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以数字化驱动要素市场化配置 浙江打造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生态
2023-08-01郑闽红胡胜蓉尹晓红
信 文|郑闽红 胡胜蓉 尹晓红
围绕产业数字化,建设产业大脑平台,打造“未来工厂”基本单元,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以数字化驱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构建数字经济系统,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走出了一条从点线面向全生态、全产业链纵深推进的产业数字化转型浙江之路
依托中国(温州)数安港综合试点,设立浙江省大数据联合计算中心、大数据交易中心温州基地等机构,探索数据产品市场化交易机制,成功招引28 家企业,累计大数据交易营收超7000 万元。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新科技革命浪潮下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浙江作为数字经济先行省、制造业大省,坚持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相结合,坚持整体性构建、全方位赋能、分领域推进,围绕产业数字化,建设产业大脑平台,打造“未来工厂”基本单元,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以数字化驱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构建数字经济系统,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走出了一条从点线面向全生态、全产业链纵深推进的产业数字化转型浙江之路,在全国形成了良好示范效应,浙江产业数字化发展指数连续三年居全国第一。
以“未来工厂”带动,打造数字变革的“基本单元”
制造业企业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基本单元”。浙江对标先进,通过标准先行引领、头部企业示范、梯度渐进路径,激发企业数字化转型活力,培育以“未来工厂”为引领、以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为主体的新智造群体。
标准引领,建设四类“未来工厂”。对标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等,深度贯标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成熟度评估等国家智能制造标准,按照数字时代引领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变革的要求,制定发布《“未来工厂”建设导则》团体标准,形成了“1234”体系架构和“五化四型十场景”能力建设内容,引导企业打造现代化新型产业组织单元,重点培育行业(集群)示范“头雁型”、创新引领“领航型”、协同共生“链主型”和服务发展“平台型”等四种类型“未来工厂”。
业务支撑,分类打造“未来工厂”示范。引导企业对照“未来工厂”标准,结合自身需求优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拓展、供应链管理等生产经营业务,提升预测预警和战略管理能力,打造现代化新型产业组织单元。全省累计认定52家“未来工厂”,“未来工厂”建设前后平均生产效率提升57.8%,人均劳动生产率是规上工业企业的6 倍,平均能源利用率提升17%、综合成本降低19%、产品不良率降低36%,企业营收平均增长41.4%。杭州紫光恒越、敏实集团、宁波数字博威合金、嘉兴数智青莲等“未来工厂”经验做法在《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连续报道。
梯次升级,项目化推动企业智造升级。建立省市两级“未来工厂”重点培育企业库和项目库,构建全省统一的“数字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的梯次升级路径,形成扶持政策地市全覆盖、区县协同推进格局,发挥标杆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激发企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性。目前,全省已建成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601 家,在库培育项目1000 余个,新增培育项目是往年3 倍;且2022 年,全省工业企业技改投资增长16.3%,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仍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产业大脑支撑,以数字技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需要降低门槛、激发数智、增强韧性、创造价值的产业数字化赋能平台。浙江聚焦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分类打造行业产业大脑,系统集成工艺技术、运营管理、行业知识模型等能力,为行业数字化转型、产业链协同和共性能力共享提供平台化服务。
嘉兴数智青莲
打造工业产业大脑,推动制造业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完善“1 +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以百亿以上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覆盖为目标,累计培育supET、supOS 两大国家级双跨平台和430 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基础上,按照“一行业一大脑”原则,采取资源共用、多方共建的模式,启动46 个工业细分领域行业产业大脑建设试点,以产业生态、新智造、共性技术为主攻方向,推动重点细分行业数据资源采集共享,引导关键领域智能模型、算法、工具创新聚合,赋能制造企业和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电机行业产业大脑已拥有注册用户7204 个,帮助企业提升生产效率50%以上,降低生产运营成本25%以上,为314 家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7.6 亿元。
打造农业产业大脑,加快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蝶变。聚焦畜禽、渔业等农业主导产业和茶叶、山核桃、蚕桑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赋能农业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链接生产端与消费端,构建“产业大脑农业分区+未来农场”发展模式。浙江畜牧产业大脑聚焦稳产稳供稳价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新要求,形成养殖环节“一个场”精准画像、防疫环节“一支苗”全程追溯、流通环节检疫检验“一张证”贯通、从养殖场到餐桌的闭环,获批全国首个动物检疫、肉品品质检验双无纸化试点省,培育了桐乡华腾石湾未来猪场、海盐青莲未来牧场、金华熊猫猪猪未来牧场等区域特色农业转型标杆。
建设服务业产业大脑,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发挥浙江服务行业海量数据、市场规模等优势,依托数字技术精准捕捉、高效反馈政府侧、社会侧、企业侧需求,推动商流、物流、信息流、科技流、资金流的高效循环和科学配置,动态适应新业态新模式融通供需两端、顺应消费趋势变化,重点打造了贸易、物流、金融、科技、文旅等行业产业大脑。“中国民营快递之乡”桐庐打造快递产业大脑,构建了集装备采集、仓储、金融、运力等于一体的信息共享交易平台,着力破解行业价格不透明、渠道不顺畅、流程复杂、运输成本高等问题,目前企业覆盖率85%、物流园区覆盖率超80%、仓储中心覆盖率72%。
