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服务于农村社区治理路径研究

2023-08-03郑慧玲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居民社区

郑慧玲,陈 杰

(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

农村社区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振兴中的重要要求,战略中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农村治理体系。“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强调坚持共建、 共享、共治,提出要充分调动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构建多方参与格局。农村社区治理是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也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在完成这一历史性课题过程中,应按照乡村振兴创新、共享的理念,整合社会资源,多层面协同推进,充分发挥政府之外的社会力量,而农村社会工作在服务于农村社区治理的实践中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内已有关于社会工作服务于社区治理的探索, 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的城市、地区, 关于农村社区的实践探索较少。 而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发展、治理体系存在着较大差异,关于城市社区的社会工作实践研究并不能适用于农村社区, 社会工作能否有效服务于农村社区治理值得深入研究。 本文对社会工作为什么可以介入农村社区治理、 社会工作如何介入农村社区治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一、社会工作服务于农村社区治理的契合性

社会工作服务于农村社区治理是否有必要,社会工作服务于农村社区治理是否可行, 社会工作怎样介入农村社区治理, 在过去存在较大的分歧和争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 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传承文明乡风,达成有效治理。近年来,我国逐步健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激励政策, 大力推动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等多方参与,共同开展社会服务。社会工作服务于农村社区治理,顺应政策要求,同时在实践中高度契合。

(一)社会工作功能与农村社区治理需求相契合

农村社区治理机制尚不成熟, 社会工作可以在农村社区治理结构完善中发挥重要作用。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下, 中国农村社区治理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及显著成果, 但农村社区治理发展经验不足,治理机制不完善,缺乏自治的能力与条件。农村社区中有较多弱势群体聚集,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相对较弱,社区凝聚力弱,迫切需要社会组织、 社会工作者等社会力量推动乡村社区建设,协助社区治理工作的开展。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决定了其对帮助农村弱势群体社区参与意识及能力的增强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社会工作的治疗功能可以帮助农村社区及社区中困难群体恢复和重建其社会功能, 充分契合农村社区弱势群体的治疗与恢复需求。 由于中国的农村社区治理发展尚在起步阶段,农村社区居民自治意识薄弱,总体素质水平、能力不足,而社会工作的预防功能可以通过公众教育、 文化宣传等手段防止社区问题的发生。在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及社会组织可以帮助农村社区居民提升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强化农村社区居民参与意识,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发展功能,培养社区居民治理能力,发挥其潜能,满足社区需要,解决社区问题,实现社会公正[1]。社会工作可借助地区发展、社区教育、社区策划等专业服务促进农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提升农村社区自治能力。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 社会工作可以满足农村社区推动治理重心下移的需求,在促进村民参与、做好社会协同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社会工作理念与农村社区治理目标相契合

农村社区治理以农民为主体, 社区治理过程的重要原则是保护农村社区居民的利益, 这与社会工作理念不谋而合。 社会工作的专业特征与农村社区治理的融合, 两者都是以社会弱势群体为基本关注点,两者都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2]。 社会工作服务于农村社区治理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路径, 社会工作可以通过挖掘服务对象潜力,通过增能、赋权等方式,促进服务对象能力发展,强化服务对象自决意识和社区参与的意识,同时可以促进农村居民人格发展。 科学有效的社会工作实务方法,有利于改善农村居民社会关系,形成邻里互助模式,实现社区共同发展。新时期的农村社区治理坚持乡村治理现代化导向, 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的个体差异, 尊重并尽量满足农村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可以依托高素质社会工作人才,整合社区资源, 将社会工作助人理念贯彻于农村社区治理过程中,丰富农村社区治理路径,强化农村社区治理效能。

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 需要优化农村治理结构,改善公共服务,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社会工作者秉持助人的社会工作理念,参与农村社区治理中, 创新探索农村社区治理路径,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农村社区问题,更能推进持续提升农村居民能力素质、 收入水平, 助力健全现代化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目标的实现。 在农村社区治理实践中,社会工作作为第三方社会力量,区别于农村社区居民和政府单位, 其在能够在社会公共服务开展、农村社区治理人才培育、乡村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独特优势, 与政府治理互为补充。社会工作有着“扶弱济贫”的社会使命,有着“助人自助”的专业使命,与农村社区治理需求和目标高度契合, 有利于推动农村社区实现自主、自为、自治,健全农村社区现代化治理体系,因此社会工作服务于我国农村社区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三)社会工作方法与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相契合

