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路径探究

2023-08-03刘素芳尹根德

关键词:支部育人思政

刘素芳,尹根德

(井冈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 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1]。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是高校的立身之本。 在立德树人目标原则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2]。 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也是检验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根本标准。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前提,要超越过去单一的“思政课程”,拓展更加广泛的“课程思政”,构建大思政格局,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3](P13)。

高校党的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具有高度统一性, 将教师党支部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达到有机融合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一方面,支部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 作为率领高校师生学习、创新、服务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充分发挥其自身政治、组织和群众工作等优势, 高校教师党支部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铸魂和组织育人等功能,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支部建设是题中应有之义。 教师肩负着“三个传播”和“三个塑造”的崇高使命,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和关键在教师,党员教师是高校教师群体中的先进分子, 是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要力量[3](P16),支部汇聚了课程思政过程的坚强力量, 发挥着广泛深入师生的辐射能力[4](P59)。另一方面,课程思政建设成为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途径,能够促进支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5](P206)。 支部党建推动教师队伍素质水平建设、不断丰富课程建设内涵发展[4](P59)。

课程思政和支部建设的有机融合能有效促进教师党支部建设质量,但是,纵观当前实际情况,把课程思政有效融入党支部建设, 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教师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还比较欠缺。 因此,以“党建+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思政为重要抓手,推动高校党的建设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深度融合,让教师党员站到立德树人第一线,持续提升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质量, 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推动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高校各级党组织亟需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秉持“党建+课程思政”工作理念,压实支部课程思政建设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各级党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6]。

(一)构建联动工作机制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出发点。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高校党委是核心力量, 二级学院党组织是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教师党支部是坚强战斗堡垒,党员教师则是实施主体。高校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校党委—基层党组织—党员相互贯通的联动工作体制”[5](P207)。 作为课程思政建设重要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学院党委要牢固树立 “党建+课程思政”工作理念,压实教师党支部的课程思政建设任务。 2018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7]

(二)形成党政强大合力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院党政要协同推进,形成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强大合力,坚持党的建设和立德树人有机融合, 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纳入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等重要议程,定期开展专题研究,强化监督检查, 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融入教师党支部建设常态化。健全党支部书记工作例会制度,将课程思政建设列入学院党委和支部党建年度重点工作,动员全体党员教师全员参与,激发党员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推动全体教师将思想塑造和价值引领全面融入教育教学,用“三全育人” 的实效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无论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每门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教师党支部要制定党建活动之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在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中,以课程为着力点,思考如何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建设凸显思政元素、彰显德育功能的优质课程。 支部书记应率领党员教师并带动其他非党员教师, 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研究和课程建设,形成课程思政和教学科研的良性互动,在教学改革课题、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和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等项目申报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 科研能力和课程思政能力的稳步提升。

二、以课程思政建设为重要抓手,创建支部党建特色品牌

在课程思政体系下, 不论是理论讲授还是实践引导, 每一门课程都需要把知识传递和价值引领统一起来。 教师在课堂上传授一门课程知识的同时,必然会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8]。 高校教师党支部由活跃在教学科研一线的教师组成, 他们是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代表和骨干力量, 其一言一行具有很强的示范性, 是其他教师和学生学习的榜样,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5](P206)。

(一)探索工作协同机制

为了发挥党员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表率作用,支部要牢固树立“党建+业务”的工作理念,探索党支部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协同机制,增强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自觉性,发挥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重要推动者的作用。 教师党支部要结合各级先进支部创评活动,建立以课程思政为重要抓手的党支部建设长效机制, 结合支部所在的专业或学科特点创建支部建设特色品牌,最终实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支部个个有品牌”。 在品牌创建过程中充分发挥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 促进基层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更加明显,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为学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二)体现学科专业优势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举措,是推进德育与智育相统一、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一环。 高校教师党支部通常按照专业或学科设立,汇聚了相同或相近专业、学科的党员教师,他们不仅懂专业教育,更具备优良的政治素质,在日常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等方面都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3](P14)。 如笔者所在的外国语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以外语专业教师为主;教师第二党支部以公共外语教师为主。2021 年5 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9]。 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外语人应有舍我其谁的气概,主动担当时代赋予的重任。 建党百年,铸就了多少丰功伟业、成就了多少不朽传奇。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在以课程思政为抓手的党支部品牌建设上,外语专业教师党支部可以围绕“用外语讲好中国红色故事”主题,打造“红色文化外语传”品牌, 根据支部党员教师所授专业课程开展党建和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活动。 百年党史为支部建设和课程思政均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素材。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外语专业教师党支部可以开展“讲好红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和“用外语讲述中国”等活动,依托本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师生合作整理红色文化故事, 翻译成多门外语进行讲述,录制成音频或短视频,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传播。

