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玩与非遗碰撞下的苏州虎丘泥人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2023-08-02赵超越

美与时代·上 2023年6期
关键词:文创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 要:中国四大泥塑之一的虎丘泥人,根植于苏州独特的民俗文化,是民间智慧的结晶。在潮玩的兴起与传统非遗濒临消逝的当下,如何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不可回避的时代课题。通过分析苏州虎丘泥人及潮玩文创市场的现状,探索传统泥玩与潮玩结合的可能性,并基于当下潮玩文创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关设计原则,旨在设计出形式创新、内容新颖的非遗文创产品。以虎丘泥人为切入点,对传统非遗与潮流文化的大胆探索与创新,有利于促使虎丘泥人更好地传播与推广,实现非遗与潮玩之间的“双赢”局面。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设计;虎丘泥人;潮玩时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虎丘泥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着苏州地区的民俗文化,在苏州享有盛名,虎丘泥人是我国四大泥塑中历史最为悠久者,它是无锡惠山泥人的鼻祖,但江苏以外的地区对虎丘泥人知之甚少。在潮玩文创市场不断兴起的当下,作为非遗的虎丘泥人,却因其造型陈旧、缺乏创新,正在面临传播范围狭窄、传统技艺濒临消逝等问题。在多元文化的今天,不同文化圈层的融合是大势所趋,潮玩文化需要本土化的气息,而我国传统技艺需要新的表达途径和活态化传承。“打破”与“破圈”,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也是潮玩文化的一种升级[1]。虎丘泥人作为古人的“潮玩”,可以通过当下艺术文创设计,与现代潮玩进行融合创新,实现“古代潮玩”的复兴。通过现代潮玩的形式为非遗的传播提供新的载体,同时悠久的非遗底蕴也为“潮玩”注入新的文化内涵。

一、虎丘泥人概述及潮玩文创市场现状

(一)虎丘泥人概述及发展现状

谈及苏州,人们脑中浮现出的苏州代表艺术,大致为昆剧、评弹、苏绣、桃花坞木版年画,等等。谈及泥塑艺术,作为中国四大泥塑之一的苏州泥塑却少有人能说上几句。苏州泥塑的历史大约有两千多年,其中包含两大类,一类是自晋唐以来大型佛寺泥塑,另一类是小巧玲珑的泥塑小品。特别是泥塑小品,形神兼备,惟妙惟肖,明清时期文化与经济繁荣的苏州,成为享誉全国的代表性民间艺术。明清时期,由于苏州泥塑艺人多集中于虎丘和山塘街一带,所以其作品统称为虎丘泥人。

苏州水土肥沃,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聪慧的苏州人民发现了虎丘当地特有的泥土,此泥细软粘润,长时间捏塑不易干裂,滋润细腻,适合长久保留,此土谓之“滋泥”。在苏州水土孕育下诞生的苏州人,运用当地特有的“滋泥”,在苏州工匠灵巧的双手中诞生出虎丘泥人这一传世珍宝。盂元老《东京梦华录》写道:“摩睺罗惟苏州者极巧,为天下第一;今木渎袁家所制益异众工。”宋人陈元靓的《岁时广记》评价更高:“泥孩儿,惟苏州极巧,为天下第一。”可见宋代时期,苏州的泥玩艺术已经在文人墨客的笔下饶有盛名。虽然宋时,苏州所做泥塑小品,已名冠大江南北,但泥塑艺术开始真正在民间大量流行,并成为苏州民俗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却是在明代以后。虎丘泥人在明清时期发展成熟,不仅有供寻常游客把玩的“耍货”,也有精工细做的捏像,有以当时流行戏曲为题的戏文泥人,也有着定制衣物的绢衣泥人(如图1)。其中最令人惊叹的当数“捏像”,其身体采用楠木或香樟木制作,四肢关节皆可活动,又称为“落膝骱”。虎丘泥人都很小巧,规格有二寸、二寸半、三寸半、四寸半、五寸不等。种类除了泥美人、泥婴孩等各种人物故事外,其他如“泥神、泥佛、泥仙、泥鬼、泥花……荡秋千、游水童,精粗不等”[2]。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提及虎丘泥人:“外有虎丘带来的自行人……一出出的泥人儿的戏,用青纱罩的匣子装着;又有在虎丘山上泥捏的薛蟠的小像,与薛蟠毫不相差。”可见当时虎丘泥人的精湛技艺。

源起宋元时期,兴盛明清时代的虎丘泥人,在清末民初开始衰落,至20世纪70年代末,封建的“传媳不传女”思想,致使虎丘泥人这一工艺断代失传,濒临衰亡。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虎丘泥人的捏塑技艺得以延续与复兴。2008年正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在多元文化交融的今天,新潮的艺术文化与传统经典的民间艺术之间产生碰撞,人们的审美和精神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在此环境中保持虎丘泥人的技艺传承,并与当下文化潮流共存,对其内容与形式进行创新,开发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创产品是重要的传承与发展手段。

