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比索洛尔和福辛普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对心功能、预后改善作用的对比研究
2023-08-03刘杰
刘 杰
(十堰市郧阳区人民医院,湖北 十堰 442500)
扩张型心肌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肌病,其病因较为复杂。有研究指出,扩张型心肌病发病隐匿,部分患者病程较长[1]。在发病初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可出现劳累后气短、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随着病情逐渐发展,部分患者可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研究发现,随着病情发展,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可出现异常改变,导致其较易出现室性心律失常[2]。有报道称,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较高。对于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上主要是进行药物治疗。比索洛尔和福辛普利均为临床治疗此病的常用药[3]。对于联用比索洛尔和福辛普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期间两种药物使用量的研究目前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50 例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剂量比索洛尔和福辛普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对心功能、预后的改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50 例。将其分为研究1 组、2 组、3 组,每组50 例。研究1 组:男性29 例,女性21 例;年龄45 ~68 岁,平均年龄(53.60±2.03)岁;病程2 ~5 年,平均病程(3.02±0.14)年;NYHA 心功能分级为Ⅱ级、Ⅲ级、Ⅳ级的患者分别有28 例、15 例、7 例,占比分别为56.00%、30.00%、14.00%。研究2 组:男性30 例,女性20 例;年龄46 ~68 岁,平均年龄(53.87±1.98)岁;病 程2 ~6 年,平 均 病 程(3.20±0.15)年;NYHA 心功能分级为Ⅱ级、Ⅲ级、Ⅳ级的患者分别有29 例、15 例、6 例,占比分别为58.00%、30.00%、12.00%。研究3 组:男性27 例,女性23 例;年龄46 ~67 岁,平均年龄(53.20±1.02)岁;病程3 ~6年,平均病程(3.30±0.18)年;NYHA 心功能分级为Ⅱ级、Ⅲ级、Ⅳ级的患者分别有29 例、14 例、7 例,占比分别为58.00%、28.00%、14.00%。三组的以上资料相比,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病情符合临床关于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4]。(2)不存在用药禁忌证。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2)合并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低血压。(3)存在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精神疾病。
1.3 治疗方法
三组均给予比索洛尔和福辛普利治疗,均为口服用药,1 次/d。研究1 组进行小剂量联合用药,单次用药量:比索洛尔<5 mg,福辛普利<10 mg。研究2 组进行中等剂量联合用药,单次用药量:比索洛尔5 ~10 mg,福辛普利10 ~20 mg。研究3 组进行大剂量联合用药,单次用药量:比索洛尔>10 mg,福辛普利>20 mg。三组均治疗12 个月。治疗期间,指导患者做到清淡饮食,保持良好、平和的心态,适量运动,规律作息[5]。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三组的临床疗效。显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功能分级提高>1 级。有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分级提高1 级。无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改善,心功能分级未提高。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2)对比三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3)对比治疗12 个月后三组的病死率。(4)对比三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包括头晕头痛、心动过缓、肢端发冷或麻木、低血压,计算总发生率[6]。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18.0 版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与方差齐性检验后,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行LSD-t检验,组内比较行单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数据用秩和检验;以n(%) 表示计数资料,用χ² 或Fisher 检验;P<0.05 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临床疗效的对比
相较于研究1 组、2 组,研究3 组的总有效率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三组临床疗效的对比[例(%)]
2.2 三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的对比
治疗前,三组的心功能指标LVEF、LVEDD、LVESD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相较于研究1 组、2 组,研究3 组的LVEF 较高,LVEDD、LVESD 均较短,P<0.05。详见表2。
表2 三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的对比(± s)
表2 三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的对比(± s)
注:(1)治疗前,研究1 组、2 组的LVEF、LVEDD、LVESD 相比,t=0.096、0.120、0.085,P=0.924、0.905、0.933;研究1 组、3 组的LVEF、LVEDD、LVESD 相比,t=0.332、0.000、0.108,P=0.741、1.000、0.914;研究2 组、3 组的LVEF、LVEDD、LVESD 相比,t=0.235、0.123、0.108,P=0.815、0.903、0.914。(2)治疗后,研究1 组、2 组的LVEF、LVEDD、LVESD 相比,t=17.705、8.067、6.200,P=0.000;研究1 组、3 组的LVEF、LVEDD、LVESD 相比,t=41.808、20.144、12.644,P=0.000;研究2 组、3 组的LVEF、LVEDD、LVESD 相比,t=25.717、12.982、7.086,P=0.000。
组别 LVEF(%)LVEDD(mm)LVESD(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1 组(n=50)41.32±1.03 48.20±1.20 63.25±2.08 58.36±1.29 62.30±3.02 56.38±2.01研究2 组(n=50)41.30±1.05 52.31±1.12 63.20±2.09 56.35±1.20 62.35±2.89 54.02±1.79研究3 组(n=50)41.25±1.08 58.36±1.23 63.25±1.99 53.02±1.36 62.36±2.52 51.36±1.96
2.3 三组患者病死率的对比
研究1 组、2 组、3 组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12.00%(6/50)、8.00%(4/50)、2.00%(1/50)。三组的病死率相比无显著差异,χ²=0.444、3.840、1.895,P=0.505、0.050、0.169。
2.4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
研究1 组、2 组、3 组头晕头痛、心动过缓、肢端发冷或麻木、低血压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2.00%(6/50)、20.00%(10/50)、18.00%(9/50)。三组头晕头痛、心动过缓、肢端发冷或麻木、低血压的总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3。
表3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例(%)]
3 讨论
扩张型心肌病是临床常见心脏疾病。此病以双侧或单侧心室扩张、心室肥厚、心肌舒缩功能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7]。研究发现,扩张型心肌病发病隐匿,病程发展缓慢,若持续发展,可发生心力衰竭甚至心肌梗死[8]。室性心律失常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研究发现,扩张型心肌病与患者心肌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9]。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MRI检查,其心肌成像中有延迟显影,即心肌纤维化。此病患者室性早搏、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较不存在心肌纤维化的患者高。调查显示,少数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可出现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10]。因此,在此病患者入院后,常给予危险评估,目的在于评价其发生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进行评估的方法主要是了解病史、分析心电图检查结果、心功能指标。其中,LVEF 是评估室性心律失常的可靠指标[11]。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可控制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次数。其中,β 受体阻滞剂是首选治疗药物[12]。本研究为三组患者应用比索洛尔进行治疗。比索洛尔属于常用β1受体阻滞剂,具有高选择性。相关药理学研究表明,比索洛尔并不存在拟交感性和膜稳定性,主要作用部位为血管平滑肌上的β1受体,对其亲和力较高,但对β2受体(主要作用为调节局部代谢)的亲和力则较低[13]。此药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可明显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福辛普利是心脏疾病患者常用的一种血管转换酶抑制剂,对减少患者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脏微循环及能量代谢的作用理想[14]。联合应用比索洛尔和福辛普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显著,已经在临床上广为应用,但具体用药量方面未得到统一[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三组的心功能指标LVEF、LVEDD、LVESD 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相较于研究1 组、2 组,研究3 组的LVEF 较高,LVEDD、LVESD 均较短,P<0.05。说明大剂量用药对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中小剂量用药。三组头晕头痛、心动过缓、肢端发冷或麻木、低血压的总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这充分证实了大剂量用药方案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相较于应用中小剂量的比索洛尔和福辛普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大剂量用药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其预后,且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