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下室内交往空间设计研究

2023-08-02王子赫范剑才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3年13期
关键词:空间疫情设计

王子赫 范剑才

2022 年11 月11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中疫情防控二十条新规对第九版防控方案进行了完善,指出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躺平”,而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尽可能地在正常经济生活的条件下防控常态化疫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宋立民教授从历史角度推论:防控各种传染病疫情或流行性疾病一直是各类型空间环境设计的重要功能对标物,认为疫情从来都是空间环境设计进步的最重要推手之一[1]。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群众居住在地下或半地下的简陋建筑中,而低洼处会聚集细菌和蚊虫,使人生病,危害人类健康。后来,时人创造出夯土填平低洼地后垒筑高台的建筑模式。1347—1352 年“黑死病”,是历史上最惨重的疫病之一[2],当时南欧地区多采用人畜共居、木质结构的建筑,这是疫情大暴发的诱因。而后,人们以石质建筑代替木构建筑,使牲畜与人居远离。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暴发至今,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影响,对各行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环境空间设计领域再一次面临升级换代的挑战。

1 交往空间的概念及理论研究现状初探

交往空间是一种为人们提供交流、休息、娱乐、思考及学习等多种活动的场所,是人们传递信息和情感的场所,是一个多元化、人性化、多层次的公共空间。建筑中的交往空间,指的是人们在建筑内进行交往的空间。这种空间并不具有明确的边界,而是往往与其他区域融合在一起,提供适合交往活动的条件,以及促进交往行为和支持交往活动的场所。在《交往与空间》中,建筑师扬·盖尔[3]研究了人们在城市和居住区中使用公共空间的方式,总结出吸引人们到公共空间进行社会交往的方法,并将交往活动划分为必要性、自发性及社会性活动3 种,每种类型的活动对环境空间质量的要求都不同。

2 疫情背景下城市交往空间调研及问题解析

建筑中的交往空间,是病毒传播的极佳场所,一般建筑中的交往空间往往是密闭室内空间,包括交通空间、大厅空间与餐饮空间等。这些空间是人们进行交流、休息、娱乐、学习和交通等活动的场所,是人们交流情感和信息的重要场所。但正是这种特征使其更便于病毒的传播,而如今交往空间的设计对疫情防控方面的考虑甚少,甚至为疫情的扩大添了一把干柴。

2.1 室内交往空间使用者的心理变化

在疫情影响下,建筑内交往空间有限,无法满足很多居民对健康空间的需求,人们因缺乏运动而出现的健康问题增加,此外,居民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也显著高于疫情前[4],城市社区人群焦虑情绪比例高于郊区。长期生活在封闭空间不仅对心理造成影响,也对身体健康有负面影响,调研可知,有限的活动范围对人心理影响很大(表1)。因此,建筑内交往空间设计尤为重要,设计师应从人性化和实用性出发,考虑人们在特殊情况下的特殊需求,提供相应的优化措施,满足后疫情时期的空间需求。

表1 焦虑原因与空间使用过程的影响因素占比

2.2 室内交往空间的体量不足

在疫情防控中,室内交往空间的体量不足会对防控措施产生重要影响。首先,空间体量不足会导致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使得潜在的病原体在空气中停留时间延长,增加了病毒传播的风险。

空间体量不足也会限制人们的活动范围和空间,导致人员聚集和互动,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提高了病毒传播的可能性。最后,空间体量不足也会影响人们的行为,例如,在排队等候时难以保持社交距离,增加了病毒传播的风险。因此,室内公共交往空间的体量不足将会限制防控措施的效果,增加病毒传播的风险。交往空间的狭小,还使得建筑在面对突然暴发的疫情时适应性较差,缺少较长期隔离所需的食品等战备物资储藏空间,狭小的应急空间使一切活动或者援助都步履维艰。

2.3 室内交往空间的“空间免疫力”较低

在疫情期间,通过空气传播或接触式传播感染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在交往空间中使用空调等基础设施循环室内空气,会将病毒循环感染的几率增大。为了降低疾病传播风险,需要通过更完善的通风设计来保证人们能够呼吸新鲜空气,并获得自然光线和良好的通风条件。

