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喉疾灵胶囊制剂过程中苦参碱类成分转移率的研究

2023-08-03杨胜能邓笑怀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13期
关键词:山豆根苦参碱转移率

揭 敏,杨胜能,邓笑怀

(广州白云山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288)

喉疾灵胶囊是由山豆根等8 味药材经水提取、浓缩、醇沉等环节,与诃子等4 味直接粉碎的药材一起制成的胶囊剂[1],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一般用于治疗耳鼻喉科疾病。山豆根药材、喉疾灵胶囊在2020 年版《中国药典》中含量测定的指标性成分分别为氧化苦参碱与苦参碱[2]。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苦参碱类成分的工艺、含量测定、药理学等方面[3-10],而对中药制剂中苦参碱类成分的量值传递研究尚未见报道。同时,经初步分析,发现苦参碱类成分在喉疾灵胶囊中的转移率较低。为了探索影响喉疾灵胶囊制剂过程中苦参碱类成分转移率的关键生产环节,本研究结合其生产工艺,以氧化苦参碱、苦参碱两个苦参碱类成分作为评价指标,考察喉疾灵胶囊各生产环节中苦参碱类成分的含量变化及转移率,这对于喉疾灵胶囊制备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Agilent 1200 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公司);色谱柱为Atlantis T3-C18(4.6 mm×250 mm,5 μm);Millpore simplicity-67120 型 超 纯 水 器;BS110S 型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公司);KQ-100DV 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1.2 试药

对照品氧化苦参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纯度92.9%,110780-201909);对照品苦参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纯度98.7%,110805-202010);乙腈色谱纯(Fisher 公司);三乙胺(德国默克公司);磷酸、无水乙醇、浓氨和三氯甲烷分析纯(广州化学试剂厂);无水硫酸钠(广州化学试剂厂);水为超纯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山豆根药材及喉疾灵胶囊制剂过程中各工序样品均由广州白云山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提供(17010 批、17011 批、17012 批)。详见表1。

表1 各工序样品信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Atlantis T3-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5% 三乙胺溶液(用磷酸调节pH 值至7.0)(18:82),检测波长为210 nm ;流速为1.0 mL/min ;柱温为30 ℃。混合对照品与样品色谱图见图1。

图1 混合对照品与样品色谱图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称定氧化苦参碱、苦参碱对照品适量,分别置入容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配置成氧化苦参碱166.14 μg/mL、苦参碱21.58 μg/mL 的混合对照品溶液,4 ℃下保存备用。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3.1 山豆根、药渣 精密称定样品粉末(过三号筛)0.5 g,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三氯甲烷- 甲醇-浓氨试液(40:10:1)混合溶液50 mL,密塞,称定重量,放置30 min,超声处理30 min,再称定重量。用三氯甲烷- 甲醇- 浓氨试液(40:10:1)混合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 mL,40 ℃下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适量使溶解,转移至10 mL 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3.2 煎煮浸膏、醇沉上清液、醇沉浸膏 分别精密称取样品1.0 g, 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浓氨试液1 mL 使湿润,精密加入三氯甲烷25 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 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三氯甲烷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分取三氯甲烷液,用铺有少量无水硫酸钠的滤纸滤过,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10 mL,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适量使溶解,转移至10 mL 量瓶中,加无水乙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3.3 沉淀物、洗涤液 分别精密称取样品2.0 g, 置具塞锥形瓶中,按“2.3.2”项下方法制备,即得。

2.3.4 干膏、干膏粉、胶囊填充粉 分别精密称取样品0.25 g,置具塞锥形瓶中,按“2.3.2”项下方法制备,即得。

2.4 系统适用性试验

2.4.1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混合对照品溶液1、5、10、15、20 μL,按“2.1”项下条件进样,以峰面积Y 为纵坐标、进样量X(μg)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表明,氧化苦参碱的回归方程为Y=1468.7X-109.63(r=0.9993),在0.1661 ~3.322 μg 范围内线性良好;苦参碱的回归方程为Y=1512.5X-11.211(r=0.9997),在0.0216 ~0.4316 μg 范围内线性良好。

2.4.2 精密度试验 分别精密吸取混合对照品溶液10 μL,按“2.1”项下色谱条件重复进样6 次。结果显示,氧化苦参碱、苦参碱峰面积的RSD 分别为2.47%、0.38%,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4.3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批山豆根药材样品,按照“2.3.1”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同一供试品溶液10 μL,按“2.1 项”下色谱条件,分别于0、4、8、16、24、30 h 测定,考察样品稳定性。结果表明,氧化苦参碱、苦参碱峰面积RSD 分别为2.16%、0.73%,表明供试品溶液在30 h 内的稳定性良好。

2.4.4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山豆根药材样品六份,精密称定,照“2.3.1”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氧化苦参碱、苦参碱峰面积的RSD 分别为1.25%、0.86%,表明本方法重复性良好。

