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伏节气推拿联合热敏灸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 *

2023-08-03黄四碧毛卫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14期
关键词:节气证候小儿

黄四碧 杨 涛 杨 静 毛卫华

(1.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床技能中心,江西 南昌 330006;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江西 南昌 330006;3.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口腔科,江西 南昌 330002)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一年内发生呼吸道感染次数过于频繁,超过一定范围的疾病[1]。环境污染、病毒变异及药物滥用等因素[2],使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3]。该病病程较长,反复感染、迁延不愈,可并发咳喘、心悸、痹证等,严重影响小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现代医学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抗感染对症治疗、适当免疫调节药物治疗和多种维生素治疗[4]等为主,有一定的近期临床效果,但远期效果欠佳、复发率高[5],且反复大量应用抗生素易引起耐药性和不良反应。同时患儿服药配合度低,依从性差,继而也影响疗效。中医治疗方法应用于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具有独特优势[6]。我们在前期热敏灸外治法的研究基础上,再次收集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68例,探究对其实施“三伏”节气推拿联合热敏灸防治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0 年1月—2021 年1 月儿科门诊就诊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4 例。对照组男15 例,女19 例;年龄2~14 岁,平均年龄(7.91±3.64)岁。试验组男18 例,女16 例;年龄2~14岁,平均年龄(7.74±3.74)岁。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均参照《中医儿科学》[7]中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判断条件:(1)2~5 岁者,每年上呼吸道感染6 次以上或下呼吸道感染2 次以上;(2)>5~14 岁者,每年上呼吸道感染5 次以上或下呼吸道感染2 次以上;(3)2次感染间隔时间至少7 d以上。

1.3 纳入标准(1)年龄在2~14 岁;(2)缓解期或急性感染期治疗好转时间>7 d者;(3)依从性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1)近期服用免疫制剂或有免疫缺陷病者;(2)有严重消耗性或原发性疾病者;(3)局部皮肤破溃者;(4)对热敏灸艾条过敏者;(5)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感染期。

1.5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热敏灸治疗。肺脾气虚质患儿取穴:身柱、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营卫失调质患儿取穴:风门(双侧)、大椎、肺俞(双侧);脾肾两虚质患儿取穴:脾俞(双侧)、肾俞(双侧)、关元。20 d为1个疗程,间隔10 d,再行下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三伏节气推拿治疗。在每一伏的第1 天开始推拿,每伏连续推拿3 次,即每个伏前1天、当天、后1天。共9次。每次操作时间:常规操作10~15 min,操作时视患儿年龄及体质强弱可适当调整推拿时间。操作顺序为先上肢、次头面、胸腹、腰背。操作方法:(1)补脾经、补肺经:补脾经——大拇指螺纹面,旋推300~500次;补肺经——旋推无名指螺纹面300 次。(2)推三关:3 min。(3)开天门、推坎宫:3 min。(4)摩腹:顺时针摩腹3 min。(5)捏脊、按腧穴:捏脊5 遍——从腰骶部尾骨尖端的长强穴至颈部第7 颈椎棘突下的大椎穴,先敷以粉剂以保护皮肤,医者以拇、食、中指,提捏患儿脊柱两侧皮肤,从下至上,连续3 次,手法力求轻快自然,以患儿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按腧穴——按压肾俞、肺俞、脾俞各100次。

2 组患儿护理与饮食调理等采用统一标准,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评价效果,对效果进行科学统计分析。

1.6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比较2 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评定暂无统一标准,故自拟为:治疗后1 年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3次,病程明显缩短为显效;治疗后1年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5 次,病程较以前缩短为有效;治疗后1 年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5 次,病情无改善甚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中医证候积分评定标准: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及《中医儿科学》[7]为参照,评估患儿呼吸道外感情况、面色、形体、自汗、饮食、睡眠及舌苔脉象,记录并评分,分数越高效果越差。

免疫功能检查: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观察其变化。

1.7 统计学方法将研究数据纳入SPSS 21.0 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x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8.24%(30/34),高于对照组的79.41%(2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2 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2 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后呼吸道外感情况、面色、形体、自汗、饮食、睡眠及舌苔脉象的中医证候积分均减少,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分)

表2 2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后8.91±1.931)2)10.74±1.691)例数34 34治疗前15.35±1.82 15.53±1.73

2.3 2 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 组患儿血清IgA、IgG、IgM 均有上升,且试验组IgG 上升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比较 (± s,g/L)

表3 2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比较 (± s,g/L)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1)P<0.05。

组别试验组例数34对照组IgM 1.11±0.45 1.37±0.52 1.14±0.46 1.28±0.44 34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IgA 0.69±0.22 0.98±0.16 0.67±0.20 0.84±0.17 IgG 7.97±1.57 10.20±1.441)8.02±1.68 9.08±1.57

3 讨论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为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属于中医学“体虚感冒”“咳喘”“久咳”“虚证”“自汗”等范畴。中医诊疗指南中将小儿推拿列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外治法之一[9]。根据近30 年临床研究文献总结,小儿推拿病谱涉及十五大系统、百种疾病,适宜病证广泛。其中,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属高频病种[10]。小儿“三伏推”是“冬病夏治”的特色疗法,其治疗原则为《黄帝内经》“春夏养阳”[11]“天人合一”[12]。夏季三伏天时自然界阳气最旺,阳气在地球的表面最盛,此时,人的阳气也在体表最盛,经络气血流注最盛。这时是补足体内阳气、祛除寒邪、湿邪的最好时机。三伏是以每年夏至以后第3 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庚之日)为初伏,第4 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1 个庚日为末伏,合称为三伏。此时正处于小儿机体阳气充沛、脏腑气血通畅、经络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本研究显示,试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儿治疗后呼吸道外感情况、面色、形体、自汗、饮食、睡眠及舌苔脉象的中医证候积分均减少,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伏节气推拿联合热敏灸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IgA、IgG、IgM均有上升;治疗后试验组IgG 上升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予以患儿三伏节气推拿联合热敏灸,能提高免疫球蛋白含量,从而取得较好效果。究其原因,小儿推拿是以中医儿科学和中医推拿学的理论为基础,结合小儿的病理和生理特点,在小儿体表特定的穴位和部位施以手法,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在扶正祛邪、增强抗病能力、改善体质方面具有一定优势[13]。热敏灸疗法突出内病外治、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不同证型的患儿,实施不同穴位的对症热灸,热敏化腧穴施灸极易激发出感传,气至病所[14],改善机体脏腑内环境,调整患儿机体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功能[15],促进食欲,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患儿的抗病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三伏节气推拿联合热敏灸刺激小儿特定穴位,可激发经脉之气,促使脏腑经络气血通畅,最大限度地祛寒、祛除体内沉痼,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扶正固本,二者联合治疗,相辅相成,显著提升了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三伏节气推拿联合热敏灸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儿症状,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反复感染次数,且操作简便、绿色安全、无痛苦,患儿及家长易接受,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节气证候小儿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
从中西医学的异同探讨中医证候基因组学
24节气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