人流密度高、通风不良、采光不足和表面复杂度高等因素都可能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因此,需要重视交往空间的设计和管理,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同时,也需要解决一些与交往空间相关的问题,如建筑密度过高(包括家具结构与建筑结构)、小区的楼道等灰色空间通风不畅、公共空间不足、基础配套设施不全或老旧、智能设施配置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与混乱的物流管理形成了恶性循环,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解决。

3 室内交往空间的设计策略

3.1 交往空间设计人性化

人性化设计概念的核心是把人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以更好地服务于人。城市室内交往空间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从生理、社会、情感及安全等人性化要素出发,综合考虑不同层次的需求,以实现合理性、审美性、功能性和情感性等需求[5]。

在谈虎色变的新冠疫情时期,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应考虑如何改善使用者的健康和舒适体验,这包括在设计中使用自然材料、使用更多植物来净化空气、设置舒适的温度和湿度,以及为使用者提供足够的运动机会和运动空间。此外,还要考虑如何让使用者感到更有控制权,如通过提供多种可供使用者选择的布局方式,让使用者根据环境情况安排工作区位置,以及提供足够的存储空间来帮助使用者组织和管理他们的工作环境。

在后疫情时代,交往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同时需要考虑如何支持远程工作和虚拟交流。这可能包括设计适合在线会议的空间、提供足够的电源和网络连接等设备,以及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够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

3.2 交往空间设计室外化

室外化的交往空间在防疫方面有许多优势。有研究证据表明,建筑物中的窗户设计和日照设计对病原体传播有重要影响。

阳光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窗户直射或漫射进入建筑物内杀死细菌。研究表明,阳光对多种细菌具有杀菌作用,且经过玻璃过滤的阳光也可以有效杀灭细菌。除此之外,充足的日光照明还能提高人们的视觉质量和心理健康,而室外空间提供的运动机会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和减轻压力。因此,建筑物的窗户和日照设计应当得到重视,以维护室内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

在疫情时期,由于居民活动的需要,城市交往空间成了重要的场所。这种情况使露台、屋顶和一些绿地景观的使用频率大幅增加,而传统的城市交往空间很难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活动需求以及环境应急需求。在空间组织和功能布局方面,这些传统的社区可能会展现出较低的“空间免疫力”。

3.3 交往空间的平疫结合化

在疫情期间的交往空间设计中,“平疫结合”的意思是在保证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让空间能够在疫情期间正常使用。为了做到这点,平疫结合设计可以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布局和装修,提高室内空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为居住者提供更多元化的居住场景和生活方式。再者,平疫结合设计可以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能源使用等方式,实现资源节约、碳排放降低等环保效益。

具有潜在暴发风险的疫情要求设计师重新思考在面临环境、社会及经济等多重不确定因素影响下,建筑和建筑工程领域“弹性”一词,为城市的发展和提升提供了新的视野。新冠疫情引起的风险与传统自然灾害不同,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交往空间的抵御能力和“弹性”能力。抵御能力包括通风规划、流线规划、设备规划和建筑空间使用的结构工程规划;弹性恢复能力包括建筑使用方式的灵活性、数字化设计数据和社交距离下的庇护规划。因此,预防感染和增加建筑物使用的灵活性应是疫情风险管理的主要关注点。

3.4 交往空间装饰简约化

交往空间装饰简约化,有利于保持空间的清洁和整洁,这对预防疾病传播有很大的好处。简约的设计风格,意味着减少了建筑物内部细节的数量,这样就更容易对其进行清洁和消毒。

干净的空间也有助于减少病毒和细菌滋生,减少绒质装饰物、摆件及地毯等表面复杂、难以清理的物品,减少与之表面接触的传播风险,从而有助于预防疾病的传播。去除多余的装饰品和家具,可以让室内空间更加整洁、简约,且更容易清洁和消毒,从而减少病毒在室内存留时间;还可以减少一些难以清洁的角落,从而减少病毒传播风险。简约干净的设计风格,还可以让人们感觉更轻松和舒适,这在疫情期间特别重要。