从社会工作介入方法和工作模式来看, 社会工作和农村社区治理是相契合的。 农村社区治理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储备, 社会工作者通常接受过专业的职业培训, 拥有较好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水平,可以有效地加入到农村社区治理中来。社会工作中的专业方法能够行之有效地处理好农村社区治理中面临的复杂问题。 社会工作服务于农村社区治理, 一方面倡导政府调整和完善农村社会福利制度,构建普惠全民的福利体系;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来自社会、社区、社会组织等的力量,来帮助弱势群体克服困难、增进福利[3]。 社会工作的介入方式充分尊重农村社区居民自决权, 注重强化农村社区居民的内在能力。 社会工作以个案治疗方式帮助极为困难的个体走出困境, 以小组活动方式促进农村社区居民交流,强化其参与意识,合理利用社区工作模式,培养社区领袖人才,不断孵化社区组织, 这与现代化农村社区治理模式高度契合。社会工作可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分析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挖掘社区资源,促进社区持续性发展。

社会工作服务于农村社区治理时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合理运用理论及实务模式,根据本土实际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策略。 社会工作服务于农村社区治理过程中, 专业方法可以改进农村社区治理方式,从而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社区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目前,国内关于社会工作服务于农村社区治理的研究主要以优势视角、能力视角及可行能力视角为主。社会工作在介入复杂且多样的农村社区治理问题过程中, 可以逐步探究更多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可行性与有效性,在农村社区治理实践中积累经验,以探索新的实务模式,在社会工作本土化、社会工作理论中国化发展过程中,构建农村社区治理新格局。

综上所述, 社会工作在农村建设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农村社区治理与社会工作之间十分契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社会工作将成为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介入手段, 社会工作服务于农村社区治理, 也将是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切入点与重要路径。

二、社会工作服务于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

(一)促进农村社区能力建设

农村社区能力建设是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一环,主要包括增强农村社区内居民、工作人员及社会组织人员主动参与、解决社区问题、资源整合、信息收集、社区管理等能力的建设,可以通过对农村多元主体能力的培养,完善农村社区治理体系。而社会工作有其专业的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者可运用适合的社区工作模式, 介入到农村社区能力建设中去,以增强农村弱势群体对抗困境、适应社会的能力,强化其他社区居民生产建设的能力,同时培养社区居民社会参与能力, 促进社区工作人员管理能力提升,充分调动起社会力量,构建多方参与格局。

1.社会工作促进农村社区能力建设的理论支撑

社区能力建设是以组织、 个人和社会网络为对象,旨在加强社区内外部资源交换[4]。 以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理论从社区内部出发, 看到社区自身的优势及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调以社区能力建设克服农村发展中的新贫困问题[5](P25)。 以社区能力建设为中心的内源发展作为社会工作服务农村发展的理想和行动的方法论, 强调用以人为本的理念看待社区能力建设[6]。农村社区居民是农村社区治理的主体,社区生产建设、现代化乡村治理都以农民本身作为“主力军”,政府、社会组织等在农村社区发展中起到引导、协助、推动的作用,所以社区能力建设应将重心放到农村社区居民自身创造力的培养上,明确农村社区居民主体地位,不断培养农村社区人才, 全面健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同开展社区服务的体制机制,建立起符合当地具体特征, 能够满足当地社区居民需求的发展模式。

2.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能力建设的实务路径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能力建设, 应以完善农村社区治理制度为前提, 以强化农村社区组织能力为抓手,以构建农村社区合作网络为重点,以提升农村社区居民参与意识和能力为关键。

(1)强化农村社区组织能力,营造社区和谐发展环境,培育社会组织网络

社区组织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重要的社区能力,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也在社区能力建设范围内。相对城市而言,农村社区组织体系不健全,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社会组织服务能力应以其能否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为标准。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农村社区根据本土环境、实际情况需求,培育孵化真正能够助力农村社区能力建设的社会组织。