(三)探索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的方法

为了实现专业课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承担外语专业课程教学的党员教师应积极主动探索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做课程思政建设的先锋。以英语专业课程“英美文学”为例,该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在授课内容中发掘和导入可以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在学生学习外国文学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缘事析理、 明辨是非的能力, 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0](P299)。 在“英美文学”课程实际教学中,讲到美国文学,20 世纪20 年代美国作家菲兹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必读和必讲小说,它是美国文学中“美国梦”主题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简要介绍美国梦的来源和历史变迁, 并结合主人公盖茨比的悲剧人生,剖析上个世纪20 年代美国梦破灭的原因。 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比《中国合伙人》与《了不起的盖茨比》两部文学作品,概括总结出中国梦与美国梦在历史背景、 实现方式和最终目标上的差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1](P39)“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11](P40)学生们在认识到美国梦历史局限性的同时,明确其个人梦想的实现必须建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中国梦的基础上,号召同学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爱国情怀,将自身梦想与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做到使命在肩、强国有我[12](P200)。

同理, 公共外语教师党支部也应注重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支部建设工作, 可以结合课程和学生专业特点思考并创建支部建设工作品牌。 切实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新要求,要求全体教师,尤其是党员教师,树牢“党建+课程思政”理念,提高课程思政意识,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尤其是将我们党百年光辉历程的丰富史料贯穿于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授课计划、培养方案、教学设计等教学各环节,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内涵更加丰富,通过课程思政内容创新、磨课和课堂教学践行思政教育。 党支部亦可选取部分大学英语课程进行试点,大胆探索、创新引领,党员教师与教研室结对子进行“课程思政”集体备课,集中党支部和教研室优势力量,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取长补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时时共享[13]。 同时,也可以开展课程思政专题研讨以及说课比赛,展示课程思政能力,交流课程育人经验。建立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 贯穿课堂内外的全程育人体系,使之成为学生理想升华的催化剂,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育人目标。

三、以课程思政能力提升为切入点,加强课程思政主力军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14](P330)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和主体也在教师。 要提高建设质量,课程思政“主力军”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一)发挥支部书记带头作用

首先,注重发挥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领头雁作用,在思想觉悟高的党员教师中选出教学、科研和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党支部书记一职,发挥树立榜样、提高声望,带领其他党员教师和广大学生紧跟党的前进步伐的重要作用。 在积极发挥党支部书记示范引领作用的同时,形成“支部书记和支委带头做表率、全体党员教师积极参与”的课程思政建设良好局面, 按照所任课程组建课程团队,吸纳担任相同课程的非党员教师加入团队,开展集体备课,努力挖掘有特色、有风格的课程思政建设案例和示范课程, 及时总结研究建设过程中发现的好办法、好机制,努力推出更多创新举措,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全校或其他高校形成示范引领、标杆效应。

(二)提升思政意识和能力

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是课程思政推进的难点。 为了让党员教师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党支部需要结合支部学习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思政专题学习方案,对学习内容、时间和方式做出具体安排。支委会要定期组织研习会,为支部课程思政建设定目标、把方向。学习任务完成后要组织开展专题讨论, 将学习内容和成果融进支部“三会一课”进行分享。 此外,要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体系, 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和党史教育,突出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强化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党的宗旨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知识技能教育等,提高党员教师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水平。通过加强学习与交流,提高党员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 做深做实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开展“学史力行”主题党日课程思政研讨活动等, 将党史学习教育的丰富资源与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机融合, 探讨课程课堂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 展示鲜活生动的教学案例, 深入交流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当前,将百年党史、四史的丰富资料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既能丰富专业课程本身的教学内容,又能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秉承“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党员教师要积极参加课程思政建设专题培训、支部党员大会、集体备课、课程思政大赛磨课等活动,通过活动交流展示课程思政在教学一线的活力与魅力。

(三)调动教师主观能动性

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可或缺,教师要把自己对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的认知和感悟传递给学生。 2021 年7月21 日,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要求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系统纳入各级各类学校课程教材。教育部选择确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劳动、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及国防、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 研制进课程教材指南或指导纲要。重大主题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持续开展,贯穿各学段,覆盖各学科[15]。为了更好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理论与实践贡献、方法论、理论品格和历史地位等主要内容进课程教材,党员教师要率先垂范。各级党的组织要在党员中开展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用共同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感召鼓舞人, 形成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磅礴力量[16](P28),并将这种力量在各个专业的课堂上播撒和传递。新媒体时代,党支部要充分利用微信平台、 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作为载体,创建教育学习平台,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坚持“线上学”与“线下学”相结合,坚持“集中学”与“互动学”相结合,坚持“请进学”与“走出学”相结合,持续提升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