2.4.5 加样回收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同一批号山豆根样品0.5 g,共6 份;对照品按照1:1 浓度加入样品中,按“2.3.1”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并按照“2.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计算回收率。经测定,氧化苦参碱的平均回收率为100.29%,RSD 为1.27% ;苦参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9.71%,RSD 为2.59%。表明本方法的回收率良好。详见表2。

表2 氧化苦参碱、苦参碱加样回收试验结果

2.5 含量测定

取“2.3”项下10 个不同供试品溶液,按“2.1”色谱条件B 对各样品中氧化苦参碱、苦参碱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计算各被测成分的总量,并换算成“相当于0.25 g 山豆根生药的含量”。结果见表3。

表3 氧化苦参碱、苦参碱含量测定结果(n=2)

从表3 可知,三批山豆根及其胶囊填充粉中苦参碱类成分含量分别在2.43 ~2.55 mg、0.95 ~0.98 mg之间,均符合《中国药典》的要求,即0.25 g 山豆根药材含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的总量≥1.75 mg、每粒胶囊中胶囊填充粉≥0.50 mg。

2.6 苦参碱类成分转移率

根据表3 的含量测定结果,计算喉疾灵胶囊制剂过程中各工艺环节的苦参碱类成分转移率,转移率=当前工序中苦参碱类成分含量/ 前一步工序中苦参碱类成分含量×100%。结果见表4。

表4 喉疾灵胶囊制剂过程中苦参碱类成分的转移率

由表4 可知,三批喉疾灵胶囊制备过程中苦参碱类成分经煎煮、浓缩得到煎煮浸膏的转移率为50.72% ~52.94% ;煎煮浸膏经醇沉后的转移率为85.88% ~93.90% ;醇沉上清液合并洗涤液经浓缩得到醇沉浸膏的转移率为92.21% ~98.63%;醇沉浸膏经真空干燥得到干膏的转移率为92.96% ~97.22% ;干膏经粉碎得到干膏粉的转移率为94.44% ~98.99% ;干膏粉与处方中其他四味直接粉碎的药材进行混合得到胶囊填充粉的转移率为91.30% ~97.96%。最终,药材至胶囊填充粉的转移率为38.24% ~39.59%。

3 讨论

本试验为了保障各工序样品含量测定色谱条件的一致性,以三批山豆根药材为研究对象,其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均采用2020 年版《中国药典》山豆根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而其色谱条件则分别采用《中国药典》山豆根含量测定项下色谱条件、喉疾灵胶囊项下色谱条件,同时测定山豆根药材中氧化苦参碱、苦参碱的含量。结果表明,上述两种色谱条件所测得的氧化苦参碱、苦参碱成分含量大小基本一致。因此,喉疾灵胶囊制剂过程中各工序样品的含量均采用《中国药典》喉疾灵胶囊项下的色谱条件进行测定是可行的。从表3 中可知,煎煮浸膏经醇沉、洗涤后,在其沉淀物中也检测出苦参碱成分,表明醇沉的损失是因沉淀物包裹苦参碱所致。通过分析各工序样品中氧化苦参碱与苦参碱的含量比值,发现山豆根药材含有氧化苦参碱、苦参碱两种成分且含量比值为8:1,而在药材经煎煮后的药渣中仅检测出苦参碱,却无氧化苦参碱,可知山豆根药材在煎煮工艺环节中其氧化苦参碱成分全部分解转化了,其中只有部分转化成苦参碱成分,且药材中苦参碱成分也并未被完全提取出来。再结合表4 可知,苦参碱类成分在药材至煎煮浸膏过程中的总转移率只有51.87%,明显低于其他工艺过程,可见药材至煎煮浸膏的过程是影响整个制剂工艺的关键环节。此外,由于喉疾灵胶囊制剂在生产过程中,药材经煎煮后其煎煮液直接被抽取至双效浓缩罐进行浓缩,以致缺失了煎煮工艺环节的样品,从而无法得知该过程的转移率数据。本研究下一步将采用中试生产的方法,围绕药材煎煮、浓缩工艺环节开展相关研究。

本研究实现了喉疾灵胶囊从提取到填充胶囊整个过程的控制,这不仅为进一步提高该产品有效成分的转移率,以及缩小成品间差异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研究中药胶囊制剂生产环节指标成分的有效传递提供了示范。

猜你喜欢

山豆根苦参碱转移率
山豆根的妙用
山豆根的妙用
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转移率及影响因素
离散广义Markov 跳变系统在一般转移率下的鲁棒稳定性
某院2017 年山豆根中药处方用药及配伍合理性分析*
苦参碱对乳腺癌Bcap-3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氧化苦参碱对SGC7901与ECV304的体外活性比较研究
6 种药材中5 种重金属转移率的测定
维药苦豆子中苦参碱的提取
山豆根在痔疮术后创面水肿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