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生成逻辑研究

2023-08-03曹开华

关键词:革命中国共产党精神

曹开华,宋 戈

(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精神文化形态,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坚强革命意志、高尚道德情操、优良革命作风等特征。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 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滋养,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 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1]进入新时代,回望与铭记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历程,继承和弘扬伟大的革命精神,需深刻把握革命精神的生成逻辑, 才能汲取智慧精华、获得精神支撑,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勇毅前行。

一、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生成的历史逻辑

列宁指出:“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 革命是从客观上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 ”[2](P293)不同的历史危机与转折源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在这些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影响之下,不仅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 也推动了革命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需将革命精神置于时代、社会与革命这三个宏观背景之下,探析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生成逻辑。

(一)基于时代主题的变化与发展

时代是对人物、 事态起重要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革命精神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生成与发展必然根源于相应时代的实践环境和实践使命。 以历史视野探析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生成与发展的时代背景, 可以发现革命精神经历了从战争年代的奠基到和平与发展年代的再创造和升华。

对时代主题的正确把握有利于正确决策形成。列宁指出:“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即首先考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 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 ”[3](P143)在战争与革命这个特殊时代,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人类历史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也使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人民找到了民族解放的新途径和新武器, 促进了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转变。 从国内看,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凭借船坚炮利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使近代中国面临着空前的生存危机。在这一时代背景下, 中国早期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摸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成为近代中国革命的主题。 中国共产党正是基于这一时代主题,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导下,在中国工人运动中应运而生, 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在长达28 年的斗争中,一批又一批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书写锻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缔造了辉煌不朽的革命业绩, 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革命精神谱系。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后期,世界进入和平与发展时代。从国际上看,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和平力量有所增长,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也促使世界各国开始侧重于经济与科技实力的比拼,世界也将处于较长一段时间的和平期。从国内来看, 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探索, 为中国赢得了一个较为和平的国内发展环境,中国革命的重心向社会主义建设转变,革命精神的内涵意蕴和表现形式有了时代的烙印,体现为以艰苦创业精神为核心。改革开放时期,时代标语从“革命”“建设”转变为“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人以迎难、解难的革命斗志,再踏“雪山草地”,再涉“高峰险滩”,谱写了诸如小岗精神、特区精神、航天精神等新的革命精神壮歌,革命精神内涵也由此开始向改革、开放、创新、进取等转型发展。进入新时代,党的主要任务围绕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全面展开。在此过程中,我们党在延续革命精神本质内涵的基础上,创造了诸如“科学家精神”“三牛精神”“自我革命精神”等新时代最现实、最核心的革命精神表现新形式, 为革命精神谱系增添了崭新内涵,成为这一时代重要精神标志。

(二)立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马克思认为:“一个社会的生产发展同它的现存的生产关系之间日益增长的不相适应, 总是要通过尖锐的矛盾、危机、痉挛表现出来。这种矛盾、危机、痉挛只有通过革命才能解决。 ”[4](P268)社会矛盾催生社会革命, 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解决社会矛盾的斗争中铸就了伟大革命精神。

回顾历史,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四次历史性变化。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社会夹杂着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两大矛盾。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两大矛盾最为尖锐的时刻,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斗争, 在这个过程形成了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为代表的革命精神, 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理想及不怕牺牲、 敢于斗争的英雄气魄等精神品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落后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摆脱“一穷二白”的面貌,迅速建立起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探索,以改天换地的毅力,干出了惊天动地的事迹,形成了以“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等为代表的革命精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拼搏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坚强意志。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人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以改革开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为代表的革命精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敢闯敢试、勇于创新的精神品格。 进入新时代, 我国主要矛盾再次发生变化, 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基于这个矛盾,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在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进,形成了以脱贫攻坚精神、科学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为代表的革命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担当, 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把握历史主动、 开辟美好未来的宝贵品质。

(三)源自于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

革命不仅仅是历史的火车头, 也是革命精神的催生剂。 革命精神孕育于不同历史阶段的革命任务, 而不同历史阶段的革命任务又源于革命性质的变化。中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其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革命实践的中心任务、斗争对象、行动目标等,由此促进了革命精神在不同性质革命背景下的创新发展。

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 使革命向前发展, 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5](P666)近代中国,百姓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在黑暗中举起了革命的旗帜, 前赴后继地踏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征程。 这场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是为改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革命。中国共产党在逆境中探索, 找到了改变中国命运的正确革命道路。经过数十年的艰苦斗争,用生命和鲜血熔铸了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以爱国奋斗为主旨的精神丰碑。

新中国成立后,革命仍是进行时,但革命的性质已发生变化。 中国由第一个革命步入第二个革命阶段即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开拓和进取, 取得巨大成就,也锤炼了诸如北大荒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等以艰苦创业为主旨的革命精神。 社会要发展,人民要幸福,革命也就要永不停步。 邓小平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在这场新的革命进程中,党团结带领人民锐意进取,敢闯敢试,淬炼了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劳模精神等改革创新精神;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以伟大的历史主动、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发生历史性变革,锻造了脱贫攻坚精神、“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等。 伟大革命精神彪炳史册,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历程,抓住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 才能感悟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时期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和价值意蕴。