(2)完善农村社区治理制度,落实国家法规政策,顺应乡村振兴发展大局

农村社区治理的过程与政策法规息息相关,作为政治性与社会性兼备的实践过程, 不仅需要完善组织内部制度, 还应结合政府政策及服务的实际情况,调整服务方针,改良服务方案,推进落实国家相关制度。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政府、社会组织开展公共服务,做好政策、制度宣传工作,确保实务开展中能够有章可循。

(3)构建农村社区合作网络,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合理利用公共资源,确保农村社区能力建设可持续性发展

农村社区中多元主体并存, 社会工作者应扮演好资源链接者的角色,联合各方力量,构建起社区合作网络。应坚持以村党组织领导、社会组织协助、 农村社区居民参与共同开展农村社区能力建设工作,过程中须秉持公平共享原则,确保参与机会平等。多元主体通力合作,充分利用社区内外资源,共享各方信息,彼此互惠互助,持续性开展农村社区能力建设工作。

(4)提升农村社区居民综合素质。可通过成立业主委员会、文化夜校、妇女小组和农业技术小组等方式,促进农村居民能力发展

农村居民是农村社区的最基本单位, 做好农村居民的能力提升工作, 将直接助力于农村社区能力建设。社会工作者可充分利用培育孵化的社会组织搭建平台,链接多方资源,直接或间接服务于广大农村居民,强化村民能力,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能力建设注重挖掘主体的潜力, 同时关注主体所在系统的重构,包括制度、环境的改善,由此保证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社会工作者在生态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可以推动服务对象所在系统、环境发生改变,从而促使服务对象主体能力提升。应通过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方式, 支持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能力建设,从不同的社会工作理论视角、实务模式继续对如何介入农村社区能力建设进行深入探究。

(二)培育农民主体意识,重构农村社区公共性

农村居民作为农村社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农村居民是否有社区参与意识, 对农村社区的建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社会工作服务于农村社区治理过程中,需要吸引、动员、组织农村居民参与社区事务,从而促进农村社区发展。

1.社会工作服务于提升农村居民社区参与的理论支撑

基于布迪厄社会场域理论, 可以通过改造互动场域、重塑认知习惯和强化交往资本,可以探索出构建虚实空间双向发展、 改变陈旧习惯开放发展、 强化交往资本协力发展的新时代农村社区公共意识构建的基本路径, 有利于加快推进农村社区治理工作[7]。 农村社区居民可以在参与社区活动、治理的过程中,促进交流,强化合作意识,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而社会工作的介入重心是为社区居民普及政策知识, 通过社区宣传强化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 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培育起“自下而上”的社区治理模式。社会工作能够基于不同的专业理论, 选择运用符合当地社区实际的实务方法促进农村居民参与到农村社区工作中,在工作推进中,社会工作者可以融入促进农村社区居民自助、 互助和自决的社会工作理念,合理运用鼓励技巧,挖掘农村居民的内在潜能,培育其主体意识。社会工作通常以项目的形式进入农村社区,在项目实务开展过程中,输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 倡导健康文明的农村社区生活方式,在解决社区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农村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改善其生活质量。同时促进了农村居民的交流和学习,整合资源,搭建社区学习提升平台,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培育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社区居民民主意识、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也得到极大增强[8]。 社区发展是一种组织与教育过程, 其目的是在鼓励社区居民的参与,协调社区各界的力量,运用社区内外的资源,采用社区自助的行动,以引导社区的社会变迁而提高居民的生活素质[9](P165)。 在农村社区中引入社会工作项目, 可以有效地促使社区进行组织化建构,强化农村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在社会工作实践中推进农村社区公共性建构。

2.社会工作服务于提升农村居民社区参与的路径

(1)保障女性主体权益,促进男女平等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 大量农村青壮年男性向城市流动, 农村留守妇女肩负起家庭责任和生产劳动的重担, 同时也成为了参与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群体。 受传统文化及经济地位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大部分农村妇女较少参与农村社区的治理。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 年)》提出要支持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 保障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提升参与水平。 《关于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的实施意见》指出:妇女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更是推动者、建设者。 促进农村留守妇女参与农村社区治理, 提升其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可推动农村社区稳定和谐发展,同时也符合国家民主建设需要,顺应提高女性地位、促进男女平等的发展趋势。 社会工作机构及社会工作者可通过组织农村社区女性居民,开展学习小组、互动小组及能力提升小组, 提高农村女性对农村社区治理的认知水平,普及相关政策和权益保护知识,增强农村女性权益保护意识及社区参与能力。