四、以课程思政工作坊为平台,构建协同育人合作交流机制

教师党支部要加强与学校其他学院或本学院其他教师党支部的交流沟通, 开展不同专业教师党支部的联学联建活动, 联合成立跨学科的课程思政工作坊,积极构建协同育人合作交流机制,搭建教师党支部牵头的课程思政建设学习交流平台。 通过交流活动拓宽教师建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思路, 为教师提供更多丰富课程思政教育的着力点。

(一)打造思政工作共同体

结合“三进”工作,专业课教师可以加强与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专家、教师的交流和研讨,共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打磨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计划和教案。同时,专业课教师也可以为思政课提供生动的教学案例, 打造课程思政工作共同体。此外,加大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协同机制,在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下,党支部可以结合不断深化的党史学习教育,根据2020 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在对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和四史等进行学习的同时, 从中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育人元素[17]。 党支部要注重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地方的生动实践及时纳入支部政治学习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还要组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丰富的红色资源并融入课程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下,课程团队负责人可以组织支部党员教师和非党员教师共建课程思政资源库和优秀案例库,实现共商共建共享。

(二)凸显学校特色亮点

以井冈山大学为例, 为了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拓宽以红色文化育人广度和深度,各专业教师党支部可以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或井冈山研究中心党支部联建共建,依托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知识,为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支持和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 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18]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19](P24),因此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素材,通过深入挖掘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效。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整合各种资源, 而井冈山精神作为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功效[19](P29)。 教师党支部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井冈山精神方面要多下功夫、率先垂范。党员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和学校的红色文化资源, 并将其转化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丰富课程思政育人素材,创新课程思政方法, 构建将井冈山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育人模式。

五、以课程思政育人成效为标准,强化支部党建工作考核机制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指出,高校党组织要对师生员工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和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形势政策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20]。高等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努力拓展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形成“三全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机制。

(一)注重思政育人成效

在支部党建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是以支部为依托,以课程为载体,以课堂为主渠道,把教师党支部建设成为推进课程思政的战斗堡垒, 实现专业课教学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在学生心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 党支部应发挥好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和支部书记、 党员教师的示范作用。党员教师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要有站在立德树人第一线的责任与担当, 主动担任课程思政“带头人”,当好课程思政“第一责任人”。支部要推进课程思政走向专业思政的统筹作用、 课程思政研课与磨课的示范作用, 放大课程思政在专业和学科建设中的溢出效应, 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二)创新支部活动方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 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21]。因此,支部需要不断完善支部政治理论学习方式和组织生活方式,做到支部建设工作与专业学科建设工作有机结合。为了发挥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必须改变单一的组织生活模式,把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专业研究等业务工作融入支部党建活动,可以组织支部党员参观红色文化场馆、博物馆、革命旧址等,参观学习的同时收集课程思政素材,并将它们巧妙地融入课程教学内容。 创造性开展支部“三会一课”活动,将课程思政建设议题和学习内容纳入其中,组织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学习讨论,创新党课方式,把政治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相融合。

(三)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新时代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对于落实从严治党要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迫切的战略意义[22]。《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指出,高校党组织应当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 高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拓展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机制[20]。 高校党委及党的各级组织应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在民主评议党员时增加课程思政工作开展情况和育人效果的评价比重, 使业务工作在党建活动中落地见效。对支部的考核评价,在支部常规工作考核内容中增加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和立德树人成效等内容, 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支部考核评价体系。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指出,高校中的党支部, 保证监督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证教学科研管理各项任务完成[23]。 以课程思政为抓手能同时推动高校教师党支部的建设并促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成效, 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战斗堡垒作用, 而课程思政也为加强基层教师党支部建设提供了新载体和新途径。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生命线, 这条生命线最重要的守护者是教师。 全面提升党员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 进而提高启智铸魂的育人能力水平,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意义。党员教师要做到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落实岗位职责和师德师风管理制度,带头钻研业务、科研攻关、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争当教书育人典范。 站在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高度,高校党组织进一步把握高校党建与课程思政建设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深化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深度挖掘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加强党组织建设新的有效载体的重要价值, 以课程思政推进基层党建创新, 发挥教师党支部作为课程思政建设重要推动者的作用, 拓宽打通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最后一公里”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猜你喜欢

支部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支部联建润“甘泉”
强支部才能支部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