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生成的理论逻辑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及其诸形式,都同它以前的成果有着继承的关系。 ”[6](P296)革命精神作为积极的社会意识形态也具有历史继承性。从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三个角度来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理论逻辑, 揭示其生成规律,有利于坚定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一)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精神的理论渊源

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革命精神不是凭空形成的, 需要我们从闪烁着真理光芒的马克思主义当中进行基因测序。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大量的欧洲革命实践, 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本质的基础上,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一般发展规律和两个必然的普遍规律。 它的科学性、 革命性、 批判性等内在特质使之超越了时空,成为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普遍真理。 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无产阶级立场和革命斗争意识,并将其看成“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这促使早期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寻求中国出路的思想斗争中, 逐渐认识并笃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充分认识到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组织起自己的政党,才能取得斗争的胜利。 1921 年,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和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开始引领人民群众踏上“打破旧社会、 建立新社会” 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这一开天辟地惊世之举, 缔造一个中国人民的坚强核心, 产生了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灵魂的伟大建党精神。此外, 马克思主义以其深邃的辩证思维和能动的实践观, 指引着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征程中接力赛跑, 其中涌现的英雄人物和先进模范所展现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品格以及改造世界的智慧力量构筑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总之, 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思想指引和精神风标。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精神的直接来源

百年党史不仅是一部革命奋斗史, 也是一部理论发展史。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主题相结合,在党的百年来革命斗争中实现创新性发展的理论成果,也是革命精神迭代拓新的直接来源。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共产党人基于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 将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运用于革命工作中,提出了系统的、完整的关于中国革命的科学理论。其中关于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政权建设、人民军队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思想论述,不仅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胆魄和睿智,更集中体现了党的初心和使命。 从革命精神的具体形态来讲,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等是毛泽东思想的最直接精神形态转化。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团结一致,在争取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设的过程中展现出坚定信仰、艰苦奋斗、为民服务、实事求是等精神风貌,奠定了革命精神的内在品格。

改革开放时期, 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继承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革命精神,根据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和时代主题的变化, 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学说,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理论精髓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发展, 以行动谱写了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等革命精神新的宏伟篇章,实现了革命精神的再创造。进入新时代,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驾驭国际风云变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共产党以此为指导,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开展了一系列伟大斗争实践,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等实际行动续写了以人民为中心、 勇于自我革命为核心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 伟大梦想精神。 革命精神立足伟大实践,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引下不断拓展创新、丰富完善。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革命精神的文化基因

习近平指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 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7]革命精神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 其内含的精神品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丰富滋养, 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

毛泽东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5](P533-534)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内涵丰富,其风范、品质的形成是以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家国情怀为基础的。 深厚的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是炎黄子孙对国家和民族的坚守和护持, 是国家于危亡劫难而始终不败的精神基因。 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操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毅然决绝,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担当,所体现出来的以家庭为根基、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永恒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更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文化基因。

近代以来, 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社会各阶层先进分子,以家国为情怀,以天下为己任,对国家的出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但未能改变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秉持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理念,挑起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 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革命精神,成为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不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 精神以及新时代的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都充分体现了流淌在中华儿女精神血脉中的家国情怀。

此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形成的另一个重要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其强大的历史文化基因诸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等价值理念和优良品质,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中得到充分升华。无论是古代思想家孟子、老子的“为民”思想,还是近代进步人士林则徐、魏源的爱国为民情怀,抑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人文精神, 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无私奉献革命精神和品质的重要渊源。如苏区精神的“一心为民”、延安精神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焦裕禄精神的“亲民爱民”、抗疫精神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等,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的时代升华, 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 正如我们党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 ”[8](P190)

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生成的实践逻辑

探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生成逻辑, 除了历史之根以及理论之源之外, 还必须从实践之行层面上进行深入探究, 这是把握革命精神生成逻辑的关键所在,也是继承、发展和创新革命精神的重要环节。

(一)中国共产党是革命精神生成的实践主体

实践主体是实践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 人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 能够充分控制和调节主体的情感和意志,所以只有人,才能成为实践活动的主体。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群体主体,是中国革命活动的倡导者和执行者, 其初心和使命决定了必须同国内外敌人进行坚决的革命斗争, 在对客体进行改造的物质性活动中充分调动自身的力量、情感和意志,将其转化成了一种革命精神。没有中国共产党“革命者” 的属性, 就不会形成“革命精神”。

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 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等革命意志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展现出高尚的政治品格和昂扬的精神状态,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不拿原则做交易,不拿党性徇私情,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为重,是最先进、最坚决、最顽强的革命政党。 正如毛泽东指出:“中国无产阶级开始走上革命的舞台, 就在本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 成为中国社会里比较有觉悟的阶级。 ”[5](P644)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立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肩负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担当,坚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民立场,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所处的政治立场、所争取的政治目标从根本上规定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基本特质。 革命精神的孕育发展是因为党能够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使命, 并从革命战争年代始就内在地规定自身作为革命政党的先锋模范品质要求。 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员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 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的模范, 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和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 ”[5](P522-523)正是如此,中国共产党始终按照先锋模范的要求,在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时期不断推进社会革命事业的发展,其过程中所体现的智慧、意志、理念、信念得到淬炼升华,形成具有自身特质的革命风范、道德品格、优良传统, 由此构筑成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