(2)加强社区宣传,培养农村社区居民参与意识

农村社区居民是农村社区治理的基石, 农村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到农村社区治理的效果。社会工作者可链接资源,邀请专家开设宣传讲座,同时融入社区,搭建社区互助平台,构建资源共享网络, 做好农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宣传工作,普及农村社区治理相关知识。联合社会工作机构、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社区宣传周,设置社区管理宣传栏, 通过活动增加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 社会工作者可针对不同人群召集小组成员,开展小组服务,举办居民议事会,鼓励不同年龄、学历的农村社区居民都参与其中,真正强化农村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以及参与能力。 培养责任意识强、社区威望高的社区领袖,协助社会工作者做好社区宣传工作, 增强农村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 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志愿服务团队。宣传过程可针对不同人群,灵活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入户走访与社区展演结合的方式,让不同类型的农村社区居民通过不同渠道了解到自身参与农村社区治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3)党建引领社会工作,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协同促进农村社区居民社区参与

遵循“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总要求, 坚持党建引领, 多元社会主体协同合作,社会工作者开展专业社会服务。在社会工作实务开展过程中,科学运用专业方法,灵活制定工作计划,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类型,充分链接社会各界资源,针对性开展具体服务,提升农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和能力。 社区社会工作者作为社会工作服务的直接提供者, 应充分了解农村社区基本情况及居民需求,担当好资源链接者、实施者、组织者角色,通过入户走访和社区活动宣传社区治理理念, 强化农村社区居民参与意识和能力,提高参与积极性。

(三)培育社区自组织,完善农村社区治理制度体系

在多元化、开放式的农村社会治理格局中,作为基层农村治理的协同性力量, 社区自组织是不可或缺的社会治理主体[10]。 社区自组织作为村民自发组建的学习、交流、服务、成长平台,对农村现代化治理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社会工作者通过社区宣传,推动政策落实,普及社区治理知识,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其中,协同培育农村社区自组织,完善农村社区治理制度体系。作为他组织力量,社会工作者和机构在其中起到组织、策划的作用,协助克服组织化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协调统筹好社区自组织与他组织之间的互助和合作关系。社会工作在项目运营过程中, 以本土化的独特视角, 结合当地发展实际, 设计老少皆宜的项目活动,有针对性地强化不同社区居民的自组织意识,提高其自治能力。农村社区治理实践中,管理机制流于形式,逐渐导致社区居民集体意识淡薄,凝聚力减弱,发展意识和致富意识淡化。社会工作项目进入农村后, 高素质社会工作人才加入到社区管理工作中,填补管理人才的空缺,并以其独特的价值理念,可以推动农村社区自组织的孵化、培育,协调社会力量,整合农村社区内外资源,以满足农村社区发展需求, 进而完善农村社区治理制度体系。由此可见,社会工作服务于农村社区治理任重而道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社会工作服务于社区自组织的培育路径包括坚持党组织主导、 志愿服务团体和社会工作小组转化、社区活动孵化等。

1.党组织主导,社会工作协助推进农村社区自组织建设

党组织依靠自身独特的政治优势, 农村社区中的村民党员发挥重要组织作用, 积极带动农村居民参与到农村社区自组织建设中。 社区党组织能够充分链接各方资源,依托党建网络,获得政府单位支持。 社区党组织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社会工作的助人理念与其高度契合。 社会工作者组织开展社区公共服务,培养社区领袖,加强社区居民的互动交流,培养农村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党员志愿者与社会工作者通过整合资源,实现自组织活动常态化,真正能够通过自组织活动增强农村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社区认同感。社会工作者担任好关键枢纽的角色,培育并联合社区组织, 引导更多自组织主动参与到社区公共服务中, 社会工作者从中对各治理主体进行协调,从而完善社区自组织运营机制,激发农村社区内生发展动力。

