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份的“宝和玉”木刻版钱票
2023-08-02张或定张哨峰张劲峰
张或定 张哨峰 张劲峰
清代直隶省(今河北省)的清代民间钱票大多分布在直隶省南部地区以及北部京津、张家口地区,在中部地区(如石家庄附近各县)数量相对较少。元氏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此地所分布的清代民间钱票较为稀少,目前所知,元氏县“宝和玉”商号木刻版钱票是该县仅见的一种清代钱票。
笔者曾于2 013年7月集得一张清代直隶元氏县“宝和玉”商号木刻版钱票。此票由“上洋华聚玉刻印”,系国内首次发现的新品种,十分罕见。该票前不久被发现,因折叠裁断后作为记录本而被保存下来,所见为上下半张。据介绍,大约共粘贴有2 0 余张完整票。从背面记录文字的性质分析,这些文字基本上是民国或解放后所书写。后来,与此票类似的钱票陆续亮相诸多大型拍卖会。
元氏县“ 宝和玉”商号是由印刷业高度发达的上海印刷的清代早期紙币,存世稀少,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值得深研、探讨与分析。
千年古县
清代直隶元氏县“宝和玉”商号木刻版钱票在直隶省元氏县发行,但实际是由上海印刷厂家印刷。这主要是因为清代元氏县的印刷业不甚发达。
元氏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太行山东麓,北距北京315公里,距省会石家庄市3 0 公里。元氏在战国初年属于中山国,赵灭中山国后属赵国,赵王始封公子元于此,由此得名为元,又于西汉初年设置为县,始称元氏县。其至今已有20 0 0余年历史,故而有“千年古县”之称。
其为半山区县,西部山区盛产山货,东部平原素有“粮仓棉海”之称。由此来看,该县的经济与商业主要以农副产品经营为主,而这也是“宝和玉”商号空白木刻版钱票交由印刷业发达的上海印刷的一个关键原因。
此票为竖式,单面印刷,稍厚手工纸,印刷图案的一面稍光滑,另一面稍粗糙,整张尺寸为宽12 2毫米、高250毫米。
正面图案为典型的长六角形(抹角)牌式结构,蓝色,由边框、天格和地格组成。
其中,边框分为两层。外层绘制“人物故事图”,刻制精细、人物众多,内层书写三国时期诸葛亮所著《出师表》:“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文章末尾特别注明:“上洋华聚玉刻印”。“上洋”即上海的俗称,“华聚玉”则为一家位于上海的印刷厂。
河北元氏县“宝和玉”商号木刻版钱票正、背面
天格内有“ 宝和玉”三个篆书大字,此为商号名称。天格与地格之间由万字纹图案隔开,内写“元氏”二字,代表商号所在地为元氏县。地格内印有文字,分别为“ 字、凭帖到、第、号”、“号取、钱、文”以及“年、月、日、票”等。其中“凭帖到”三字将冠字和编号隔开,面额和发行年月均为自行填写,落地章未盖,意味着该票还未发行。此张钱票背面还书写有诸多文字,为后人所录。
时间推测
元氏县“宝和玉”商号木刻版钱票未注明印刷时间,查阅相关资料推测,该票大致发行于光绪十二年(18 8 6 年)至光绪二十一年(18 9 5年)之间。另外,还可从图案形制、印制厂家、元氏县清代民间钱票发行历史及纸张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在图案形制方面,该票具有清代光绪早期民间钱票的重要特征。由于其在图案形状与结构、文字特征与布局规律以及尺寸大小等方面,与光绪早期民间钱票有诸多相似之处,可初判其印刷时间为光绪早期。
结合这一特征,再从其印刷厂家“华聚玉”入手进行研究,还可得到进一步论证。
在这张钱票的边框内层文章末尾处可见“上洋华聚玉刻印”字样。
史料记载,华聚玉全称为“华聚玉记同记”,于光绪早期设立,光绪后期更名为“ 华聚玉石印局”。其印刷民间钱票较多,此前所见由其印制的清代钱票均为石印钱票,注明的文字有“上洋华聚玉石印”“上洋后马路华聚玉石印”“上海华聚玉石印”“上海华聚玉五彩石印”等几种。相比木刻板钱票,石印钱票优点更为突出、票面更为精美、印刷也更简便高效,因而随着石印技术的发展,石印纸币逐渐取代了木刻版纸币。
资料显示,华聚玉曾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印刷了江西九江“德康”商号壹串文石印钱票,是其首次印制石印钱票,此后,其便改用石印技术印刷钱票,印刷的纸币实物均为近代石印等技术印刷的纸币,未见再有木刻板纸币出现。由此进一步推断,元氏县“ 宝和玉”商号木刻版钱票应印刷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之前。
若从元氏县清代民间钱票发行历史进行分析,还可得到证实。
湖北黄梅县孔垄镇德康钱号壹串文票此钱票特别注明“华聚玉石印”,表明其为华聚玉印制的清代石印钱票之一。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上海书画家谈梅庆绘制的上海空白钱票为石印钱票,属于在上海印刷的时间较早的纸币。
江西义宁州“万源泉”商号票此钱票由上海“润泰纪”木刻版印刷,发行时间与元氏县“宝和玉”商号木刻版钱票大体相当。
据民国《元氏县志》记载:“光绪初年,元氏县凭帖盛行,种类分一千文、二千文至十千文等,后因欺诈等情而陆续倒闭。”
由此可知,元氏县的清代民间钱票多出现于光绪初年,光绪后期因信誉不佳而遭遗弃。现存的元氏县“宝和玉”商号木刻版钱票空白票可能印刷于光绪初年,只是因倒闭而未能继续发行,从而保留下来。
从印刷纸张方面来看,元氏县“宝和玉”商号木刻版钱票的用纸不同于常见的手工宣纸,也非外国机制纸,可能采用了光绪年间上海本地生产制造的一种纸张。这一情况与上海光绪年间造纸业发展历史是否相符合,值得分析。
查阅《上海轻工志》可知:“清光绪五年(1879年),曹子撝提议创办上海机器造纸局,经郑观应支持推荐,得到李鸿章批准。清光绪六年,由曹子撝主持,集资股银15万两,在杨树浦沿江购地12余亩,清光緒八年破土动工,清光绪十年建成正式投产,主要设备系英国制造,日产洋式纸张2吨,开中国机器造纸的先河。两年后因连年亏本转产仿手工连史纸、毛边纸,亏本依旧。”
元氏县“宝和玉”商号木刻版钱票印刷时所选用的纸张,有可能就是光绪十二年(18 8 6年)以后生产的手工连史纸。
见证历程
在清代,上海是我国印刷业高度发达的地区。自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全国的通商口岸之一,那时,学校、报馆、书刊业迅速发展,促进了现代出版业、印刷业的崛起,上海逐步成为全国最大的出版中心和现代印刷术的发源地。
彼时位于上海的印刷厂家不仅印刷各种书籍杂志,也曾为本地和外省商号印刷过各种纸币。如前文所述,目前所见上海印刷的清代钱票大多为石版印刷纸币,印刷时间最早的纸币是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江西九江“德康”商号壹串文石印钱票。另据本文推测,元氏县“宝和玉”商号木刻版钱票印刷时间大约在光绪十二年(18 8 6年)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之间,可称为是目前上海最早印刷的清代纸币。
元氏县“宝和玉”商号木刻版钱票不仅是上海印刷的木刻板纸币之一,也是“华聚玉”印刷的木刻版纸币之一,见证了上海纸币印刷与“华聚玉”商号印刷发展历程,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