此外, 在中国共产党精神形态培育生成过程中,具体精神主体是多样的。 其中,党的革命领袖和先进典型砥砺了革命精神最坚实的品格, 党的武装力量锤炼了主要精神形态, 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又使得革命精神成果呈现多种样态。总之, 革命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在进行革命斗争中不断生成与发展的。

(二)解决两大“基本矛盾”、完成两大“历史任务”是革命精神生成的实践担当

事物发展的本质是矛盾的对立与统一, 毛泽东指出:“矛盾物因一定条件共居于统一体中,待至新的条件(矛盾)出现,最后,必须要采取外部冲突形式去解决旧的矛盾产生新事物。 ”[9](P334)有矛盾就有斗争,有斗争就需要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 是以革命斗争所要解决的矛盾为生成前提的。

近代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是两大基本矛盾, 也就决定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的两大历史任务。 面对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悲惨境遇, 中国共产党人在探寻革命道路的征程中深刻认识到“反动派所谓的社会革命是不必要的和不可能的”[9](P334), 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命运,“人民大众和封建制度的矛盾,要用民主革命的方法去解决;殖民地和帝国主义的矛盾,要用民族革命战争的方法去解决”[5](P311)。 为解决两大社会矛盾,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举起了武装斗争的旗帜,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历尽艰难困苦,不畏流血牺牲,以英勇顽强的奋斗,推翻了封建军阀的统治,打败了凶残的日本帝国主义,摧毁了国民党反动政权,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彻底解决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 完成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第一个历史任务,也缔造了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为主体的革命精神谱系。概言之,中国共产党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价值起点,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原点, 用革命的手段实现了革命的目标, 每一步都铿锵有力地谱写了革命斗争的壮丽史诗, 每一步都在书写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因此,解决两大矛盾,完成两大任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的动力源泉, 亦是革命精神生成的逻辑起点。

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不能不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 ”[5](P65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的第一个历史任务, 但“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国家的贫穷、人民的贫困,帝国主义的封锁,敌特分子的破坏, 无不考验着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能力。 面对“一穷二白”的客观条件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 需要继续发扬革命战争时期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和创造精神。毛泽东强调,“不要散布幻想, 不要在精神上解除自己的武装,不做精神准备就无法教育人民,无产阶级自己也就没有革命干劲。 ”[10](P94)

为完成实现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的第二个历史任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近30 年的艰苦奋斗,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局面、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党和人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创造出无数个中国工业的“第一”,特别是铸就了“两弹一星”、大庆油田等历史伟业。 以“战天斗地”的精神,创造了北大荒、红旗渠、塞罕坝等人间奇迹,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建设工程,取得了几乎不可能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也续写着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新篇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 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又一次伟大革命。 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发扬革命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摒弃了西方政治体制的劣根性, 跳出了社会主义的僵化模式, 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0年多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励精图治、大胆地试,趟水过河,勇涉险滩,“杀开一条血路”,干出了一片新天地,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伟大实践铸就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 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内涵, 成为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昂扬的姿态阔步迈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上, 以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以直面矛盾、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三)群众路线是革命精神生成的实践路径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三大法宝之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 建设、 改革开放和民族复兴伟业,都始终坚持依靠人民群众的创造和智慧力量。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开展群众运动、践行群众路线的过程中形成的。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长期斗争实践中,坚持、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提出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党的百年发展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与壮大、革命的胜利与发展都是建立在群众路线上的,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生成也必然建立在践行群众的实践基础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意识到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井冈山时期,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创造了“永新困敌”“黄洋界保卫战”等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依靠群众求胜利” 成为井冈山精神的法宝。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的重要论断,揭示了人民群众对于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正是依靠“人民战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也缔造了伟大的抗战精神。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创造了用小车推出淮海战役胜利、 用小船划出渡江战役胜利的奇迹。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干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 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 改革开放时期,党带领人民大尝试,“杀开一条血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 形成了以改革开放精神为核心的精神谱系。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秉持“人民至上”的根本原则,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战贫困、抗疫情、斗洪水、稳经济、促发展等系列斗争中,充分运用群众智慧化解矛盾风险,发挥群众力量战胜一切困难,形成了以脱贫攻坚精神、 抗疫精神等为代表的新时代革命精神。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党和人民一道奋斗出来的。 ”[11]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以宏大的历史视野观照时代主题,以坚定的革命意志推动社会变革,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上开新局,在伟大的实践中形成了伟大革命精神, 成为指引我们奋进新时代的精神航标。 科学把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生成逻辑,有助于学深悟透革命精神,激励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勇毅前行。

猜你喜欢

革命中国共产党精神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