4 城市交往空间的设计方法

4.1 人性化,形成阳光健康的室内交往空间

4.1.1 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合理距离

在餐馆和咖啡馆等公共场所,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空间配置措施,可以有效地提升用餐者的健康与安全。

首先,增加座位之间的距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降低病毒或其他疾病的传播风险。在此之外,另一种可行的方法是使用屏风或隔板进行隔离,这些物理屏障可以阻隔空气中的飞沫,进一步降低感染风险。使用植物墙、花艺和固定隔板将用餐区域分隔开来,不仅可以提供美观的视觉效果,也可以增加用餐者之间的距离。

此外,可以设置不同形式的座位,或聚或散,或私密或开放,让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这种策略反映了人类行为学的理论,即个人对其所处环境的控制感可以提高其舒适度和满意度。这种方法将人类行为学与餐饮经营结合起来,提供了一种增强顾客满意度的策略。

4.1.2 提高空气质量和通风效果

增加通风口和通风设备,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通风效果。例如,安装窗户或通风口,引入新鲜空气,排出污浊空气。通过安装排气扇和采用开放式空间布局,可提高室内通风率,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在室内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多人封闭式空间,而采用开放式多人办公室、开放式厨房等布局。选择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材料,如环保材料、水性涂料和天然材料,有助于减少有害气体释放,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增加室内植物,不仅美观,还可以吸收室内的有害气体,释放氧气,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在建筑内部交往空间的设计中,应考虑架空底层的大部分空间,以提供充足的通风和过渡空间。为此,减少墙体封闭和特殊柱形的设计,可增加室内采光面积。此外,应尽量采用能增加窗户边缘漫射阳光的窗型,以杀灭内部空间的病毒和细菌。在屋顶设计方面,避免使用平屋顶或传统楼板形式,而是通过改变屋顶和楼板的造型和高度,形成风压,降低胶溶滴微粒的浓度,以实现更好的防疫效果。

采用柔和的照明、温暖的色彩、舒适的家具等设计元素,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在公共区域增加多功能的家具和设施,为人们提供更多样化的使用场景。这些措施旨在提高人们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在不同的场所和空间中可选择合适的手法,可为餐厅、咖啡厅、图书馆及办公楼等提供更安全、健康和便捷的室内交互体验。

4.2 平疫结合,形成“弹性”的室内交往空间

交往空间是社区居民经常聚集的场所,在应对突发的疫情时,其设计应考虑环境变化导致的空间需求的改变,并留有可变动的余地。这样可以使空间具有一定的额外储备能力,使交往空间的布局和形式具有一定的冗余性及功能多样性。

其冗余性体现在采用开放式空间形式的布置上,既可以满足疫情的安全防控要求,也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可变动的场所空间,以便满足他们新增的多样化需求。在疫情暴发期间和疫情形势趋缓后,室内交往空间的功能是不同的。

在疫情发展期间,室内交往空间多用于物资的集中和疫情监测;而在疫情形势趋缓后,室内交往空间则开始为社区居民提供休憩和游玩的场所。由于空间有限,而且功能会发生升级变化,因此交往空间的功能应避免单一化和固向化,应采用单个空间多功能化和多个空间联合多样化的方式,保证空间的持续利用,并最大程度地利用空间资源(表2)。

表2 平疫结合的室内交往空间

在疫情暴发时期,模块化设计优势尤为突出。模块化设计作为一种可快速布局和可灵活调整的设计方法,能够针对不断变化的社区需求,可以帮助快速建立符合社区安全防护要求的设施空间,以满足居民对于避免人员密集、保证安全等方面的需求。

模块化设计还可以帮助快速调整设施的功能和布局,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区需求。例如,在疫情期间,可以使用模块化设计快速建立流动医院、医疗分站等设施;在疫情后期,可以通过替换模块实现设施功能的快速转换,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区活动需求。这样,设施的功能和布局可以根据社区活动的变化而进行快速调整,从而使设施能够更好地为社区提供服务。总之,模块化设计使得基础设施在空间中的利用率更高,同时也使得基础设施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环境变化和社区需求的变化。