2.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社区服务,培养社区人才

社会工作者联合社区多元主体, 搭建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合理利用资源,及时共享信息,让社区居民成为社区管理的参与者。 社会工作者深入社区,挖掘社区人才,培养社区领袖及社区志愿服务组织。 通过前期宣传与中期服务, 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 更大程度地增强农村社区居民的社区治理能力。社会工作者充分挖掘社区自组织潜力,拓展治理范围,培育发展农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居民议事会,以农村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积极良性互动,形成并不断完善社区治理方案。通过培育的社区自组织,落实治理计划,合理利用不同自组织,发挥其所长,开展不同方向的社区公共服务活动,促进农村社区居民自治意识及能力提升。

3.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引导,提升社区组织凝聚力

社会工作者科学运用专业方法、技巧,针对不同类型且有需求的社区居民,成立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者注重组员间的互动, 提高服务对象间的情感凝聚力, 并通过多次小组活动将其维系下去。 在社会工作者为达成小组目标开展服务的同时,通过小组间的规范也已形成了小组契约,在此基础上原来的互助小组、 成长小组可发展为社区志愿服务团队, 社会工作者也可通过召集共同爱好者形成其他自组织。形成自组织规范,促进自组织成员的有效互动,联合社区多元主体,构建社会支持网络,提升自组织的凝聚力。社会工作者在实践过程中做好评估工作,掌握自组织服务实施、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自组织内部发生分歧时,促进组织成员沟通,形成协商制度,促进自组织的稳定发展。

三、社会工作服务于农村社区治理的展望

(一) 将社会工作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相结合,实现农村“就地城镇化”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不断发展,在农村社区治理的实践过程中,已经出现越来越多的布局规划科学、管理制度完善、风景环境宜人、社会功能齐全的新社区。社会工作项目进入到农村社区中,协同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工作开展,能够为农村社区居民提供不亚于城市的社区服务,丰富农村社区居民文化生活, 大幅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强化其对农村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社会工作介入新型农村社区治理,这或许可以成为未来农村现代化治理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社会工作实务开展过程中,应注重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同时在本土实践中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让社会工作服务于农村社区治理的模式更加有针对性。 将社会工作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 有利于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更好地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社会和谐。

(二) 将社会工作与智慧农村社区治理相结合,实现农村“智慧化”治理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方向,智慧社区建设已经成为农村社区发展的新趋势。新时期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将数字乡村建设深度融入乡村治理中。引入社会工作,与智慧农村社区治理相结合,科学运用智能技术,大力建设智慧社区服务工程,搭建网格治理平台,创新治理模式,更科学地整合、链接各类服务资源。 通过智慧化、 规范化管理, 可以强化社会工作服务效果,提高农村居民办事效率,从而通过农村“智慧化”治理,促进农村社区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为农村社区治理和社会工作服务提供一个更智慧、更便捷、更安全的工作模式,从而实现农村“智慧化”治理。

(三)重视自我发展与赋能,形成强大的内生动力

社会工作者应基于优势视角, 重视农村社区居民自身能力发展,以自我赋能为导向,注重农民生产建设能力的培育。 社会工作者可通过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协助基层人才参加职称评审、促进农村合作社发展等手段强化农民合作意识, 提升农村社区居民的职业技能水平, 同时协助构建起乡土人才培育发展体系,形成强大的内生动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社会工作遵循新发展理念,介入农村能力建设,培养农村居民、群体、组织的社区参与意识与社区治理能力,培养社区优秀人才,同时以心交心留住人才,形成社区发展良性循环,扎实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

(四)发展本土社会工作者,推动社会工作服务于农村社会治理可持续发展

社会工作者可协助农村社区完善村民自我服务机制。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让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农村社区治理受到各种资源的约束。 社会工作者可运用社区发展模式,加快培育发展社区领袖,培育社区志愿者,加强社会组织人才建设。结合当地农村居民自身特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鼓励农村社区居民进入社区服务业。 在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推行群众满意度调查评估制度,督促社区服务人员提升服务水平。 同时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 注重发展本土化的社会工作者队伍,提高自我服务水平,创新项目运作模式,引导村民广泛参与社区服务,增强自治能力,重视项目化、本土化和参与式发展,减少社会工作项目实施成本, 促使社会工作服务于农村社区治理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居民社区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社会服务机构中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研究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1/4居民睡眠“不及格”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