以产业集群为重点,全方位推动中小企业数字转型
中小企业是推进数字化改造的主战场,集群数字化转型则是突破口。浙江以百亿以上产业集群为重点,协同发挥产业大脑的赋能作用和“未来工厂”的标杆示范作用,以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县(市、区)创建为抓手,推广轻量化智改、定制化合同改造、平台化服务,攻坚中小企业“不愿改、不敢改、不会改”难题。
大力推广轻量化智改。制定出台《关于推进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行动方案》,结合浙江块状经济和产业集群发展特征,开展工业细分行业同规模企业“学样仿样轻量化智改批量式推广”,按照“一县一业一样本”要求,以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县(市、区)创建为抓手,以“小快轻准”解决方案为切入口,推进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依托产业大脑开发“浙企智造在线”重大应用,聚集智能制造服务资源,按照“改造前、改造中、改造后”三个阶段重塑服务流程,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协同创新、数字赋能、资源共享、智造升级等“一站式”集成服务。截至目前,53 家样本企业和526 家推广复制企业完成改造,改造成本降低75%。衢州江山、金华兰溪、金华永康等分别在木门、纺织、电动工具行业基本实现了规上企业数改全覆盖。
桐庐快递产业大脑
开展定制化合同改造。支持各地基于现有产业集群特点,批量化推进集群内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借鉴建筑工程市场的办法,通过格式化数字化改造的工程合同、公选牵头数字化总承包商、引入第三方监管数字化改造工程等方式,规范化工业数字化工程市场,推出服务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工程、新样本、新服务、新合同、新推广”的“五新方案”,形成“共性场景+个性场景”的“N +X”合同工程总包模式,在满足企业个性化定制化改造需求的情况下,有效降低企业数字化改造成本。温州永嘉县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遴选蒲惠智造作为数字化总承包商,为当地泵阀产业集群的200 家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政府统一采购服务、统一服务内容、统一组织验收,单家企业改造费用由30万元降低到14 万元(不含硬件)。
完善“1 +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累计培育supET、supOS 两大国家级双跨平台和430 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聚焦畜禽、渔业等农业主导产业和茶叶、山核桃、蚕桑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构建“产业大脑农业分区+未来农场”发展模式。发挥浙江服务行业海量数据、市场规模等优势,重点打造了贸易、物流、金融、科技、文旅等行业产业大脑。
培育数字化服务商生态。打造中国(杭州)工业互联网小镇、长三角(杭州)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等平台,发布省级合格供应商推荐名录,重点培育针对细分行业的工业数字化总承包商,支持开发集成“小而精”“模块化”“组合式”“普适性”的优秀解决方案。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大力推广云化服务、创新服务及收费模式,由一次性收费转变为按年收费或按次收费,降低企业转型成本。全省工业互联网领域形成平台赋能服务商、服务商服务中小企业的“1 +N +M”合作模式,培育340 家省级数字化服务商、140 家省级智能化改造工程服务公司,服务企业7 万余家。打造45 个行业云应用示范平台,推动企业上云用云、制造业上云企业已达49.9 万家,上云企业总数和工信部全国企业上云典型案例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一。
以新型数字基建为支撑,夯实数实融合发展底座
新型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是支撑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底座和基石。浙江坚持需求驱动、适度超前原则,突出高速、泛在、安全、智能、融合的建设方向,全面升级网络、算力、数据基础设施,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硬件基础。
全面升级网络基础设施。实施5G 基站建设“一件事”集成改革,发布国内首部5G 设施强制性地方标准,全省累计建成5G 基站17.2 万个,累计建设5G 专网265 个,每万人拥有5G 基站数达26个,居全国各省区第一,行政村5G 覆盖率达100%。推进“双千兆”网络建设,全省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PON(万兆无源光网络)及以上端口数达72.8万个,千兆光纤网络具备覆盖4500 万户家庭的能力。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台州获评全国“千兆城市”。深化5G 融合应用,推进“5G +工业互联网”项目875 项,支撑全省工业互联网园区128 个,27 个大类工业产业实现20 大典型应用场景全覆盖。
浙江以百亿以上产业集群为重点,协同发挥产业大脑的赋能作用和“未来工厂”的标杆示范作用,以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县(市、区)创建为抓手,推广轻量化智改、定制化合同改造、平台化服务,攻坚中小企业“不愿改、不敢改、不会改”难题。
大力推进算网融合发展。围绕打造国家算力枢纽长三角节点,已形成长三角国家枢纽区+杭、宁、温、金四大都市区+多点边缘计算节点的空间发展格局。全省已建成数据中心150 多个,算力规模8.86Eflops。深化“东数西算”战略,引导省内中小企业将算力需求往电力成本更低的西部迁移。超前布局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型基础设施,提升支撑“智能+”发展的行业赋能能力。打造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支持AI 重大应用的模型训练及推理,发布智能制造、智慧商贸等领域149 个重点应用场景;阿里云打造云原生工业软件生态,蒲惠智造致力于MES、OA、CRM、SRM、PM 等全栈式工业SaaS 产品研发,品茗、远算、新迪纷纷推出研发设计类云平台,进一步赋能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着力激活产业数据价值。围绕夯实产业数据要素应用基础,按照“省—市—行业/企业”三级架构,打造“1 +11+N”的产业数据仓体系,汇聚政府、工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数据,共汇聚数据17.2 亿条,建成13 个行业数据仓,形成强大的数据汇聚和管理能力。实施企业数据标准化治理行动,推动DCMM 区域试点和企业贯标,开展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和工业产品主数据标准应用试点,多管齐下夯实产业数据质量基础。依托中国(温州)数安港综合试点,设立浙江省大数据联合计算中心、大数据交易中心温州基地等机构,探索数据产品市场化交易机制,成功招引28 家企业,累计大数据交易营收超7000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