(二)潮玩文创市场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濟的快速发展,作为“Z世代”的年轻消费者,在物质满足的情况下更加注重精神需求的提升。动漫手办、BJD人偶、盲盒、棉花娃娃等各类潮玩正占据大部分的玩具消费市场。玩具不再是儿童的专有,已经具有消费能力的“80后”“90后”正成为潮玩市场的主要消费人群。破圈和联名也是当下文创产品设计的热点,盲盒作为当下热门的潮玩形式之一,因其购买结果具有随机性,且价格与其他潮玩相比较亲民,因而能够刺激人们购买的欲望。然而仅仅是有娱乐形式的玩偶并不能长久占据市场,富有文化内涵的产品才能更加吸引用户,因此,近些年来,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纷纷联名推出相关的文创盲盒,如故宫博物院的故宫猫系列,河南博物馆的考古盲盒系列,此类盲盒受到大众的热烈追捧。除了以上所提及的大众所熟知的盲盒潮玩,还有一些潮玩虽为小众,但其影响力也不容小觑。

随着国内动漫产业的崛起,动漫手办的消费人群增多,其消费市场是通过人们对于动漫影视角色存在独特情感而建立起链接,人们将自己喜爱的角色购置回家,以满足自己对于影视动漫回忆的精神需求。BJD人偶属于高端潮玩,此类国内玩家数量处于持续增长阶段。其消费开支主要在“养娃”消费中,玩家为BJD人偶穿戴服饰,置办场景家具,因此BJD的娃衣设计也是连接传统文化与潮流文化的关键节点。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中国传统服饰的娃衣,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目前与传统非遗元素相结合的娃衣设计还几乎没有。

二、虎丘泥人与潮玩文创结合的可能性

“苏州泥塑小品”所囊括的工艺门类多种多样,称谓也各有倚重,如在短时间内现场为人捏塑小像的“苏州塑真”,也称“苏州捏像”或“落膝骱”;有捏塑大众化的小玩偶“苏州耍货”,也称“耍货两扑”或“土仪”;有专门塑制戏文情景人物的“戏文泥人”;也有塑制精巧、档次高、品种题材涵盖丰富宽泛的“虎丘泥人。”[3]

虎丘耍货的主要品种是儿童玩具,其属于市场流通中较为低廉大众化的商品。虎丘耍货大多为“合模泥人”,此工艺是指用事先做好的模具进行泥人翻制的工艺。这与当下盲盒文创产品的制作工艺类似。现代标准化的生产使得这些潮玩可以大批量的生产流通。现代的工艺技术与传统虎丘耍货的合模工艺可以进行结合,在盲盒文创产品中,融入虎丘合模泥人的工艺做法,试图推出“合模”盲盒新玩法。放入模具和粘土,让盲盒玩家参与到泥人制作的过程中去,玩家可以从中了解到虎丘耍货的制作过程,在潜移默化中传承虎丘泥人的合模技艺。

虎丘泥人中的捏像塑真,又称“落膝骱”。身体的四肢关节皆可活动,《桐桥倚棹录》道:“塑真……然工之劣者,亦如传神之拙手,不能颊上添毫也。肢体以香樟木为之,手足皆活动……”可见其制作工艺的精湛。如今的潮玩中,如BJD人偶,COME4ARTS 潮流人偶(如图2)皆为关节可动的形式。然而虎丘泥人中的捏像,人物面部是采取一块完整的泥丸,根据人物的面部特征,凭借工匠的熟练技艺捏制而成。在潮玩之中也有捏脸化妆之说,因此BJD人偶及COME4ARTS 潮流人偶可以推出虎丘捏像的联名款,在其中让玩家们体验捏像技艺,捏塑出自己想要的“头像”,最终安装在可动人偶上,获得专属自己的独特人偶。

虎丘泥人中的戏文泥人,是以特定的戏曲人物或者故事情节为原型而制作,一般两到三人为一台,选取戏曲中的精彩片段,运用泥塑工艺将画面定格。潮玩中的动漫手办也是以动漫影视作品中的角色或情节为原型而制作的,是具有收藏性的动漫周边产品。戏文泥人中的人物角色活灵活现,神情动态逼真,这使笔者想到最近流行的小鹦鹉BEBE音盒(如图3),可爱的鹦鹉随着播放不同的音乐有节奏地晃动,在盲盒市场上成为爆款。生动的戏曲泥人可以采用这样的形式,根据所播放的昆曲曲目,跟随韵律摆动身姿,从而达到传播虎丘泥人艺术以及昆曲的双重意义,这实现了非遗文化合理推广与增强文化自信的作用。

