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台区水稻密播短秧龄机插秧试验初报
2023-08-01付乾国
付乾国,孟 娟
(汉中市汉台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陕西汉中 723000)
0 引言
水稻是汉台区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0.93万hm2,总产8.56万t,占全区种植面积及产量的80%以上。汉中是优质籼米的最佳适生区,曾被气象专家竺可桢誉为“中国水稻生长最适宜的地方”。目前,传统水稻生产方式不利于规模化经营和优质米产业化发展,解决的根本办法是实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标准化。水稻生产机械化有利于发挥生态优势,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水稻规范化集约化种植,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水稻生产节本、提质、增产、增效的目的,促进汉中水稻生产由传统农业向机械化生产的现代农业转变。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区水稻机械化栽培配套技术,汉台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22年承担陕西省农技推广总站项目进行本次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位于汉台区青禾田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河东店镇张寨村),经度106.9829960E、纬度33.1802740N,海拔525.3 m。前茬油菜田,土壤类型是墡土田。
1.2 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黄华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2005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稻2005010)。
1.3 试验设计
采用播量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催芽后播量①130 g/盘、②150 g/盘、③170 g/盘、④180 g/盘共4个处理,每个处理播10盘。试验小区长7.0 m,宽3.6 m,小区面积25.2 m2,试验设保护行,保护行≥2 m。每个小区插秧2幅12行,每行50穴,每个小区插600穴,3次重复(图1),秧龄23天。
图1 试验田间随机排列示意图
1.4 试验过程
1.4.1 试验准备。试验面积0.14 hm2。东西走向,前茬油菜田,土壤类型是墡土田。大田地力基础:碱解氮106.5 mg/kg、有效磷18.4 mg/kg、速效钾112.5 mg/kg。
1.4.2 试验播种和育秧。4月16日用水稻种子恒温增氧浸种催芽设备浸种催芽,催芽破胸后炼芽10 h,于4月20日播种,每个秧盘(0.28 m×0.58 m),每个处理播10盘,播后的秧盘堆码10层放于室温下,用薄膜及薄棉片盖好保温,暗化催芽,出芽后再移置于秧床育苗。秧田硬地育秧采用旱育喷灌技术,无纺布覆盖育秧,管理同大面积育秧一致,其他管理措施按照“陕南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执行。
1.4.3 整田施肥和机械插秧。5月11日施38%配方肥N-P2O5-K2O(18-8-12)35 kg/667m2,整理好田块,5月12日田间实施划分小区,5月13日机械插秧,秧龄23天,插秧行距30 cm,株距14 cm,5苗/穴左右。
1.4.4 插秧后试验田施肥和水分管理。薄水插秧,浅水活棵,换衣返青后寸水勤灌促蘖。5月21日追肥,追肥尿素10 kg/667m2和60%氯化钾7.5 kg/667m2,结合追肥一起施用防虫除草药剂。6月11日用硫酸铜150 g/667m2防治青苔。6月18日断水晒田,7月10日复水。7月23日“两防一喷”防治病虫害。
1.5 测定项目
1.5.1 考察插秧时秧苗素质:白根数、苗高、叶龄、分蘖数、茎基宽、黄叶数、单位面积成秧量、鲜重、干重见表1。
表1 实收产量(kg/667m2)
表2 方差分析
1.5.2 考察不同处理群体动态:在每个小区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2个观测点,连续20穴定点观察,分别调查记录机插后10天、晒田前茎蘖动态;生育期记载、理论产量调查、实产单打单收见表3。
表3 水稻密播短秧龄机插秧试验产量比较
田管措施同大田管理,病虫害发生较轻,未发生倒伏。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收产量
处理间F值>F0.01,说明不同处理之间产量差异极显著;重复间F值≦F0.05,说明试验有效,应进一步分析。
2.2 多重比较
用新复极差法对水稻密播短秧龄机插秧试验产量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处理①与处理②产量差异不显著;处理①与处理③和④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②与④产量差异显著,但未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②与处理③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④与处理③产量差异不显著。
3 结论
3.1 播量处理
①(130 g/盘)实产较处理③(170 g/盘)和处理④(180 g/盘),分别平均增产56.7 kg/667m2,52.9 kg/667m2,增幅8.75%,8.1%,增值153.1元,142.8元;处理②(150 g/盘)实产较处理③(170 g/盘)和处理④(180 g/盘),分别平均增产36.8 kg/667m2,33 kg/667m2,增幅5.6%,5.1%,增值99.36元,89.1元。
育秧成本见表4,秧苗素质记载见表5,机插秧群体动态及产量因素记载见表6(见下页)。
表4 育秧成本(盘/667m2、元/667m2)
3.2 综合分析
处理①(130 g/盘)分别比处理③(170 g/盘)和处理④(180 g/盘)亩节本增效117.1元和98.8元;处理②(150 g/盘)分别比处理③(170 g/盘)和处理④(180 g/盘)节本增效83.4元/667m2和65.1元/667m2。
经本年度试验,机插秧密播短秧龄可行,可减少秧盘用量,从而节约育秧过程中的育秧土、秧盘、人工等成本。建议来年对黄华占品种芽谷播量130 g/盘和150 g/盘继续开展试验示范。