4.3 装饰简约化,形成清洁简约的室内交往空间

精简室内装饰物品,避免过度装饰和摆设,减少空气中的尘埃和细菌滋生。比如,简化墙面装饰、减少摆放小件物品等。选择易于清洁的材料,如金属、瓷砖及玻璃等,方便日常清洁和消毒。在厨房、卫生间等易脏易污的区域,如不锈钢、玻璃等。选择易于消毒的家具,选用不锈钢桌椅、塑料椅子等,方便消毒和清洁。减少使用布艺装饰,布艺装饰易于滋生细菌,建议尽量避免使用。如需使用,可以选择易于清洁的布料。

在疫情期间,维护建筑设施,如电梯构件和门把手的清洁也是重要的。为了方便清洁,简约设计和便于移动的家具成为市场的主流。简约的装饰风格家具有助于满足室内卫生和通风的需求,而小巧便于移动的家具也更方便在疫情期间改变房间功能。

智能化设备的特点之一也是便于清洁。其采用智能感知技术实时监测室内设备状态,并通过自动化控制实现智能反馈,例如窗帘、空调、智能门锁、人脸识别通行系统等。这些智能系统的操作可以避免人们接触门把手和裸露在外的公共空间设施,从而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4.4 优化基础设施,形成安全智能的室内交往空间

在室内交往空间的设计中,基础设施是一个重要部分。确保建筑的卫生防疫,建议采用独立式单户并联的同层排水系统,这样可以避免卫生间楼板被卫生器具管道穿过,从而降低渗漏水的概率,并且可以切断下水管道与室内的连接,保证排水卫生。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房间的卫生器具不可共用水封,以防止不同房间空气通过器具排水管的连接互通而引发病菌感染。同时,应重视排水管道的渗漏或结露,并选择柔性接口机制排水铸铁管或质量好的排水塑料管,接口连接应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设置伸缩节,以避免排水管渗漏而污染环境。

优化空气净化系统。安装高效的空气净化系统,可以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和微生物,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在设计空调系统时,考虑使用高效颗粒空气(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HEPA)过滤器,可以过滤空气中的灰尘、花粉和其他颗粒物。此外,使用紫外线消毒灯可以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

智能化卫生间设计。通过干湿分离设计,将卫生间区域划分为湿区和干燥区,以分离使用频率高但污染程度低的干燥区和使用频率低但污染程度高的湿区,可以更好地保护人们的健康。卫生间区域可采用三分离式或四分离式设计,即将如厕、洗漱、洗衣和淋浴4 个功能完全分离,实现各功能的独立使用,同时减少交叉污染的风险。

智能化家居可应用自动感应水龙头和智能马桶设备。自动感应水龙头采用感应器控制水流,无需接触把手,同时可智能控制水流以避免溅水,并减少水池潮湿引起的细菌滋生。智能马桶具备自动翻盖、自动冲洗、活水接入及脚感冲水等功能,设计更加人性化,注重防疫保护。智能马桶还可以通过电解水来清洁和灭菌喷嘴和便器,减少了人工使用清洁剂清洗的步骤,从而减少了接触细菌的可能。同时,智能马桶还可以检测尿液,测出尿液中的蛋白质、葡萄糖及白细胞等信息,并将结果推送至手机,进而分析出用户的身体情况。在公共区域采用无接触设备,让人们可以在不接触设备的情况下完成洗手和干手的过程,避免接触传染病毒。

5 结语

近年来,在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新冠疫情防控的双重压力下,城市的室内交往空间、公共空间、居住空间建设及各种配套的硬件设施建设都面临严峻挑战。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重大疫情一直是推动空间设计进步的重要助力,3 年来的新冠疫情对各行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也为建筑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考和进步。在室内交往空间的建设上,逐步形成的人性化、平疫结合化及装饰简约化的趋势将成为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猜你喜欢

空间疫情设计
战疫情
空间是什么?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创享空间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