绢衣泥人也是虎丘泥人中独特的存在,其融合了“绢人”和“泥人”两种精华。所谓绢衣泥人就是整体用丝绢绸缎材料缝制而成,根据泥人的身姿形态量体裁衣,制作“合身衣物”,缝制相关饰品。有趣的是,这些衣物均可脱卸,女眷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为泥人设计衣物,制作专属泥人。这与当下流行的棉花娃娃有所类似,玩家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为玩偶购买衣物,为其穿着打扮。由此可以推出棉花娃娃与绢衣泥人的“破圈”合作,拉近与年轻群体的距离,实现传统非遗的潮玩转变之路。

综上所述,这些虎丘泥人与潮玩之间的跨界融合,能够形成新的创新点,建构现代虎丘泥人的视觉文明,实现虎丘泥人在当代的传承与振兴。

三、虎丘泥人潮玩文创的设计原则

(一)融入非遗的文化内涵

现今大部分潮玩文创多为颜值款,但文化内涵贫瘠。非遗文创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背后蕴含的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等内涵。将虎丘泥人深厚的吴文化与潮玩相结合,实现双向赋能,赋予潮玩文化性,同时以潮玩为载体传承虎丘泥人文化。非遗与潮玩艺术相融合,可以促进中华文明在新时代更好地发展。近年来,各大博物馆充分利用文创产品这一载体弘扬传统艺术,引发文创市场的消费热潮,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这一现象体现了人们对于精神文化内涵的追求。因此设计师赋予潮玩文化特性,给予非遗潮流文创载体,让非遗文化得到真正的活态化传承。

(二)符合发展趋势的创新

传统的非遗产品在古时应运而生,在今时仍保留古时的传统,缺少现代元素。如虎丘泥人在题材与服饰方面,鲜有时下流行的现代故事素材。因此,传统非遗与现代流行文化之间容易出现断层现象,导致大众对于非遗产品的兴趣较少。为了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非遗文创不能只是简单地搬运相关元素,而应该融合现代审美与顺应时下热点,进行形式与内容的创新、探索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之间的链接点,将这些传承百年的技艺进行重构和创新,以现代潮玩为载体实现传统文化的复兴。

(三)满足消费者的情感及审美需求

布迪厄指出,不同社会阶层可以通过消费来表达其独特性;费瑟斯通在这一观点的基础上指出,追求新奇与独特使不同阶层的品味不断分化,而对于新品味与体验的追求、对新生活方式的建构是消费文化的核心[4]。因此,文创产品的设计需要以人为本。好的设计是有温度的,是人们能与之产生情感共鸣,唤起消费者情绪的情感体验。文创产品不能只是单一的二维体现,应尝试调动人类五感,增加产品的体验度,唤起消费者的情感回忆。时代日新月异,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同质化的批量文创产品容易造成人們的审美疲劳,而具有艺术性、稀有性、收藏性的文创产品更容易吸引消费者的兴趣。创造出符合现代人情感与审美需求的产品,这对于我们坚定民族文化自信有着深远意义。

四、结语

虎丘泥人在明清时期成为当时的潮玩之一,代表了当时人们的一种潮流时尚。苏州虎丘泥人的“耍货”作为“土仪”被人们带回家把玩观赏,在戏文泥人和绢衣泥人中我们都能发现与现代潮玩的共通之处,探索挖掘可重新解构重组的点,进行非遗文创的创新,在潮玩中融入非遗文化内涵,同时兼具消费者的情感与审美需求,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IP,有助于促进文化内涵的延续。在批量化、机械化生产的当今时代,手工的制作技艺变得格外珍贵,如何在手工技艺的灵活性与现代生产的规模性、刻板性之间找到平衡点,使这样的技艺得以更好的保护与传承,这需要潮玩文创这样的载体参与推动。潮玩与非遗之间的联袂,能够让如虎丘泥人这般的泥塑艺术品焕发生机,有助于让非遗手工艺及其文化“活”起来,这样的文创产品可以促使人们愉快接纳,主动传承。潮玩与非遗的结合定会产生“1+1>2”的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本文从潮玩与非遗结合的角度探索文化的活态化传承方式,为泥塑手工艺的文创产品设计提供新的创意思路。

参考文献:

[1]黄洁,方雪莲.潮玩与传统文化碰撞下的BJD娃衣本土化设计研究[J].辽宁丝绸,2021(1):29-31.

[2]郑丽虹.苏艺春秋:“苏式”艺术的缘起和传播[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131.

[3]王佳.苏州泥塑[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4:3.

[4]戎荟锦.消费文化视角下“盲盒经济”的营销策略分析——以泡泡玛特为例[J].美与时代(上),2022(1):52-55.

作者简介:赵超越,苏州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编辑:姜闪闪

猜你喜欢

文创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元素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文创设计在灯具中的发展与运用
基于情感体验的文创产品及其包装设计探究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