堂的任务落到实处,并从知识、技能、情感、素养、品质等多个维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应该切实认识到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意义,并尝试开辟新思路,寻求新方法,探索新模式,致力于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3)21-0020-03

收稿日期:2023-04-25

作者简介:吕兴千(1981.10-),本科,中学高级教师,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学会2020年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高中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HNY2020-026)

当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以灌输教育为主,课堂的互动性较差,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对于知识的消化吸收不到位,这无疑会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消磨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难以落实高效课堂的构建目标.新课标强调教师应该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推动高中数学教育事业的新发展,奠定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积极思考、积极探索和积极实践的过程中拓展学习空间,切实把握数学知识,探究数学规律,掌握数学本质.

1 新课改背景下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意义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具体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进行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融合,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高中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应该积极迎合新课程改革的浪潮,跟随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落实高效课堂的构建,其重要意义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1].

其一,有助于引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以提升学生的成绩为主要目的

.因此教师的教学模式相对落后,教学侧重点有失偏颇,主要围绕着重点、考点知识,以讲解、灌输为主,忽视学生的内在发展需求.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以构建高效的课堂为目标,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改革创新,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學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为载体,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实践学习探索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拓展深度和广度,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以此保持动力的持续性,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有意义.

其二,有助于推进高中数学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重要的教学课程,而想要取得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教师应该积极构建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基于此,教师应该在先进教学理念的引导之下,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对教学手段进行优化调整、改革创新,不断强化与时俱进的能力和教学能力,成为推进高中数学教育事业良好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量[2].

2 新课改背景下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途径

2.1 课堂激趣导入,激活学生思路

良好的课前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良好的课前导入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对高效课堂的构建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教师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兴趣,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切入课堂,激活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将目光聚焦于课堂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实事中的热点新闻或者生活中的实例等等切入教学.

比如以人教版高二数学“椭圆”这一模块知识为例.教师可以以“神六”引入新课,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片的形式给学生展示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和运行轨道,又或者教师可以以生活中“揉面团”的实例导入新课教学,借助计算机课件模拟演示将“圆面团”压成“椭圆面团”的过程.在这一系列教学环节中,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感知椭圆,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基于画圆的方法类比出画椭圆的方法:将细绳的两端固定在硬纸板上的A和B这两个点,当绳子大于两点间的距离时,则可以用铅笔把绳子拉紧,在硬纸板上慢慢地移动,画出一个椭圆,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课前环节准备好的各种工具:硬纸板、细绳、铅笔,组织学生一起参与到画椭圆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画圆,切身体验,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

2.2 借助多媒体,丰富教学情境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虽然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的消化吸收情况不够理想,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内部的整体教学设施也在不断地完善,教室中配备了多媒体设备,这为教师的教学策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教师应该会用、善用、巧用多媒体技术,构建多媒体课堂,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比如以人教版高二“基本立体图形”这一模块知识为例,首先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基于情境创设的方式,给学生展示常见的多面体:棱柱、棱锥、棱台,然后提出问题:常见的旋转体有哪些?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基于问题的引导,学生自由地发言,而教师在这一环节,不要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具体的判断,而是要引导学生展开进一步的观察和探究.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预习课本,通过播放课件的方式给学生展示具体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问题如下:旋转体包括哪些图形?圆柱、圆锥、圆台、球,它们各自的定义是什么?分别有什么样的结构特点?简单组合体是指的什么?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在问题创设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进行交流、互动、商讨,最终选择代表回答问题.通过这一环节切入新课教学,引领学生开展新知探究.接着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圆柱、圆锥、圆台、球等生活中的实物图形,让学生对于常见的旋转体形成形象化、具象化的认知,引导学生对于旋转体的结构特点展开深入的探讨.最后教师则可以给学生展示平行六面体、四面体、直棱柱、棱台、棱锥、棱柱、长方体、多面体,让学生基于各类几何体之间的关系,用Venn图表示出来,借助投影仪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在这一系列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不同的教学环节,引领学生在情境中展开观察、动手、实践、操作,加强对立体图形的感性认知和直观了解,反复经历实物—立体图形的过程,最终升华到理性的高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升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和数学抽象思维,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3].

2.3 设计问题串,拓展思维空间

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探索,有探索才会有成长、提升和发展.基于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学生的批判精神、质疑能力.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以课堂提问切入教学,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中引领学生加强思考探索互动,在问题的引领之下,拓展数学学习的深度,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体系化的思维认知,形成模块化的知识结构.

比如以人教版高一数学“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这一模块知识为例,教师首先要加强对学生实际学情的分析,这一阶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形成了辨证思维.基于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以问题切入教学,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教师提出问题:正弦和余弦函数有哪些性质?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在之前的教学阶段研究函数都是借助函数图像探究函数的性质,而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基于函数的性质研究函数的图像,引导学生以全新的思维和独特的视角展开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学习.

教师可以展开提问:你能尝试利用正切函数性质画出图像吗?通过观察正切函数图像,你认为哪些点和线是关键性的?基于问题的导向价值,学生可以根据正切函数的性质理性分析,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运用现代化信息工具,尝试画出正切函数图像,并且根据图像观察出用三点两线法画简图,探究正切函数图像性质,以此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最后教师可以给出具体的例题,让学生求函数的定义域、周期和单调性,学生结合具体的例题,明确解题步骤,采用类比方法得出最终的答案.在这一系列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问题串为主线,引领学生加强对正弦函数性质、余弦函数图像、正切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应用等相关知识的探讨,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发现、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够体会到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和成就感,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数学,同时又能够强化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4].

2.4 渗透数学文化,丰富教学底蕴

数学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国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数学文化既包括数学精神、数学方法、数学观点、数学语言、数学思想,同时也涵盖了数学文化的整个发展历史.在新课改背景之下,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优化调整、拓展教学深度,增大教学容量,丰富课堂底蕴,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探索,提取其中的文化要素,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营造浓厚的数学文化氛围,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中,塑造学生的数学品格,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中华传统数学文化的魅力和底蕴.

例如以人教版高一“统计”这一模块知识为例,统计主要是对数据进行收集、整合、分析,以此提供重要的依据,在这一知识领域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比如统计往往是基于样本去估计总量,运用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去估算整个整体,再得出整体的情况,进而解决实际的问题,这一过程运用了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另外,在统计中,通过获取科学的样本对样本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通常会以更直观的统计图对分布情况、数据的变化趋势、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构建,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这些都是伟大的数学家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所得出的结晶.基于数学文化与数学课堂中的融合渗透,有助于引领学生对数学文化的探究熱情,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使得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和使命,教师应该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尝试从课堂激趣导入,激活学生思路;借助多媒体,丰富教学情境;设计问题串,拓展思维空间;渗透数学文化,丰富教学底蕴等多个维度着手,让教师教的效果和学生学的效果都获得新的突破、提升和飞跃,使得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甄西龙.试析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J].试题与研究,2021(30):9-10.

[2] 周鑫.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7):33.

[3] 韩建伟.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20(23):77-78.

[4] 王敬全.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9(33):66.

[5] 张政法.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活动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24):36-37.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新课改背景教学实践高效课堂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思维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